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9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90
1
作者 吴晓明 高伟 +3 位作者 李凡 桑伟林 高堪达 王秋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对策。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79例接受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中78例再次手术取出钩钢板。40例在取出钩钢板时接受CT检查,以观...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对策。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79例接受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中78例再次手术取出钩钢板。40例在取出钩钢板时接受CT检查,以观察肩峰下骨侵蚀的形态,其中7例在3个月再行CT检查,以了解其转归。末次随访时对患肩功能进行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3.2个月。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钩钢板存留时间分别平均为8.3个月和7.2个月,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92分和95分。78例患者出现8种(105例次)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98.7%。与锁骨钩钢板作用特点有关的并发症88例次(83.8%),医原性并发症12例次(11-4%),与锁骨钩钢板自身缺陷有关的并发症3例次(2.9%),原发疾病治疗中固有的并发症2例(1.9%)。结论锁骨钩钢板的并发症发生率高。绝大多数并发症的成因与其自身作用特点有关,难以避免;可通过选用合适的内植物、提高患者依从性等减轻其严重程度。应告知患者对肩峰下骨侵蚀转归仍不清楚,以免产生医疗纠纷。医原性并发症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术可避免。年轻和老年患者应慎用。设计上有改进的必要,且须尽早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肩锁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侯开渝 肖德贵 +3 位作者 王锡增 毕可森 王培玺 杨建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及其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6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鼻骨骨折病人全部行鼻区HRCT横轴面及冠状面扫描。观察正常鼻区细微结构,并与外伤组骨折患者进行对比... 目的 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及其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6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鼻骨骨折病人全部行鼻区HRCT横轴面及冠状面扫描。观察正常鼻区细微结构,并与外伤组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2者在影像上的区别。结果 由3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60例正常组进行盲法观察: 54例诊断为正常, 3例可疑骨折(鼻骨孔1例,鼻骨外侧缘末端明显内凹2例), 3例误诊骨折(鼻骨变异2例,缝间骨1例)。(1)易与骨折混淆的鼻区正常结构有鼻骨缝、鼻骨孔、缝间骨及鼻骨正常变异。(2)横轴面观察正常鼻颌缝表现为膨大57例,咬合39例,缝间骨31例,及薄鼻骨16例,骨折线无此特征形态。(3)鼻骨外侧缘末端过度凹陷或平直(与鼻骨的发育有关),冠状面扫描鼻骨末端呈内勾状,左、右共25例,外翘状左、右共8例,易被误诊为骨折。30例鼻骨骨折患者中,累及鼻骨中下段28例。冠状面可见鼻骨中下段明确骨折线24例,横轴面鼻骨下段鼻骨压迹处骨质明显成角19例,无明显骨折征象5例。横轴面示鼻颌缝错位、成角22例,冠状面示患侧鼻骨内移14例,外移3例, 5例未见明确移位改变。结论鼻骨骨折在面部外伤中常见,在日常工作中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认识鼻骨正常结构及正常变异;采用HRCT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鼻骨骨折 解剖结构 CT研究 冠状面扫描 HRCT 骨折患者 正常结构 正常变异 骨中下段 放射科医生 骨折诊断 骨折病人 细微结构 对比分析 面部外伤 日常工作 扫描方法 鼻骨孔 骨折线 准确性 志愿者 正常组 误诊为
原文传递
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李永舵 刘书茂 +1 位作者 贾金生 周君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骨折复位后,A组以2枚4.0 mm钢质半螺纹拉力螺钉自后向前固定,B组以"T"型3孔桡骨远端钢板经塑型后以4枚螺钉固定(近端2枚为3.5 mm皮质骨螺钉,远端2枚为3.5 mm松质骨螺钉)。于踝中立位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做加载实验,记录后踝关节骨折经内固定后发生位移(内固定失效)时加载力的大小,单位以kN表示,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应用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关节患者31例,均为初次、闭合性、三踝骨折,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55岁;其中对14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对17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枚螺钉由后向前固定1/4、1/3和1/2后踝骨折时,其固定失效的加载强度均显著低于3孔"T"型钢板组,分别为(4.10±0.13)kN vs.(4.60±0.27)kN、(3.20±0.12)kNvs.(4.12±0.14)kN和(1.98±0.18)kN vs.(3.72±0.18)kN,P<0.05。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疗效评定:评定为优的28例患者,良的为3例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拉力螺钉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25%时钉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能提供更为牢固的稳定性,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分析 被引量:71
4
作者 毛玉江 张伯松 +2 位作者 公茂琪 朱仕文 吴新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 目的根据20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点和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重新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连续诊治的19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骨折)X线及三维CT影像资料,男134例,女65例;年龄15~77岁,平均45.7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9例(4.5%),Ⅱ型105例(52.5%),Ⅳ型19例(9.5%),Ⅴ型37例(18.5%),Ⅵ型30例(15.0%);无Ⅲ型骨折。在Schatzker分型的基础上根据骨折形态及损伤机制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再分类。结果将胫骨平台骨折重新分为5种类型:①外髁骨折、外翻型损伤100例(50%)。其损伤机制为膝关节外翻伸直位的轴向暴力。②骨折脱位型损伤24例(12.0%)。此型包括Schatzker分型中典型的Ⅳ型损伤及部分合并外侧半脱位的Ⅵ型损伤。其损伤机制为包含内外翻、旋转及轴向暴力的复合暴力,其中旋转暴力是导致膝关节发生半脱位的关键因素。③双髁骨折40例(20.0%)。此型骨折为膝关节伸直位的轴向暴力所致,即为SchatzkerⅤ型及部分不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Ⅵ型损伤。④后髁骨折、屈曲型损伤32例(16.0%)。后髁骨折是仅累及胫骨平台后髁的骨折,由膝关节屈曲位轴向暴力所致。根据骨折形态,后髁骨折可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单纯后内侧劈裂骨折、单纯后外侧塌陷骨折及后内劈裂合并后外塌陷骨折。⑤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过伸型损伤4例(2.0%)。其损伤机制应为膝关节过伸位受到轴向暴力,骨折特点为胫骨髁前侧明显压缩,后侧完整。结论根据骨折形态和损伤机制,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5类:外髁骨折、骨折脱位型损伤、双髁骨折、后髁骨折及前侧胫骨平台压缩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放射摄影术 损伤机制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0
