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雅各《诗经》三种英译版本的副文本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滕雄 文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5,共7页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最早将《诗经》完整地翻译成英文,并多次再版。本文借助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分类比较了理雅各《诗经》三种版本的副文本之间的异同,并运用翻译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惯习这三大核心概念入手,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最早将《诗经》完整地翻译成英文,并多次再版。本文借助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分类比较了理雅各《诗经》三种版本的副文本之间的异同,并运用翻译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惯习这三大核心概念入手,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扩展理译《诗经》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理雅各 《诗经》 英译本 翻译社会学
原文传递
《诗经》中的声景观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硕贤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通过对《诗经》中所描述的各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声景观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声景观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人居生活的重要意义,以期有助于保护传统声景观,营建现代声景观,改善人居声环境。
关键词 诗经 声景观
原文传递
《诗经》中的隐喻世界 被引量:17
3
作者 蓝纯 尹梓充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0,共9页
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视角出发,对《诗经》中的比喻表达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发现背后的概念隐喻及认知模式,并探讨《诗经》所彰显的隐喻、认知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所识别出的476例比喻表达不仅见于... 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视角出发,对《诗经》中的比喻表达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发现背后的概念隐喻及认知模式,并探讨《诗经》所彰显的隐喻、认知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所识别出的476例比喻表达不仅见于传统意义上的比/兴诗篇,也见于传统意义上的赋体。(2)大多数比喻表达隶属存在链隐喻,又可分为下行隐喻和上行隐喻,前者显著多于后者。(3)从《诗经》中反复出现的概念隐喻可以窥见周朝先民在认知上表现出一定的人类中心、拟人化和泛灵化倾向,审美上则表现出一定的男权倾向。(4)周人还表现出令人赞叹的隐喻创造力,Lakoff&Turner (1989)总结的四种创造新鲜隐喻表达的方式(延展、细化、质疑和创作)在《诗经》中皆被娴熟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诗经》 存在链隐喻 隐喻创造力
原文传递
8部《诗经》类古籍的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旭 闫玥儿 +3 位作者 杨光辉 秦颖 眭骏 唐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5-664,共10页
本文以8部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诗经》类古籍为研究对象,开展古籍纸张的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从古籍纸张的纤维种类、木质素相对含量、纤维素氧化度3方面对红外光谱结果进行了分析.初步判断明崇祯(1628—1644)年代的3本《诗经》类古籍和1... 本文以8部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诗经》类古籍为研究对象,开展古籍纸张的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从古籍纸张的纤维种类、木质素相对含量、纤维素氧化度3方面对红外光谱结果进行了分析.初步判断明崇祯(1628—1644)年代的3本《诗经》类古籍和1924、1934年出版的《毛诗正韵》的纸张为桑(构)皮纸,1680年、1880年刻印的2本为竹纸,还有1本为青檀皮纸;古籍纸张的宏观白度特征与纸张微观的木质素含量以及氧化度数值相关联.本研究拓展了红外光谱法在古籍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可为古籍修复与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无损检测 红外光谱 古籍保护
下载PDF
《诗经》植物意象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青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59-62,共4页
《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植物可以是女性的象征、寄情的赠物、婚恋生活的隐语,还可以代表婚恋的场所。本文对植物意象的内涵及其形成缘由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人特有的交感思维、强烈的生殖崇拜心理及现实生... 《诗经》中有大量的植物意象,并隐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植物可以是女性的象征、寄情的赠物、婚恋生活的隐语,还可以代表婚恋的场所。本文对植物意象的内涵及其形成缘由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人特有的交感思维、强烈的生殖崇拜心理及现实生活体验共同生成了植物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交感思维 生殖崇拜
下载PDF
略论《诗经》英译的韵脚处理——《小雅·采薇》译文的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岳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1-56,共6页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雅·采薇》 《诗经》 诗歌翻译 韵脚 文学翻译 汉译英 韵体
下载PDF
从《诗经》看中原文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华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3-49,共7页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诗经》 宗教 民俗 文化心理
下载PDF
