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犯罪论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7,共10页
本文系研究共同犯罪基本理论的学术论文。本文通过对共同犯罪的概念、正犯的概念 ,共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 ,研究各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及其刑事责任。
关键词 共同犯罪 共同正犯 教唆犯 帮助犯 组织犯 间接正犯
下载PDF
共犯人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明楷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53,共20页
刑法总则规定了哪些参与人,刑法对共犯人如何分类(参与类型),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国刑法总则虽然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四种情形,但不能据此认为这四种情形就是对共犯人的分类。刑法理论必须以罪刑法定原则为根据,确定刑法... 刑法总则规定了哪些参与人,刑法对共犯人如何分类(参与类型),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国刑法总则虽然规定了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四种情形,但不能据此认为这四种情形就是对共犯人的分类。刑法理论必须以罪刑法定原则为根据,确定刑法总则应当规定哪些参与类型。由于刑法分则规定的是正犯,所以,只有当刑法总则规定了教唆犯、帮助犯时,才能扩张地处罚教唆犯与帮助犯,否则便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由于共同正犯不以实施构成要件行为为前提,所以,如果对共同正犯按照正犯处罚,就必须有刑法总则的明文规定。主张刑法第26条规定的主犯与正犯是交叉关系、递进关系或者等同关系以及双层次区分说的观点,都存在缺陷。刑法第26条是关于共同正犯的规定,该规定贯彻了“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理。教唆他人犯罪的,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就属于(共谋)共同正犯,按正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则是狭义共犯中的教唆犯,应当按从犯量刑。基于实质标准,对起次要作用的实行者,也只能按从犯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人 主犯 共同正犯 教唆犯
原文传递
网络共同犯罪之我见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守芬 丁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106,共9页
网络共同犯罪是以网络为空间背景或者侵犯对象的特殊犯罪形态,与传统共同犯罪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网络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之间的意思联络一般通过网络形成,体现出不确定性和隐密性的特点;在犯罪的客观方面,共同犯罪行为中的实行... 网络共同犯罪是以网络为空间背景或者侵犯对象的特殊犯罪形态,与传统共同犯罪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网络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之间的意思联络一般通过网络形成,体现出不确定性和隐密性的特点;在犯罪的客观方面,共同犯罪行为中的实行行为必须依赖于网络完成,包含了很强的技术色彩。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技术性特征也使共同犯罪人中的正犯、帮助犯、教唆犯的行为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共同犯罪 意思联络 共同正犯 教唆犯 帮助犯 共同犯罪行为 技术性特征 共同犯罪人 犯罪形态
下载PDF
过限犯认定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强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过限犯是附随于共同犯罪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过限犯认定对于明确行为人刑事责任和惩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共同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等不同的共犯类型,全面而具体地探讨了过限犯的认定问题。
关键词 认定 组织犯 帮助犯 惩罚犯罪 共同实行犯 行为人 罪过 问题研究 过程 类型
原文传递
雇佣犯罪若干问题刍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凌梅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8-42,共5页
雇佣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近年来频繁发生。通过对这一犯罪的特征、性质及实行过限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雇佣犯罪能否以教唆犯论,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案情,作具体的分析,方能准确定罪量刑,打击雇佣犯罪。
关键词 雇佣犯罪 雇主 受雇人 教唆犯 实行过限
原文传递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 被引量:14
6
作者 付立庆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教唆14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的,对教唆者能否适用"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之刑法规定?如认为14周岁者未达到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不可能犯盗窃罪从而排除该规定之适用,则对教唆者只能按单独犯罪处理。但... 教唆14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的,对教唆者能否适用"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之刑法规定?如认为14周岁者未达到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不可能犯盗窃罪从而排除该规定之适用,则对教唆者只能按单独犯罪处理。但这在定罪和量刑上都有不妥。有必要区分"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与"利用"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并且在前者的场合肯定教唆者与被教唆者之间成立共同犯罪。客观意义上的犯罪(违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既有助于理论研究的丰富与深入,也有助于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想肯定"犯罪"概念的不同含义,不能指望平面四要件体系,而唯有在犯罪成立条件上采取区分违法与有责的阶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正犯 教唆犯 违法意义上的犯罪 阶层体系
原文传递
论教唆犯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兰英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5,共4页
在刑法理论中,学者们对共同犯罪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从而使这一问题观点纷纭。不过,正是因为观点纷纭,反倒令人目不暇给。本文试图对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梳理,希冀会使这一问题眉目清晰。
