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地区草食畜配合饲料的质量控制与优化措施
1
作者 郭鹏飞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第4期73-75,共3页
为进一步加强草食畜配合饲料的质量控制,切实发挥配合饲料在养殖效益上额促进作用,全面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白银市会宁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配合饲料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草食畜配合饲料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的优... 为进一步加强草食畜配合饲料的质量控制,切实发挥配合饲料在养殖效益上额促进作用,全面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白银市会宁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配合饲料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草食畜配合饲料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地区 草食畜配合饲料 质量控制 优化措施
下载PDF
甘肃中部4000年前环境变化与古文化变迁 被引量:58
2
作者 安成邦 冯兆东 +1 位作者 唐领余 陈发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3-748,共6页
通过对甘肃中部黄土剖面孢粉和其他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表明距今4000年前后气候迅速干凉化。粒度、有机质、孢粉和软体动物指示距今4000年以前夏季风总体强盛,气候湿润, 距今4000年后夏季风强烈退缩,气候迅速变干。距今4000年的干旱在... 通过对甘肃中部黄土剖面孢粉和其他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表明距今4000年前后气候迅速干凉化。粒度、有机质、孢粉和软体动物指示距今4000年以前夏季风总体强盛,气候湿润, 距今4000年后夏季风强烈退缩,气候迅速变干。距今4000年的干旱在我国北方有普遍表现。气候的干旱化及其引起的环境变化对齐家文化晚期的面貌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原始农业衰落,畜牧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并使得齐家文化和辛店、寺洼文化之间出现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古文化变迁 气候干旱化 甘肃
下载PDF
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区域差异的地质地貌之剖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成基 甘枝茂 +2 位作者 孙虎 惠振德 刘护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5,共7页
对比了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在方式、强度、粗泥沙上的差异,分析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岩性,地貌组合类型、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等因素的特征,据此就两地水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水保措施的布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陕北 陇中 土壤侵蚀区域 地质地貌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降水资源趋势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萍 李广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4-28,共5页
根据陇中地区1958-2000年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理区域降水的空间、时间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的纬度效应不明显,而与海拔呈显著正效应,与经度呈显著负效应;区域降... 根据陇中地区1958-2000年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地理区域降水的空间、时间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的纬度效应不明显,而与海拔呈显著正效应,与经度呈显著负效应;区域降水多集中在夏末与秋初,且变率较大(为21%~63%),春季严重干旱的发生频率较为频繁,无效降水多,降水利用率低;近40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并且减少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整体减少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 降水 季节动态 年动态 趋势
下载PDF
全膜微垄沟穴播对春小麦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及其光合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5 位作者 尹嘉德 方彦杰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05-3014,共10页
减弱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甘肃中东部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本研究于2016—2018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 减弱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甘肃中东部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本研究于2016—2018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期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0~25 cm土壤温度、叶片生物量、叶片叶绿素(SPAD)、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作物产量,从土壤水热-冠层发育-产量角度揭示PRF处理对土壤水热环境、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RF和PMS处理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苗期分别提高2.8和2.5℃,灌浆-成熟期分别降低1.4和0.9℃;0~300 cm土壤贮水量在播前-苗期分别增加59.7和41.8 mm;0~300 cm耗水量在苗期-灌浆期分别提高46.1和39.8 mm。与PMS处理相比,PRF处理的小麦苗期温度提高0.3℃,灌浆-成熟期降低0.5℃;播前-苗期0~300 cm土壤贮水量增加18.0 mm,拔节-成熟期耗水量提高13.0 mm。基于对土壤水热条件的优化,PRF和PMS处理的叶片生物量、SPAD值、苗期-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CK,且PRF处理均显著高于PMS处理。PRF处理比PMS处理和CK分别增产9.1%和36.5%,WUE分别提高5.9%和30.8%。因此,PRF处理能提高苗期地温,降低灌浆-成熟期地温,促进春小麦苗期-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春小麦叶片SPAD值和生物量,增强春小麦苗期-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功能,从而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而且这一优势在欠水年份(2016和2017年)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旱地 全膜微垄沟播 春小麦 抗旱 耐寒
原文传递
甘肃中部地区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峰 张浩珍 +3 位作者 梁晓龙 姜力玮 赵荣芳 陈强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94-1203,共10页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 运用情景模拟分析法构建了以秸秆载畜为表征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变动两种情景,以甘肃中部地区所辖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及临夏州农牧交错区为例,采用9种不同方案对秸秆载畜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A3+B3方案的秸秆载畜量最多,发展潜力高达131.00万羊单位,经济效益可达137969.20万元,为最优方案;情景Ⅰ+情景Ⅱ不同组合方案下可收集秸秆资源模拟载畜量差异明显,其中,最优与最劣(A1+B1)方案相差96.33万羊单位,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载畜发展潜力巨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调整(B方案),对秸秆载畜量提升的影响最大。若在甘肃中部地区推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将会大幅度提高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牧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饲料化 载畜潜力 情景模拟 甘肃中部地区