5
作者 戚晓阳 邱旭升 +1 位作者 施鸿飞 陈一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30例。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并将患者分为功能恢复佳组(优级)和功能恢复一般组(良、可、差级)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收集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伤侧、骨折原因、Broos&Bisschop分型、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否合并踝关节脱位、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手术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取出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8—2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2个月(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58例,良48例,可5例,优良率95.5%。内固定物取出(P=0.001)、早期功能锻炼(P=0.002)和术后并发症(P=0.049)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加强术中精细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均有利于患者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6
6
作者 范智荣 苏海涛 +4 位作者 周霖 黄晖达 周俊德 江涛 刘子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21-2328,共8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空心螺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等,然而目前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空心螺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等,然而目前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治疗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择1名岁青年健康志愿者的股骨CT影像学资料,并将其导入到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21.0中,得到原始股骨三维模型;将模型输出为STL格式文件并导入到Geomagic Wrap 2017软件中进行优化,构建股骨皮质骨与松质骨结构;将优化后的模型导入至Solidworks 2017软件中,通过布尔运算重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三维模型,Pauwels角度分别设定为50°,60°和70°;使用Solidworks2017软件,按照临床上应用的内固定尺寸大小建模,建立3种内部固定模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正三角形空心螺钉、倒三角形空心螺钉);最后使用Abaqus 2017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和数据计算,分析各模型股骨与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和最大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近端应力主要分布在内侧股骨距附近,并向四周扩散,其中倒三角形空心螺钉组的应力最大,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小;②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内固定装置应力主要分布在骨折线附近螺钉中间表面,其中倒三角形空心螺钉组的应力最小,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大;③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股骨位移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头顶端,其中倒三角形空心螺钉组的位移峰值最大,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小;④无论是何种角度的骨折,3种内固定模型中的内固定装置位移峰值主要在螺钉顶部,其中正三角形空心螺钉组位移峰值最大,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组最小;⑤结果表明,股骨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骨折 股骨颈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系统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弹性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5
7
作者 赵志辉 陈居文 +5 位作者 王永清 任亮 毕红宾 李毅 Kifayat Ullah Basanta Sapkota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029-1036,共8页
目的比较弹性带锁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47例锁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3例采用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男14例,女9例;年龄19~85岁,平均55.26岁;左侧14例,右... 目的比较弹性带锁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47例锁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3例采用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男14例,女9例;年龄19~85岁,平均55.26岁;左侧14例,右侧9例;根据AO/OTA分型,2A型6例,2B型17例。24例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男18例,女6例;年龄15~71岁,平均51.25岁;左侧16例,右侧8例;根据AO/OTA分型,2A型9例,2B型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以及并发症等。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髓内钉组随访时间14~23周,平均19.35周;钢板组随访时间28~76周,平均53.13周。髓内钉组手术时间(20.78±7.71)min、术中出血量(13.26±9.72)ml、切口长度(1.57±1.24)cm、骨折愈合时间(10.39±2.39)周、内固定取出时间(13.17±2.37)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99.09±1.86)分、DASH评分(1.20±2.47)分;钢板组手术时间(57.79±11.56)min、术中出血量(69.17±46.24)ml、切口长度(9.67±2.90)cm、骨折愈合时间(14.21±4.05)周、内固定取出时间(47.38±10.46)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98.00±2.17)分、DASH评分(0.89±1.65)分。与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t=12.856,P=0.000)、术中出血量少(t=5.791,P=0.000)、切口长度明显短(t=12.549,P=0.000)、骨折愈合时间短(t=3.566,P=0.002)、内固定取出时间明显早(t=15.603,P=0.00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髓内钉组和钢板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99.09±1.86)分和(98.00±2.17)分]、DASH评分[(1.20±2.47)分和(0.89±1.6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周,髓内钉组6例发生尾端皮肤刺激及滑囊炎,经换药及取内固定后症状消失。钢板组延迟愈合2例,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用药的中国专家建议 被引量:62
