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磅礴 凝重雄浑的史诗性品格——论徐占海的正歌剧音乐创作 被引量:9
1
作者 居其宏 《音乐探索》 2014年第2期80-92,共13页
在新时期我国歌剧作曲家中,徐占海正歌剧作品仅有《归去来》《苍原》和《钓鱼城》3部,数量虽不多,但起点高、无次品,部部有特点,戏戏出新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自《归去来》初涉歌剧创作,其大气磅礴的史诗性品格初露端倪;到... 在新时期我国歌剧作曲家中,徐占海正歌剧作品仅有《归去来》《苍原》和《钓鱼城》3部,数量虽不多,但起点高、无次品,部部有特点,戏戏出新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自《归去来》初涉歌剧创作,其大气磅礴的史诗性品格初露端倪;到《苍原》横空出世,其史诗性品格益发彰显,音乐戏剧性思维已显出成熟的歌剧品格;直至《钓鱼城》上演,其史诗性品格得到进一步发扬,歌剧音乐戏剧性思维更为成熟并显出构思缜密、发展有机,对正歌剧表现手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更为纯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占海 《苍原》 《钓鱼城》 歌剧音乐创作
下载PDF
试论北京清代戏园建筑与文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薛林平 《华中建筑》 2009年第3期134-141,共8页
该文论述了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戏场类型相比,形成并兴盛于清代的戏园具有室内性、商业性、独立性等明显的特征,并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清代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的北京戏园的历史沿革、区位分布、空间格局、演出文化等内容,认为其戏... 该文论述了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戏场类型相比,形成并兴盛于清代的戏园具有室内性、商业性、独立性等明显的特征,并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清代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的北京戏园的历史沿革、区位分布、空间格局、演出文化等内容,认为其戏园建筑数量众多,格局完整,功能完善,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清代 戏园 剧场史 戏曲
下载PDF
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4-41,共8页
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家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关键词 元散曲 陶渊明 接受
下载PDF
满园春色关不住——元杂剧中的“后花园”文化现象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源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6,共5页
元杂剧作品中,后花园是戏剧人物活动的重要舞台之一。本文对出现在剧作家笔下的“后花园”环境氛围、“后花园”在剧作中的功能演进,以及花园内的规定情境对戏剧情节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勾稽探索,旨在揭示元杂剧中颇... 元杂剧作品中,后花园是戏剧人物活动的重要舞台之一。本文对出现在剧作家笔下的“后花园”环境氛围、“后花园”在剧作中的功能演进,以及花园内的规定情境对戏剧情节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勾稽探索,旨在揭示元杂剧中颇具特色的“后花园”文化现象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后花园” 环境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元曲选》量词系统的历时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袁仁智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4-87,共4页
通过将《元曲选》量词系统与魏晋南北朝量词系统、唐宋量词系统以及现代汉语量词系统的历时比较发现:《元曲选》量词系统是一个继承而又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其种类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关键词 元曲 量词 历时比较
下载PDF
元杂剧爱情戏中女性形象的叛逆性格及其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艳霞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了对比,最后从元代作家的世俗化和元代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爱情戏 女性形象 叛逆性格 中国
下载PDF
论元剧宾白之作者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晴帆 解玉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近代自王国维以来,论者多认为元剧曲、白皆应出自作家之手。但元剧宾白在许多方面都明显留下了杂剧艺人加工、创造的痕迹。这包括元剧频繁出现的陈词套语、相对独立的大段韵白、相对独立的表演片段以及相互因袭的情节关目等诸多方面。... 近代自王国维以来,论者多认为元剧曲、白皆应出自作家之手。但元剧宾白在许多方面都明显留下了杂剧艺人加工、创造的痕迹。这包括元剧频繁出现的陈词套语、相对独立的大段韵白、相对独立的表演片段以及相互因袭的情节关目等诸多方面。元曲作家为杂剧制曲时,也可能会兼作一些宾白,但作家之白未必(也不必)完整无缺,即使“全宾”也未必完全适于场上,杂剧搬演时仍有赖伶人按场上一般套路加以编改。故《元曲选》等现存明本杂剧完整无缺的宾白,应主要出自杂剧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曲 宾白 杂剧艺人
下载PDF
元杂剧繁兴原因新探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小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7,共11页
近年出版的文学史中,中国学者对于元杂剧在短时期内突然繁荣仍然祖述"汉人受压迫"的旧说,但是近年翻译出版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互动说"。作者同意此说,但参酌陈寅恪以近代社会学之&qu... 近年出版的文学史中,中国学者对于元杂剧在短时期内突然繁荣仍然祖述"汉人受压迫"的旧说,但是近年翻译出版的《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却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互动说"。作者同意此说,但参酌陈寅恪以近代社会学之"集团研究法"论史,借助"与中原文化迥异的胡化地域和胡化集团士族",分疏唐代政治制度及士族政治分野的研究方法,从由金入元的北地汉人世侯文士集团,比照《录鬼簿》关于元曲作家的记载,佛教"以像立教"的传布特点,以及元人碑记中关于戏剧的记载,对于元杂剧短时期内突然繁兴的原因提出了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戏曲 元代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的元杂剧研究──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国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3,共13页
