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主导还是取法市场:应用型高校建设中的进退与摇摆 被引量:50
1
作者 刘振天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8,共8页
应用型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然而受学术导向与市场需求双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其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进退两难与左右摇摆的现象:办学目标游离化、政策执行功利化、实践探索表层化。实现应用型高校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重新认识... 应用型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然而受学术导向与市场需求双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其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进退两难与左右摇摆的现象:办学目标游离化、政策执行功利化、实践探索表层化。实现应用型高校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性质,重新定义学术,制定公平正义的教育政策,强化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学术逻辑 市场法则 教育政策
原文传递
学术锦标赛制:中国学术增长的动力机制与激励逻辑 被引量:39
2
作者 陈先哲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36,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产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何方?曾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有力解释的锦标赛制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视角。中国学术治理模式采用了多重"委托-代理"机制,符合锦标赛制的技术前提,因而具... 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产量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动力机制主要来自何方?曾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有力解释的锦标赛制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视角。中国学术治理模式采用了多重"委托-代理"机制,符合锦标赛制的技术前提,因而具有典型的学术锦标赛制特征。中国学术锦标赛制的激励逻辑在于通过信念共识和利益联结,将国家宏观目标、大学组织中观目标和学术人员微观目标三者统一起来,产生强激励并推动学术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锦标赛制 学术增长 动力机制 激励逻辑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学术漂移”现象的动因探析——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8
3
作者 司俊峰 唐玉光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4,共7页
近年来,"学术漂移"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盛行,引起了学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关注。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文化期待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定位,高等教育机构属性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群体不断提... 近年来,"学术漂移"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盛行,引起了学者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关注。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文化期待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定位,高等教育机构属性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群体不断提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共同推动了"学术漂移"的萌发与泛滥。与此同时,高校组织域内"偏重研究"制度逻辑的存在及其异常稳定的特性,导致遏制"学术漂移"的政策措施几近失效,这也注定了治理"学术漂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漂移 社会学制度主义 制度逻辑
原文传递
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兼向国家教育部提建议 被引量:28
4
作者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虽然"拨乱反正"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好事,但以此为出发点的"美论",却仍然很有可能以"政治的逻辑"替代"学术的逻辑"。一本书的价值不单取决于该书的客观属性,而且还受到了价值主体的需求... 虽然"拨乱反正"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好事,但以此为出发点的"美论",却仍然很有可能以"政治的逻辑"替代"学术的逻辑"。一本书的价值不单取决于该书的客观属性,而且还受到了价值主体的需求和接受水平的制约。既然《谈美书简》是"新课标"向中学生推荐的读物,那么,就应该对其接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不适合高中生们阅读,建议国家教育部修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朱光潜 《谈美书简》 局限性
下载PDF
德育研究70年: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5
5
作者 杜时忠 孙银光 程红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6,共1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德育研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学科建设、学术争鸣、人才培养、引领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德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研究的学术逻辑集中体现在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德育研究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在学科建设、学术争鸣、人才培养、引领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建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德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研究的学术逻辑集中体现在学科信念、价值取向、发展路径和方法选择上,体现为学科独立与学科依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西方化与中国化、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博弈。德育研究也存在着知识体系比较陈旧、学科视野相对封闭、对教育重大问题缺乏道德审视等不足。展望未来,德育研究势必走向综合与多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设高品质的研究共同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德育理论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 德育学科 历史研究 学术逻辑
原文传递
学术抑或市场: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4
6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变革 学术逻辑 市场逻辑
原文传递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学理逻辑与边界问题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沈克印 吕万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131,共6页
基于学理层面,解析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从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体育权利、降低成本和优化体育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善治层面阐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学理逻辑。认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范围界定是一个动态变化与发... 基于学理层面,解析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从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体育权利、降低成本和优化体育资源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善治层面阐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学理逻辑。认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范围界定是一个动态变化与发展过程,需要从购买公共服务法治化进程与缺陷、公共体育服务的民生逻辑与价值、体育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购买服务的购买成本与考核标准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界定的对策:完善购买的制度体系,加快政府购买服务的法治化进程;了解公众的体育需求,科学界定公共体育服务购买范围;基于政府的财力状况,拓展政府购买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建立购买的动态调整与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政府购买 学理逻辑 边界分析 购买范围 法治化进程
