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套路贷犯罪之法教义学分析
1
作者 汪真如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1-65,共5页
针对套路贷犯罪之惩处,相关司法解释在规范层面对此作了规定。然而,司法适用中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聚焦于套路贷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及其罪名适用与罪数认定。对于套路贷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应紧扣黑社会... 针对套路贷犯罪之惩处,相关司法解释在规范层面对此作了规定。然而,司法适用中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聚焦于套路贷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及其罪名适用与罪数认定。对于套路贷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应紧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进行甄别,既不能降格,也不能拔高。对于套路贷犯罪的罪名适用和罪数认定,应将其深度嵌入现行刑法体系中,严格依照刑法理论加以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 罪数形态 罪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套路贷”犯罪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文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8,192,共16页
被害人因素是“套路贷”民刑界分依据之一。被害人具有自我保护的可期待性或者尽谨慎义务可防止被“套”,不成立“套路贷”犯罪。除去以民间借贷之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外,对“套路贷”不宜认定为诈骗罪。“套路贷”团伙一般不具备非法... 被害人因素是“套路贷”民刑界分依据之一。被害人具有自我保护的可期待性或者尽谨慎义务可防止被“套”,不成立“套路贷”犯罪。除去以民间借贷之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外,对“套路贷”不宜认定为诈骗罪。“套路贷”团伙一般不具备非法控制特征,不宜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套路贷”犯罪中,先前诈骗行为与续后敲诈勒索行为可成立吸收犯,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先前诈骗行为与续后虚假诉讼应成立诈骗罪,不宜数罪并罚。直接平账人与“套路贷”犯罪行为人的两个诈骗行为之间属于法规竞合关系,应根据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定罪处罚。“套路贷”犯罪数额存在“套路贷”犯罪之犯罪数额与“套路贷”之犯罪数额之别,两者在认定上有所不同。在计算非法放贷数额时,约定利息应作为实际年利率的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犯罪 被害人因素 诈骗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一罪与数罪
原文传递
论“套路贷”诈骗犯罪的司法限缩
3
作者 秦雨田 刘双阳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套路贷”不具有罪名概念的规范性和类型性,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独立的类罪名。受打早打小黑恶势力刑事政策影响,实务机关倾向于以“套路贷”典型行为取代诈骗罪构成要件,将“套路”与欺骗行为对等、忽视欺骗行为与认识错误的因果关系、... “套路贷”不具有罪名概念的规范性和类型性,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独立的类罪名。受打早打小黑恶势力刑事政策影响,实务机关倾向于以“套路贷”典型行为取代诈骗罪构成要件,将“套路”与欺骗行为对等、忽视欺骗行为与认识错误的因果关系、通过客观行为直接推定主观目的的做法都将模糊罪与非罪的界限。涉“套路贷”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需要坚持诈骗罪基本构造要件,在行为人与被害人两个层面对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进行双重评价,准确认定套路贷诈骗犯罪。应当在法秩序统一立场上判断被害人是否存在“财产损失”,选择与民法不冲突的财产损失认定标准,出借人设立虚假债权后不能认为已成立犯罪或实现既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犯罪 欺骗行为 非法占有目的 财产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