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子·周穆王》晚出《穆天子传》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伏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7,共9页
今本《列子·周穆王》与《穆天子传》重合部分在《穆天子传》未出土前未见于其他文献。张湛注《列子》时,《穆天子传》已在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近百年。《穆天子传》中的“田猎钓弋”虽然有一定的游乐性,主要目的是提供祭礼之用和粮... 今本《列子·周穆王》与《穆天子传》重合部分在《穆天子传》未出土前未见于其他文献。张湛注《列子》时,《穆天子传》已在上层知识分子中流传近百年。《穆天子传》中的“田猎钓弋”虽然有一定的游乐性,主要目的是提供祭礼之用和粮草补给。而文中“乐”多指外交、军礼等礼乐中的“音乐”,故《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并非淫乐的帝王。《列子·周穆王》中西见王母事件的序次、地点有所改动是伪作者受当时流行观点而窜改的。通过梳理《穆天子传》在两晋的传播情况及张湛同时代人对《穆天子传》的接受情况来看,《列子·周穆王》晚出于《穆天子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 《穆天子传》 周穆王 礼乐 张湛
下载PDF
儒家审美的基石——孔子人格美学思想述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qu... 本文将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为内容的礼乐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以"礼乐相亲"为审美原则的规范之美或秩序之美;其二,以"游于艺"、"尽美尽善"、"绘事后素"等为内容的艺术美学思想,在标明了对待艺术的态度——"游"之外,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以"绘事后素"为审美追求的自然美倾爱,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以"善美相成"为审美标准的"和谐之美"诉求;其三,以"仁"为核心,以"文质彬彬"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学思想,生发出了一种以"文质协调"为审美法度的人格美水准。孔子的这些美学思想成为儒家审美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审美 孔子美学 礼乐美学 艺术美学 人格美学
下载PDF
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衍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性的约束规范是荀子礼乐美学交往论内涵的中心话题,他倡导"情文具尽"的交往,追求礼义与情性的平衡美和礼义所建构的秩序美。荀子深入阐释乐的交往和合审美内涵,强化"乐"对君子品格美的培养。《诗》承载着礼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具有深刻的交往意义。荀子礼乐美学中的交往论思想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乐美学 交往论 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