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司法公信力 被引量:121
1
作者 郑成良 张英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0,共6页
司法拘束力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威获得普遍服从的两大资源,而司法公信力则是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取决于司法在拘束力、判断力、自制力和排除力方面是否能够经得起公众的信... 司法拘束力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威获得普遍服从的两大资源,而司法公信力则是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取决于司法在拘束力、判断力、自制力和排除力方面是否能够经得起公众的信任和信赖。司法公信力的确立与司法队伍个人素质状况和司法制度安排有直接联系,但后者更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信力 司法拘束力 司法权威 法治
下载PDF
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 被引量:93
2
作者 张永和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62,共10页
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被中国法律界学者广泛认同,并认为中国现阶段法律不能得到倚重和尊重,关键就是人们没有“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一个错误命题,法律不能被信仰在于法律不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法律至上的追... 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被中国法律界学者广泛认同,并认为中国现阶段法律不能得到倚重和尊重,关键就是人们没有“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一个错误命题,法律不能被信仰在于法律不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法律至上的追求不等于“法律信仰”,中国的法治现状与西方的法治现状存在根本差别,倡导“法律信仰”是将中国法治引入误区并会带来危害,它转移了社会价值危机的视线并混淆了信仰与权威的界限,是一个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信仰 权威 法律信仰 法律权
原文传递
法律权威与司法创新: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 被引量:39
3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1期3-8,共6页
我国司法机关违背现行法律规定推行的司法改革 ,是一种非法的司法改革 ,它直接损害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动摇了法治的根基 ,造成了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我们认为 ,司法机关守法具有绝对性 ,司法机关推行司法改革 ,不能突破现行... 我国司法机关违背现行法律规定推行的司法改革 ,是一种非法的司法改革 ,它直接损害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动摇了法治的根基 ,造成了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我们认为 ,司法机关守法具有绝对性 ,司法机关推行司法改革 ,不能突破现行法律的规定 ,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司法机关 法治 合法性危机 法律权威 直接损害 守法 中国 推行 中国
原文传递
论民间法的社会权力基础 被引量:22
4
作者 吕廷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3,共6页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国家法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起源于原始习惯,二者的互动与互补既符合历史的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国家法以国家权力为保障。民间法与国家法共同起源于原始习惯,二者的互动与互补既符合历史的逻辑,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度程序控制的社会强制力,具有“同意性”、“契约性”和“多元性”特点。社会权力视角的民间法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具有“冷暴力”、“文化性”和“族性”特征。社会权力的变迁必然引发民间法的发展,社会权力是民间法实效的重要基础,应为民间法与国家法沟通的理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社会权力 国家法 国家权力
下载PDF
公共政策释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卢坤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6,95,共7页
公共政策因为必须而且只能用于解决的公共问题之“公共”,其制定者作为不同于执政党等组织的公共权威(广义而合法的政府)之“公共”,从而有别于“非公共”的政策。公共政策表现为“为”或“不为”的法律和合法的命令、方案等规范,... 公共政策因为必须而且只能用于解决的公共问题之“公共”,其制定者作为不同于执政党等组织的公共权威(广义而合法的政府)之“公共”,从而有别于“非公共”的政策。公共政策表现为“为”或“不为”的法律和合法的命令、方案等规范,它必须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可以被执行的。若不具备或缺少这些特点,就不成其为公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共问题 公共权威 法律 规范 公共权威
下载PDF
网络法治的强度、灰度与维度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汉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80,共14页
网络法治的强度与灰度,一刚一柔,共同调整网络社会行为。网络法治的强度是灰度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法治的强度与权威,奢谈法治的灰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网络法治的灰度是强度发挥作用的条件,缺乏灰度的法治一定是"强弩之末"... 网络法治的强度与灰度,一刚一柔,共同调整网络社会行为。网络法治的强度是灰度的前提和基础。若没有法治的强度与权威,奢谈法治的灰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网络法治的灰度是强度发挥作用的条件,缺乏灰度的法治一定是"强弩之末",不可能有持续的强度和权威。我国网络法治在强度与灰度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既缺乏强度,也缺乏灰度,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地有四至,网有四维。网络法治建设,必须纳入多维视角,在多维度中实现强度与灰度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权威 法治灰度 实质法治 多元治理
原文传递
法律信任初论 被引量:28
7
作者 马新福 杨清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4,共5页
当下中国学者的法律信仰研究的理论前设和结果实际上是对法律的神化。然而,法律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这决定我们在法律之上只能产生法律信任,即理性主体对这种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的法律的宽容和尊重。从本体意义上说,法律信... 当下中国学者的法律信仰研究的理论前设和结果实际上是对法律的神化。然而,法律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这决定我们在法律之上只能产生法律信任,即理性主体对这种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局限性的法律的宽容和尊重。从本体意义上说,法律信任是一种关系性质的信任,它以三大支配关系为特征。从价值意义上说,法律信任是法律权威性的直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任 关系 法律权威性