下载PDF
“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之学理逻辑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贾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5,共8页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一系列会议和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对于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明确给出重要指导方针。基于学理视角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取向,对“双循环”指导方...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一系列会议和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对于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明确给出重要指导方针。基于学理视角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取向,对“双循环”指导方针作出分析考察,从“内循环为主体”与稳中求进、扩大内需方针一脉相承;“内循环为主体”是对我国本土雄厚市场潜力释放更为倚重的认识框架;“内循环为主”体现了更好把握防风险、稳增长、追求升级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思维;内循环为主决不意味着重回闭关锁国;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相互促进”五个方面研讨了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方针的内在逻辑与要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为主体 国际国内双循环 学理逻辑
下载PDF
国家行动下学术创新策略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基于大学学术生产的视角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永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7,共7页
"国家行动"是理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维度。基于"国家行动"之学术创新话语体系的构建,学术创新策略及其实践逻辑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一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外在保障,然而,以此为前... "国家行动"是理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维度。基于"国家行动"之学术创新话语体系的构建,学术创新策略及其实践逻辑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这一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外在保障,然而,以此为前提构建出的"外生型的学术生产模式"难以做到实践逻辑的自洽,由此也引发了学术创新的异化。面对这种现状,如何理顺学术生产的内在理路,澄清学术创新的制度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矫正,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动 学术创新 实践逻辑 制度矫正
原文传递
《谈美书简》是“现代中国美学经典”吗——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学理性缺失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谈美书简》的学理分析,主要针对其论证过程而不是那些充满着争议的学术观点,也只是举隅而非全面。不过,从中仍能看出该书确实存在着学理性缺失的问题。假如再考虑到它本身所固有的时代局限性,则可知不宜将其当成"现代中国美学... 对《谈美书简》的学理分析,主要针对其论证过程而不是那些充满着争议的学术观点,也只是举隅而非全面。不过,从中仍能看出该书确实存在着学理性缺失的问题。假如再考虑到它本身所固有的时代局限性,则可知不宜将其当成"现代中国美学经典",更不能称之为"中国美学第一书"。客观地讲,《谈美书简》里有许多地方闪烁着美学思想的火花,也有朱先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真知灼见,但瑜不掩瑕,其中的不足理当被揭示、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朱光潜 《谈美书简》 美学经典 学理性缺失 逻辑
下载PDF
大学科研非学术影响评价及其学术逻辑 被引量:18
11
作者 武学超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8,共6页
知识生产模式现代转型及公共科研资助价值诉求等多重逻辑驱动下,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纷纷开展了以影响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改革,如英国的"科研卓越框架"、澳大利亚的"研究质量与获取性框架"、美国的"美国再... 知识生产模式现代转型及公共科研资助价值诉求等多重逻辑驱动下,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纷纷开展了以影响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改革,如英国的"科研卓越框架"、澳大利亚的"研究质量与获取性框架"、美国的"美国再投资科学与技术:科研对创新、竞争力和科学影响的评价"、荷兰的"情境中科研评价"等,非学术影响评价正成为世界大学科研评价新常态。非学术影响评价既是对现代大学学术自治逻辑的尊崇,也是对传统学术边界逻辑的超越,是高级知识社会大学科研评价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科研 非学术影响评价 学术逻辑
原文传递
学术评价乱象:表征、诱因与治理——基于量化评价的视角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曙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当下学术评价乱象横生,过度量化评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学术评价乱象主要表现在:以"量"代·表"质";非学术精神欲求的膨胀;行政逻辑扰动学术生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性崇拜;社会变革期的因应之举;人们... 当下学术评价乱象横生,过度量化评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学术评价乱象主要表现在:以"量"代·表"质";非学术精神欲求的膨胀;行政逻辑扰动学术生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客观性崇拜;社会变革期的因应之举;人们生活方式的逻辑选择;不合理的科研体制。治理学术评价乱象应着力抓好:由表象评价向实质评价回归;防范学术尊严的自我丢失;建设并落实好同行评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同行评议制度 量化评价 行政逻辑
下载PDF
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对《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响应与批评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巍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365-370,共6页
在响应《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主旨,高度认同"实践导向"在中国管理学术转型中的意义的同时,遵循"质疑、争鸣"的学术传统,批评了该文在"事实"和"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呼吁致力于&q... 在响应《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主旨,高度认同"实践导向"在中国管理学术转型中的意义的同时,遵循"质疑、争鸣"的学术传统,批评了该文在"事实"和"逻辑"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呼吁致力于"创建中国管理学"的学者要珍惜学术表达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 学术表达 事实 逻辑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自立性”辨析--兼谈黄济、瞿葆奎先生的为学与对劳动教育的论辨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金洲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4,共10页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 学术逻辑 实践逻辑 历史逻辑
原文传递
我国高校需要什么样的聘任制改革 被引量:15
15
作者 卢威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0,共8页
