期刊文献+
共找到95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843
1
作者 刘军 杨渊鋆 张三峰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96,共16页
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各个省份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研究,首先界定了数字经济的内涵,然后从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发展和数字交易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了中... 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各个省份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研究,首先界定了数字经济的内涵,然后从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发展和数字交易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分省份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度了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基于SAR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水平正在高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数字经济鸿沟"与两极分化现象,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资依存度、政府干预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居民工资水平能够显著影响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驱动因素 SAR模型 数字鸿沟
原文传递
电子商务有益于农民增收吗?——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 被引量:286
2
作者 曾亿武 郭红东 金松青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64,共16页
本文利用江苏省沭阳县1009个花木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电子商务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电子商务采纳能够对农户农业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利润率和销量的提升构成增收效应的来源机制;与此同... 本文利用江苏省沭阳县1009个花木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电子商务采纳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电子商务采纳能够对农户农业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利润率和销量的提升构成增收效应的来源机制;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加剧了农户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禀赋状况是导致电商农户增收差异的重要因素。政府应继续缩小互联网接入可及性的差异,为更多地区的农户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环境,同时要有意识地向贫困地区和弱势农户进行政策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红利 信息沟通技术 电子商务 农民收入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 被引量:279
3
作者 何宗樾 张勋 万广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89,共11页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居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巨大,因而也可能具有减贫作用。本文首次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经济...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居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巨大,因而也可能具有减贫作用。本文首次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通过克服内生性的工具变量估计,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然而,与预期不同,本文的初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贫困发生的概率,也加深了多维贫困的程度,且影响逐年增大。不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结构性问题:数字金融发展给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居民带来便利以及机会,挤占了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居民原先所可能获得的资源,这种数字鸿沟使得位于贫困线附近和贫困线以下的居民由于数字金融的发展而愈加贫困。观察背后机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主要导致了面临数字劣势的贫困居民失业概率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应着力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尤其对于农村的贫困人口而言,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引导其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数字鸿沟 多维贫困 就业 溢出效应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经验比较 被引量:239
4
作者 王修华 赵亚雄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33,共20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考察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及其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考察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户可借助数字金融平滑生存型消费和积累发展型要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非贫困户在有效利用数字金融功能防范风险、平滑消费、积累要素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数字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不同数字金融产品的马太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数字征信的效应最大,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次之;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差距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对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数字鸿沟 马太效应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89
5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145,共14页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异质性 数字鸿沟
下载PDF
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 被引量:188
6
作者 陆杰华 韦晓丹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0,共14页
人口老龄化与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交融发展加剧了老年群体在融入数字生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此构建老年数字鸿沟治理体系刻不容缓。基于数字鸿沟和知沟理论视角构建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具体解析数字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的具体... 人口老龄化与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交融发展加剧了老年群体在融入数字生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此构建老年数字鸿沟治理体系刻不容缓。基于数字鸿沟和知沟理论视角构建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具体解析数字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的具体表现、形成根源及其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明确老年数字鸿沟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和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参与式治理、包容性治理、全方位治理、可持续治理为主要理念,将数字鸿沟治理的主要目标设立为普遍消除信息技术门槛、实现全体老年人公平发展、老年人数字化社会融合程度全面提升。此外,进一步阐述了老年数字鸿沟治理思路和战略构想,主要包括顶层制度建设、数字基础接入设施建设、线上与线下适老化建设、信息能力与素养建设和年龄友好环境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老龄社会治理 分析框架 路径选择
原文传递
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80
7
作者 邱仁宗 黄雯 翟晓梅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4年第1期36-48,共13页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是把双刃剑,这种技术的创新使社会、商业、以及亿万人受益,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我们必须鉴定风险,平衡创新带来的利益与风险。文章还探讨了与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有...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是把双刃剑,这种技术的创新使社会、商业、以及亿万人受益,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我们必须鉴定风险,平衡创新带来的利益与风险。文章还探讨了与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有关的数字身份、隐私、可及、安全和安保、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并讨论了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进路。最后,建议引入伦理治理的概念,指出大数据的顺利推广应用要求我们制订评价在大数据方面所采取行动的伦理框架,即伦理原则,为制订行为准则、管理和立法建立一个伦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身份 隐私 可及 安全 安保 数字鸿沟 伦理治理
下载PDF
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被引量:146
8