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最有成绩的学术门类。该文概括叙说20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研究的成就,历数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建树,高度评价王国维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学界较少关注的郑振铎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 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最有成绩的学术门类。该文概括叙说20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研究的成就,历数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建树,高度评价王国维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学界较少关注的郑振铎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给予高度肯定与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元杂剧研究 王国维 郑振铎 悲剧 戏曲研究 学术成就 学术地位
下载PDF
元杂剧题诗关目论略
10
作者 季思媛 张勇敢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题诗作为一种戏剧行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戏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元杂剧有50部作品涉及诗词题写关目,共计113处,这些题写内容来源于化用旧作、袭用前作和自主创作三种方式。剧作家对于题写形式的选择与相... 题诗作为一种戏剧行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戏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元杂剧有50部作品涉及诗词题写关目,共计113处,这些题写内容来源于化用旧作、袭用前作和自主创作三种方式。剧作家对于题写形式的选择与相应的戏剧题材有着高度的适应性,除了利用纸质材料作为题写载体,题壁、题画、题叶等题写行为在剧中时有发生。作为一种叙事手段,题诗关目在建构时空场景、推动叙事进程、摹写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题诗 关目
下载PDF
科举视野下的元代戏曲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来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自王国维提出"科举废而杂剧兴"的看法,学界对元代戏曲与科举制度间的关系多作反向理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元代科举与戏曲间的关系也可做正面解读:元代"以曲取士"说可以从国家、民间两个层面的文化活动... 自王国维提出"科举废而杂剧兴"的看法,学界对元代戏曲与科举制度间的关系多作反向理解。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元代科举与戏曲间的关系也可做正面解读:元代"以曲取士"说可以从国家、民间两个层面的文化活动加以理解,国家科举选人虽未将"曲"作为标准,民间文学社团确曾以"曲"等第高下,是元代前期科举废黜背景下的一种"另类科举",对书会才人、曲中状元等称号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梳理元代戏曲中有关科举的知识与理解,可以发现,元代的南戏比杂剧中有更多涉及的科举内容,这一情形与南北二地受科举影响的深浅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戏曲 科举 以曲取士 书会
下载PDF
元杂剧服饰装饰性的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丽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8期31-33,共3页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种,由元人杂剧发展而来。元人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深远,产生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并对后世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服装作为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其发展脉络也十分...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一种,由元人杂剧发展而来。元人杂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深远,产生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并对后世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服装作为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其发展脉络也十分清晰。元杂剧作为戏曲舞台上一种较为独特的表演艺术,其服饰装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成为一部充满视觉审美体验的古代戏剧文化。对元杂剧服装装饰进行研究,可为戏曲服装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服装设计 戏曲服饰
下载PDF
元代戏曲南北交融成因新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笑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2-26,共5页
蒙元灭南宋打破了南北分立局面,为南北戏曲交融创造了条件。北方文化随大量南迁北人传播到南方,大运河改道带来了交通便利,印刷技术进步产生了大量精美戏曲唱本,元代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民族认同感增强,这些因素对南北方戏曲交融有极大... 蒙元灭南宋打破了南北分立局面,为南北戏曲交融创造了条件。北方文化随大量南迁北人传播到南方,大运河改道带来了交通便利,印刷技术进步产生了大量精美戏曲唱本,元代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民族认同感增强,这些因素对南北方戏曲交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戏曲融合进程由此开启,元代戏曲繁荣的时代到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戏曲 大运河 多元文化 印刷出版业 南北戏曲交融
