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瓜的来源与相关辽太祖西征等问题--对杨富学先生批评意见的回应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杰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五代胡峤《陷虏记》称“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是我国文献关于西瓜来源最早、最明确的记载。所谓“契丹人破回纥”是指天赞三年(924)辽太祖西征至漠北回鹘牙帐一带,辽军在此有刻石纪功等一系列占领纪念仪式。此时辽朝初起,既没有必要更没... 五代胡峤《陷虏记》称“契丹破回纥得此种”,是我国文献关于西瓜来源最早、最明确的记载。所谓“契丹人破回纥”是指天赞三年(924)辽太祖西征至漠北回鹘牙帐一带,辽军在此有刻石纪功等一系列占领纪念仪式。此时辽朝初起,既没有必要更没有能力远征数千里之外的高昌回鹘。今人将《辽史·太祖纪》在漠北回鹘牙帐附近提到的“霸离思山”认作北疆哈密附近的“巴里坤山”,是一个关键错误。辽大军绝不可能在三四天时间内从漠北回鹘牙帐一带赶到北疆巴里坤,也就不可能进一步西达浮图城。杨富学先生文章的相关驳议至少有两处适足反证笔者的观点。辽军获得西瓜的地方只能是漠北回鹘牙帐一带,而不是高昌回鹘夏都浮图城。古人将“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与“种出西域,故名西瓜”视作我国西瓜来源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也表明所说回鹘不在西域。契丹人从北疆浮图城获得西瓜的说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古人共识,而是现代人习焉不觉、根深蒂固的误解,需要我们认真反省,着力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传播 辽太祖 西征 漠北 回纥 浮图城
下载PDF
论红军在宁夏期间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淑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宁夏为主要战场的红军西征战役是长征史上的重大战略行动,它把陕北苏区拓展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征红军在宁夏驻地大力开展统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宁夏 民族统战
下载PDF
论北满东北抗联各军1938年西征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
作者 张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7-96,共10页
1938年北满地区以抗联第三、六军为主体的抗联部队西征,历时半年的时间,历经残酷的战争环境,终于跳出了敌人在松花江下游地区设下的包围圈,使日伪军"聚歼"抗日联军的阴谋计划破产。抗联部队实现了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进行战... 1938年北满地区以抗联第三、六军为主体的抗联部队西征,历时半年的时间,历经残酷的战争环境,终于跳出了敌人在松花江下游地区设下的包围圈,使日伪军"聚歼"抗日联军的阴谋计划破产。抗联部队实现了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进行战略性转移的计划,达到了保存北满的党政干部和抗联主力部队的有生力量的目的。为后来在黑嫩平原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抗联西征结束后,抗联部队在北满省委的领导下,发动与依靠群众,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北满西部开展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平原游击战争,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积极配合了全国的抗战,是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战史的重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满 东北抗联 西征
下载PDF
西征功臣集团与后凉政治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军刚 《阴山学刊》 2014年第3期68-74,共7页
西征功臣集团是以吕光主要西征将佐为核心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后凉政权建立,西征功臣诸将掌握从中枢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或出任河西地方要郡太守,或统领西征诸部镇反平乱,成为稳定河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随着河西政治形势变化... 西征功臣集团是以吕光主要西征将佐为核心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后凉政权建立,西征功臣诸将掌握从中枢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或出任河西地方要郡太守,或统领西征诸部镇反平乱,成为稳定河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随着河西政治形势变化和君主强权意识觉醒,吕光与西征功臣诸将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激化。杜进被杀、彭晃叛乱、段业自立标志着西征功臣集团分裂和解体,吕氏统治河西的政治军事基础以此削弱、瓦解,后凉政权迅速走向覆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征功臣集团 后凉政权 政治演变
下载PDF
中国园林博物馆藏英文版《慈禧外纪》研究
5
作者 杨程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13,共13页
晚清时期,描写宫廷生活的笔记小说不胜枚举、浩如烟海,也不乏外文书籍,其中一本名为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皇太后统治下的中国)的英文书籍尤其值得注意。中国园林博物馆藏有一本此书的1911年重印本,此书中文版首次出版时译... 晚清时期,描写宫廷生活的笔记小说不胜枚举、浩如烟海,也不乏外文书籍,其中一本名为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皇太后统治下的中国)的英文书籍尤其值得注意。中国园林博物馆藏有一本此书的1911年重印本,此书中文版首次出版时译名为《慈禧外纪》。本文首先整理了中英文《慈禧外纪》的出版情况及作者生平,分析了中国园林博物馆藏英文版《慈禧外纪》的文物、历史价值。然后借助其它记述"慈禧西狩"的史料,对《慈禧外纪》所记部分内容进行了考订,并考证了"慈禧西狩"途中自岔道至榆林堡路段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禧外纪 濮兰德 慈禧西狩 夜宿岔道 岑春煊
原文传递
“市井半丘坟”真的是屠杀之意吗?
6
作者 刘利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8-132,共5页
蒙元时期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写下《西域河中十咏》,透露出蒙古人征服中亚地区的情况。其中"市井半丘坟"一句,长期以来被治蒙元史的学者误解为成吉思汗嗜杀的证据。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市井半... 蒙元时期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写下《西域河中十咏》,透露出蒙古人征服中亚地区的情况。其中"市井半丘坟"一句,长期以来被治蒙元史的学者误解为成吉思汗嗜杀的证据。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市井半丘坟",只是中亚伊斯兰文化圈的一种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他们不像中原地区将活人同死人截然分开,把死人埋葬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而是习惯上将逝去的先人安葬在人群聚集之地,这同残忍的杀戮根本不搭边。至于成吉思汗西征造成中亚一些地区人口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战争的伤亡,也有当地居民避兵远徙,还有征发签军形成的人口大流动,同时也不能否认穆斯林学者的夸张描述。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中原地区的征战,也不像以往学者所说的那样"人民杀戮几尽",而是通过历史事实指出,蒙古人的南征同历代的征服战争一样,对生产力的破坏并无特殊之处。最后,文章说明耶律楚材作为一个政治家,诗文遣词用句精当准确,而且当时就为了避免出现误解,用不同的字词描述同一现象。只是今人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才造成了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楚材 《西域河中十咏》 成吉思汗西征 歌颂 圣贤坟墓 传统习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