作者 胡鞍钢 周绍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2,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三大“数字鸿沟”及其产生的原因 ,认为缩小“数字鸿沟”的战略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实现由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飞跃 ,逐步建立利用知识和信息促进发展的模式 ,是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因此 ,必须采取针对“数... 本文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三大“数字鸿沟”及其产生的原因 ,认为缩小“数字鸿沟”的战略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实现由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的飞跃 ,逐步建立利用知识和信息促进发展的模式 ,是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因此 ,必须采取针对“数字鸿沟”的国家治理 ,其政策核心是促进资源流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知识发展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革命 “数字鸿沟” 中国 信息产业 政府上网工程 国家创新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
原文传递
论乡村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间的张力及其消解 被引量:111
9
作者 杨嵘均 操远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0,共10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数字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乡村数字赋能。乡村数字赋能的政策内涵在于为乡村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并提供发展新动能,以期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然而,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数字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乡村数字赋能。乡村数字赋能的政策内涵在于为乡村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并提供发展新动能,以期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然而,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却是制约乡村数字赋能的内生因素,二者之间的张力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客观性。因而,能否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而衍生的内生困境,则是数字乡村战略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检验数字乡村战略政策效能的重要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鉴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脱域”机制建设的思想,运用“脱域式赋能”的发展观念,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农民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推动技术革新、实现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除此之外,在中国基层乡村治理的语境中,要特别重视抓住农村社会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组织和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建设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村人力资本和数字鸿沟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99
10
作者 马黄龙 屈小娥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190,共18页
本文从经济提质增效和经济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维度经济提质增效指数和经济发展理念指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 本文从经济提质增效和经济发展理念两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维度经济提质增效指数和经济发展理念指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分维度指数均有促进作用。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及其分维度指数的发展;数字接入沟和使用沟具有抑制型调节效应,数字能力沟则具有强化型调节效应,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分维度指数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结构异质性。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分维度指数均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数字化支持程度对其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人力资本 数字鸿沟 异质性
原文传递
数字化教育、数字素养与农民数字生活 被引量:97
11
作者 苏岚岚 彭艳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40,共14页
从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社交素养、数字化创意素养和数字化安全素养四个方面构建农民数字素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架构农民“数字化教育—数字素养—数字生活”的理论框架,并依据四川、重庆654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数字化教育对农民... 从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社交素养、数字化创意素养和数字化安全素养四个方面构建农民数字素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架构农民“数字化教育—数字素养—数字生活”的理论框架,并依据四川、重庆654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数字化教育对农民参与以数字购物、数字医疗、数字生活服务和数字出行为表征的数字生活的影响效应及群体异质性,计量论证数字素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教育对农民参与数字购物、数字医疗、数字生活服务、数字出行及数字生活参与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上述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职业类型及收入的群体中存在明显异质性。研究进一步证实,数字化教育显著促进农民数字素养积累,且数字素养对数字化教育影响农民参与数字购物、数字医疗、数字生活服务和数字出行及数字生活参与度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生活数字化 农民数字素养 数字鸿沟
下载PDF
数字鸿沟影响家庭收入吗 被引量:97
12
作者 尹志超 蒋佳伶 严雨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82,共17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鸿沟"问题不断凸显。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选取人均每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数量作为工具变量,系统研究了数字鸿沟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鸿沟"问题不断凸显。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选取人均每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数量作为工具变量,系统研究了数字鸿沟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显著降低了家庭的总收入,对家庭工资性收入、工商业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均有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家庭数字鸿沟对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负向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鸿沟对农村地区,三、四、五线城市和老年群体的收入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削弱社会网络、抑制自雇佣创业和降低信贷可得性,对家庭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提供了家庭数字鸿沟影响经济发展、降低家庭收入的微观证据。本文的研究可为中国数字鸿沟指标体系的构建、经济影响的评估和缩小数字鸿沟政策设计提供微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家庭收入 社会网络 自雇佣创业 信贷可得性
原文传递
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实践误区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90
13
作者 李丽莉 曾亿武 郭红东 《中国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92,共16页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在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1979—1993年)、基础培育阶段(1994—2003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7年)以后,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2018年开始),亦即数字乡村建设阶段。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在经历了起步摸索阶段(1979—1993年)、基础培育阶段(1994—2003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7年)以后,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2018年开始),亦即数字乡村建设阶段。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实现高质量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和农村全方位数字化发展,技术进步、深化改革和利益均衡则构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底层逻辑。然而,一些地方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诸如工作重心落在硬件设备上、数字形式主义滋生蔓延、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过度依赖运营服务商等实践误区,背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和底层逻辑,亟须纠正。建立系统有力的保障机制、增强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调整公共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提升干部群众的数字素养,是优化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鸿沟 数字化改革 数字形式主义 农业农村信息化