8
作者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9-508,共10页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年,大量的临床证据显示其可持续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并降低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地舒单抗在国内...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地舒单抗作为一种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国外应用已超过10年,大量的临床证据显示其可持续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并降低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地舒单抗在国内上市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武器”,但我国临床工作者对地舒单抗的应用经验尚不多。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组织专家,在充分复习汇总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对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折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 被引量:62
9
作者 宋财 梁西俊 +1 位作者 刘向阳 郭学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663-5668,共6页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带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干骨折 四肢骨折 骨不连 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骨折愈合 膝关节功能 随访研究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10
作者 汤华林 王亮 +1 位作者 刘振新 左荣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5,400,共4页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分常规液体复苏(RFR)组,每组51例.两组入院后均对患者创面进行包扎止血,并做好术前准备.RFR组患者实施早期充分RFR,LFR组患者实施LFR.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4 h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及微小RNA-155(miR-155)等的变化.结果 与RFR组比较,LFR组复苏时间(h:3.67±1.45比5.14±1.61)、PT(s:11.43±2.21比15.73±2.52)、血乳酸(mmol/L:3.35±0.15比3.81±0.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14.10±3.39比16.28±3.47〕、白细胞介素〔IL-10(ng/L):31.43±10.51比40.09±13.23,IL-6(ng/L):490.10±55.13比610.30±63.15〕、内皮素-1〔ET-1(pg/L):183.35±30.51比250.01±31.23〕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PLT(×109/L:134.58±28.13比108.12±30.35)、HCT(×10-2:0.34±0.04比0.24±0.05)、miR-155(0.15±0.02比0.08±0.02)、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10-2):2.28±0.47比2.10±0.39〕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LFR在抢救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能有效缩短复苏时间,调节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过多输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骨折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57
11
作者 姚琦 仇永辉 +3 位作者 祝孟海 倪杰 彭立彬 袁晓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57-760,共4页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8例,女27例;年龄19 ~ 68岁,平均45岁;左侧29例,右侧36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7例,Ⅲ...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38例,女27例;年龄19 ~ 68岁,平均45岁;左侧29例,右侧36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7例,Ⅲ型24例,Ⅳ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h至17d,平均6.2d;采用跟骨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观察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切口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9例,13.8%)和无并发症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坠落高度、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因素,筛选导致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Ⅱ级及以上(OR=8.750,P=0.002)、坠落高度(OR=9.570,P=0.003)、止血带使用时间(P=0.020)、手术时间(P=0.025)、受伤至手术时间(P=0.004)、住院时间(P=0.013)、低白蛋白血症(OR=6.000,P=0.012)等与跟骨术后切口感染有重要联系. 结论 在常规诊疗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上述因素,重视术前软组织损伤评估、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及合理处理术后伤口是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伤口感染
原文传递
Osteoporosis in diabetes mellitus: Possibl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被引量:54
12
作者 Kannikar Wongdee Narattaphol Charoenphandhu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1年第3期41-48,共8页
Osteoporosis,a global age-related health problem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elderly,insidiously deteriorates the microstructure of bone,particularly at trabecular sites,such as vertebrae,ribs and hips,culminating in frag... Osteoporosis,a global age-related health problem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elderly,insidiously deteriorates the microstructure of bone,particularly at trabecular sites,such as vertebrae,ribs and hips,culminating in fragility fractures,pain and disability.Although osteoporosis i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senescence and estrogen deficiency,diabetes mellitus(DM),especially type 1 DM,also contributes to and/or aggravates bone loss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This topic highlight article focuses on DM-induced osteoporosis and DM/ osteoporosis comorbidity,covering alterations in bone metabolism as well as factors regulating bone growth under diabetic conditions including,insulin,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and angiogenesis.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M-related bone loss are also discussed.This information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nd for development of early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in diabeti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remodeling bone strength Diabetes FRAGILITY fracture Insulin OSTEOBLAST OSTEOCLAST OSTEOPENIA OSTEOPOROSIS Pregnancy
