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刺激响应的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奕瑾 袁金颖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作为一种智能刺激响应材料,因其在可逆的调控过程中通常只涉及CO_(2)气体的通入和排出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O_(2)荧光传感器是将CO_(2)的浓度变化转化为可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可实现对CO_(2)浓度的实时监测和可逆... 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作为一种智能刺激响应材料,因其在可逆的调控过程中通常只涉及CO_(2)气体的通入和排出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O_(2)荧光传感器是将CO_(2)的浓度变化转化为可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可实现对CO_(2)浓度的实时监测和可逆调控,也有助于我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本文简要介绍CO_(2)刺激响应物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分类方式,阐述该类物质在构筑荧光传感器方面的妙用,围绕响应灵敏性、响应速率、循环使用性和抗干扰性等传感性能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最后对CO_(2)刺激响应荧光传感器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刺激响应 荧光传感器 co_(2)浓度
原文传递
高浓度CO_(2)气氛下不同负载型Pd催化剂对甲烷燃烧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永 张莎 +3 位作者 吴冬霞 胡江亮 王建成 鲍卫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4,169,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的负载型Pd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载体催化剂在0%、80%CO_(2)气氛下催化燃烧CH_(4)的活性,利用XRD、N_(2)吸脱附测试、O_(2)-TPD、XPS等对催化剂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各催化剂的活性受高...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的负载型Pd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载体催化剂在0%、80%CO_(2)气氛下催化燃烧CH_(4)的活性,利用XRD、N_(2)吸脱附测试、O_(2)-TPD、XPS等对催化剂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各催化剂的活性受高浓度CO_(2)抑制程度不同但活性顺序一致,而以NaY为载体的催化剂受CO_(2)影响较小,与载体较弱的酸性和微孔结构有关;SiO_(2)由于较强的酸性以及表面较多的非活性氧物种不利于CH_(4)催化燃烧反应;Pd/Al_(2)O_(3)催化剂具有利于气体分子扩散的较大介孔比表面积,并且表面富含CH_(4)活化所需的吸附氧,因而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催化剂 CH_(4) 催化燃烧 载体 高浓度co_(2)
下载PDF
OBSERV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VARIABILITIES OF BASELINE CO_2 CONCENTRATION OVER WALIGUAN MOUNTAIN I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温玉璞 邵志清 +2 位作者 徐晓斌 季秉法 朱庆斌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4年第3期255-262,共8页
In-situ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CO_2 was made at the top of the Waliguan Mountain(36°17′N,100°54′E,3816 m asl).where the air is not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local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by us... In-situ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CO_2 was made at the top of the Waliguan Mountain(36°17′N,100°54′E,3816 m asl).where the air is not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local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by using a 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analyzer and following the procedures proposed by WMO.The CO_2 in the flask samples collected on the mountain was also analyzed in a laboratory.The measurements uncover the daily,monthly and seasonal variabilities and the baseline level of the CO_2 in the air over the“clean”area of Chinese hinterland.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_2 concentration over the East Asia continent has evident periodical variation,similar to that of global distribution.In 1992,an annual mean baseline CO_2 concentration of 356.4 ppm over the continent was obtained.The annual mean val- ue was 357.2 ppm for 1993.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_2 concentration at Waliguan and the weather conditions, especially,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re found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ground observation baseline concentration of co_2 variability of concentration greenhouse gases
原文传递
高浓度CO_(2)处理对樱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云香 李文生 +2 位作者 常虹 周家华 王宝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