我国高校聘任制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度环境和教育资源的类市场化配置的技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此项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制度功能错位、用人标准扭曲、教师权利虚置和退出渠道不畅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将竞争逻辑局... 我国高校聘任制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度环境和教育资源的类市场化配置的技术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此项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制度功能错位、用人标准扭曲、教师权利虚置和退出渠道不畅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将竞争逻辑局部嵌入了行政化的高等教育体制,忽略了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组织的独特性和学术发展规律。因此,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基于学术组织内在逻辑的聘任制改革。这不仅需要在微观技术层面完善聘任制本身,还有赖于在宏观层面优化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建立起充分尊重学术自发秩序的高等教育治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人事制度 聘任制改革 学术逻辑
原文传递
多重制度逻辑博弈下的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变迁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思懿 赵文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4,共9页
在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均参与其中,上至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至教师群体及大学董事会和管理层,此外还有AAUP等行业协会组织,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度主体通过推动或抵制终身制改革形塑了不同的制度逻... 在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均参与其中,上至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至教师群体及大学董事会和管理层,此外还有AAUP等行业协会组织,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度主体通过推动或抵制终身制改革形塑了不同的制度逻辑。本文基于"多重逻辑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将影响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变革的制度逻辑概括为五种: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管理逻辑、学术逻辑、行业逻辑,其中国家逻辑以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代表,市场逻辑体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及学术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大学管理逻辑以校董会和大学行政管理系统为代表,学术逻辑体现为以教师评议会、学术委员会为主的审查主体和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审查程序,行业逻辑以AAUP等教师协会为主。在这五种制度逻辑中,市场逻辑和大学管理逻辑发挥着实质性的主导作用,这与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市场化特征持续强化以及共同治理传统逐渐式微的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逻辑 市场逻辑 大学管理逻辑 学术逻辑 行业逻辑 终身教职制度变革
原文传递
关于核心期刊的多维审视——兼论当前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问题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贵富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5-1679,共5页
核心期刊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其中学术评价问题尤其是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核心期刊概念的非逻辑演绎;核心期刊遴选标准的非学术定位;核心期刊在学术评价方面存在的非科学性因素... 核心期刊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其中学术评价问题尤其是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核心期刊概念的非逻辑演绎;核心期刊遴选标准的非学术定位;核心期刊在学术评价方面存在的非科学性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必须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学术评价 逻辑演绎 学术定位 科学性
下载PDF
学术创业场域中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泽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31,共7页
对创业型大学的褒贬不一给创业型大学建设和学术创业带来巨大压力。从“价值—理性—行为”三维框架探索学术创业场域中存在彼此冲突的双重逻辑:知识生产的学术逻辑和知识应用的商业逻辑。同时,采用大学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逻... 对创业型大学的褒贬不一给创业型大学建设和学术创业带来巨大压力。从“价值—理性—行为”三维框架探索学术创业场域中存在彼此冲突的双重逻辑:知识生产的学术逻辑和知识应用的商业逻辑。同时,采用大学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逻辑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两个逻辑的价值融生,增强两个逻辑的通约性,促成两个逻辑的行动互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业 学术逻辑 商业逻辑 冲突 协调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内涵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宝贵 魏禹擎 李慧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1-59,共9页
为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意蕴以及现实境遇,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 为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通过分析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意蕴以及现实境遇,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优化路径:国际中文教育要通过树立融通贯通的大学科观念、设置合理完备的专业领域来夯实学科体系建设的厚度;通过不断扩大学术体系论域、加大学术主体国际参与来抓牢学术体系建设的广度;通过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话语平台、加强话语内容的创新、不断推进话语媒介的推陈出新来丰富话语体系建设的新颖度,促进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内涵意蕴 现实境遇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大学和产业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与融合性研究——基于制度逻辑的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凯 邹晓东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大学和产业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与融合性是影响产学合作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制度逻辑的视角,可把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制度逻辑划分为"商业逻辑"和"学术逻辑"。据此,通过包括"劳动分工"、"... 大学和产业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与融合性是影响产学合作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制度逻辑的视角,可把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制度逻辑划分为"商业逻辑"和"学术逻辑"。据此,通过包括"劳动分工"、"工作环境"、"个人特征"和"知识扩散"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它们的异质性和融合性进行探究后发现,大学和产业的知识生产模式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异质性和融合性的统一。认识到这些异质性和融合性,对形成科学、合理的产学合作政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产学协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 知识生产模式 制度逻辑 学术逻辑 商业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