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博数据的北京市热点区域意象感知 被引量:61
1
作者 谢永俊 彭霞 +1 位作者 黄舟 刘瑜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9-1110,共12页
"城市意象"研究对城市文化感知、城市管理与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产生了大量城市内包含有文本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社交媒体数据,涉及城市的各个区域,为开展城市意象的... "城市意象"研究对城市文化感知、城市管理与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产生了大量城市内包含有文本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社交媒体数据,涉及城市的各个区域,为开展城市意象的综合感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2016年北京市带位置签到的新浪微博数据为例,在空间聚类发现热点区域的基础上,采用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与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DA两类典型的文本分析的方法,挖掘城市不同热点区域的主题,以感知北京市不同热点区域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人群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热点区域高频主题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深度挖掘北京市的总体意象。研究表明,运用文本挖掘及地理大数据分析的城市意象研究方法,能及时感知人群在城市不同场所的活动、态度、偏好,从而揭示城市的社会文化及功能特征,是对刻画城市物质形态的城市意象五要素模型的重要补充。此外,以北京市热点区域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现实中的城市特色传承与空间品质塑造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数据 社交媒体 微博数据 文本分析 热点区域 城市意象
原文传递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应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冯献 李瑾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26,32,共8页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外“可及性”的概念内涵与评价维度,构建了包含可得性、可达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等五个维度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外“可及性”的概念内涵与评价维度,构建了包含可得性、可达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等五个维度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北京650位村民样本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水平得分为62.01分,接近“一般”水平。文章最后从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创新服务模式、制定公共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乡村文化 指标体系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被引量:36
3
作者 谭小勇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 ,其基本精神在北京奥运中必将得到充分展示 ,并将与西方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 ,丰富奥林匹克文化体系 ,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宝贵遗产。北京奥运三大主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基本精神 北京奥运
下载PDF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鸿江 李颖川 +2 位作者 王守恒 孙康林 王宁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14,38,共3页
对北京市体育局和首都体育学院合作成立竞技体育系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和论证 ,对竞技体育系在训练和教育上的特殊性、组织保证、运行机制、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 对北京市体育局和首都体育学院合作成立竞技体育系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和论证 ,对竞技体育系在训练和教育上的特殊性、组织保证、运行机制、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计划和办学模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模式 文化教育 北京市
下载PDF
体育促进我国大城市市民素质提高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上海和沈阳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冬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3,共7页
运用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上海、北京和沈阳三城市市民就体育活动对市民提高素质的认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三大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社区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等多种形式而开展。通过对各类体育... 运用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上海、北京和沈阳三城市市民就体育活动对市民提高素质的认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 )三大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社区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等多种形式而开展。通过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质;2 )城市体育活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形象的改善与提高等方面,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城市的整体文化理念,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三大城市体育活动对市民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市民的思想道德的提升;对运动参与者创新素质的开发;对市民心理的完善;对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的强化和对市民审美素质的提高上。针对现阶段三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1 )提倡“素质”体育观;2 )注重需要动机的转换;3)更新学校体育的观念;4 )重新定位职工体育的价值;5 )开发群众体育的社会集群性;6 )挖掘竞技体育的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城市 市民 素质 人力资本 北京 上海 沈阳
下载PDF
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尹博 冯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等方面,存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体育文化消费总量过低、体育文化创意产... 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等方面,存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体育文化消费总量过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从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发展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创意产业 体育文化 北京
下载PDF
2008年北京实现“人文奥运”之探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红敏 王向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1,共3页
"绿色、科技、人文"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通过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倾向的分析,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北京实现"人文奥运"的基础;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 "绿色、科技、人文"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通过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倾向的分析,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北京实现"人文奥运"的基础;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构建人文环境是实现"人文奥运"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人文精神 文化 中国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城区广场分布、辐射及其文化生产空间差异浅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尚意 吴莉萍 张庆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3,32,共6页