下载PDF
甘肃中部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综合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典南 许东蓓 +2 位作者 苟尚 苟玉清 潘赫拉 《干旱气象》 2019年第5期809-816,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从环流特征、天气系统配置以及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7年10月8-9日甘肃中部地区的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冷锋、700 hPa切变线、西...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从环流特征、天气系统配置以及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7年10月8-9日甘肃中部地区的一次冷锋后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冷锋、700 hPa切变线、西南急流以及500 hPa高空槽是本次高架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近地面形成冷垫,暖湿气流沿锋区倾斜爬升,在逆温层顶触发了高架雷暴天气。本次过程逆温层深厚,逆温层及其附近垂直方向上存在3个0℃层。受过程前降水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大气层结呈"上干、下湿"结构,且具有"上下冷、中间暖"的特征。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是促使暖湿空气抬升的重要动力,而中低层高能舌和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值能够较好地反映过程中的不稳定能量。高架雷暴过程中,兰州及附近地区出现降雨(雪)及冰雹天气,并伴有大范围东北-西南向雷电;雷达强回波高度达8 km以上,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高架雷暴 冷锋 逆温
下载PDF
甘肃陇中地区清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成爱芳 赵景波 冯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1-1616,共6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对甘肃陇中地区清代干旱灾害的等级序列特征、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气候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陇中地区清代共发生旱害136次,平均每1.97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以中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对甘肃陇中地区清代干旱灾害的等级序列特征、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气候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陇中地区清代共发生旱害136次,平均每1.97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以中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次数的50%;其次是大旱灾,占旱灾总次数的30.9%;特大旱灾和轻度旱灾发生频率较低,各占旱灾总次数的11%和8.1%.旱灾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640—1700年代之间,为旱灾低发期;第二阶段在1710—1770年代之间,为旱灾增长的较高时期;第三阶段在1780—1820年代之间,为旱灾变化较小的较高时期;第四阶段在1830—1900年代之间,为旱灾高发期.旱灾在季节上以夏旱次数最多,其次为春旱和两季连旱,旱灾严重程度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南到东北增强的特点.该区清代的气候变化与西部树轮记录所显示的气候冷暖波动有较好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陇中地区 清代
原文传递
甘肃中部地区抗病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娟 陈小丽 +6 位作者 谭伟军 冯梅 陈自雄 何万春 黄凯 何小谦 水建兵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3期206-214,共9页
马铃薯是甘肃省的优势农作物,马铃薯产业是全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中部的定西市是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及优势产区,马铃薯年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于2020~2021... 马铃薯是甘肃省的优势农作物,马铃薯产业是全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中部的定西市是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及优势产区,马铃薯年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于2020~2021年在定西市开展抗病优质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对参试的10个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丰产性和块茎品质进行了两年的适应性鉴定和评价。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00~140 d,为中熟、晚熟品种。各品种出苗率在85.0%~100%。晚疫病发病率在10%~50%,病情指数为3.3~37.5;‘天14-6-55’总体表现植株健壮,抗病性强,其次为‘中薯19号’。2020年‘天14-20-18’‘同薯29号’‘中薯19号’产量分别为67662,54594和53811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6号’(44180 kg/hm^(2))增产53.2%、23.6%、21.8%;2021年‘中薯19号’‘同薯29号’产量分别为54069和50869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6号’(41135 kg/hm^(2))增产31.4%、23.7%,显著高于对照。‘同薯29号’干物质、粗淀粉、蛋白质含量相对高,还原糖含量低,适合薯片或淀粉加工,且蒸煮食味优。从抗病性、丰产性及块茎品质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评价,‘同薯29号’‘中薯19号’表现优良,可作为晚熟品种在甘肃中部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甘肃中部 引进 筛选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的滑坡灾损土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牛 刘桦 +4 位作者 王金牛 宿星 石凝 罗栋梁 盖艾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6-1323,共18页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西段的黄河流域上游,一直以来是滑坡事件的高发区,因其突发性造成的次生灾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防治力度与投入加大,该区域有关滑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修复手段有了较为全面的提升,特别在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该区域现有的针对性研究方法与灾损土地的修复手段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因此,本文就陇中黄土丘陵区滑坡的影响因素和现有修复模式进行综述,首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图示研究区域的环境概况,进而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概括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并就目前滑坡灾损土地修复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能够全面阐述滑坡灾损治理的必要性,为未来滑坡治理梳理潜在的研究方向,促进滑坡治理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地区 黄土丘陵 地质灾害 修复模式 人类活动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鸿雁 席旭东 +1 位作者 梁平 孛娟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陇中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为筛选出陇中旱作区优质抗旱的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3号为对照品种,在陇中旱作区对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8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 