略论“讽寓”和“比兴”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隆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哲学兴起,挑战荷马史诗传统的经典地位和权威,形成所谓哲学与诗之争。柏拉图等哲学家贬低诗和诗人,但又有斯多葛派的哲学家提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讽寓"(allegory)概念为荷马辩护,认为荷马史... 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哲学兴起,挑战荷马史诗传统的经典地位和权威,形成所谓哲学与诗之争。柏拉图等哲学家贬低诗和诗人,但又有斯多葛派的哲学家提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讽寓"(allegory)概念为荷马辩护,认为荷马史诗在文本字面意义之外,有完全符合经典地位要求的精神意义。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经》里有一篇《雅歌》,语言旖旎香艳,极具情色(eroticism),其作为经典的正当性和权威性曾受到质疑和挑战,有评注者也用讽寓解释来为之辩护,用完全不同于经文字面的精神意义来替换和取代引起争议的字面意义。在中国儒家经典评注传统中,《诗经》十五国风中有许多诗篇,表面看来似乎为言情之作,而从毛郑到孔颖达以来的汉唐注疏的传统,也是通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阐释方法,断定这些作品都另有寄托,可以起到符合儒家观念之美刺讽谏的作用。"比兴"为作诗之法,"美刺讽谏"则是预设解释这些诗的语境,并以此规定诗之意义和作用。在经典文本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时,讽寓解释为之辩护,有保存经典的作用,但不顾文本字面本意而强作解人,又往往会产生不合理的过度阐释,甚至产生深文周纳、罗织罪名的文字狱。王国维曾批评中国传统诗人不能忘情于政治、缺乏独立精神,这值得我们深思。从阐释学理论的角度看来,任何解释都必须以文本字面意义为基础,必须防止脱离文本本意的强制阐释或过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荷马史诗 《雅歌》 《诗经》 讽寓 阐释学 过度解释
下载PDF
《诗经》灾异诗述论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瑞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异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一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中不乏对自然灾异的描写,这些记载可以说是对灾异的形象而生动的再现。检索发现,《诗经》中涉及自然灾害的诗歌达到36首,占305篇总量的十分... 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异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一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中不乏对自然灾异的描写,这些记载可以说是对灾异的形象而生动的再现。检索发现,《诗经》中涉及自然灾害的诗歌达到36首,占305篇总量的十分之一强。这些灾异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学性较上古灾异诗有了很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灾异 诗歌
下载PDF
《诗经》中的田猎诗 被引量:4
10
作者 殷光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诗经》中的田猎诗 ,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本文在揭示其思想意义、艺术魅力和史料价值的同时 ,又与周代的田猎文化进行互参 ,使二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 《诗经》 田猎诗 《周礼》
下载PDF
《关雎》之大——《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物象寻微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明珠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3,共8页
经学瓦解后的《诗经》解释受制于现代意识形态,对古人观念及诗经物象都极为隔膜,成见和误解层层累加。《诗经》中的物象本身与古人对世界的观念密切关联。《关雎》汉代经解被今人斥为附会,以为其物象训诂尽是穿凿。文章尝试理解汉人观念... 经学瓦解后的《诗经》解释受制于现代意识形态,对古人观念及诗经物象都极为隔膜,成见和误解层层累加。《诗经》中的物象本身与古人对世界的观念密切关联。《关雎》汉代经解被今人斥为附会,以为其物象训诂尽是穿凿。文章尝试理解汉人观念,并寻绎《关雎》物象之微,以澄清古代经解为今人诟病和误解的疑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睢》 经学 物象
下载PDF
魏源今文《诗》学评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传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魏源的《诗古微》是其今文《诗》学的代表作。魏氏治《诗》的指导思想是区分作诗者之心、采诗编诗者之心、说诗者之义、赋诗引诗者之义等数者。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文本的多义性,且文本信息的解码是无法由作者来确定的,而取决于接受的各种... 魏源的《诗古微》是其今文《诗》学的代表作。魏氏治《诗》的指导思想是区分作诗者之心、采诗编诗者之心、说诗者之义、赋诗引诗者之义等数者。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文本的多义性,且文本信息的解码是无法由作者来确定的,而取决于接受的各种具体环境。在这一总体思想指导下,魏源探求齐、鲁、韩三家《诗》的传承关系,通过辨章源流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以求诗人作诗之义。这些都为后世的《诗经》研究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今文经学 《诗经》 三家诗 毛诗
下载PDF
主体性的遮蔽与敞开——《孔子诗论》与《毛诗》论诗方式的差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桑大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毛诗》共同面临着诗乐合一而以仁德为终极趋归的诗歌文本,孔子立足于文本,全力开掘诗歌的基本意蕴———带着个人的体验,使文本意蕴植根于主观体验之中,达到文本与主体情志的融合共生,这种“带着个人体验”的... 《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毛诗》共同面临着诗乐合一而以仁德为终极趋归的诗歌文本,孔子立足于文本,全力开掘诗歌的基本意蕴———带着个人的体验,使文本意蕴植根于主观体验之中,达到文本与主体情志的融合共生,这种“带着个人体验”的主体性阐释是孔子论诗方式的根本特征。《毛诗》悬置文本本义,却刻意经营诗歌对于王公大人的刺美之旨,指向政治教化,建立了文本意义的体外言说机制。不同的观照视角和感知方式导引出相异的文本意义生发之路,折射了阐释者主体性之遮蔽与敞开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孔子诗论 毛诗 阐释模式
下载PDF
