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派 |
乐黛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2
|
重评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
郑大华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3
|
近现代江西知识人公共交往、传播媒介实践与思想认同的个案——胡先骕、王易交游考述 |
张国功
|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学衡派五四观的哲学审视——兼论学衡派现代性诉求的独特禀性 |
董德福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5
|
南高史地学派引论(上) |
吴忠良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6 |
4
|
|
6
|
复调的声音:五四时期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 |
宁腾飞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学衡派对儒学的现代诠释和转换 |
韩星
|
《唐都学刊》
|
2003 |
2
|
|
8
|
新人文主义的中国阐释与范式转换——学衡派“跨语际实践”研究之二 |
马建高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9
|
被遮蔽的另面景观:“学衡”派翻译研究 |
王雪明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0
|
由科玄论战的外围看“文化保守阵营”的复杂性 |
魏万磊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1
|
白璧德人文主义及其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启示 |
薛颖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2
|
批评的错位——兼论学衡派的文化重构理想 |
李相银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3
|
中国现代文学古典主义源流考 |
管雪莲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4
|
30年足迹探寻:吴宓与“学衡派”研究 |
许军娥
王欢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5
|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新文学”本位观质疑——以学衡派的定位为例 |
邱焕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6
|
多元系统中的边缘系统——以“学衡”派翻译活动为例 |
王雪明
杨子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7
|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以《新文化运动之反应》为中心 |
瞿骏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8
|
阿诺德文化批评之音的中国回响——谈学衡派与阿诺德 |
李威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2
|
|
19
|
伦理精神——学衡派与新文化派伦理论争的核心 |
方旭红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20
|
“时间的政治”与学衡派文学发展观的历史命运 |
赵黎明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