以“先锋”和“红灯”2个品种樱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0%高浓度CO_(2)处理果实并对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高浓度CO_(2)处理对不同品种樱桃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浓度CO_(2)处理在樱桃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以“先锋”和“红灯”2个品种樱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0%高浓度CO_(2)处理果实并对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高浓度CO_(2)处理对不同品种樱桃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浓度CO_(2)处理在樱桃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高浓度CO_(2)处理能有效减轻“先锋”和“红灯”樱桃贮藏期间果柄、果肉褐变及腐烂的发生,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和pH升高,减缓果实色泽变暗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提高果实中总酚含量,延缓花色苷含量升高,降低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浓度CO_(2)处理有效保持“红灯”樱桃果实的硬度,但对“先锋”樱桃无明显作用;有效减缓“先锋”樱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降低,但对“红灯”樱桃无明显作用;减缓“红灯”樱桃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但对“先锋”樱桃无明显作用。总体来说,10%高浓度CO_(2)处理能较好的保持樱桃果实的品质及风味,延缓樱桃果实采后衰老,但对不同品质指标的影响随品种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高浓度co_(2) 贮藏品质
原文传递
新型需求控制通风方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盛旭 韩旭 +1 位作者 忻尚杰 艾青云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1999年第4期22-24,共3页
对需求控制通风方式进行了改进研究。设计制作了仿真试验平台,通过监测CO2 浓度,反映在室人员人数的动态变化,得出二氧化碳浓度模拟量与电动讯号阀门开度的函数关系。并与传统的通风方式进行了节能比较。
关键词 需求控制通风 新风量 节能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混合醇胺捕集低浓度CO_(2)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魏炜 曾令梓 +3 位作者 刘凤霞 许晓飞 李志义 刘志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碳捕集刻不容缓,工厂、发电厂等排放的烟气中CO_(2)浓度低且总量大,低浓度CO_(2)捕集技术对于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醇胺体系中乙醇胺(MEA)法目前应用最广泛,但其能耗大、吸收量小的缺... 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碳捕集刻不容缓,工厂、发电厂等排放的烟气中CO_(2)浓度低且总量大,低浓度CO_(2)捕集技术对于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醇胺体系中乙醇胺(MEA)法目前应用最广泛,但其能耗大、吸收量小的缺陷也很明显。为改善醇胺体系对低浓度CO_(2)的吸收与解吸性能,搭建了CO_(2)吸收与解吸装置,对单一MEA或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体系,以及利用MDEA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改性的MEA体系,进行了吸收与解吸实验,测定其CO_(2)负荷。结果表明,对于单一醇胺体系,相较于MDEA,MEA体系吸收低浓度CO_(2)后富液负荷更大,具有更优的性能;通过添加AMP改性,AMP浓度为1.00 mol/L时,吸收体积分数为5%的CO_(2),相较于5.00 mol/L单一MEA体系,混合醇胺体系的富液负荷提高了30.55%,贫液负荷降低了24.47%;调节AMP浓度至0.50 mol/L,相较5.00 mol/L的单一MEA体系,混合醇胺体系循环容量提高了4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胺 2-氨基-2-甲基-1-丙醇 混合醇胺 co_(2)捕集 低浓度co_(2)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生态系统固碳成效研究
7
作者 汪兴 赵友礼 +1 位作者 刘超杨 王小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为探究生态恢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汇效应的响应关系,以2000年和2020年贵州省清镇市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类型数据等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从空间大尺度范围估算坡耕地、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植被碳储量;并测定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 为探究生态恢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汇效应的响应关系,以2000年和2020年贵州省清镇市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类型数据等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从空间大尺度范围估算坡耕地、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植被碳储量;并测定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储量、溶蚀速率和土层CCO_(2)浓度,从植被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岩溶作用强弱3个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固碳成效。结果表明:①2020年4种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总碳储量为19.42×10^(5)t,比2000年增加1.83×10^(5)t,其中乔木林占植被总碳储量的95.73%。在碳密度方面,不同用地类型植被碳密度由大到小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农作物>草地。②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对比坡耕地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矿质结合态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均明显增加,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碳组分储量总体呈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坡耕地的递减顺序。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CCO_(2)浓度、溶蚀速率密切相关,CCO_(2)浓度越高对应土壤溶蚀越大,土壤有机碳含量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固碳成效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有机碳 植被碳储量 岩溶作用 土壤co_(2)浓度 贵州省