认知语法视野下《诗经》“桑意象”及“采桑女形象”的英译——许渊冲、汪榕培、理雅各三种译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婧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基于认知语法中焦点与背景、详略度、视角、认知参照点四个识解维度,以《诗经》桑园诗歌为蓝本探究典籍翻译的微观层面,由此阐释剖析译者如何通过不同识解表征传达"桑意象"的象征含义、构建"采桑女形象"。分析结果... 基于认知语法中焦点与背景、详略度、视角、认知参照点四个识解维度,以《诗经》桑园诗歌为蓝本探究典籍翻译的微观层面,由此阐释剖析译者如何通过不同识解表征传达"桑意象"的象征含义、构建"采桑女形象"。分析结果表明:语言并非情景的直接反映,而是人们对情景所做识解的概念化表征,语言表达的意义实际上是人们对情景的识解,语言形式反映人们对情景的识解方式;不同民族总体上存在认知共性,然而,面对相同情景时对识解方式的理解和选择仍然有所差别,这与译者的体验认知和经验认知存在诸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诗经》 “桑意象” “采桑女形象” 英译对比
下载PDF
“《易林》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诗矩矱”——钱钟书论《易林》述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良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71,共8页
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林》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论述《乾》、《坤》……《未济》等三十林,涉及林辞数百篇.先生慧眼独具,... 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林》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论述《乾》、《坤》……《未济》等三十林,涉及林辞数百篇.先生慧眼独具,对所论及篇、句的文学价值,从“造境寓意”、“拟象变象”、“词令之妙”等方面作细致分析,纵横比较、中外沟通,使《易林》的文学意义凸显于两汉文学背景之上,亦为中国文学史之奇葩。但钱先生以“文本自足”观认为不必为《易林》姓焦姓崔“判儿猫之是非”,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延寿 易林 诗经 钱钟书
下载PDF
中国诗歌典籍英译语言特征的历时性考察——以《诗经》三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博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9-85,共7页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合度后,发现三个译本的语内显化倾向不明显。此外,分析结果并未完全支持简化与范化假说。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汉英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诗歌源语特征等言内因素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特征、译者的政治伦理观点等言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典籍 翻译语言特征 历时性研究 《诗经》英译本 复合语料库
下载PDF
《诗经》生殖崇拜文化管窥——以《螽斯》、《桃夭》、《芣苢》、《鱼丽》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小龙 《商洛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诗经》中的《螽斯》、《桃夭》、《芣苢》、《鱼丽》四篇作品中,都反映出一定的生殖崇拜文化。通过对这四篇作品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诗经》中包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体系,认为社会生产力和宗法制是形成生殖崇拜文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诗经》 生殖崇拜 文化
下载PDF
《毛诗名物图说》图释《诗经》的学术价值
18
作者 张腾达 刘东影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清代学者徐鼎所著《毛诗名物图说》,以文图互证的方式考证《诗经》名物,是《诗经》名物考证与图释的总结性著作。徐鼎深受乾嘉学风陶染,不以孤证,严谨考证《诗经》名物,群征博引但不拘门户,不循旧解,每有发明。其《毛诗名物图说》将图... 清代学者徐鼎所著《毛诗名物图说》,以文图互证的方式考证《诗经》名物,是《诗经》名物考证与图释的总结性著作。徐鼎深受乾嘉学风陶染,不以孤证,严谨考证《诗经》名物,群征博引但不拘门户,不循旧解,每有发明。其《毛诗名物图说》将图释《诗经》名物提高到和考证同等地位,一物一图,以大量生动形象、趣味直观的名物图像补充佐证考证结果,帮助探究诗义,使图释《诗经》名物取得重大突破。是书图文互注,以文证图,以图释文,是《诗经》名物和图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突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鼎 《毛诗名物图说》 《诗经》 名物
下载PDF
《文心雕龙》征引《诗经》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有80余处,但文学界研究《文心雕龙》与《诗经》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针对这个以往文论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将《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的部分摘出,以再现刘勰对《诗经》的高度赞颂和深入研究,并揭示刘勰大量... 《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有80余处,但文学界研究《文心雕龙》与《诗经》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针对这个以往文论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将《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的部分摘出,以再现刘勰对《诗经》的高度赞颂和深入研究,并揭示刘勰大量征引《诗经》内容对纠正南朝不良文风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诗经》 征引 文学评论 中国古代文学 引述著作
下载PDF
婚嫁、家庭与宗族繁衍的组歌——《诗经》"周南"主题的整体性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保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诗经》"二南"的地位和重要性历来被诗学家所公认。自毛《序》以来,关于"二南"的内涵难有定论。客观地对"二南"作整体性考察,不难发现它的主题是两组有关婚嫁、家庭和宗族繁衍的诗,其艺术形式也不乏咒... 《诗经》"二南"的地位和重要性历来被诗学家所公认。自毛《序》以来,关于"二南"的内涵难有定论。客观地对"二南"作整体性考察,不难发现它的主题是两组有关婚嫁、家庭和宗族繁衍的诗,其艺术形式也不乏咒祝式的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南 召南 婚嫁 家庭 宗族繁衍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