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平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肖 张世熔 +2 位作者 黄丽琴 代英 吴若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2002年117个随机格网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氮含量达1.29±... 根据2002年117个随机格网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氮含量达1.29±0.50 g/kg,碱解氮含量达72.2±40.9 mg/kg。土壤全氮含量高值区(>2.00 g/kg)位于崇州中部,并以此为中心向两侧呈带状减少,在郫县—温江一带和龙泉驿的西南部形成两个低值区(<0.85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崇州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向南和向北都逐渐增加,其高值区(>110 mg/kg)主要位于彭州、新津和新都的部分地区,低值区(>30 mg/kg)位于崇州东南部和平原西南部边缘的大邑—邛崃一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主要的4种第四系成土母质中,灰棕色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成都粘土和老冲积物,但与灰色冲积物差异不明显;菜地和水田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花卉地和旱地。由近年来施氮量的统计可知,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值区的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缓冲区分析表明,在距成都市主城区3.0 km以内的城乡交错带,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随距离的增加呈极显著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苏州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徐永明 覃志豪 朱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4,共6页
城市化对于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热岛效应。为了研究苏州市2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对热岛效应的影响,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的分析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根据1986和2004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影像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覆盖以... 城市化对于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热岛效应。为了研究苏州市2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对热岛效应的影响,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的分析城市热环境的时空变化。根据1986和2004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影像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覆盖以及亮温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G IS的缓冲区分析对这18a来苏州地区的热岛时空变化及其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热岛与城区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土地覆盖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盐渍化灌区节水改造后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史海滨 吴迪 +3 位作者 闫建文 李仙岳 朱科 迟碧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分重分布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节水改造前后沈乌灌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时空分布规律及不同改造年... 为探明沈乌灌域节水改造后因地下水水位变化造成的土壤盐分重分布规律,采用区域土壤信息定点监测,并结合经典统计学、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节水改造前后沈乌灌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时空分布规律及不同改造年限区域土壤盐分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整体含盐量平均降幅7.30%,秋浇水量减少,秋浇后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9.26%;空间上,土壤盐分高值区(大于6 g/kg)多位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东北和南部区域,低值区(小于2 g/kg)位于西南和东部沙区。节水改造后,秋浇前土壤盐分全局Moran’s I指数平均增幅为5%,空间相关性增强;秋浇水量减少,全局Moran’s I指数变化不显著,秋浇作用对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影响度减弱。由LISA集聚分析可知,改造后、秋浇前南部高-高显著区向不显著和高-低区转变,秋浇后南部集聚特征仍十分显著,存在盐渍化风险,改造后仍是盐渍化防治重点区域。针对中度耐盐作物,沈乌灌域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面积比例分别为49.66%和71.57%;改造后,秋浇前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和深层非盐渍土分别增加4.82、1.85个百分点,秋浇后,耕层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幅下降5.02个百分点,深层变化不显著。不同距离缓冲区对平均土壤含盐量的解释能力较强,长期改造区和短期改造区受渠道影响半径分别为1.5km和0.7km,长期改造区缓冲区内平均土壤含盐量下降速率高于短期改造区,均一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作物生长安全区面积增加,表聚作用弱化,秋浇水量减少,土壤盐分淋洗效果减弱,土壤环境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 节水改造 地统计学 空间自相关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间对象的缓冲区分析算法 被引量:24
4
作者 崔爽 苏鸿 +1 位作者 叶良松 李景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传统缓冲区分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定义,区别在于邻域半径:前者为常量,后者为变量。设计实现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算法,该算法以空间对象为计算粒度,分为计算缓冲区边界点、生成缓冲区多边形、筛选缓冲区... 在传统缓冲区分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定义,区别在于邻域半径:前者为常量,后者为变量。设计实现基于空间对象缓冲区分析算法,该算法以空间对象为计算粒度,分为计算缓冲区边界点、生成缓冲区多边形、筛选缓冲区多边形内空间对象3个步骤,并从算法执行机理的角度对其做定性与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解决了传统缓冲区分析难以处理图层内以空间实体为分析粒度的问题,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亦优于传统缓冲区分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缓冲区分析 空间对象 阻碍效应
下载PDF
会展企业微观集聚研究——以广州市流花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方忠权 郭思茵 王章郡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96,共6页
以广州市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缓冲区分析和Ripley K函数分析方法,探讨广交会的举办地流花地区会展企业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1957—2011年,流花地区会展企业的空间分布密度在逐渐加强,主要沿城市交通干道分布;企业... 以广州市会展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缓冲区分析和Ripley K函数分析方法,探讨广交会的举办地流花地区会展企业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1957—2011年,流花地区会展企业的空间分布密度在逐渐加强,主要沿城市交通干道分布;企业空间分布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主要向东部天河一带扩散;②流花地区会展企业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集聚状态,考察1991、2002和2011年3个时间节点,显示会展企业分别在0.5km、0.66km和0.87km的尺度空间呈显著集聚。同时,空间集聚的范围逐渐扩大,集聚的强度在1991年后明显降低;③影响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型展馆、交通和商务环境,城市规划及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也影响企业集聚,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展企业在特定地段呈显著的集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企业 微观集聚 缓冲区分析 RipleyK函数 流花地区 广州