关键词 教唆犯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刑事责任
下载PDF
析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间认识错误的认定与处理——以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立场 被引量:9
8
作者 许发民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1期94-98,共5页
对于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间认识错误,中外学说和实务上皆形成观点聚讼。我们主张应以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立场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任何细小问题的解决,其实均离不开特定的价值立场。刑法学研究应自觉地穿行于问题与主义之间。
关键词 教唆犯 间接正犯 对象认识错误 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下载PDF
共同犯罪人分类模式的比较与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郝守才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6,共8页
共同犯罪人定罪量刑的科学解决,有赖于刑法对其正确分类。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各国刑法在对共同犯罪人分类上的不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各国在共同犯罪人分类上的优劣,倡导共同犯罪人分类的二元论立法结构模式,将有益于... 共同犯罪人定罪量刑的科学解决,有赖于刑法对其正确分类。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各国刑法在对共同犯罪人分类上的不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各国在共同犯罪人分类上的优劣,倡导共同犯罪人分类的二元论立法结构模式,将有益于我国共同犯罪刑法立法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分类法 作用分类法 组织犯 正犯 帮助犯 教唆犯 主犯 从犯
下载PDF
论对合犯的共犯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彬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对合犯是指基于双方互为行为对象的行为而成立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对合犯中只有少部分具有共同犯罪的属性,属我国刑法中的必要共犯。对属必要共犯的对合犯,不仅需要适用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应适用刑法总则关于... 对合犯是指基于双方互为行为对象的行为而成立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对合犯中只有少部分具有共同犯罪的属性,属我国刑法中的必要共犯。对属必要共犯的对合犯,不仅需要适用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应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这是对我国传统的必要共犯处断原则的突破。在法律只处罚一方的对合犯中,法律不处罚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教唆、帮助行为,如果超出了对合关系中实行犯的定型的参与形式并且具有社会危害性和期待可能性,则可按另一方的教唆犯、帮助犯予以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共同犯罪 期待可能性 社会危害性 行为对象 相关规定 刑法分则 刑法总则 处断原则 帮助行为 参与形式 处罚 实行犯 教唆犯 帮助犯 适用 法律
下载PDF
论《刑法》第29条第2款的可罚类型——修正独立性说之提倡
11
作者 黄明儒 刘方可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04,共20页
因教唆犯双重性说存在逻辑性缺陷,以此为理论基础限定的《刑法》第29条第2款可罚类型会导致界限不清与适用不明的问题。为贯彻共犯从属性理念,试图以实行从属性、罪名从属性、预备从属性作为理论基础来限定该款可罚类型的做法,因各自理... 因教唆犯双重性说存在逻辑性缺陷,以此为理论基础限定的《刑法》第29条第2款可罚类型会导致界限不清与适用不明的问题。为贯彻共犯从属性理念,试图以实行从属性、罪名从属性、预备从属性作为理论基础来限定该款可罚类型的做法,因各自理论本身及其限定的可罚类型问题重重,也不值得提倡。应以教唆犯独立性为理论基底,但需在回应批评基础上作局部修正。从修正的独立性观点出发,该款的可罚类型应重新界定为两类:被教唆人犯意转化实施他罪且与教唆之罪无重合;被教唆人接受教唆未实施任何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犯 可罚类型 教唆犯独立性 共犯从属性 修正独立性说
原文传递
论教唆犯的停止形态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江贞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4-37,共4页
由于对教唆犯的性质认识的分歧 ,教唆犯的停止形态的成立标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较大争议。教唆犯的二重性说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观点。逐一对教唆犯的预备、未遂及中止进行探析 ,认为我国《刑法》第 2 9条的规定完全符合这一观点。
关键词 教唆犯 停止形态 《刑法》 法律性质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下载PDF
“因逃逸致人死亡”法条分析——兼评交通肇事罪共犯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兵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罪名 ,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因逃逸致人死亡”认识不一 ,直接影响了司法实践的统一性。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0年 1 1月 1 0日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但由于其自身... 交通肇事罪是一种常见罪名 ,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因逃逸致人死亡”认识不一 ,直接影响了司法实践的统一性。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0年 1 1月 1 0日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 ,而并不能有效肃清争论。“因逃逸致人死亡”实质上是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节 ,“逃逸”为非罪行为 ,因此 ,“指使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正确定性“逃逸”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 故意杀人罪 共同过失犯罪 教唆犯
下载PDF
