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行动:立场、特质及品格 |
张学博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2
|
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如何回归生活 |
于慧颖
|
《学周刊(中旬)》
|
2016 |
5
|
|
3
|
修心与修命——《西游记》“心性修持观”与王畿“性命合一论”比较 |
毛晓阳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1 |
1
|
|
4
|
教科书中的“乡忧”——对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 |
王金华
|
《西南教育论丛》
|
2011 |
1
|
|
5
|
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效 |
罗燕金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0 |
|
6
|
《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说”回顾与新证 |
张惠民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7
|
舞台空间的构建 表演艺术课的教具——积木的使用 |
贺祝平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6 |
0 |
|
8
|
玉米铁甲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
张永强
陆温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1990 |
10
|
|
9
|
《乐记》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力证——以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为据 |
孙星群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7
|
|
10
|
椹瘿蚊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研究初报 |
韩明斋
焦峰
王淑侠
韩青梅
朱光义
苏超
|
《陕西蚕业》
|
1994 |
6
|
|
11
|
品德与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摭谈 |
夏琰
|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2
|
刘禹锡人生情怀探究 |
张月娥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3
|
人物经历信息模型及其信息提取方法 |
张三强
宋国民
贾奋励
陈令羽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4
|
近五年来陈独秀研究综述 |
鲍伟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5
|
性格缺陷酿成人生悲剧——苔丝悲剧成因再探 |
乔继梅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6
|
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品德与生活 |
巨红霞
|
《新课程(教研版)》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