原文传递
秦岭山地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涛 白红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789,共12页
秦岭山地是中国中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和山地生态系统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敏感。基于秦岭山地MODIS NDVI、气温、降水和DEM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缓冲区方法,分析了植被NDVI对气候... 秦岭山地是中国中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和山地生态系统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为敏感。基于秦岭山地MODIS NDVI、气温、降水和DEM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缓冲区方法,分析了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秦岭山地植被NDVI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占总面积的84.84%。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区域(中、高海拔地区)以及河流谷地、盆地,如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等城市附近区域。(2)2000—2014年秦岭山地植被NDVI与气温之间以负相关为主,与降水之间以正相关为主,同时气温、降水对植被NDVI的影响具有交叉作用,其中降水的交叉作用(10.05%)高于气温的作用(9.64%)。(3)市级较县级范围人类活动强烈,植被NDVI在1 km范围变化速率为正(植被增加)、2~5 km范围变化速率为负(植被恶化,可能遭受人为破坏)、6~10 km范围变化速率为正(人类活动相对较弱)、11~15 km范围变化趋于平稳(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该研究可为秦岭山地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与限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NDVI 缓冲区分析 秦岭山地
下载PDF
不同等级道路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涛 包安明 +3 位作者 刘铁 郭浩 郑国雄 陈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7-2439,共13页
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 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景观指数,分析近40年间各等级道路缓冲区及缓冲区梯度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各等级道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梯度效应,即距离道路越远,受各等级道路的扰动就越小;(2)各等级道路对周边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3)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缓冲区范围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4)近40年来各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均有所增加,而景观蔓延度却有所降低;(5)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两侧3600 m、600 m和300 m范围内景观的切割作用最为强烈,且距离道路越远景观形状受道路的干扰越小,景观形状越趋于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变化 缓冲区分析 道路 玛纳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克里雅河中游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祖拜代.木依布拉 夏建新 +1 位作者 普拉提.莫合塔尔 张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22-2330,共9页
干旱内陆河流在维系绿洲形成与发展,连接干旱区绿洲各类生态子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克里雅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分析了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缓冲区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 干旱内陆河流在维系绿洲形成与发展,连接干旱区绿洲各类生态子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克里雅河中游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分析了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采用缓冲区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用土地覆被转移指数模型计算了土地利用转移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克里雅河中游耕地持续增加,草地和水体呈减少趋势,耕地增加和水体减少主要发生在河道附近,草地退化在绿洲边缘较严重。在河道附近,耕地主要由水体和草地转入,水体主要转出到耕地,而在绿洲边缘草地主要转出为其他用地;2)从景观水平看,研究区整体景观具有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降低,分离度变大,整个景观向均匀化发展,此变化在河道附近和绿洲边缘较明显。从类型水平看,耕地斑块数量持续增加,有向连片生成的趋势。草地斑块分离度越来越大,逐渐失去了在绿洲中的优势。水体有破碎化趋势;3)从土地转移指数看,研究区土地覆被总体变差;河道附近土地覆被经历了退化-改善的变化过程,而其他缓冲带则是持续退化,尤其绿洲边缘退化程度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LC 景观指数 缓冲区分析 克里雅河
下载PDF
基于“湖泊效应”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分异模型及应用——以环鄱阳湖区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耀彬 王鑫磊 刘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5,共6页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但随距离进一步增加,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又呈增大趋势,由此根据极值原理和专题属性将环鄱阳湖区划分为3个城市经济影响区。可见,该模型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解释湖泊如何影响周围城市经济区空间分异,而且可以提供一个定量分析模型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效应 城市经济影响区 缓冲区分析:湖泊影响模型 环鄱阳湖区
下载PDF
海湾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松林 刘诗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6,共5页
解译了厦门市1986~2007年6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斑块,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模块和空间统计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通过绘制建设用地类型扩展量曲线图,分析波峰一波谷时空变化,结合同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揭示建... 解译了厦门市1986~2007年6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斑块,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模块和空间统计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通过绘制建设用地类型扩展量曲线图,分析波峰一波谷时空变化,结合同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揭示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①自然因素和人文背景影响城镇用地扩展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实力积累推动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演变;③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作用快速推动建设用地的扩展;④政策因素多层次地影响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时空动态 缓冲区分析 驱动力 厦门市
