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6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371
1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1 位作者 李天顺 白凯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实现了从2000~2005年失调阶段向2006~2009年协调阶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下载PDF
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7
2
作者 舒小林 高应蓓 +1 位作者 张元霞 杨春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90,共9页
生态文明城市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旅游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之间... 生态文明城市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旅游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6-2011年数据以贵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2006-2011年贵阳市旅游产业(除2010年外)和生态文明城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高,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逐步向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的优化趋势发展,贵阳市旅游产业和生态文明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滞后型和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相互交替出现,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存在较大波动,作用不够显著等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统筹好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城市;2加强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和监测,运用规划、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促使两者向着最优协调状态方向发展;3加强旅游产业与大数据、文化、科技和生态服务业等蛙跳型产业的融合,解决旅游产业发展波动较大问题,夯实生态文明城市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文明城市 耦合模型 协调发展 贵阳市
下载PDF
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3
作者 朱文泉 陈云浩 +1 位作者 徐丹 李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6-300,共5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NPP)研究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回顾NPP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气候模型、生态生理过程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各自的优缺点 ,并对NPP模型研究做出展望。生态生理过程模型是当前陆地NPP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NPP)研究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回顾NPP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了气候模型、生态生理过程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各自的优缺点 ,并对NPP模型研究做出展望。生态生理过程模型是当前陆地NPP估算研究的主要手段 ,而区域尺度转换则是它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光能利用率模型已成为NPP估算的一种全新手段 ,它利用遥感所获得的全覆盖数据 ,使区域及全球尺度的NPP估算成为可能 ,但其生态学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表明 ,“生态 遥感耦合模型”将是陆地NPP估算的主要发展方向 ,它融合了生态生理过程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优点 ,增强了NPP模型估算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遥感 区域尺度转换 耦合模型 NDVI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关系量化分析——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60
4
作者 王毅 丁正山 +3 位作者 余茂军 尚正永 宋晓雨 常夏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在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以常熟市为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以常熟市为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同的互动关系,对一般综合性城市而言,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2003-2012年常熟市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在十年间变化极小,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实现了从2003-2008年失调阶段向2009-2012年协调阶段的转变。但总体上,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较低,到2012年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类型也长期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现代服务业 城市化 协调 常熟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 被引量:142
5
作者 刘耀彬 宋学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绎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类型组合和平面几何分析建立了辩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判据体系,作为定量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的依据。最后,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绎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类型组合和平面几何分析建立了辩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判据体系,作为定量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的依据。最后,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加权合成方法分析了它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情况,其结果发现近10年间徐州市不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自的发展轨迹明显不同,而且二者耦合类型多样,并且以协调和基本协调为主。实例研究证实,该评价方法和判据体系对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的判别简单可行、便于应用,对于评价与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模式 判据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26
6
作者 樊芷吟 苟晓峰 +3 位作者 秦明月 范强 余建乐 赵建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7,共8页
汶川地震在区内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且孕育了大量松动岩体,这些松动岩体在降雨等因素诱发下将会产生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极大。故此对汶川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高程、坡度、坡向... 汶川地震在区内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且孕育了大量松动岩体,这些松动岩体在降雨等因素诱发下将会产生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极大。故此对汶川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沟谷密度、工程岩组、断层、水系、道路9个影响因子,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型,采用信息量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两种模型耦合分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耦合模型较信息量或Logistic单一模型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易发性高与较高区域多集中于水系延展区域与断层集中区域。所计算得出的易发性分区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近,能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评价指标 信息量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87
7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1-790,共10页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式,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生态保护型发展方...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式,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WEP)、水-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生态-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WEE) 3种有效方案。认为WEE方案耗水量介于WEP和WEH之间,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不是最好的方案,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对WEE方案对应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做了分析。认为未来30年流域需水总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流域用水结构逐步呈合理化方向演变,流域上、中、下游需水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农业用地结构、粮-经-草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单方水产值及经济效益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系统动力学 水-生态-经济发展 耦合模型 综合调控