下载PDF
吸收-微藻法固定燃气电厂低浓度CO_(2)同步产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秦振芳 廖日红 马伟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燃气电厂利用稳定、清洁的化石能源发电,在“双碳”背景下发电过程产生的低浓度CO_(2)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针对低浓度CO_(2)捕集难度大、脱附费用高的问题,利用CO_(2)吸收液同步培养微藻产油提供了一种实现低浓... 燃气电厂利用稳定、清洁的化石能源发电,在“双碳”背景下发电过程产生的低浓度CO_(2)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针对低浓度CO_(2)捕集难度大、脱附费用高的问题,利用CO_(2)吸收液同步培养微藻产油提供了一种实现低浓度CO_(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新途径。具有高CO_(2)捕集能力和同时快速培养微藻能力的吸收液是溶液设计和配制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总结了现有吸收液的应用现状,梳理出复合吸收液耦合微藻营养调控的碳捕集发展前景,其中吸收液的碱度和盐度对微藻同化CO_(2)具有显著影响。讨论了在不同温度和光照的工艺条件对微藻生物转化CO_(2)的影响,阐述了CO_(2)气体以微孔鼓泡和气升导流的方式通入反应器对CO_(2)捕集和微藻生长的不同效果。从促进微藻吸收CO_(2)同步产油的角度,介绍了藻种诱变驯化和基因改造以提升环境适应性同时增强脂质生产的研究进展,最后通过经济分析展望了规模化应用吸收-微藻法的经济可行性。与传统的CO_(2)吸收和微藻固定方法相比,吸收-微藻法一体化复合工艺可以成为从燃气电厂中捕获CO_(2)具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微藻法 低浓度co_(2) 吸收液 生物柴油 诱变 基因改造
下载PDF
高浓度CO_(2)环境下高温防腐防窜水泥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仕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8期66-71,共6页
恩平区块油田是南海东部第一个含CO_(2)气顶的油田,其气顶CO_(2)含量高达95.67%~96.78%,高温高浓度CO_(2)环境使水泥石长效封固能力降低,井筒完整性保障难度增大。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CO_(2)呈现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压缩性的超临界特性... 恩平区块油田是南海东部第一个含CO_(2)气顶的油田,其气顶CO_(2)含量高达95.67%~96.78%,高温高浓度CO_(2)环境使水泥石长效封固能力降低,井筒完整性保障难度增大。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CO_(2)呈现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压缩性的超临界特性,使水泥石的腐蚀加剧,给开发井固井作业带来极高的挑战。研发了一类高温防腐剂C-FC和C-FA,通过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协同作用以及优化颗粒级配技术,构建了在高浓度CO_(2)环境下密度在1.9~2.2 g/cm3高温防腐防窜水泥浆体系。室内体系评价实验表明,不同密度的高温防腐防窜水泥浆体系下水泥石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防腐能力,室内在150℃、35 MPa、70%CO_(2)分压下水泥石腐蚀深度小于1.3 mm,抗压强度衰退率小于11%,渗透率增大率小于18%,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防气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_(2) 高温防腐防窜 高温防腐剂 水泥浆体系 固井
下载PDF
Catalytic reduction of low-concentration CO_2 with water by Pt/Co@NC 被引量:1
10
作者 Qianqian Wang Wenzhong Wang +3 位作者 Ling Zhang Yang Su Kefu Wang Huixia W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337-2341,共5页
The reduction of low-concentration carbon dioxide with water to organic fuels is still a huge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we successfully designed the partially oxidized cobalt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the nitrogendoped ... The reduction of low-concentration carbon dioxide with water to organic fuels is still a huge challenge. In this study, we successfully designed the partially oxidized cobalt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the nitrogendoped carbon layer(Co@NC) of 2-8 nm via a facile method and then interspersed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Pt nanoparticles. The Co@NC decorated with 1 wt% Pt exhibits the best ability for COreduction to CHand a CHproduction rate of 14.4 μmol·g·his achieved.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system is carried out under low-concentration CO(400 ppm) circumstance without any sacrificial agent, which could be meaningful to the design of catalysts for atmospheric CO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atalytic reduction Pt/co@NC Low-concentration co_2 No sacrificial agent
原文传递
