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尖斜度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钱蕴珠 李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磨牙隐裂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隐裂与非隐裂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尖斜度,确定模型的牙尖斜度。在600N垂直分散载荷和200N轴向、斜向、水平向载荷下,观察不同牙尖斜度时模型的应力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磨牙隐裂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隐裂与非隐裂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尖斜度,确定模型的牙尖斜度。在600N垂直分散载荷和200N轴向、斜向、水平向载荷下,观察不同牙尖斜度时模型的应力变化。结果:隐裂模型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和最大Von Mises应力均高于非隐裂对照模型。随着载荷方向与牙长轴交角的增大,拉应力和Von Mises应力不断增大,水平向加载时拉应力最大。近中舌尖、近远中窝沟和腭侧牙颈部是主要的拉应力集中区。结论:同等加载条件下,牙尖斜度越大,应力峰值越高,磨牙隐裂的可能性越大,而水平向力是其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尖斜度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牙隐裂
下载PDF
隐裂磨牙牙尖斜度的三维重建测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蕴珠 李建 季立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研究牙尖斜度的三维测量方法,从牙体解剖方面探讨磨牙隐裂病因。方法:隐裂组、对照组磨牙模型经螺旋CT扫描后,数据图像以DICOM格式直接输入Efilm1.8.3软件进行牙尖斜度及牙尖斜面夹角三维重建测量。结果:隐裂组的近中颊、舌尖牙尖... 目的:研究牙尖斜度的三维测量方法,从牙体解剖方面探讨磨牙隐裂病因。方法:隐裂组、对照组磨牙模型经螺旋CT扫描后,数据图像以DICOM格式直接输入Efilm1.8.3软件进行牙尖斜度及牙尖斜面夹角三维重建测量。结果:隐裂组的近中颊、舌尖牙尖斜度均数都大于对照组,前者相差9.02°,后者相差9.29°;牙尖斜面夹角均数小于对照组,相差17.34°。成组t检验两组的近中颊、舌尖牙尖斜度,牙尖斜面夹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牙尖斜度的大小是磨牙隐裂重要病因之一,牙尖斜度越大,牙尖斜面夹角越小,隐裂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裂 牙尖斜度 牙尖斜面夹角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磨牙隐裂患者接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钱蕴珠 李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磨牙隐裂患者的咬合接触特点。方法:应用T-scanⅡ咬合分析仪对20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并与同年龄段的个别正常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两侧力均衡,牙隐裂组力中心略... 目的:探讨中老年磨牙隐裂患者的咬合接触特点。方法:应用T-scanⅡ咬合分析仪对20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并与同年龄段的个别正常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两侧力均衡,牙隐裂组力中心略偏向隐裂磨牙侧,隐裂侧力百分比值平均较同颌健侧高11.22%,隐裂上颌第一磨牙区咬合接触点数目平均为3.5个,位于裂纹两侧牙尖斜面;牙隐裂组干扰出现率高达80%。结论:不均衡咬合与干扰是磨牙隐裂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接触 干扰
下载PDF
用实体建模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殷霄 张亚庆 +1 位作者 侯磊 韩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通过裂纹实体建模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有限元模型。方法:对正常上颌第一磨牙进行Micro-CT扫描,经调整后的断层图片使用MIMCS软件根据图像灰度进行拟合,分别建立带有结点、面信息的釉质和牙本质的STL格式三维模型。用MAGICS... 目的:通过裂纹实体建模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有限元模型。方法:对正常上颌第一磨牙进行Micro-CT扫描,经调整后的断层图片使用MIMCS软件根据图像灰度进行拟合,分别建立带有结点、面信息的釉质和牙本质的STL格式三维模型。用MAGICS对STL文件进行处理,调整表面三角形质量并使釉牙本质界密合、均匀一致。之后将高质量的釉质、牙本质的STL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中,通过三维裂纹实体建模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有限元模型,并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裂纹部位网格进行手动修改,初步加力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精细的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有限元模型,裂纹网格能够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奇异性。结论:三维裂纹模拟的实体建模方法简单有效且易于实现,可以用于隐裂牙的裂纹扩展分析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综合征 有限元分析 MICRO-CT 奇异单元
下载PDF
髓腔内粘结用于隐裂牙保存修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温玲 邬烈 季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 牙隐裂发生率日显突出。文中探讨应用超强粘结剂Super-Bond C&B行髓腔内粘结对于提高隐裂牙保存修复疗效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隐裂牙患者110例共110颗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 目的 牙隐裂发生率日显突出。文中探讨应用超强粘结剂Super-Bond C&B行髓腔内粘结对于提高隐裂牙保存修复疗效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本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隐裂牙患者110例共110颗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髓腔内Super-Bond C&B内粘结+核树脂充填;对照组患者采用通用自酸蚀粘结剂+核树脂充填。所有患者均行IPS e.max铸瓷全冠修复,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1周,试验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年后,试验组患者隐裂牙保存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隐裂牙保存成功率(98.2%vs 85.5%,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uper-Bond C&B髓腔内粘接的应用为隐裂牙保存提供了可参考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裂牙 隐裂牙综合征 Super-Bond C&B 内粘结
下载PDF
T-ScanⅡ咬合分析数据作为早期牙隐裂调干预指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雅男 杨卫东 王文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牙隐裂(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患者动态咬合特征,分析其异常因素,探索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作为牙隐裂调干预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15名早期牙隐裂患者调干预前后牙尖交错位(ICP)... 目的:探讨牙隐裂(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患者动态咬合特征,分析其异常因素,探索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作为牙隐裂调干预指标之一的可行性。方法:T-ScanⅡ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15名早期牙隐裂患者调干预前后牙尖交错位(ICP)及左右侧方咬合的过程。定量测定接触点数目、力的中心点(COF)相对位置、力百分比值(%)以及不对称系数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S组干预前第一磨牙区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干扰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及干预后(P<0.05)。CTS组COF均偏于患侧,两组患侧力百分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较大力和不均衡的咬合接触是牙隐裂患者主要紊乱因素。T-ScanⅡ咬合力分析数据可作为牙隐裂早期干预性调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接触 紊乱 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