下载PDF
略论梁辰鱼之考订元剧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国韬 禤颖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3-67,95,共5页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辰鱼 元剧 北曲 昆腔 红线女 妇女观念
下载PDF
元散曲中“扬陶抑屈”的价值重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雯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元散曲中,涉及陶渊明和屈原的作品很多,但与前代相比,其中所体现出的对二人的评价则大不相同。对陶渊明无一例外地褒奖有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明智、高洁、旷达、淡泊的智者和隐士,一位率性、潇洒、豁达、闲适的饮者和诗人;而对屈... 元散曲中,涉及陶渊明和屈原的作品很多,但与前代相比,其中所体现出的对二人的评价则大不相同。对陶渊明无一例外地褒奖有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明智、高洁、旷达、淡泊的智者和隐士,一位率性、潇洒、豁达、闲适的饮者和诗人;而对屈原,在承认他文才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于他的思想和行为所投以的质疑、否定,甚至是讥讽的态度,从而形成"扬陶抑屈"的特殊倾向。这一价值重估不仅与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的社会环境和科举制度废除的政治制度有关,而且与元代士子的处世之道有关。他们把积极入世的屈原视为"仕"一极的代表,把退隐山林的陶渊明视为"隐"一极的典范,在仕与隐的价值取向中更显示了他们抛开"兼济天下"而走"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陶渊明 屈原 价值重估
下载PDF
元杂剧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陆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4-78,共5页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关键词 元杂剧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及其人文品格
17
作者 张红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4,18,共6页
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 ,冲击了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这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妓女的现实处境和心理欲求 ,但也被试图在她们身上寻回失落自尊的作者 ,蒙上了一层理想化的光晕。以此为基点 ,... 元杂剧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 ,冲击了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这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妓女的现实处境和心理欲求 ,但也被试图在她们身上寻回失落自尊的作者 ,蒙上了一层理想化的光晕。以此为基点 ,本文进一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元杂剧妓女形象的文化内涵予以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妓女形象 文化内涵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元杂剧中表愚昧概念义的骂詈语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玲娣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语言是一个系统,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元杂剧中表愚昧概念义的骂詈语组合成一个概念场,探讨这类骂詈语语义的演变过程,并考察其语用功... 语言是一个系统,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元杂剧中表愚昧概念义的骂詈语组合成一个概念场,探讨这类骂詈语语义的演变过程,并考察其语用功能,进而描绘出元代骂詈语的基本演变发展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骂詈语 词义溯源 功能
下载PDF
戏曲文本名称与戏曲形态辨析
19
作者 王铭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形态,存在于中国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之中。戏曲剧本,则是中国戏曲艺术舞台表演实践的"存储器"和"提升品"。中国戏曲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舞台表演实践,决定了不同时期戏曲剧本的具体形态;不同时... 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形态,存在于中国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之中。戏曲剧本,则是中国戏曲艺术舞台表演实践的"存储器"和"提升品"。中国戏曲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舞台表演实践,决定了不同时期戏曲剧本的具体形态;不同时代戏曲剧本的不同形态,又反过来决定着不同时期中国戏曲艺术舞台表演的走向。考察中国戏曲剧本的总体结构及其在不同时代的流变,是把握中国戏曲艺术总体风貌及其在不同时代不同表现的"指导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本 院本 戏本 词话 曲本 剧本 戏曲形态
下载PDF
从元杂剧中士子的情场失意看元代士子地位的败落
20
作者 张衬 《殷都学刊》 2006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我国古代,有“士为四民之首”之说,士子向来受人尊崇,但在元代,士子的地位不再那么神圣。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他们没有了进入仕途的阶梯;卖官鬻爵,使得穷士子难以挤身仕途;世袭之风严重,使官职成为蒙古、色目人的传家宝。统治者对士子的... 在我国古代,有“士为四民之首”之说,士子向来受人尊崇,但在元代,士子的地位不再那么神圣。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他们没有了进入仕途的阶梯;卖官鬻爵,使得穷士子难以挤身仕途;世袭之风严重,使官职成为蒙古、色目人的传家宝。统治者对士子的轻视等原因,使得士子的社会地位在元代非常低下,从而使士子落魄和贫困,在三角恋爱的场面上当然不能和商人作有力的竞争,从而败下阵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士子 元代选举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