下载PDF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软法问题及软法现象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田成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6-23,共8页
本文通过探讨软法问题形成的原因,引出软法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得出结论:当代中国在重树立法律权威的同时,也要重视软法这一类法外资源,将它们引导到法律中能推动并保障法律的实施。
关键词 软法 法律权威 法外资源
下载PDF
价值如何进入法治:形式法治理论的失败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韬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53,共18页
形式法治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合法性"是法治的最基本特质,对法治进行定义无需诉求于实质价值,特别是无需诉求于道德化的实质价值。形式法治理论告诉了我们法治的结构层次如何,却忽略了法治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形式法治理论无法... 形式法治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合法性"是法治的最基本特质,对法治进行定义无需诉求于实质价值,特别是无需诉求于道德化的实质价值。形式法治理论告诉了我们法治的结构层次如何,却忽略了法治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形式法治理论无法解释法治的"实践特征"与"治理特征"。形式法治理论是一个失败的理论,它既不能理解法治是一种权威的道德理念,也不能理解法律的主张如何在实践推理中成为一种权威性理由。实质法治理论面临着实质价值分歧的难题。薄的实质法治理论既能够包容价值分歧,又不会陷入怀疑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治理论 形式法治理论 法律权威
原文传递
分离命题与法律实证主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范立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共10页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一项重要主张,它包含了弱的和强的两种分离命题。哈特主张的是弱分离命题,它主张在法律的合法性标准的外在方面法律与价值的必然分离。弱分离命题需要社会事实命题的支持,它没有资格作为法律实证...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一项重要主张,它包含了弱的和强的两种分离命题。哈特主张的是弱分离命题,它主张在法律的合法性标准的外在方面法律与价值的必然分离。弱分离命题需要社会事实命题的支持,它没有资格作为法律实证主义的基础命题。而在合法性标准的内在方面,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联系。内在必要联系命题可以为法律的规范性提供合理说明,并为消除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对立和融合两者提供了新的理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权威 法律的规范性 合法性
下载PDF
论政府的诚信、权威与法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保中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0-78,共9页
在社会诚信链条中,政府诚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政府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诚信的状况,也关系到政府的权威。政府诚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行为的可预见性、政府的责任性。政府诚信,是一种非权力性的权威资源,是... 在社会诚信链条中,政府诚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政府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诚信的状况,也关系到政府的权威。政府诚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行为的可预见性、政府的责任性。政府诚信,是一种非权力性的权威资源,是政府动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诚信缺失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长久的破坏性,人们不仅可能因此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更可能失去对法律的信任,因此必须通过法治途径推进政府诚信建设;政府诚信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法治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诚信 权威 法治
原文传递
我国民事裁判执行难的成因和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中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9-35,共7页
“执行难”的痼症已成为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块绊脚石”。从司法体制的内部环节和外部环境探究其成因,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标本兼治,方能从根本上清除这一障碍,以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关键词 司法独立 法律权威 公民意识 法治文化 民事裁判 执行 司法执行体制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管理权与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的法律问题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少俊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7-198,54,共3页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图书馆管理权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及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从读者不当行使图书资料权的现实问题出发 ,分析图书馆管理权行使与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的冲突。从法律的层面上分析图书馆行使部分管理权利时...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图书馆管理权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及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从读者不当行使图书资料权的现实问题出发 ,分析图书馆管理权行使与读者使用图书资料权的冲突。从法律的层面上分析图书馆行使部分管理权利时没有法律依据及图书馆管理权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管理 管理权 读者权利 图书使用权 法制建设
下载PDF
民间法源的权威: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光宁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判决的可接受性是司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衡量标准之一,而权威的存在对于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有着重要意义。在司法权威并未完全树立的情况下,借助于其他权威类型可以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的民间法就是其中之一。民间法... 判决的可接受性是司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衡量标准之一,而权威的存在对于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有着重要意义。在司法权威并未完全树立的情况下,借助于其他权威类型可以提升判决的可接受性。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的民间法就是其中之一。民间法的权威来源于对传统的尊重,它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可以从实体、形式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予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威 民间法 可接受性 传统 法律渊源