高压填料塔内脱碳传质模型的建立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花亦怀 刘云飞 +5 位作者 王铭 桑伟 唐建峰 陈静 姚宝龙 孙培源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高压工况下,填料塔内醇胺溶液吸收高浓度(体积分数35%)CO_(2)的传热传质规律,基于双膜理论,以小型θ环填料塔实验装置为基础,建立了塔内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MDEA+PZ)脱碳传质模型。利用不同吸收压力下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为探究高压工况下,填料塔内醇胺溶液吸收高浓度(体积分数35%)CO_(2)的传热传质规律,基于双膜理论,以小型θ环填料塔实验装置为基础,建立了塔内N-甲基二乙醇胺+哌嗪(MDEA+PZ)脱碳传质模型。利用不同吸收压力下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使模型适用于高压工况。结果表明,传质通量修正因子的引入,能够较好地解决高压工况下模型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不同进气和溶液流量下,CO_(2)浓度场和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填料塔内存在快速反应区域,并且会随着气液流量变化移动。本模型可为相应特征天然气的净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塔 高浓度co_(2) 化学吸收 醇胺溶液 传质模型
下载PDF
填料塔中混合胺钛基纳米流体对高浓度CO_(2)的捕集试验研究
12
作者 孔宇 江砚池 +4 位作者 陶彦峰 由婷 刘健 张忠孝 孔成栋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模拟了石油化工废气排放过程中高浓度CO_(2)(50%,体积分数)尾气处理场景。对伯胺和叔胺溶液进行复配,建立了兼具快速反应性能和高吸收容量的混合胺钛基纳米流体。自主设计并搭建10 t/a规模填料塔CO_(2)吸收-解吸循环试验系统,考察了纳... 模拟了石油化工废气排放过程中高浓度CO_(2)(50%,体积分数)尾气处理场景。对伯胺和叔胺溶液进行复配,建立了兼具快速反应性能和高吸收容量的混合胺钛基纳米流体。自主设计并搭建10 t/a规模填料塔CO_(2)吸收-解吸循环试验系统,考察了纳米流体吸收剂在填料塔中的CO_(2)吸收-解吸综合强化机制。研究发现,相较混合胺而言,纳米流体吸收剂最大可提升40%的吸收-解吸循环容量。提高贫液中的CO_(2)负载会削弱纳米颗粒对吸收剂捕集CO_(2)性能的促进作用。当CO_(2)负载达到0.4 mol/mol(1 mol胺负载0.4 mol CO_(2))时,纳米流体吸收剂的体积总传质系数和混合胺吸收剂基本一致。体系中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液相内部形成微对流,可提升捕集体系的CO_(2)吸收性能。但当纳米颗粒质量分数超过0.12%时,液相中的微对流和固体穿梭效应会因粒子团聚而削弱。因此,需要在循环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团聚的纳米颗粒进行分散。如何通过耦合外部扰动和内部化学分散来提升纳米颗粒分散的稳定性,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混合胺 高浓度co_(2) 填料塔
下载PDF
Effects of sunspot cycle length and CO_2 on air temperature along Qinghai-Xizang railway and air temperature's trend prediction 被引量:28
13
作者 LI Dongliang, QUO Hui, WANG Wen & WEI LiCold &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z1期131-141,共11页
There are well coherences between annual averaged air temperatures at every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long the Qinghai-Xizang railway, and its 10-year moving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2. Thus, the regional a... There are well coherences between annual averaged air temperatures at every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long the Qinghai-Xizang railway, and its 10-year moving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2. Thus, the regional average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series along the Qinghai-Xizang railway (Trw) from 1935 to 2000 are constructed. The investigation is suggested that: Trw had significant responses to the 5-year lagged sunspot cycle length (SCL) and 15-year lagged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m are -0.76 (SCL) and 0.88 (CO2), respectively. The future SCL i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of average generated function constructed with its main cycles of 76a, 93a, 108a, 205a and 275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CL would be becoming longer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n it could be becoming short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Based on the natural change of SCL and the effect of double CO2 concentration, Trw in the 21st century is forecasted. It could warm up about 0.50℃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compared with the last decade of last century. The mean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could be likely about 0.20℃ in July and from 0.40℃ to 1.10℃ in January. The annual 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ould likely reduce 0.3-1.00℃. The probability of above predictions ranges from 0.64 to 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railway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SUNSPOT cycle length (SCL)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co2) prediction.