下载PDF
北京市高速公路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映雪 莫文波 +1 位作者 王勇 庄大方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8,共11页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本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网1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缓冲区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高速公路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景...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本研究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网1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缓冲区分析、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高速公路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市高速公路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建设用地、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入最为显著;(2)空间变化上,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与高速公路的距离增大,土地利用类型从以耕地、建设用地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林地、耕地为主;(3)2005-2015年,各类景观的景观指数变化差异明显,其中水域的斑块密度与分离度指数变化幅度最大,耕地的形状指数增加最快,建设用地的分离度指数减少最多,这与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4)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北京市高速公路网对周边景观格局的影响范围约为6 km,其中林地转入建设用地以及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相互转移是引起公路周边景观空间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缓冲区分析 北京
原文传递
ArcGIS缓冲区分析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环境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戴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8,共7页
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中用地布局的方案比选以及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用地布局环境合理性的评价难以量化的问题,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叠合分析,结合Delphi法进行因子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构建了一套初步的方法体... 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中用地布局的方案比选以及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用地布局环境合理性的评价难以量化的问题,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叠合分析,结合Delphi法进行因子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构建了一套初步的方法体系。将五大类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环境敏感性用地、环境服务性用地和污染源性用地三类,形成居住用地布局适宜性、工业用地布局适宜性、交通用地布局适宜性和绿地广场布局适宜性四个评价系统。并以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对城市用地布局的适宜性进行量化,结果较为直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比较性,从环境合理性角度对判断不同规划用地布局方案的优劣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用地布局 环境适宜性分析 ARCGIS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温敏霞 刘世梁 +1 位作者 崔保山 杨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63-1671,共9页
以糯扎渡水利工程及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在GIS支持下,应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以及水利工程对景观结构的影响;选取分维数、斑块密度、优势度、聚集度等代表性指标揭示了区域景... 以糯扎渡水利工程及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在GIS支持下,应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的梯度变化以及水利工程对景观结构的影响;选取分维数、斑块密度、优势度、聚集度等代表性指标揭示了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和人为干扰性4项指标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评价水利工程对影响区生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缓冲距离内植被类型呈梯度变化,工程建设对季风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季雨林有较大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使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在缓冲距离800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建设前后受影响区生态质量评价表明,水利工程建设导致区域生态质量降低,但降幅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扎渡自然保护区 水利工程 缓冲区分析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下载PDF
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14
14
作者 姚艺强 高劲松 +1 位作者 孟令奎 邓世军 《地理空间信息》 2007年第1期98-101,共4页
提出了基于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方法,用以提高缓冲区分析的效率。考虑到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中缓冲区分析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图层和地理空间区域的任务分解方法。利用已经构建的网格计算环境,实现了武汉城市地图中一条道... 提出了基于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方法,用以提高缓冲区分析的效率。考虑到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中缓冲区分析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图层和地理空间区域的任务分解方法。利用已经构建的网格计算环境,实现了武汉城市地图中一条道路缓冲区分析的图层式并行计算,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GIS 缓冲区分析 并行计算 图层 并行算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ArcIMS开发WebGIS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朋 刘刚 +1 位作者 张喜杰 李民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8-260,共3页