原文传递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被引量:86
14
作者 何铨 张湘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37-441,共5页
老年人数字鸿沟是指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人在信息获取与使用上存在的差距,以及老年人在使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同年轻人之间的差别现象。数字鸿沟与社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老年人数字鸿沟主要是受适老化信息技术发展欠缺、... 老年人数字鸿沟是指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人在信息获取与使用上存在的差距,以及老年人在使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同年轻人之间的差别现象。数字鸿沟与社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老年人数字鸿沟主要是受适老化信息技术发展欠缺、网络媒体内容忽视老年人、老年人个体特征限制等因素影响。依据个人—情境拟合理论分析,通过线上技术支持和线下社会支持来减少数字鸿沟,达到数字和社会融合,形成互联网环境下老年人社会融合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数字鸿沟 社会融合
下载PDF
强控制与弱契约: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家政业用工模式研究 被引量:83
15
作者 梁萌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9,共13页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家政业的结合将导致数字鸿沟的弥合亦或延续。本文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过程的联合分析框架,指出金融资本和互联网技术共同建构了互联网家政业强控制-弱契约的用工模式,通过轻资产战略延续家政工弱契约的劳动关系,又...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家政业的结合将导致数字鸿沟的弥合亦或延续。本文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过程的联合分析框架,指出金融资本和互联网技术共同建构了互联网家政业强控制-弱契约的用工模式,通过轻资产战略延续家政工弱契约的劳动关系,又通过管理控制的多元化主体加强对劳动者的管理控制,形成强控制的劳动过程类型,从而在组织内部进一步加强了底层劳动者的结构位置,使数字鸿沟的运用差异结果被固化和隐性化。同时,通过在劳动过程讨论中引入性别分析机制,呈现了互联网家政业生产政体形成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家政 劳动关系 劳动过程 用工模式 数字鸿沟
原文传递
关于跨越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67
16
作者 邵培仁 张健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数字鸿沟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涉及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个国家内的... 数字鸿沟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涉及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的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公众在传播技能、已有知识储存量、社交范围、信息的选择等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在跨越数字鸿沟问题上,中国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政策的落实,理性地消除数字鸿沟;应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参考他国成功举措,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应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为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并为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而努力。在跨越数字鸿沟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中国的国情,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能光凭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知识差异 信息产业 政策 措施
下载PDF
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 被引量:81
17
作者 万昆 任友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4,共7页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技术赋能 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相对贫困吗? 被引量:79
18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王燕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4-60,共17页
在贫困研究进入相对贫困治理以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探索相对贫困的数字化治理途径,对于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将相对贫困区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并运用条件混... 在贫困研究进入相对贫困治理以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探索相对贫困的数字化治理途径,对于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将相对贫困区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并运用条件混合过程(CMP)等研究方法,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客观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下降2.12%,主观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下降0.96%,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状况,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贷成本、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通过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缓解主观相对贫困。进一步从异质性视角分析发现,这种缓解效应存在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居民主客观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要强于农村居民,对60岁以下年龄群体主客观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要强于60岁及以上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主观相对贫困 客观相对贫困 数字鸿沟
原文传递
平台化如何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基于宗申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77
19
作者 杜勇 曹磊 谭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38,共22页
时代激变下,我国制造企业正借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战略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但已有文献对平台化助力机制缺乏充分的探讨。本文基于宗申集团的案例研究,发现:(1)平台化通过探索性桥接、资源蓄能、数据激活、空间扩容、包容演化... 时代激变下,我国制造企业正借助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化战略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但已有文献对平台化助力机制缺乏充分的探讨。本文基于宗申集团的案例研究,发现:(1)平台化通过探索性桥接、资源蓄能、数据激活、空间扩容、包容演化和生态反哺等关键环节,形成“支撑—驱动”并行的数字创新助力机制,助力制造企业分别跨越“智能升级与产业融合障碍”和“生态系统架构障碍”两个层级的数字鸿沟,从而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2)制造企业平台化反映出传统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主张转变遵循着“蓄势—进阶—升级”的渐进式演化轨迹,即首先在旧有的商品主导逻辑下利用平台化开展数字化改造进而摆脱生产困境,以此为基础逐步加深平台的产业嵌入性,实现商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进阶,接着增强平台的系统丰富性,促进向价值共创与价值占有共同主导的生态系统型服务主导逻辑的升级。本文揭示了平台化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中数字鸿沟的“支撑—驱动”机制,延伸了平台化中价值主张的相关讨论,拓展并丰富了数字鸿沟与数字创新理论,为指导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启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化 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数字鸿沟 数字创新 服务主导逻辑进阶
原文传递
文化反哺与媒介影响的代际差异 被引量:75
20
作者 周晓虹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70,共8页
媒介尤其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参与了开放社会的建构,也使原本固结的社会关系在不同代际之间发生了断裂。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代际断裂的突出表征是"数字化移民"和"数字化土著"两代人的分界。这迥然相异的两代人的... 媒介尤其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参与了开放社会的建构,也使原本固结的社会关系在不同代际之间发生了断裂。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代际断裂的突出表征是"数字化移民"和"数字化土著"两代人的分界。这迥然相异的两代人的存在使得成千上万的人口在信息获取的方式、多寡和质量上的迥然不同或巨大差异即所谓"数字鸿沟"首先成了一种代际鸿沟。信息获取上的代际鸿沟,不能不对两代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人生视野、参与能力甚至生存机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并因此成为文化反哺的重要社会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影响 代际差异 数字鸿沟 文化反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