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建共享治理格局中的私法自治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平川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8,共5页
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建共享"的治国理念和战略部署,这就使我国实现了从"先富论"到"共享论"的战略转向,在当前改革"深水区"期,我们不仅遇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共性"问题,更遇... 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建共享"的治国理念和战略部署,这就使我国实现了从"先富论"到"共享论"的战略转向,在当前改革"深水区"期,我们不仅遇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共性"问题,更遇到了特殊的"中国"问题。因而,就需要以"共建共享"理念来重新审视私法自治,完善私法体系建设和促进私法精神变革,进而探究"共建共享"理念下的治理法治化路径和治理秩序,为"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私法自治 私法秩序 法治中国
下载PDF
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两种理解考辨 被引量:2
2
作者 郝玥 李凯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3,共8页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关系,在学术界有否定性意见,问题的产生与源自苏联并影响中国的两种理论解读相关。一个是帕舒卡尼斯囿于“商品交换法学”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法的消亡原理,而否认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法律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关系,在学术界有否定性意见,问题的产生与源自苏联并影响中国的两种理论解读相关。一个是帕舒卡尼斯囿于“商品交换法学”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法的消亡原理,而否认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法律虚无主义;一个是维辛斯基强调法的阶级性而偏于意志论的法律工具主义。前者使社会主义国家趋于人治和以政代法,后者导致对法的过度意识形态化。其实,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最根本之点在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法律源于人类生产活动,并以其对生产力发展的正负面影响而使社会进步或倒退。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一直在场,有必要从意义域角度总结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工具主义 法治中国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中国建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邢锐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8-13,共6页
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一种最文明、最先进的政治法律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何谓法治中国... 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一种最文明、最先进的政治法律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何谓法治中国”“法治中国何以可能”“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理论命题进行了深层思考和透彻分析,构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想图景和实践路径,打破了以西方法治为参照物的视野偏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 理论基础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总体要求及根本所在 被引量:1
4
作者 乌洗尘 《行政与法》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必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即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精准掌握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先导;对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必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即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精准掌握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先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高度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所在,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