广场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生产空间。文章首先选择北京城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了三级广场的分布状况,结合人口分布对广场分布进行了评价;其次调查了北京城区一个典型剖面上的4个广场,用格林方法确定了4... 广场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生产空间。文章首先选择北京城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了三级广场的分布状况,结合人口分布对广场分布进行了评价;其次调查了北京城区一个典型剖面上的4个广场,用格林方法确定了4个广场之间的空间分割点,并依据对广场活动者的调查,确定了每个广场的空间辐射范围的平面形态,从而确定了这4个广场文化生产空间的大致范围;第三,调查了广场的文化活动类型,并将活动类型的差异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圈层进行了比较,从而解释了广场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结论是,城市广场的建设属于城市实体空间建设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自觉的、理性的行动,本着公平的原则建设广场,将使城市各个地方的居民具有依托广场开展文化活动的可能,并借助广场创造城市新的多元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分布 广场范围 文化生产 北京市
下载PDF
包容性设计在城市交通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4,共7页
目的针对地安门外大街的交通公共设施设计项目,系统运用包容性设计理论,对不同人群的公共交通行为、历史文化遗址、街区建筑景观、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观察和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项目区域的交通行为进行采样... 目的针对地安门外大街的交通公共设施设计项目,系统运用包容性设计理论,对不同人群的公共交通行为、历史文化遗址、街区建筑景观、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观察和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项目区域的交通行为进行采样,界定现有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创新机会点,提出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解决方案。结论设计方案兼顾城市公共空间的易用性、无障碍性及文化的差异性,为中国历史文化都市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设计 文化差异 公共交通 北京鼓楼 公共设施设计
下载PDF
地域文化对北京特色地铁站点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静华 徐玲玲 罗文彬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特定地域文化对城市特定地铁站点外观以及内部装饰设计的影响。方法通过梳理地域文化的概念,总结北京的城市地域文化特点,并通过对北京地铁站点的考察与研究,重点对地铁站点在地域文化上的发掘与应用展开深入解析,总结其设计的... 目的研究特定地域文化对城市特定地铁站点外观以及内部装饰设计的影响。方法通过梳理地域文化的概念,总结北京的城市地域文化特点,并通过对北京地铁站点的考察与研究,重点对地铁站点在地域文化上的发掘与应用展开深入解析,总结其设计的方法和规律。结论为北京以及其他城市今后特色地铁站点的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北京地铁 站点设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北京: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城市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卢培元 卢宁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北京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城市。纵观北京的城市发展史 ,可以归纳出 5个特征。 1 )北京是历史悠久而辉煌、古老而又年轻的现代城市 ;2 )北京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以政治功能为城市的主要职能 ;3)北京城市的发展史是中国... 北京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城市。纵观北京的城市发展史 ,可以归纳出 5个特征。 1 )北京是历史悠久而辉煌、古老而又年轻的现代城市 ;2 )北京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以政治功能为城市的主要职能 ;3)北京城市的发展史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 ;4 )北京城市的发展是由其在中国政治地理格局中所处的优越区位条件决定的 ;5 )北京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独一无二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发展史 政治职能 政治地理位置
下载PDF
论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齐大之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3,共8页
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上,商业的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政治动荡、人口数量众多、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并存等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这一时期的北京商业遵循着本地市场的发展规律,因应时势,创造出了独特的北京商业文化。本文以市场为研究... 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上,商业的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政治动荡、人口数量众多、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并存等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这一时期的北京商业遵循着本地市场的发展规律,因应时势,创造出了独特的北京商业文化。本文以市场为研究对象,从市场环境、商人群体、营销风格、消费形态与品牌意识五个方面论述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 商业文化 近代北京
下载PDF
刍议当前外来人口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万昌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74-77,共4页
当前北京外来人口问题正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外来人口的分类与规模 ,外来人口问题的成因与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 ,外来人口亚文化问题 ,外来人口亚文化对北京主流文化的影响 ,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 ,都是需要认真分析和... 当前北京外来人口问题正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外来人口的分类与规模 ,外来人口问题的成因与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 ,外来人口亚文化问题 ,外来人口亚文化对北京主流文化的影响 ,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等 ,都是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 北京文化 传统文化 分类 管理
下载PDF
“城市文化资本”与“伟大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鸿雁 《中国名城》 2009年第3期4-10,共7页
本文作者在首次提出"城市文化资本"②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民族式城市"伟大文化"建构的意义与价值。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应该建立具有民族性的伟大城市文化,这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作者在首次提出"城市文化资本"②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民族式城市"伟大文化"建构的意义与价值。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应该建立具有民族性的伟大城市文化,这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论文在提出城市文化资本运作范畴,对于中国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资本 伟大文化 北京元素 城市形象 城市性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6
15
