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与刑法的循环解释 被引量:68
1
作者 张明楷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7,共17页
宪法学与刑法学的本体都应当是解释学,而不是立法论;宪法的基本目的是保护人权,刑法也致力于限制国家机关对公民自由的干涉,宪法与刑法都是公民的大宪章;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合宪性解释,都需要在宪法与刑法之间进行循环解释。原则上讲,... 宪法学与刑法学的本体都应当是解释学,而不是立法论;宪法的基本目的是保护人权,刑法也致力于限制国家机关对公民自由的干涉,宪法与刑法都是公民的大宪章;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合宪性解释,都需要在宪法与刑法之间进行循环解释。原则上讲,刑法的所有问题都有可能被转化为宪法问题并加以处理;合宪性解释既对刑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宪法具有重要作用。既存在源于宪法的刑法原则,也存在源于刑法的宪法原则。从刑法的角度解释宪法可以发现,罪刑法定主义、法益保护主义、责任主义是源于刑法的宪法原则。从宪法角度解释刑法,不仅使刑法解释多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有效的解释路径,而且有利于根据宪法对刑法进行违宪判断;对空白刑法规范、终身监禁、剥夺言论自由以及没收财产都需要进行违宪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 宪法 刑法 循环解释
原文传递
论民间法与纠纷解决 被引量:65
2
作者 谢晖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5,共11页
一切规范的存在,都是为给纠纷解决预备一套方案,民间法也不例外。文明时代的纠纷解决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司法诉讼方式,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以法律为主,以民间法为辅,即使在司法调解中,也保持这一特点。另一种是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 一切规范的存在,都是为给纠纷解决预备一套方案,民间法也不例外。文明时代的纠纷解决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司法诉讼方式,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以法律为主,以民间法为辅,即使在司法调解中,也保持这一特点。另一种是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如调解、仲裁等,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在法律、民间法的选择上,难分彼此,说不上谁主谁辅,在这种纠纷处理中,当事人本身具有规范适用的选择权和权利处分的选择权,这就使规范的运用要灵活得多,更多时当事人之间还通过主持人自己协商处理规范——制定纠纷解决协议。第三种是私力救济,它可以分为启动形式合法的私力救济和启动形式非法的私力救济。在私力救济中,其规范运用反倒是以民间法为主,国家法最多只为辅助。如上情形的出现,乃是因为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是非,而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以及私力救济解决纠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息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国家法 司法诉讼 诉讼替代性方案 私力救济
原文传递
宪法上“人的尊严”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的机制应当在遵循有限政府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宪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人的尊严 人权 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 人权保障模式
下载PDF
国家法和民间法的现实互动与历史变迁——中国西部司法个案的透视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在中国西部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呈现出纷繁复杂、迷离扑朔的局面。其至少可概括为六种互动形式。系统阐释国家法与民间法在中国西部的互动现状及其变迁趋向 ,进而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寻找合宜的调适路径 ,这对西部乃至整个中国... 在中国西部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呈现出纷繁复杂、迷离扑朔的局面。其至少可概括为六种互动形式。系统阐释国家法与民间法在中国西部的互动现状及其变迁趋向 ,进而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寻找合宜的调适路径 ,这对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民间法 互动 历史变迁 中国 西部地区 案例分析
下载PDF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探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费善诚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宪法诉讼是宪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同样具有对诉讼的直接效力 ,宪法诉讼在范围上不仅适用于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 ,还应当包括社会团体、企业... 宪法诉讼是宪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同样具有对诉讼的直接效力 ,宪法诉讼在范围上不仅适用于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 ,还应当包括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的侵权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 法律效力 法律适用范围 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诉讼制度
下载PDF
中国30年来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童之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2,共11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宪法学教学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围绕着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82宪法的形成、解说、实施和修改进行的,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者发展状况的局限。中国的宪法学教学和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其...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宪法学教学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围绕着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82宪法的形成、解说、实施和修改进行的,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者发展状况的局限。中国的宪法学教学和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宪政实践还不能提供必要而足够的研究资源,宪法学教学和研究缺乏现实的推动力。近年来,中国宪法学教学和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新的发展趋势适应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引领着中国宪法学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宪法学 教学 研究
下载PDF
公民体育权利的内涵与法律地位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7,共4页
根据体育活动的内涵、功能以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研究公民体育权利的内涵和法律地位,认为:体育权利的内涵应该确定为:每个公民获得从事体育活动的资格、条件与技能,从事自己所选择的体育活动并且从中获益的权利。该权利由利益、资格、... 根据体育活动的内涵、功能以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研究公民体育权利的内涵和法律地位,认为:体育权利的内涵应该确定为:每个公民获得从事体育活动的资格、条件与技能,从事自己所选择的体育活动并且从中获益的权利。该权利由利益、资格、要求、技能与自由5大要素构成。公民体育权利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建设节约、和谐与创新型的社会,实现公民的全面发展,应该提升体育权利的法律地位。从身体健康权和文化权利的角度看,体育权利应该属于宪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权利 宪法权利 法律地位
下载PDF
当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回应——从部门性反应、部门化应对到跨部门协同的演进 被引量:31
8
作者 柯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32,共8页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法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法律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反应,最早体现为民法、宪法、行政法等传统部门法的不断"绿化"。部门化、体系化的环境法律部门不仅具有规范、强制、引导、矫正等全方位的法律功能,而且能够... 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法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法律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反应,最早体现为民法、宪法、行政法等传统部门法的不断"绿化"。部门化、体系化的环境法律部门不仅具有规范、强制、引导、矫正等全方位的法律功能,而且能够推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环境法律部门因而成为应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基本法域和环境法治的中心内容。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回应绝不是环境法一个部门法的任务,而应当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在针对环境问题的对话、沟通与互动基础之上形成的协同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部门法 环境法 宪法 行政法 民法
下载PDF
国家法与民间法互动之反思 被引量:26
9
作者 于语和 戚阳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2,共6页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矛盾和冲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是无法避免的现象,系统阐释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现状,进而为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寻找合宜的调适路径,对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间法 国家法 法治建设 冲突 良性互动 现实意义 理论 中国 多元化 路径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杰 杨卫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8,共8页