安装ArcIMS时,需要根据客户端的访问量以及服务器端的数据处理量选择Web服务器和ArcIMS应用服务器连接器,并将Output和Servlet目录设定在服务器相应的位置。所开发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快速完成基于Web的地图显示、属性查询、缓... 安装ArcIMS时,需要根据客户端的访问量以及服务器端的数据处理量选择Web服务器和ArcIMS应用服务器连接器,并将Output和Servlet目录设定在服务器相应的位置。所开发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快速完成基于Web的地图显示、属性查询、缓冲区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农田地理信息的远程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IMS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 远程信息发布 缓冲区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沈阳市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锐 李月辉 +4 位作者 胡远满 吴晓青 贺红士 刘淼 王晋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47-1956,共10页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呈现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高速扩展区由中心城区外围4km扩展到6km区域;②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0~6km区域,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增幅逐渐变小;低密度城镇用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减幅逐渐变小;③除1992年~1997年外的各时段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指数最大的都是第5象限,1992年~1997年间,城镇扩展面积和扩展强度指数最大的是第6象限,城镇用地扩展总体上呈现由西北-西南方向逐渐向正西-东北方向过渡;④1988年~2004年间,第5象限低密度城镇用地减少的最多,19年间共计37.00km2转化为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其次为第Ⅱ象限,共计减少26.15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镇用地扩展 缓冲区分析 象限方位分析 沈阳市
原文传递
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凌德泉 毕硕本 +2 位作者 左颖 李婧晗 江岭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53,共7页
针对现有缓冲区分析常重影响范围轻影响力值、重静态缓冲轻动态缓冲、重缓冲半径轻约束条件,缺乏顾及多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问题,该文基于分析对象、距离属性及约束条件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设计了缓冲区分析... 针对现有缓冲区分析常重影响范围轻影响力值、重静态缓冲轻动态缓冲、重缓冲半径轻约束条件,缺乏顾及多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问题,该文基于分析对象、距离属性及约束条件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设计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并从河面宽度、哨岗监控以及噪音扩散不同应用视角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可有效综合多种缓冲要素的复合作用,适用于多样化的缓冲区分析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区分析 综合模型 分析对象 距离属性 约束条件
原文传递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区为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璐 许章华 +1 位作者 黄旭影 施婷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土地利用程度的研究多停留于单一环境影响因子,且缺少定量化研究。引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概念,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缓冲... 土地利用程度的研究多停留于单一环境影响因子,且缺少定量化研究。引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概念,探讨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福州市马尾为研究区,选取Landsat-8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建立缓冲区并辅以区域统计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程度与林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综合指数处于0~400之间,区内土地利用程度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且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区域都集中在河流沿岸;(2)研究区内建设用地与林地对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影响最大;(3)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数值分别在林地、水域的200m处达到最大,应设立缓冲带避免用地的破坏;(4)耕地的土地利用程度热点区域与林地的冷点区域较为分散;(5)水域周围400~500m与600~800m、耕地周围500~600m、未利用地周围200~800m处综合指数数值减小速率相对较高且为土地利用程度的"冷点"区域,对此距离应重点监控。该研究可以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有效的依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理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布规律 土地利用类型 缓冲区分析 马尾区
下载PDF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以南京市江南8区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苏曦 陈江龙 袁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2-718,共7页
以南京市江南8区380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2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为研究样本数据,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的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两类商业银行均呈现出一定... 以南京市江南8区380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2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为研究样本数据,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的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两类商业银行均呈现出一定的中心集聚态势,但"向心"程度、集聚的广度与强度存在差异。缓冲区分析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市中心向外呈现明显递减的特点,但国有商业银行在前3个缓冲圈层内分布比较均匀;Ripley’s K函数方法表明,两类商业银行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空间集聚特征,但股份制商业银行集聚范围小于国有商业银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表明,两类商业银行热点区域集聚强度相异,国有商业银行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析空间热点重叠部位,将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空间布局导向分为商业中心导向、高新技术-商业中心导向和人力资本-政府机构-商业中心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 缓冲区分析 Ripley’s K函数 空间热点探测 南京市
原文传递
2000年以来甘肃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尹君 范辰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5,共5页
基于2000年和2010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各城市的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了定量划分,然后运用GIS软件对各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了缓冲区分析,最后运用回归分析对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驱... 基于2000年和2010年甘肃省12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各城市的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了定量划分,然后运用GIS软件对各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了缓冲区分析,最后运用回归分析对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甘肃省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普遍扩大,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变化促使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也有局部调整;城市经济影响辐射范围不仅存在空间竞争关系,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土地、资本、城市化水平和科教因素对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制度因素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影响区 主成分分析 缓冲区分析 回归分析 甘肃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