下载PDF
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52
13
作者 刘建 王志刚 +3 位作者 孟国林 胡蕴玉 黄鲁豫 袁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 目的探讨肱骨骨不连的原因和不同固定、植骨方法治疗肱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肱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钢板内固定3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单臂或组合式外固定架8例,异体骨板加螺钉内固定1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16例,重组合异种骨植骨(RBX)12例,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7例,异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联合RBX植骨2例。结果51例患者中,2例失访。49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年7个月。总愈合率89.8%,钢板治疗组愈合率83.3%,外固定架治疗组愈合率100%,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愈合率100%。12例单独应用RBX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全部愈合;自体髂骨联合RBX植骨15例愈合,愈合率88.2%;自体髂骨植骨14例愈合,愈合率87.5%。结论髓内针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较钢板优越,创伤小,固定确实,功能恢复满意;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好,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不连 外固定器 内固定 植骨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李跃华 薛李 +4 位作者 赵芳芳 朱倩倩 李岩 杨虹婕 刘华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西苑医院就诊的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率,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骨折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西苑医院就诊的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骨折发生率,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3(41例∶139例),女性高于男性。中医辨证属三种证型,即肾虚型14例(7.8%),脾肾两虚型39例(21.7%),脾肾两虚血瘀型127例(70.6%),各证型病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患者中,有骨折史23例(12.78%),其中肾虚型1例(4.34%),脾肾两虚型4例(17.39%),脾肾两虚血瘀型18例(78.26%)。50~59岁骨折2例(5.3%);60~69岁9例(1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0~80岁骨折发生率为12例(12.24%)。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骨折的风险高于单纯肾虚型和脾肾两虚型,60~69岁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高危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中医证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51
15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2 位作者 安颖 熊元 李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05-912,共8页
目的 探讨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25~68岁... 目的 探讨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46.64±10.51)岁;Sanders Ⅱ型39例,Ⅲ型25例.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后距下关节面,经皮牵拉复位技术纠正跟骨内翻及恢复跟骨长度、宽度、高度,以跟骨接骨板及经皮螺钉进行固定.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类型及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末次随访时的B(o)hler角、Gissane角,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0±2.03)个月.术后除4例出现切口皮缘浅表坏死外,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及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等.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44±1.38)周.术中23例患者植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17±1.16)周;术中41例患者未植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91±1.62)周;植骨与未植骨患者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6,P=0.061).B(o)hler角由术前6.625°±4.904°(范围,-5°~1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31.031°±4.660°(范围,24°~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63,P=0.000);Gissane角由术前76.094°±12.981°(范围,55°~105°)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27.328°±6.486°(范围,115°~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6,P=0.000).Maryland评分为62~100分,平均(85.84±9.75)分,其中优30例(Ⅱ型22例,Ⅲ型8例),良27例(Ⅱ型15例,Ⅲ型12例),可7例(Ⅱ型2例,Ⅲ型5例);优良率89.06%(57/64).结论 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及经皮复位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清晰、复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8
16