下载PDF
法律继受中的“制度器物化”批判——以近代中国司法制度设计思路为中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启成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208,共18页
在帝制中国,君遵君道,臣尽臣道,相互合作,共同构成"治道"。它只有职能分工,不存在权力分立。司法是各级官府的核心职能,用"司法官兼理行政"比"行政官兼理司法"归纳官府职能更准确。在近代法律继受过程中... 在帝制中国,君遵君道,臣尽臣道,相互合作,共同构成"治道"。它只有职能分工,不存在权力分立。司法是各级官府的核心职能,用"司法官兼理行政"比"行政官兼理司法"归纳官府职能更准确。在近代法律继受过程中,改革者将传统衙署归于行政范畴,新设各级审判衙门,考选合格的法官行使司法权。这种忽略固有治道的制度创设具有明显的"制度器物化"特征。继受主体缺乏国族自觉,直接导致近代司法权威难以真正确立,妨碍从功能和精神层面进行理想的法律继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器物化 国族自觉 司法权威 法律继受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立法评析——对《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的解读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方勇 孙露 周爱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以探索性或实验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明确在七人合议庭中实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分职分权,有利于促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但在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实践中,仍面临事实审与...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以探索性或实验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明确在七人合议庭中实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分职分权,有利于促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但在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实践中,仍面临事实审与法律审如何准确区分、适用范围如何科学确定、法官如何有效指引人民陪审员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区分规则和程序,严格限制适用案件范围,强化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指引责任等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法 参审职权 事实审 法律审
下载PDF
论法律权威之确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70-75,共6页
确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素,法律只有促进国家意志与民众意愿进行良性互动才具有生命力。如果民众不认同法律权威,那么法律就只是国家单方面的意志,并不能真正定纷止争。长期以来,围绕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 确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素,法律只有促进国家意志与民众意愿进行良性互动才具有生命力。如果民众不认同法律权威,那么法律就只是国家单方面的意志,并不能真正定纷止争。长期以来,围绕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如何将法律本土化一直是困扰民众认同法律权威的根源。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在于公开民主地制定良法,让民众监督执法,提高司法水平,改进司法权的运行机制,提高民众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共同构筑民众认同法律权威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权威 民众认同 良法 监督
下载PDF
高校学生权利与高校权力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协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39-42,共4页
站在现代法律的角度 ,描述当代高校学生权利与高校权力状况 ;分析双方纠纷原因 ;并对如何合理、合法解决双方冲突 。
关键词 权利 权力 教育 法律
下载PDF
新《立法法》视野下我国地方立法权的横向配置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庆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2-60,共9页
地方立法权的横向配置主要解决立法权如何在地方权力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2015年《立法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有所进步,立法权限不清的问题仍未实质改观。学界关于二者立法权限划分的二分法模式忽略了共有立法事项,缺乏&... 地方立法权的横向配置主要解决立法权如何在地方权力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2015年《立法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有所进步,立法权限不清的问题仍未实质改观。学界关于二者立法权限划分的二分法模式忽略了共有立法事项,缺乏"元标准",对制度改进的指导意义有限。基于我国的立法体制,确立政府规章专管事项的三分法模式难以完全付诸实践。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保留制度,是当下划分二者之间立法权限应该努力的方向。《立法法》第七十六条稍加完善,便可将这一举措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 立法权限 法律保留
下载PDF
关于“法律信仰”的遐思与追问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彦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共6页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制度所具有的敬畏、尊崇和信赖的心境状态,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法意识和法理念。法律信仰是促进"客观法"转化为"主观法"、"文本法"转化为"生活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法律贯...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制度所具有的敬畏、尊崇和信赖的心境状态,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法意识和法理念。法律信仰是促进"客观法"转化为"主观法"、"文本法"转化为"生活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法律贯彻实施的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信仰的法律和法治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灵与肉的分离。当代中国缺失法律信仰的根源是多元的,既有传统文化的型塑,也有现实法外力量的挤压。塑造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必须在法治实践层面强化法的"有理性"和"有用性",同时在法学教育层面培养和塑造以法律权威、法律信仰为核心内容的法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法律权威 法治 遐思 追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