对向犯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铭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对向犯是构成要件预定必须由复数人在对立的意思支配下实施对向性行为才能完成的犯罪。对向犯是单独犯罪而非共同犯罪,双方不构成共同实行犯,不适用主从犯的规定。对于法律没有规定应予处罚的一方,不能以对方犯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处罚... 对向犯是构成要件预定必须由复数人在对立的意思支配下实施对向性行为才能完成的犯罪。对向犯是单独犯罪而非共同犯罪,双方不构成共同实行犯,不适用主从犯的规定。对于法律没有规定应予处罚的一方,不能以对方犯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处罚。实践中还应注意对向犯理论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向犯 必要共犯 共同犯罪 教唆犯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教唆犯性质之界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冠楠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我国教唆犯的性质具有三重性,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可罚程度上的从属性,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其中独立性居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表明我国教唆犯的立法采取了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
关键词 教唆犯 性质 从属性 独立性
下载PDF
近代中国刑法共同犯罪中教唆犯之理论变迁
16
作者 张亚飞 康乐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传统中国独具特色的共同犯罪制度在清末变法修律之际开始转型,为民国初期的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唆犯(古中华法系成为“造意犯”)也处于变化之中,故其在清末修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中,有着不同的... 传统中国独具特色的共同犯罪制度在清末变法修律之际开始转型,为民国初期的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唆犯(古中华法系成为“造意犯”)也处于变化之中,故其在清末修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中,有着不同的界定标准,立法与司法也呈现出断裂与融合的情况。立法层面上,共同犯罪制度逐渐废弃了传统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规定,教唆犯理论借鉴了西方先进司法理念,从而建立近代刑法意义上的教唆犯理论。司法层面上,清末修律时期采用《钦定大清刑律》,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大理院判决例、解释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法院通过判决例、解释例进行补充解释,对立法关于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规定进行了变通,致力于消除司法与立法之间的断裂,积极与立法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教唆犯 造意犯
下载PDF
雇佣犯罪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松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8,共4页
雇佣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高发的势态,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关雇佣犯罪的基本问题,如雇佣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雇佣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以及雇佣犯罪中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等,仍... 雇佣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近年来呈现出一种高发的势态,对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关雇佣犯罪的基本问题,如雇佣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雇佣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以及雇佣犯罪中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等,仍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犯罪 问题研究 犯罪形式 司法实践 刑法理论 共同犯罪 刑事责任 停止形态 认识分歧 危害性 行为人
下载PDF
对我国共同犯罪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4,共5页
世界各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着不同的规定,现代刑法理论在此认识上也不尽一致,甚至在基本概念上都难以达成统一的共识,仍然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共同犯罪问题成为现代刑法理论的世界难题。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着独特的规定,共同犯罪人的... 世界各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着不同的规定,现代刑法理论在此认识上也不尽一致,甚至在基本概念上都难以达成统一的共识,仍然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共同犯罪问题成为现代刑法理论的世界难题。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有着独特的规定,共同犯罪人的种类也有别于其他国家,但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在着力于完成近代化历史重任以及谋求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今天,如何在保证理论完备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成为我国刑法面临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刑法理论 共同犯罪人 基本概念 犯罪问题 国际社会 历史重任 刑事立法 重大课题 近代化 世界 现代 国家
下载PDF
论教唆犯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晓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6-41,共6页
基于教唆犯性质的二重性说,教唆犯的着手不以被教唆者的着手为转移,只要教唆犯开始以言词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教唆,就应视为教唆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教唆犯的预备犯一般情况下不宜认定为犯罪;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但要严格区别未遂教唆与... 基于教唆犯性质的二重性说,教唆犯的着手不以被教唆者的着手为转移,只要教唆犯开始以言词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教唆,就应视为教唆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教唆犯的预备犯一般情况下不宜认定为犯罪;教唆犯存在未遂形态,但要严格区别未遂教唆与独立教唆犯,正确理解刑法第29条第2款并在立法上加以修改完善;教唆犯的中止的成立不仅要自动放弃本人的教唆行为,还必须以有效制止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唆犯 教唆犯的犯罪预备形态 未遂教唆 独立教唆犯 教唆犯的犯罪中止形态
下载PDF
论片面教唆犯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鹏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片面教唆是行为人实施教唆行为的一种方式,片面教唆犯符合教唆犯的构成要件。片面教唆与概然性教唆存在严格界限。
关键词 片面 教唆犯 共同犯罪 构成要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