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沙尘中铁、铜对黄海近海表层优势浮游细菌丰度影响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丁雅楠 那红 祁建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110,共12页
本文于2021年夏季在黄海近岸采集表层海水进行室内培养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铁、铜以及沙尘来研究沙尘中铁、铜对海洋表层优势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海富营养区,铁的添加在培养前期可短暂促进优势细菌丰度的增加(为对照组... 本文于2021年夏季在黄海近岸采集表层海水进行室内培养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铁、铜以及沙尘来研究沙尘中铁、铜对海洋表层优势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海富营养区,铁的添加在培养前期可短暂促进优势细菌丰度的增加(为对照组的1.33~6.58倍),其中低浓度铁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主要是通过影响优势细菌对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溶解态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和Fe的吸收利用以及对Cu的释放,进而促进细菌生长。铜的添加能在培养后期抑制优势细菌的丰度,其细菌丰度与对照组相比下降2%~53%,高浓度铜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铜,主要通过影响细菌对溶解态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Cu的吸收利用以及对NO-2+NO-3、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Fe的释放速率,进而影响其生长。沙尘添加对黄海表层近海优势浮游细菌的生长总体上先抑制(比对照组低1%~19%)后促进(比对照组高15%~60%),低浓度沙尘在培养后期对细菌丰度的促进作用显著(P<0.05),沙尘主要通过影响细菌对DIN和DON的吸收释放来影响细菌生长。研究显示,亚洲沙尘沉降对近海富营养区域浮游细菌生长有影响,尤其在培养后期,但这种影响效应不仅仅是铁的促进作用与铜的抑制作用的结果,而是沙尘中营养盐、DOC以及微量金属共同影响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沙尘沉降对海洋浮游细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优势浮游细菌 黄海近岸
下载PDF
遗产综合体构建研究--以盐城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2
作者 陈耀华 魏天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世界遗产管理已经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探索保护与发展联动的管理模式。借鉴“旅游综合体”这一功能复合、高效互动、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在遗产地构建“遗产综合体”,即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由与遗产相关的监测、研究... 世界遗产管理已经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探索保护与发展联动的管理模式。借鉴“旅游综合体”这一功能复合、高效互动、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在遗产地构建“遗产综合体”,即以遗产保护为核心,由与遗产相关的监测、研究、展示、服务、产业等多种设施或机构以及管理体制、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等制度环境共同构成的功能复合体。它遵循多元综合、保护与发展联动、区域促进等原则,旨在实现遗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为例,探讨盐城遗产综合体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界遗产 遗产综合体 可持续发展 盐城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下载PDF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全球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闻丞 顾燚芸 黄越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位于黄海生态区中国一侧沿岸,对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超过20种受胁鸟种的生存具有关键作用。按照世界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框架,通过检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数据库和...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位于黄海生态区中国一侧沿岸,对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超过20种受胁鸟种的生存具有关键作用。按照世界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框架,通过检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数据库和相关发表文献,我们对以标准(ix)或标准(x)列入或提名的遗产地和提名地,从生物地理区划、保护对象和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范围内对受胁鸟类保护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与EAAF范围内的其他属于沿海类型的候鸟栖息地进行比较研究(尤其从生境类型、地形地貌成因等方面将其与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提名地进行比较)。此外,还将其与世界上仅有的3个位于EAAF范围之外,属于沿海滩涂、三角洲类型的遗产地或提名地,从生物地理区划、鸟种数量、滩涂成因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黄(渤)海沿岸的多样地貌和丰富栖息地类型形成于数条世界级大河持续输入沉积物堆积和大陆架沉降交互的复杂过程,这一全球独特过程造就了广袤多样的栖息地和丰富的物种。EAAF范围内已有15处与候鸟保护相关的自然遗产地,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是全球受胁迁徙鸟类种数最多的遗产地和提名地,其整体申报成功将对在EAAF范围内实现完整保护将发挥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 突出普遍价值 全球对比分析
下载PDF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简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耀华 焦梦菲 陈远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2期22-28,共7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高度认可,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中的积极探索和先进经验,既体现了我国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为世界的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中国智慧。文章简要介绍了黄(渤)海候鸟栖息...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高度认可,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中的积极探索和先进经验,既体现了我国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为世界的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中国智慧。文章简要介绍了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着重基于价值导向(突出普遍价值要素)和问题导向(提名地面临的威胁和压力)的分区、分类保护管理,灾害风险管理,遗产展示教育规划,监测与管理的有效性评估,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科研计划与管理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保护管理规划 盐城黄海湿地 保护分区
下载PDF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中的重要候鸟栖息地保护状况——基于以半蹼鹬为主的候鸟重要迁徙中停地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调查
