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早期电影导演的“化人”观与戏曲美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文鑫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3,共5页
“化人”观是中国早期电影导演思想世界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不论是郑正秋提出“化人”这一命题并阐释为“化作剧中人”,还是欧阳予倩强调演员要能“容受”以“化成剧中人”,抑或费穆重视表现角色之“灵魂和外型”,皆可见出这一点。... “化人”观是中国早期电影导演思想世界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不论是郑正秋提出“化人”这一命题并阐释为“化作剧中人”,还是欧阳予倩强调演员要能“容受”以“化成剧中人”,抑或费穆重视表现角色之“灵魂和外型”,皆可见出这一点。倘若追溯“化人”观之渊源,不难发现其与戏曲美学存有“血缘关系”。从郑正秋的“声情俱妙”,到欧阳予倩的“合乎戏情”,再到费穆的“传神”,皆可见出这一“血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导演 “化人”观 戏曲美学
原文传递
论苦干剧团借鉴戏曲的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穆海亮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3,共9页
苦干剧团借鉴戏曲,坚持了世俗做派服从艺术价值的原则,表演侧重精神吸收而非程式照搬,导演侧重整体构思、氛围营造而非形式吸纳。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话剧和戏曲之间的艺术张力,丰富了话剧的舞台语汇和审美资源,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 苦干剧团借鉴戏曲,坚持了世俗做派服从艺术价值的原则,表演侧重精神吸收而非程式照搬,导演侧重整体构思、氛围营造而非形式吸纳。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话剧和戏曲之间的艺术张力,丰富了话剧的舞台语汇和审美资源,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二者之间的张力,使其从对立走向化合。其中的成绩值得探索,积累的经验值得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干剧团 舞台艺术 戏曲美学 艺术张力
原文传递
戏曲审美的歌舞性和戏曲音乐的剧种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钧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26-31,共6页
戏曲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歌舞表演,话剧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故事。话剧表演逼肖生活与故事密不可分,其审美角度在于"真"。剥离故事表演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戏曲表演运用提炼自生活的歌舞程式,其审美角度在于"美"。剥离故... 戏曲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歌舞表演,话剧的审美关注点在于故事。话剧表演逼肖生活与故事密不可分,其审美角度在于"真"。剥离故事表演没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戏曲表演运用提炼自生活的歌舞程式,其审美角度在于"美"。剥离故事表演仍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话剧审美通过表演看故事,戏曲审美通过故事看表演。话剧的灵魂在于文学,戏曲的灵魂在于歌舞。"一剧之本"文学性的过分强调不利于戏曲发展。戏曲音乐的发展必须坚持剧种性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戏曲音乐美学
下载PDF
重释“大团圆”与“一桌二椅”:中国戏曲美学再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戏曲很多体现中华美学精髓的内容与形式被误读、甚至于抛弃,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来说,搞清楚什么是戏曲的美学精神,在戏曲中哪些能充分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容与形式,这些内容与形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戏曲很多体现中华美学精髓的内容与形式被误读、甚至于抛弃,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来说,搞清楚什么是戏曲的美学精神,在戏曲中哪些能充分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内容与形式,这些内容与形式又是在怎样的哲学观照与美学精神指导下形成的,这不仅对于当前戏曲的传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戏曲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是具有不可估量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戏曲美学 大团圆 一桌二椅
下载PDF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英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5,共9页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 麦克尔·契诃夫在其一生中,对演员的表演训练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探索,首创了"双重意识""四兄弟""心理姿势""气氛说"等理论和训练方法。这些理论与中国戏曲表演的美学特征具有诸多的相通性,譬如"神似""跳进跳出""写意泛美""程式思维"等。中国戏曲美学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具有现代美学和国际视野的可操作的表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尔·契诃夫 戏曲美学 心理姿势 程式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