陇中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为筛选出陇中旱作区优质抗旱的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3号为对照品种,在陇中旱作区对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8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陇薯17号、甘农薯9号这3个品种生育期长(120~125 d),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出苗率高,植株生长旺盛,主茎数多,大中薯率均高于80%;薯形为圆形或长卵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食味优(蒸煮食味综合评分分别为7.00、7.50、6.63分);干物质含量高,分别为253.0、243.2、249.0 g/kg,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加6.0、-3.8、2.0 g/k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70、1.40、1.10 g/kg;折合产量分别为29670、30855、3105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产5.62%、9.84%、10.56%,可作为陇中旱作区全粉加工型品种推广种植。由于陇薯16号淀粉含量高达232.0 g/kg,也可作为陇中旱作区优质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加工型马铃薯 新品种 品种筛选 陇中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的陇中小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承洋 张富 +3 位作者 胡彦婷 包柄琛 高凡洁 柴亚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为了使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陇中地区马莲小流域乡村振兴型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例,回顾水土保持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系统治理、规模治理、分区治理... 为了使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陇中地区马莲小流域乡村振兴型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例,回顾水土保持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根据系统治理、规模治理、分区治理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多年来马莲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尤其是梯田的质量、标准不高,水土保持林树种单一、没有做到以水定林,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效果较差、道路排水设施较少、路面径流汇集危害大等。提出的分区治理思路是:在农业生产区,按照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需求,实施老旧梯田提质改造并配套建设高标准田间道路等;在生态经济林建设区,以水定林,实施径流调控工程建设,发展径流生态经济林,努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在人居环境区,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园林化标准,以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为目标,对进村道路及入户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配套建设道路排水渠系,路旁栽植花草树木,美化乡村环境。提出了高标准梯田和田间路、生产路建设具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马莲小流域 陇中地区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玉米全膜宽窄行种植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育斌 张丽娜 王军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7,共9页
为探究全膜宽窄行种植模式对陇中旱作区玉米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影响,明晰全生育期宽窄行冠层差异对土壤贮水和耗水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下宽窄行的增产机理,2017-2019年通过开展大田试验,研究2种宽窄行种植方式(35 cm+65... 为探究全膜宽窄行种植模式对陇中旱作区玉米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影响,明晰全生育期宽窄行冠层差异对土壤贮水和耗水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揭示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下宽窄行的增产机理,2017-2019年通过开展大田试验,研究2种宽窄行种植方式(35 cm+65 cm、40 cm+60 cm)及等行距种植方式(50 cm+50 cm)对土壤贮水量、蒸散耗水量、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水年宽窄行种植在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阶段,相较等行距种植土壤具有较高的贮水量,主要表现在40~80 cm深度,且35 cm+65 cm宽窄行种植土壤贮水量更高,在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宽窄行土壤贮水量波动幅度较大;各试验年宽窄行种植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耗水量均显著高于等行距,且35 cm+65 cm宽窄行种植蒸散耗水更为强烈;同时,宽窄行40 cm+60 cm、35 cm+65 cm的产量比常规等行距种植分别提升了12.9%和16.9%,宽窄行40 cm+60 cm处理WUE提升幅度为6.4%~13.2%,宽窄行35 cm+65 cm处理WUE提升幅度为11.1%~21.9%。总体来看,陇中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35 cm+65 cm宽窄行种植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 旱作 玉米 宽窄行 土壤水分 全膜 覆膜
下载PDF
甘肃省中部地区马铃薯品种演变与良种推广
14
作者 刘彩琴 连中学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马铃薯生产是甘肃省中部地区经济支柱产业,良种推广则是产业发展的首选措施。通过对建国以来甘肃省中部地区“家家种田,户户留种”时期、“四自一辅”时期、“四化一供”时期、种子产业化时期和现代种业发展时期5个阶段马铃薯品种演变... 马铃薯生产是甘肃省中部地区经济支柱产业,良种推广则是产业发展的首选措施。通过对建国以来甘肃省中部地区“家家种田,户户留种”时期、“四自一辅”时期、“四化一供”时期、种子产业化时期和现代种业发展时期5个阶段马铃薯品种演变和良种推广历程的回顾,分析了影响马铃薯良种推广的因素、当前马铃薯良种推广中存在问题,对今后该地区马铃薯良种推广前景做了4点展望,以期为当地马铃薯良种推广提供参考,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演变 良种推广 甘肃中部
下载PDF
猫尾草新品系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鹏年 安学忠 +2 位作者 马文馨 田新会 杜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51,共8页
为研究猫尾草新品系(T)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以川西猫尾草(CK1)和岷山猫尾草(CK2)为对照,对试验猫尾草材料3个生长年的株高、枝条数、草产量、粗蛋白(CP)含量、纤维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系而言,新品系(T... 为研究猫尾草新品系(T)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以川西猫尾草(CK1)和岷山猫尾草(CK2)为对照,对试验猫尾草材料3个生长年的株高、枝条数、草产量、粗蛋白(CP)含量、纤维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系而言,新品系(T)生长3年的平均枝条数、鲜、干草产量、CP和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P<0.05)。(2)不同年份而言,第1年平均株高、枝条数和鲜草产量显著低于第2、3年,第2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第1、3年;第3年中性洗涤纤维(NDF)、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第1、2年。(3)就材料和年份交互作用而言,猫尾草新品系(T)的枝条数、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同年两个对照;第1年TB1的CP、EE含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第2年TB2的CP含量显著高于CK2B2,EE含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第3年TB3的CP、Ash含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综上所述,猫尾草新品系(T)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优于CK1和CK2,适宜进行区域试验,为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尾草 甘肃中部地区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下载PDF