作者 徐生根 《临床骨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共治疗 16 7例 ,采用非手术治疗 71例 ,手术治疗 96例 :其中螺钉固定 5 2例 ,麦氏鹅头钉固定 12例 ,130°角状钢板固定 17例 ,Richard钉固定15例。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的病死率和优...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共治疗 16 7例 ,采用非手术治疗 71例 ,手术治疗 96例 :其中螺钉固定 5 2例 ,麦氏鹅头钉固定 12例 ,130°角状钢板固定 17例 ,Richard钉固定15例。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的病死率和优良率、手术内固定组间的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死率 :非手术组 8 0 6 % ,手术组 1 12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优良率 :手术组 80 6 8% ,非手术组 5 5 0 0 %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而手术内固定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宜 ,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骨折类型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钉 固定术 老年人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 被引量:47
17
作者 徐永清 吴一芃 +5 位作者 熊鹰 余斌 郭远发 何晓清 范新宇 吕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创伤研究所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6例58处不同部位的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16—83...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创伤研究所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6例58处不同部位的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34例,女22例;年龄16—83岁,平均48岁;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48例,开放性骨折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4d,平均8do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术后功能恢复等评估疗效。结果52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按照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2.3%;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术后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方式多变灵活,操作简单,且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针对创伤导致的四肢骨折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5
18
作者 付中国 邓磊 +5 位作者 白露 陈建海 张培训 党育 张殿英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 目的:对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共计8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6.4岁(33~89岁)。术后平均随访23.5个月(10~51个月),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活动度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骨折类型及是否有内科合并症组间的内固定相关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全部83例患者中,共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合并两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8.1%,其中浅表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术后大结节移位2例、接骨板撞击肩峰3例、螺钉穿出3例、肱骨头坏死3例、肱骨头内翻畸形愈合6例,有4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四部分骨折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9)及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P=0.003)的几率均远高于较为简单的骨折类型。相比较而言,年龄和内科合并症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虽疗效较为肯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合理的术前评估与计划、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 被引量:44
19
作者 韩明建 王志杰 +1 位作者 邹云雯 褚言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治疗34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左足14例,右足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1...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治疗34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左足14例,右足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1天,平均13天.术前均对伤足摄正、侧位X线片及跟骨的CT轴位片.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18例.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对34例患者进行手术,骨折复位后利用锁定跟骨钢板完成骨折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B(o)hler角由术前平均7.41°±4.08°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29.74°±5.56°和术后3个月的30.00°±5.5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63.71°±9.31°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122.59°±14.11°和术后3个月的125.85°±19.31°.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撞击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评分为(17.68±9.34)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4.79±4.01)分和(74.28±17.92)分.结论 应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建文 叶锋 +2 位作者 毕大卫 郑晓东 陈建良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治疗19例SchatzkerⅣ型胫骨... 目的 :探讨关节镜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治疗19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男12例,女7例;年龄19~78岁,平均46.5岁;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受限等症状,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Rasmussen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无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患者膝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情况明显改善,关节自主活动范围90°~136°。Rasmussen功能总分27.00±2.49;优1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关节镜结合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可同时处理半月板等膝关节内部结构损伤,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避免扩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骨移植 骨折固定术 微创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