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张永领 高全洲 +1 位作者 丁裕国 姜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夏季降水 降水变化敏感区 演变趋势
下载PDF
长江流域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6
2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许崇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0-833,共4页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20 cm口径蒸发皿逐日蒸发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IDW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50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年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50年来,长江流域以年平均、...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20 cm口径蒸发皿逐日蒸发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IDW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50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年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50年来,长江流域以年平均、夏季和秋季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为主要特点,尤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显著,是年平均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最小的时期,比前40年平均值分别低-25.9 mm和-36.1 mm,这种趋势中下游地区比上游地区明显得多,尤其是在鄱阳湖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cm蒸发皿蒸发量 时空变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1960-2011年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3
作者 郝振纯 杨荣榕 +3 位作者 陈新美 陈玺 梁之豪 达娃顿珠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8-419,共12页
以长江流域123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TFPW-MK、R/S等方法分析了全流域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时空变化、趋势性和持续性,并探讨了影响潜在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 以长江流域123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TFPW-MK、R/S等方法分析了全流域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时空变化、趋势性和持续性,并探讨了影响潜在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年潜在蒸发量自1960年以来至2002年呈波动减少趋势,2003-2009年呈显著增加趋势,整体为增加趋势;其中,上游高原区、上游盆地区、下游区年潜在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中游区呈下降趋势,增幅最大的是上游盆地区.四季中,春、夏、秋季和年潜在蒸发量具有持续性,未来将持续增加.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影响长江流域潜在蒸发量增加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潜在蒸发量 变化趋势 HURST指数 相关分析
下载PDF
Observed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from 1951 to 2002 被引量:22
4
作者 SUBuda JIANGTong +2 位作者 SHIYafeng StefanBECKER MracoGEMMER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204-218,共15页
The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have been dete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5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data between 1950-2002 provided by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 The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have been detected through analysis of 5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data between 1950-2002 provided by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1)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show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Poyanghu lake basin, Dongtinghu lake basin and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are the places show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s.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experienced an abrupt change in the year 1992; 2)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months just adjoining to summer shows decreasing tendency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in Jialingjiang river basin and Hanshui river basin are the places show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trends; 3)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in most place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precipitation trends the period 1951 to 2002
下载PDF
近50年长江流域降水日数的演变趋势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宜进 熊安元 +1 位作者 姜彤 王学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通过分析不同强度降水量(大于75百分位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下同)对应降水日数,研究了长江流域1951~2000年逐年和年代际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大于7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上游以及中游的北岸增加趋势最显著,四川盆地是唯一显示减少趋势的... 通过分析不同强度降水量(大于75百分位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下同)对应降水日数,研究了长江流域1951~2000年逐年和年代际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大于7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上游以及中游的北岸增加趋势最显著,四川盆地是唯一显示减少趋势的地区。同样,大于95百分位的降水日数在中游和下游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增加趋势,呈现减少趋势的仍然是四川盆地,并略向其北方延伸。详细分析每10年的平均降水日数的距平发现,大于75百分位降水日数最大的正距平集中在中游的1980s、1990s和下游的1980s。最大的负距平也是在中游地区,发生在1950~1979年。因此,中游的降水日数增加的幅度最大。对于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长江流域中游和下游的变化趋势也是一致的,在1960s和1970s的负距平后,都出现较大的正距平。上游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要小于中下游。比较不同百分位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可将长江流域1950~2000年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分为3种类型:(1)在大于75百分位降水日数增加的同时,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却有所减少;(2)大于75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同时呈减少的趋势;(3)大于75和大于95百分位降水日数同时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降水日数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大空间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俊 任洪玉 +1 位作者 张平仓 张长伟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3期66-72,共7页