下载PDF
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76
8
作者 蔡九菊 王建军 +1 位作者 陆钟武 殷瑞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9-982,共4页
把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从天然铁矿石(或废钢)到钢铁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图,并建立含铁物料流动过程的铁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从一次能源到二次... 把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从天然铁矿石(或废钢)到钢铁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图,并建立含铁物料流动过程的铁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产品的生产、转换和使用直至废气排放的能量流图,并建立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考虑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建立两者的耦合模型.基于模型,讨论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物质流变化、能量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企业能耗及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影响,指出了提高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 能量流 物质流模型 能量流模型 耦合模型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85
9
作者 唐红祥 张祥祯 +1 位作者 吴艳 贺正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42,共15页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系统包括出口竞争、市场份额和产业内贸易三个子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根据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构建互动指标和耦合的互动模型,采集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两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倒U"型模式,目前属于中级协调阶段,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较为平稳,但国际竞争力系统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增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强-弱-强"M型小波动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很明显的"倒U"型模式,相较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发展质量目前改变了依靠增量推动的经济模式,进入较为平稳的"保质"发展模式。(3)预测结果显示,要坚持"保质"的经济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稳中有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发展质量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综合发展 互动发展 耦合模型
下载PDF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3
10
作者 易开刚 李解语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2-540,共9页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耦合模型 机理 产业融合
下载PDF
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结点间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11
作者 党兴华 张首魁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91,共7页
将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企业看做模块化组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化合作创新的特点要求结点间采用松散的耦合关系。结合价值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模块化组织之间耦合的要素分为依赖要素、联系要素和激励要素,建立了技术... 将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结点企业看做模块化组织,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网络化合作创新的特点要求结点间采用松散的耦合关系。结合价值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模块化组织之间耦合的要素分为依赖要素、联系要素和激励要素,建立了技术创新网络结点组织间的三要素(DCS)耦合模型,应用DCS耦合模型研究了核心模块协调型和分散型网络结点组织间的耦合关系,从理论上界定了控制耦合、信息耦合和关系耦合三种耦合方式,为创新网络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网络 模块化组织 松散耦合 耦合要素 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神木北部采煤塌陷区土壤与植被损害过程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78
12
作者 王双明 杜华栋 王生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6,共10页
通过对神木北部矿区塌陷1,2,5,10 a和未塌陷区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因子的测试,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不同塌陷年限下土壤质量和植被群落结构优劣,同时利用冗余和聚类分析研究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并基于植被—土壤耦合模... 通过对神木北部矿区塌陷1,2,5,10 a和未塌陷区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因子的测试,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不同塌陷年限下土壤质量和植被群落结构优劣,同时利用冗余和聚类分析研究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并基于植被—土壤耦合模型判定不同塌陷年限土壤因子与植物群落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采煤塌陷导致土壤质量与植被群落结构退化,随塌陷时间的推移呈自然恢复趋势,但10 a后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因子仍不能恢复至塌陷前水平;2塌陷区土壤有机质、水分和微生物是决定土壤质量和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素,土壤硬度、速效养分和酶类是影响植物群落生产力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全效养分影响力相对较小;3塌陷区植物群落和土壤质量大体经过退化、改善和初步恢复3个不同的演化阶段;4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协调性塌陷2 a后逐渐恢复,但至塌陷10 a仍未达到未塌陷地良好的耦合协调水平。神木北部矿区采煤对生态环境损害具有一定延续性,且生态系统自修复能力较弱,因此减少采动损害、实行自然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应作为该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北部矿区 采煤塌陷 土壤质量 植被演替 耦合模型
下载PDF
本煤层顺层瓦斯抽采渗流耦合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69
13
作者 梁冰 袁欣鹏 孙维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为揭示瓦斯在本煤层抽采时的渗流机理,开展了煤岩体变形与瓦斯渗流相互作用规律研究.根据煤层瓦斯渗流特性,考虑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裂隙瓦斯渗流、微孔隙吸附瓦斯解吸扩散和煤岩体变形等过程,建立耦合渗流模型.针对特定矿... 为揭示瓦斯在本煤层抽采时的渗流机理,开展了煤岩体变形与瓦斯渗流相互作用规律研究.根据煤层瓦斯渗流特性,考虑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裂隙瓦斯渗流、微孔隙吸附瓦斯解吸扩散和煤岩体变形等过程,建立耦合渗流模型.针对特定矿井抽采煤层的瓦斯地质条件,进行了耦合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抽采初期瓦斯压力下降较快,抽采稳定后下降趋缓,距抽采孔越远下降梯度越小,有效抽采半径约为3m.现场实验孔距6m顺层瓦斯抽采,抽采稳定时瓦斯纯量达5~7m^3/min,抽采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现场实验 瓦斯压力
原文传递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59
14
作者 李廷礼 李春兰 +1 位作者 吴英 徐燕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2,共5页
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考虑裂缝与水平段同时生产的油层中渗流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质量守恒定理和动量定理,推导出考虑水平井筒沿程油层流体流入和裂缝流体流入的井筒内压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层中渗流和... 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考虑裂缝与水平段同时生产的油层中渗流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质量守恒定理和动量定理,推导出考虑水平井筒沿程油层流体流入和裂缝流体流入的井筒内压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层中渗流和井筒内管流耦合的产能模型,并给出其求解方法。实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进行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时,不能忽略水平井筒沿程油层流体流入的影响;水平井筒内的压力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水平井筒长度存在最优范围;各条裂缝产量不相等,裂缝条数存在最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 水平井 耦合模型 压降 产能