5
作者 杨子悠 韩永祥 +6 位作者 李静 蔡上逍 郭瑾 项乐 章麟 蔡志扬 闻丞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2期14-21,共8页
连云港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该地滨海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East Asia-Australasian F lyway,EAAF)的中心。连云港是候鸟在迁飞途中的重要停歇点之一,也是一个人口密集且正在快速发展的滨海城市。2003—2018年间,27%的连云... 连云港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该地滨海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East Asia-Australasian F lyway,EAAF)的中心。连云港是候鸟在迁飞途中的重要停歇点之一,也是一个人口密集且正在快速发展的滨海城市。2003—2018年间,27%的连云港潮间带被围垦,并逐步转化为工业园区和水产养殖塘。然而,这些区域目前仍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在2008—2018年的调查期间,连云港共记录到鹬类43种,其中有20种超过了1%的EAAF种群总数。此前的调查仅由一名当地调查员执行展开,这意味着调查结果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都十分局限。为了对这片区域的水鸟,尤其是鹬类有更深入的了解,2019年5月9—13日,笔者团队在连云港市的临洪河口、青口河口和兴庄河口开展了水鸟同步调查,以期推动更有效的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半蹼鹬 中国黄(渤)海 候鸟栖息地
下载PDF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32
6
作者 董婧 刘海映 +2 位作者 许传才 毕远溥 王文波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1998年6月和9月通过对24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水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的品质结构低质化,经济价值较低的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区系组成以暖温性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结构较简单,其多样... 1998年6月和9月通过对24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水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的品质结构低质化,经济价值较低的中上层鱼类成为渔业资源的主要成分;区系组成以暖温性鱼类为主;鱼类群落结构较简单,其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都很低,均匀度指数处中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北部近岸 鱼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中国黄海沿岸潮差的显著增大趋势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锦文 杜碧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消除交点和半交点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年来中国黄海沿岸的潮差随年份显著增大,高潮位随之明显地上升,低潮位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属于大陆边缘海域的中国黄海,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驻波作用明显地表现... 消除交点和半交点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年来中国黄海沿岸的潮差随年份显著增大,高潮位随之明显地上升,低潮位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属于大陆边缘海域的中国黄海,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驻波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陆架浅水区域海底和侧向摩擦作用改变和减小,从而导致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发生变化,该变化造成潮汐驻波位置(潮无潮点)的移动,由此造成潮差显著变化,涨、落潮时出现提前或滞后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中国黄海近岸长期验潮站年平均潮差、年平均高潮位、年平均低潮位、年平均海平面和主要半日潮潮汐调和常数的分析,得出全球海平面上升已引起中国黄海近岸的潮差明显增大和高潮位显著上升的结论。30年来,黄海近海的潮差增速7.1mm/a,年平均高潮位升速6.6mm/a,海平面年上升速率为2.1mm/a.海平面上升和浅海潮汐驻波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中国黄海沿岸的海洋灾害。一些沿海岸段的侵蚀和盐渍加重也是潮差增大和海平面上升共同影响的结果。 为了提高天文潮推算的精度,必须采用最接近推算年份的调和常数进行潮汐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沿岸 海平面 潮差 潮汐驻波 潮汐
下载PDF
黄海北部近岸多环境介质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分布特征及生物富集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限 祖国仁 +6 位作者 高会 方小丹 王艳洁 姚子伟 张志峰 张春枝 那广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利用HPLC-MS/MS检测黄海北部近岸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α-HBCD、β-HBCD、γ-HBCD的浓度含量,研究了黄海北部近岸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黄海北部近岸HBCDs的富集状况.... 利用HPLC-MS/MS检测黄海北部近岸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α-HBCD、β-HBCD、γ-HBCD的浓度含量,研究了黄海北部近岸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黄海北部近岸HBCDs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HBCDs含量为0.12—2.23 ng·L-1,平均含量为0.56 ng·L-1;沉积物中HBCDs含量为0.55—24.75 ng·g-1,平均含量为6.39 ng·g-1;生物体中HBCDs含量为0.86—67.08 ng·g-1,平均值为11.91 ng·g-1.黄海北部近岸3种介质中都是以γ-HBCD为主要异构体形式,说明了黄海北部近岸的HBCDs主要来源是工业用HBCDs.富集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近岸生物对HBCDs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CDS 北黄海近岸 分布特征 生物富集
下载PDF
黄海北部近岸鱼类资源数量分布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9
9
作者 董婧 王文波 +1 位作者 刘海映 李培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通过 1998 年 6 月和 9 月共 24 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渔获物的组成,其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资源量指数较低,为 17.068 kg / 网·h,鱼类资源经济品质结构低值化,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一些个体... 通过 1998 年 6 月和 9 月共 24 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近岸渔获物的组成,其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资源量指数较低,为 17.068 kg / 网·h,鱼类资源经济品质结构低值化,鱼类资源群体结构小型化、低龄化更加突出,一些个体小、价值不高的种类如青鳞鱼、鳀鱼、斑鰶等占据了春季渔获量的主要部分,秋季捕获的经济鱼类如兰点马鲛、鲐鱼等全部是当年生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北部近岸 鱼类资源 资源数量与分布 群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