2012年白银市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光普 杨文科 +2 位作者 王将 车玉川 王银花 《甘肃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利用MICAPS系统中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以及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17日白银市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东移南压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切变线、低涡是暴雨发... 利用MICAPS系统中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以及FY-2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17日白银市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东移南压是暴雨产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切变线、低涡是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低空显著西南气流为暴雨过程建立了水汽输送通道;(2)低层水汽辐合形成比湿为11~13g/kg高湿区,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3)低层正涡度中心、散度上正下负的配置,强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4)K指数〉40℃、θse高能舌使得大气不稳定层结增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热力条件和能量条件;(5)多个中启尺度对流云团沿700hPa低涡切变发展合并北上,是此次局地暴雨产生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暴雨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补灌条件下春小麦的灌浆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舒浩 牛俊义 蔺海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8-382,391,共6页
对陇中半干旱区春小麦在不同补灌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其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补灌条件下春小麦具有较大的库容、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和较长的叶功能或(灌浆持续期),而且随补灌量的增大,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对陇中半干旱区春小麦在不同补灌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其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补灌条件下春小麦具有较大的库容、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和较长的叶功能或(灌浆持续期),而且随补灌量的增大,这种效果更加明显;等量水分分次补灌在试验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籽粒体积、灌浆持续则以及产量和产量性状均高于同量水一次性补灌。研究表明,春小麦最佳补灌时期为孕穗期,90mm水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次施用具有较好的生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 集雨补灌 春小麦 灌浆特性 Logistic函数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秸秆资源产量及潜力估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峰 张浩珍 +1 位作者 杨婕妤 陈强强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3-118,125,共7页
"粮改饲"试点的甘肃中部地区属农牧交错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势在必行。以中部地区2012~2016年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依据,采用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法,估算甘肃中部地区秸秆可收集利用... "粮改饲"试点的甘肃中部地区属农牧交错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势在必行。以中部地区2012~2016年主要农作物的经济产量为依据,采用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法,估算甘肃中部地区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草食家畜日均采食量为标准,测算秸秆载畜发展潜力。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地区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为252.80万t,其中玉米秸秆占比72.51%,秸秆资源呈增长趋势;可收集秸秆实际载畜量为345.15万羊单位,理论发展潜力为577.17万羊单位,秸秆载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草谷比 畜牧承载力 发展潜力 甘肃中部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森林鼠害分布及生态习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武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分出了3个主要危害区;确定了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为中部地区森林害鼠优势种;掌握了群落结构以及主要害鼠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生产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森林害鼠 分布习性
下载PDF
甘肃中部临夏温湿变化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玉莲 张淑芳 +4 位作者 蔡广珍 许显鑫 马玉坤 刘辉 马学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根据甘肃中部临夏州1971—2018年气温、降水,1980—2018年干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临夏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和气温的突变性及对干旱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8年,临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 根据甘肃中部临夏州1971—2018年气温、降水,1980—2018年干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临夏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和气温的突变性及对干旱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8年,临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97年是气温突变年,20世纪80年代初期较低,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暖期,特别是在1999—2018年,气温急剧增暖。冬季和春季变暖趋势大于夏季,秋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临夏气温以中部和北部增温幅度最大。降水呈减少趋势,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偏多,80—90年代偏少。与历年值相比,1971—1980年降水量增加6.3%,1981—1990年减少0.5%,1991—2000年减少1.8%,2001—2010年增加2.1%,2011—2017年减少2.3%。夏季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其它季节为增加趋势。春旱、秋旱略有增加,春末夏初及伏旱略有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临夏 气温 降水 干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