首先以长江流域为例,将历史灾情作为基础验证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评估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此探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优选方案,后将成果推广至全国尺度,结果显示:1暴雨和地形类指标图层的乘积叠加成果可以较好地反映... 首先以长江流域为例,将历史灾情作为基础验证资料,分析比较了不同评估模型的输出结果,以此探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与优选方案,后将成果推广至全国尺度,结果显示:1暴雨和地形类指标图层的乘积叠加成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山洪的危险分布特征,其他要素指标的引入,若它们对山洪发育的影响在时空上存在不确定性,或是与前两类主因子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使结果产生偏差;2我国国土面积中约62%的地区山洪危险度较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片的台湾中央山脉、武夷山脉、南岭、江南丘陵等中低起伏地区,以及西南片的盆周山地、滇东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东南等高起伏山地,其中以西南诸省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危险评估 风险理论 长江流域 全国尺度
下载PDF
最近13ka 以来长江中游古水文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谢树成 胡超涌 +3 位作者 顾延生 黄咸雨 朱宗敏 黄俊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长江中游是旱涝灾害频发区,但人们对该地区的古水文变化规律了解得很少.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九湖泥炭沉积和清江和尚洞石笋研究,综合集成4个古水文代用指标,重建了本地区13ka以来的古水文,探讨其变化规律,识别出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3... 长江中游是旱涝灾害频发区,但人们对该地区的古水文变化规律了解得很少.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九湖泥炭沉积和清江和尚洞石笋研究,综合集成4个古水文代用指标,重建了本地区13ka以来的古水文,探讨其变化规律,识别出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3个长时间尺度的较干时期(11.7~10.7ka BP、6.4~5.5ka BP、4.0~3.0ka BP)和3个长时间尺度的湿润期(13.0~11.7ka BP、8.7~6.4ka BP、3.0~1.7ka BP).其中,8.7~6.4ka BP的长时间湿润期可能具有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特点(全新世大暖期),对应于以定居的村落为规模的水稻种植发展.随后的6.4~5.5ka BP的长时间较干时期也具有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特点,对应地出现了复杂的、具有国家性质的社会.长时间的湿润期之前或之后出现了长时间较干时期.此外,还识别出5个短时间尺度的较干时期(9.8~9.2ka BP、9.0~8.7ka BP、5.0~4.2ka BP、1.7~1.1ka BP、0.7~0.0ka BP)与5个短时间尺度的湿润期(10.7~9.8ka BP、9.2~9.0ka BP、5.5~5.0ka BP、4.2~4.0ka BP、1.1~0.7ka BP).长江中游地区大部分较干时期表现出暖干的特点,这与北方的冷干现象不同.同时,湿润气候既可以出现在温暖时期,也可以出现在寒冷时期,水热配置存在不稳定性.尽管古温度与古水文的关系比较复杂,但当温度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时,长江中游地区的干旱程度加剧.长江中游古水文对古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文 长江流域 全球变化 地球生物学 生物地球化学 气候学
原文传递
近50a长江流域暴雨日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白淑英 顾海敏 +1 位作者 史建桥 魏楚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5-1262,共8页
利用1961~2010年长江流域逐日降水资料和DEM数据,结合Mann-Kendall趋势法、变差系数法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a长江流域年均暴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均暴雨日数基本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且随着海拔升高,... 利用1961~2010年长江流域逐日降水资料和DEM数据,结合Mann-Kendall趋势法、变差系数法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a长江流域年均暴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均暴雨日数基本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规律,且随着海拔升高,年均暴雨日数逐渐减少,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江流域上游高原气候影响区年均暴雨日数小于1d;而中上游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区大于2d;随着纬度的增加,暴雨开始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减少;年暴雨日数的变差系数与年均暴雨日数满足幂指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97,为显著相关。表现为年均暴雨日数大(小)的地方,变差系数小(大);除长江中下游中部和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年暴雨日数为减少趋势外,其它地方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鄱阳湖水系、四川(雅安市、峨眉山市、万源市)、湖南(安化县、南岳区)、湖北(洪湖市、英山县)年暴雨日数多且变差系数小,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压力巨大;为有关部门了解长江流域洪水等灾害的发生机制、提高灾害预测预报能力、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暴雨日数 变差系数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原文传递
长江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示踪流域地表水循环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守业 王朔 +4 位作者 连尔刚 李超 杨承帆 刘鹏飞 邓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3-1362,共10页