原文传递
燃气烟气中低浓度CO_(2)的低能耗高效捕集工艺模拟优化
14
作者 李磊 赵宴民 +4 位作者 田海洋 李江伟 周强 何佳妮 武琬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1-589,共9页
燃气烟气中CO_(2)捕集一般采用化学吸收工艺,该工艺需要优化实现CO_(2)脱除率提高、能耗降低。本文使用Aspen Plus模拟了典型醇胺法CO_(2)捕集和优化的低能耗高效CO_(2)捕集过程,考察了两种工艺下乙醇胺(MEA)+H_(2)O和MEA+甲基二乙醇胺(... 燃气烟气中CO_(2)捕集一般采用化学吸收工艺,该工艺需要优化实现CO_(2)脱除率提高、能耗降低。本文使用Aspen Plus模拟了典型醇胺法CO_(2)捕集和优化的低能耗高效CO_(2)捕集过程,考察了两种工艺下乙醇胺(MEA)+H_(2)O和MEA+甲基二乙醇胺(MDEA)+H_(2)O不同吸收剂循环量、吸收温度对CO_(2)脱除率和贫液再生能耗的影响,分析了最优工艺技术条件,两种工艺的设备及公用工程运行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典型醇胺法CO_(2)捕集工艺和低能耗高效CO_(2)捕集工艺都可以达到捕集后CO_(2)纯度≥90%(体积分数)、CO_(2)脱除率>90%、能耗<3.0GJ/tCO_(2)的设计要求,MEA+H_(2)O吸收剂的最优循环量是60m^(3)/h,MEA+MDEA+H_(2)O吸收剂的最优循环量是65m3/h,吸收温度是40~45℃。相同吸收剂及循环量下,两种工艺的CO_(2)脱除率和CO_(2)回收率基本相同,低能耗高效CO_(2)捕集工艺贫液再生能耗可降低0.13GJ/tCO_(2)。CO_(2)捕集工艺经过优化后,设备投资及公用工程运行成本可以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co_(2)烟气 脱碳 贫液再生能耗 co_(2)脱除率 工艺模拟
下载PDF
高浓度二氧化碳入侵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裴宇 赵晓红 +3 位作者 邓红章 李春荣 韩枫 张徽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682-686,共5页
在地质储存CO_2(GCS)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介质,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尤为重要。采用人工模拟CO_2泄漏地表的方式,并分析土壤pH值、总有机碳、氮、磷、钾、水溶性盐浓度的变化及地表植物响... 在地质储存CO_2(GCS)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介质,其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尤为重要。采用人工模拟CO_2泄漏地表的方式,并分析土壤pH值、总有机碳、氮、磷、钾、水溶性盐浓度的变化及地表植物响应。结果表明:CO_2入侵使土壤总有机碳相比于对照增加了1.56%-43.75%,总氮下降了0.88%-13.25%,氨氮与硝氮也同比下降,磷、钾、水溶性盐总体也是减少的,但土壤pH值有所上升,且各植物长势均较好,尤其是豌豆与萝卜的生长较好。结论:高浓度CO_2入侵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储存co2 高浓度co2入侵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响应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船载碳捕集系统流程模拟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科 邓兴 黄晶晶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156-157,共2页
研究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活化PZ-MDEA溶液对CO_(2)的吸收过程,建立了船舶主机排烟的碳捕集工艺流程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优化MDEA浓度、吸收塔温度及解析塔底温度等关键工艺指标后,在胺溶液浓度为45%、吸收温度45℃,解析温度127℃... 研究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活化PZ-MDEA溶液对CO_(2)的吸收过程,建立了船舶主机排烟的碳捕集工艺流程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优化MDEA浓度、吸收塔温度及解析塔底温度等关键工艺指标后,在胺溶液浓度为45%、吸收温度45℃,解析温度127℃下进行试验发现,优化的模型运行参数与实际发动机烟气碳捕集实验结果高度契合,CO_(2)的捕集效率达到85%,解析能耗可以达到3.0GJ/tCO_(2)以内。船载碳捕集系统流程的模拟研究提高了工艺开发效率,节约了实验成本,为碳捕集系统装船应用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碳捕集 低浓度co_(2)吸收 N-甲基二乙醇胺 Aspen Plus模拟
下载PDF
柴油表征燃料在高浓度CO_(2)氛围下燃烧机理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龙 刘永峰 +3 位作者 毕贵军 刘海峰 宋金瓯 何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77-4488,共12页
为研究高浓度CO_(2)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对柴油燃烧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柴油表征燃料在CO_(2)/O_(2)氛围下的燃烧反应机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了化学反应路径并对反应路径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柴油表征燃料燃烧的仿真.通过搭建定容燃烧弹试验台架... 为研究高浓度CO_(2)在高温高压情况下对柴油燃烧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柴油表征燃料在CO_(2)/O_(2)氛围下的燃烧反应机理.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了化学反应路径并对反应路径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柴油表征燃料燃烧的仿真.通过搭建定容燃烧弹试验台架和可视化系统进行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50%CO_(2)+50%O_(2)氛围下,对仿真与实验的火焰燃烧极限长度和火焰纵截面面积进行对比,最小误差分别为0.39%和0.64%,最大误差分别为8.54%和4.94%,说明此机理适用于高浓度CO_(2)氛围下柴油燃烧特性的研究;CO_(2)的化学效应在柴油表征燃料燃烧时具有促进作用,CO_(2)在2600 K时发生热解,热解产物CO与H自由基等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着火促进剂·OH;柴油在50%CO_(2)+50%O_(2)、43%CO_(2)+57%O_(2)和35%CO_(2)+65%O_(2)氛围下的燃烧效率比空气氛围分别提高了28.2%、30.4%和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_(2) 表征燃料 量子化学计算 定容燃烧弹 燃烧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