结合混凝土组成特点和破坏特性分析,从细观层次上定义了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以材料细观极限破坏应变为基本随机变量,通过引入能量等效应变,得到多轴受力时的随机损伤演化规律。结合作者提出的混凝土确定性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关... 结合混凝土组成特点和破坏特性分析,从细观层次上定义了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以材料细观极限破坏应变为基本随机变量,通过引入能量等效应变,得到多轴受力时的随机损伤演化规律。结合作者提出的混凝土确定性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发展了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推导给出主方向应力的均值和方差。建议模型中的参数可根据混凝土单轴受力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结合随机建模原理和优化算法确定。将分析得出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比较,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随机损伤 本构关系 能量等效应变 二轴应力
下载PDF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依存和冲突——少数民族地区法律多元个案透视 被引量:21
11
作者 官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5,共7页
法律多元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围绕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两者的关系而表现出来。在不同表现形式中 ,两者表现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对两者不应简单取舍 ,国家法必须给... 法律多元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存在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围绕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两者的关系而表现出来。在不同表现形式中 ,两者表现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中对两者不应简单取舍 ,国家法必须给少数民族习惯法留出一定空间 ,让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过不同途径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法律多元 法治
下载PDF
加强宪法监督 建设法治国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叶中 刘鸿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28-32,共5页
法治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而宪法监督则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所以,加强宪法监督,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宪法监督 法治
下载PDF
论对法律的违宪审查 被引量:20
13
作者 胡锦光 《北方法学》 2007年第2期58-66,共9页
宪法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控制、分配和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以达到保障人权的基本目的。而控制国家权力的运行是完成宪法功能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前提。在宪法所控制的国家权力之中,最主要的是立法权的行使,即作为立法权表现形式的法律。宪法... 宪法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控制、分配和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以达到保障人权的基本目的。而控制国家权力的运行是完成宪法功能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前提。在宪法所控制的国家权力之中,最主要的是立法权的行使,即作为立法权表现形式的法律。宪法对法律的控制,又可以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作为事后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法律实施违宪审查。而在此领域,我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制度上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法律 违宪审查 宪法功能 人权保障
下载PDF
军事权初论 被引量:22
14
作者 傅达林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军事权是军事法学的核心范畴和军事法体系的逻辑起点。与西方国家军事权归属于行政权不同,中国军事权是一项单独的权力,其核心内容包括军事指挥权和军事行政权。对军事权的设定、保障及控制,是军事法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 军事权 军事法 宪法
原文传递
中国依宪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特色 被引量:21
15
作者 姜明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6,共15页
中国的依宪治国和法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宪政和法治,其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制、法治的统一,既强调宪制和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宪制和法治。其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保障... 中国的依宪治国和法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宪政和法治,其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制、法治的统一,既强调宪制和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宪制和法治。其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保障人民政治权利,更强调保障人民社会经济权利。其三,突出对公权力的制约规范,既强调控制公权力,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强调激励公权力,充分发挥公权力治国理政,为民办事的积极作用。其四,特别强调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既强调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权利制约权力,也重视国家权力的相互分工、以权力制约权力。其五,特别强调正确处理国法与党规、硬法与软法的关系,既强调充分发挥作为硬法的国法的作用,也重视发挥党规和其他软法的作用。其六,特别强调正确处理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关系,既强调形式法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重视实质法治,追求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法治政府 宪制 法治
下载PDF
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守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共7页
经济法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法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法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 经济法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法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法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基于经济法与宪法所共有的经济性和规范性,应通过司法判断和非司法判断,不断提升两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全面促进其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宪法 发展 协调
下载PDF
论宪法与区际法律冲突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进 《法学论坛》 2003年第3期54-58,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宪法中的立法管辖权规范及其与区际法律冲突的关系 ,探讨了宪法与区际法律冲突之间的关系。此外 ,本文还着重讨论了中国的宪法 ,尤其是两部基本法 ,对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强调 ,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复合... 本文通过分析宪法中的立法管辖权规范及其与区际法律冲突的关系 ,探讨了宪法与区际法律冲突之间的关系。此外 ,本文还着重讨论了中国的宪法 ,尤其是两部基本法 ,对区际法律冲突问题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强调 ,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复合法域国家区际法律冲突的产生、范围及其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区际法律冲突 立法管辖权 中国 复合法域国家
下载PDF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 2004年第1期100-112,99,共14页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法学 现代科技 科研自由 界限
下载PDF
对宪法修正案的若干私法解读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梁慧星 《当代法学》 2004年第5期38-47,共10页
按照宪法作为最高效力的法规范 ,私法所规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都要遵守宪法的内容 ,尤其是充分体现基于主体自由和主体平等的宪法原理。私法主体平等和给与平等主体的财产权以对等的尊重是私法对宪法提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宪法 宪法修正案 财产权
原文传递
宪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守文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是其存在密切关联的基础和纽带,因而从经济性的视角,有助于分析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和内在的"一致性",揭示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违... 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宪法与经济法所共有的"经济性"是其存在密切关联的基础和纽带,因而从经济性的视角,有助于分析宪法与经济法的交互影响和内在的"一致性",揭示和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违背"一致性"要求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构建宪法与经济法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和法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经济法 经济性 一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