基于2012-2015年开展的6次长江干、支流系统采样和南通站3个水文年的连续采样,通过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分析,研究长江干流河水氢氧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地表水循环的指示。结合多年同位素数据,长江干流多年平均河水... 基于2012-2015年开展的6次长江干、支流系统采样和南通站3个水文年的连续采样,通过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分析,研究长江干流河水氢氧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地表水循环的指示。结合多年同位素数据,长江干流多年平均河水线可以表示为:δD=7.56δ^(18)O+6.75,n=333,R^(2)=0.9399,p<0.0001。长江干流河水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受不同来源、蒸发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并表现出大陆效应、纬度效应和海拔效应。下游河水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控于季风降水,月际变化则主要受三峡大坝调蓄过程与下游两湖贡献比例的影响;尤其在洪峰事件中河水同位素异常偏正,反映中下游湖泊群、稻田水、地下水等显著贡献。流域大规模的大坝建设对河水的拦蓄和混合均一化作用,显著影响了长江流域水循环过程,其对河流和近海生态环境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循环 时空变化 河湖关系 大坝影响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唐代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形式及自然灾害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尚兵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60,共5页
唐代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前期增多且频度增大 ,与此同时 ,上游地区却少有自然灾害。作者认为 ,其原因在于上游地区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故少有灾害 ;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走的是与山林、... 唐代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前期增多且频度增大 ,与此同时 ,上游地区却少有自然灾害。作者认为 ,其原因在于上游地区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故少有灾害 ;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走的是与山林、水泊争地的道路 ,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江流域 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土地利用形式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长江下游发现香鱼的稚鱼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少芳 唐文乔 顾树信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1,共3页
长江靖江江段位于长江最下游,接近河口段。在对这一江段沿岸的鱼类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2004年5月11日的渔获物中,有1尾体长70.8mm、体重3.34g的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稚鱼。这是香鱼在长江流域的首次分布报道。
关键词 香鱼 长江流域 靖江江段 新记录 长江下游 稚鱼 2004年5月 河口段 渔获物 江段
下载PDF
184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探 被引量:78
12
作者 施雅风 姜彤 +2 位作者 苏布达 陈家其 秦年秀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9-297,共9页
长江洪水灾害是我国频率高、为患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可靠资料,选择1840年至2000年间32次大洪水记录,探讨其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认知1910s前的19世纪冷期出现大洪水13次(包括1870年的极值大洪水事件)频率为1.9次/10a.1921-2... 长江洪水灾害是我国频率高、为患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依据可靠资料,选择1840年至2000年间32次大洪水记录,探讨其演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认知1910s前的19世纪冷期出现大洪水13次(包括1870年的极值大洪水事件)频率为1.9次/10a.1921-2000年间出现了大洪水19次,频率为2.4次/10a.20世纪暖期又分出两个变暖时段,前一变暖时段的峰值期1920s-1940s出现大洪水9次,包含1931年全流域大洪水.后一变暖时段,即1980s与1990s出现大洪水8次.实测记录到的最大洪水1954年位于前一变暖时段结束阶段.1990s是全球,也是我国近百年中最暖年代,受东南季风影响大的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是近百年最多的,大暴雨频率也是有较多记录的40年来最高的.以此出现了10年5次大洪水高频率现象,包含1998年全流域型大洪水,表明了全球变暖的显著影响.也指示30-40年问周期性振荡中多雨年代.如此可预期21世纪初期降水会有小幅度下降与大洪水频率在短期内降低的可能性.长江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19世纪下半期与20世纪上半期为多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高.20世纪下半期为少降水期,大洪水频率较低.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有待深入,前景不易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暖 气候变化 洪水频率 夏季降水 降水期 大暴雨 东南季风 长江洪水 流域 洪水记录
下载PDF
Decreasing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in a Warming Climate-A Case o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During 1970-2000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崇育 龚乐冰 +1 位作者 姜彤 陈德亮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3-520,共8页
This study deals with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enman-Monteith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ed from standar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bserved pan evaporation, and four relat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during... This study deals with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enman-Monteith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ed from standar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bserved pan evaporation, and four relat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during 1970-2000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fou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o changes in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re qua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he pan evaporation hav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upper, the middle as well as in the whol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at the 5% significance level, while the air temperature show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The decreasing trend detected in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net radiation and th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Penman-Monteith method temporal trend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catchment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