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早期电影导演的“化人”观与戏曲美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谭文鑫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共5页
“化人”观是中国早期电影导演思想世界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不论是郑正秋提出“化人”这一命题并阐释为“化作剧中人”,还是欧阳予倩强调演员要能“容受”以“化成剧中人”,抑或费穆重视表现角色之“灵魂和外型”,皆可见出这一点。...
“化人”观是中国早期电影导演思想世界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不论是郑正秋提出“化人”这一命题并阐释为“化作剧中人”,还是欧阳予倩强调演员要能“容受”以“化成剧中人”,抑或费穆重视表现角色之“灵魂和外型”,皆可见出这一点。倘若追溯“化人”观之渊源,不难发现其与戏曲美学存有“血缘关系”。从郑正秋的“声情俱妙”,到欧阳予倩的“合乎戏情”,再到费穆的“传神”,皆可见出这一“血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导演
“化人”观
戏曲美学
原文传递
论苦干剧团借鉴戏曲的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
2
2
作者
穆海亮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3,共9页
苦干剧团借鉴戏曲,坚持了世俗做派服从艺术价值的原则,表演侧重精神吸收而非程式照搬,导演侧重整体构思、氛围营造而非形式吸纳。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话剧和戏曲之间的艺术张力,丰富了话剧的舞台语汇和审美资源,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
苦干剧团借鉴戏曲,坚持了世俗做派服从艺术价值的原则,表演侧重精神吸收而非程式照搬,导演侧重整体构思、氛围营造而非形式吸纳。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话剧和戏曲之间的艺术张力,丰富了话剧的舞台语汇和审美资源,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二者之间的张力,使其从对立走向化合。其中的成绩值得探索,积累的经验值得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干剧团
舞台艺术
戏曲美学
艺术张力
原文传递
戏曲审美的歌舞性和戏曲音乐的剧种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钧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26-31,共6页
戏曲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歌舞表演,话剧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故事。话剧表演逼肖生活与故事密不可分,其审美角度在于"真"。剥离故事表演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戏曲表演运用提炼自生活的歌舞程式,其审美角度在于"美"。剥离故...
戏曲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歌舞表演,话剧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故事。话剧表演逼肖生活与故事密不可分,其审美角度在于"真"。剥离故事表演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戏曲表演运用提炼自生活的歌舞程式,其审美角度在于"美"。剥离故事表演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话剧审美通过表演看故事,戏曲审美通过故事看表演。话剧的灵魂在于文学,戏曲的灵魂在于歌舞。"一剧之本"文学性的过分强调不利于戏曲发展。戏曲音乐的发展必须坚持剧种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戏曲音乐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戏曲很多体现中华美学精髓的内容与形式被误读、甚至于抛弃,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来说,搞清楚什么是戏曲的美学精神,在戏曲中哪些能充分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容与形式,这些内容与形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戏曲很多体现中华美学精髓的内容与形式被误读、甚至于抛弃,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来说,搞清楚什么是戏曲的美学精神,在戏曲中哪些能充分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容与形式,这些内容与形式又是在怎样的哲学观照与美学精神指导下形成的,这不仅对于当前戏曲的传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戏曲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是具有不可估量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戏曲美学
大团圆
一桌二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被引量:
2
5
作者
肖英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5,共9页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性,譬如"神似""跳进跳出""写意泛美""程式思维"等。中国戏曲美学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具有现代美学和国际视野的可操作的表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尔·契诃夫
戏曲美学
心理姿势
程式思维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早期电影导演的“化人”观与戏曲美学
被引量:
1
1
作者
谭文鑫
机构
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共5页
文摘
“化人”观是中国早期电影导演思想世界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不论是郑正秋提出“化人”这一命题并阐释为“化作剧中人”,还是欧阳予倩强调演员要能“容受”以“化成剧中人”,抑或费穆重视表现角色之“灵魂和外型”,皆可见出这一点。倘若追溯“化人”观之渊源,不难发现其与戏曲美学存有“血缘关系”。从郑正秋的“声情俱妙”,到欧阳予倩的“合乎戏情”,再到费穆的“传神”,皆可见出这一“血脉相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导演
“化人”观
戏曲美学
Keywords
early
Chinese
films
directors
the
concept
of“Hua
Ren”
the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operas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J801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苦干剧团借鉴戏曲的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
2
2
作者
穆海亮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3,共9页
文摘
苦干剧团借鉴戏曲,坚持了世俗做派服从艺术价值的原则,表演侧重精神吸收而非程式照搬,导演侧重整体构思、氛围营造而非形式吸纳。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话剧和戏曲之间的艺术张力,丰富了话剧的舞台语汇和审美资源,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二者之间的张力,使其从对立走向化合。其中的成绩值得探索,积累的经验值得总结。
关键词
苦干剧团
舞台艺术
戏曲美学
艺术张力
Keywords
Kugan
Troupe,
stage
art,
aesthe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
artistic
tension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戏曲审美的歌舞性和戏曲音乐的剧种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钧
机构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摘
戏曲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歌舞表演,话剧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故事。话剧表演逼肖生活与故事密不可分,其审美角度在于"真"。剥离故事表演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戏曲表演运用提炼自生活的歌舞程式,其审美角度在于"美"。剥离故事表演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话剧审美通过表演看故事,戏曲审美通过故事看表演。话剧的灵魂在于文学,戏曲的灵魂在于歌舞。"一剧之本"文学性的过分强调不利于戏曲发展。戏曲音乐的发展必须坚持剧种性的原则。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戏曲音乐美学
Keywords
the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the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分类号
J615.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被引量:
2
4
作者
沈勇
机构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文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戏曲很多体现中华美学精髓的内容与形式被误读、甚至于抛弃,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来说,搞清楚什么是戏曲的美学精神,在戏曲中哪些能充分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容与形式,这些内容与形式又是在怎样的哲学观照与美学精神指导下形成的,这不仅对于当前戏曲的传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戏曲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是具有不可估量之功。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戏曲美学
大团圆
一桌二椅
Keywords
Chinese
aesthetic
spirit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reunion
one
table
and
two
chairs
分类号
J801 [艺术—戏剧戏曲]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被引量:
2
5
作者
肖英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5,共9页
文摘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性,譬如"神似""跳进跳出""写意泛美""程式思维"等。中国戏曲美学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具有现代美学和国际视野的可操作的表演体系。
关键词
麦克尔·契诃夫
戏曲美学
心理姿势
程式思维
Keywords
Michael
Chekhov
the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psychological
gesture
conventionalized
mode
of
thinking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早期电影导演的“化人”观与戏曲美学
谭文鑫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2
论苦干剧团借鉴戏曲的原则与策略
穆海亮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3
戏曲审美的歌舞性和戏曲音乐的剧种性
陈钧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沈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肖英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