下载PDF
陕北安塞县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被引量:56
15
作者 马亚亚 刘国彬 +1 位作者 张超 王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40-6849,共10页
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延安市安塞县为对象,基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数据,构建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 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延安市安塞县为对象,基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数据,构建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方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发展速度差异以及耦合度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96-2013 年间,安塞县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定上升,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前者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后者;耦合协调度指数由 0.33 增长至 0.59,反映了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剪刀差在 0. 032 水平范围内波动上升,说明二者发展趋势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安塞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分布于 45°<β<90°范围内,二者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耦合度β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说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研究表明,安塞县应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的固基和推进作用,缓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剪刀差 耦合度模型 安塞县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申利娜 李广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8-923,共6页
针对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未考虑污染源要素,缺乏系统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与参数体系等问题,基于对污染地下水的系统结构分析,污染源解析,构建了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源综合评价耦合模型,提出了针对地下水污染源的多指标评价方法,形... 针对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未考虑污染源要素,缺乏系统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与参数体系等问题,基于对污染地下水的系统结构分析,污染源解析,构建了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源综合评价耦合模型,提出了针对地下水污染源的多指标评价方法,形成了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参数体系.利用构建的多因素耦合评价方法,以我国北方某大型岩溶地下水源地作为案例进行了污染风险区划,确定了主要污染风险区域.结果表明,风险源与地下水易污性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下水高污染风险区分布.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划方法的建立为地下水污染有效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区划 地下水脆弱性 污染源 耦合模型 叠层分析
原文传递
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2
17
作者 梁雯 许丽雲 司俊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61,共12页
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完善物流业社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对2004-2015年全国及各区域的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 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完善物流业社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模型对2004-2015年全国及各区域的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大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格局;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产业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阶段,西部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较差,产业间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有待提升。据此,提出加快农村电商平台经济的发展、延长产业供应链与价值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物流业 耦合模型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永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28,F0003,共8页
通过构造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的评价指标,建立产业间协调发展关系的耦合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相关产业间协调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 通过构造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的评价指标,建立产业间协调发展关系的耦合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相关产业间协调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由负相关转变为较同步的协调一致性,但总体发展水平欠佳。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需提质增效,加大培育力度;区域经济向好态势增强,但速度较慢,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增强发展动能;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但发展的基础不稳,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应强基固本,保持、巩固其良好发展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松散承压含水层地区深基坑降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 被引量:49
19
作者 骆祖江 李朗 +1 位作者 姚天强 罗建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47-1951,共5页
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坑降水为例,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转化关系,建立了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在多层含水层复合存在、含水层最深底板埋深达145 m、基坑周围挡水连续墙... 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坑降水为例,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转化关系,建立了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在多层含水层复合存在、含水层最深底板埋深达145 m、基坑周围挡水连续墙埋深达34 m、抽水井埋深达55 m、抽水井过滤器埋深为34~55 m,单井抽水量为1420 m3/d的8口抽水井联合降水情况下,基坑中心下伏第Ⅰ承压含水层上部降压段水位降至埋深26 m时的地下水复杂流动状态及其地面沉降特征。经后续工程验证,该结果正确、可靠,该理论用于模拟预测此类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其地面沉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三维渗流 地面沉降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拖管抽采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吴兵 雷柏伟 +2 位作者 华明国 管海鹤 赵志研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针对传统埋管抽放上隅角瓦斯技术中抽放点在空间位置不连续抽放效果差、管材浪费严重抽放成本高等重大缺陷,提出了上隅角瓦斯拖管抽采技术,可使抽放点匹配工作面推进速度,实现了采空区瓦斯抽放最佳效果的连续性,并且能回收管材降低抽放... 针对传统埋管抽放上隅角瓦斯技术中抽放点在空间位置不连续抽放效果差、管材浪费严重抽放成本高等重大缺陷,提出了上隅角瓦斯拖管抽采技术,可使抽放点匹配工作面推进速度,实现了采空区瓦斯抽放最佳效果的连续性,并且能回收管材降低抽放成本。采空区瓦斯抽放最佳位置的选择即抽放参数的确定是成功实现上隅角瓦斯拖管抽放的关键。利用Brinkman方程、菲克扩散定律和瓦斯扩散平移方程来描述瓦斯的流动扩散行为,建立工作面瓦斯流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利用Fluent对模型进行求解,从而确定拖管抽放最佳布置参数,并对其进行实际应用和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最终确定了最佳抽放点位置为距离底板2.4 m、沿倾斜方向距离回风巷道1.57 m、沿走向深入采空区17.4 m处;应用期间杜绝了上隅角瓦斯超限,上隅角瓦斯拖管抽采技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隅角 拖管抽采技术 耦合模型 FLU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