作者 XIAO Xiaoyue TANG Chengcai LIANG Wenq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1074-1086,共13页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important part of Beijing, an internationally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Explo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sha...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important part of Beijing, an internationally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Explo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shaped them,will help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work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mainly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ree main features.(1)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is random, although there are mor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and less i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Most of them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higher piedmont plains or intermountain basins, and most of them are backed by hills and surrounded by rivers or along the ancient road.(2) There are some cultural commonalities among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nine typical traditional village cultures have been formed, including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culture, traditional folklore culture,the Great Wall garrison culture, mausoleum guarding culture, etc.(3) 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ultur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ke terrain, climate,and rivers, as well as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royal life, capital construction, ancient military defense, transportation, trade, etc.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all over th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distribution cultural features rural culture rural vitalization beijing
原文传递
环渤海风筝文化开发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中国是风筝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三大特色风筝产地潍坊、天津和北京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这就使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璀璨的风筝传统文化。近年来,三个地区风筝文化的开发方式不同,使得风筝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结合程度迥异;其在当地经济与... 中国是风筝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三大特色风筝产地潍坊、天津和北京都集中在环渤海地区,这就使环渤海地区形成了璀璨的风筝传统文化。近年来,三个地区风筝文化的开发方式不同,使得风筝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结合程度迥异;其在当地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最终导致风筝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程度出现较大差异。坚持风筝文化为经济与社会生活服务的理念,贯彻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思想,是繁荣与发展风筝文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筝 文化 开发 北京 天津 潍坊
下载PDF
北京地区野生地被植物涝峪苔草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进朝 朱启酒 解有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0期259-263,共5页
对北京山区野生地被植物涝峪苔草栽培技术(繁殖方法、播种时期、分株繁殖时期、移植密度、每(栽植株数、耐践踏性及修剪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涝峪苔草能够通过播种及分株方法繁殖,播种时期以秋播为好,分株繁殖在3—8月份进行。... 对北京山区野生地被植物涝峪苔草栽培技术(繁殖方法、播种时期、分株繁殖时期、移植密度、每(栽植株数、耐践踏性及修剪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涝峪苔草能够通过播种及分株方法繁殖,播种时期以秋播为好,分株繁殖在3—8月份进行。(2)栽植密度为30cm×30cm,每(栽植株数为3株。(3)涝峪苔草不耐践踏,适于作观赏性地被植物,不适于作运动性地被植物,涝峪苔草不需要修剪,是一个适于护坡绿化的野生地被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峪苔草 栽培技术 北京地区
下载PDF
集聚与融合:空间视角下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路径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晓华 陶诗琦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3,135,共11页
“博物馆之城”是以高品质的博物馆体系为前提、以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愿景。这首先要求城市具备高品质的博物馆体系,同时借助其他相关文化设施来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的转型提升。从空间角度来... “博物馆之城”是以高品质的博物馆体系为前提、以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愿景。这首先要求城市具备高品质的博物馆体系,同时借助其他相关文化设施来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的转型提升。从空间角度来说,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应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完善博物馆体系的空间布局,促进博物馆与城市功能高度融合,合理推动博物馆及文化产业的集聚,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之城 文化产业 空间视角 北京
下载PDF
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对北京文化独有魅力及发展态势的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6,共8页
分析北京文化的历史内蕴、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北京文化的魅力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内涵。北京文化的特征在于独特性和代表性、凝聚力和同化力、稳定性和发展性。当前北京文化的重点在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及传统文... 分析北京文化的历史内蕴、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北京文化的魅力在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内涵。北京文化的特征在于独特性和代表性、凝聚力和同化力、稳定性和发展性。当前北京文化的重点在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北京文化未来的腾飞取决于:一、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二、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三、提高文化安全意识,四、大力发展北京的旅游文化,五、抓住奥运契机,提升北京文化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文化 历史内蕴 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下载PDF
清代北京游览型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20
作者 舒时光 吴承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1,共7页
游览型寺庙靠近风景游览地、与风景游览地和园林一起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阶层和平民百姓阶层休闲的主要场所。本文以清代游览型寺庙诗文统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游览型寺庙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寺庙尤其是佛教寺庙自身吸引能力的增... 游览型寺庙靠近风景游览地、与风景游览地和园林一起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阶层和平民百姓阶层休闲的主要场所。本文以清代游览型寺庙诗文统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游览型寺庙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寺庙尤其是佛教寺庙自身吸引能力的增强,宣南汉族文人的聚集效应及文人对城区荒野环境和野趣的新偏好是清代外城西区休闲功能和地位迅速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型寺庙 空间分布特征 休闲文化 清代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