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被引量:649
1
作者 张志强 徐中民 +1 位作者 程国栋 陈东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9-610,共12页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西部 1 2个省 (区市 )2 0 0 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 ,对中国西部地区 1 2个省 (区市 ) 1 99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除云南、西藏 2个省 (区 )的生态...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西部 1 2个省 (区市 )2 0 0 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 ,对中国西部地区 1 2个省 (区市 ) 1 99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除云南、西藏 2个省 (区 )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外 ,其余 1 0个省 (区市 )的生态足迹均为赤字。西部地区 1 2个省 (区市 )总人口的生态足迹赤字达 1 62 .5× 1 0 4 km2 ,该数据相当于新疆自治区的国土面积。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衡量 生态足迹 生物生产面积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西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变化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70
2
作者 秦大河 丁一汇 +8 位作者 王绍武 王苏民 董光荣 林而达 刘春蓁 佘之祥 孙惠南 王守荣 伍光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4-319,共6页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 ,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 ,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科学界面对的一大难题 ,正确认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变化趋势 ,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依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研究成果 ,介绍了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事实 ,主要强调近 5 0年来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在西部生态环境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未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指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必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 ,特别强调要强化对西部地区的科学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8
3
作者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3-510,共8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 ,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 ,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 ,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 ,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6
4
作者 张宏飞 陈岳龙 +3 位作者 徐旺春 刘荣 袁洪林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10-2922,共13页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 SiO_2=63.34~68.06%,K_2O/Na_2O=0.82~1.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1.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_N 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 Eu 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 Sr 同位素比值 I_(Sr)=0.70701-0.70952,ε_(Nd)(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 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_t=18.068~18.748、(^(207)Pb/^(204)Pb)_t=15.591~15.649、(^(208)Pb/^(204)Pb)_t=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达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构造属性 地球动力学 共和盆地 青海 中国西部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 被引量:95
5
作者 樊自立 马英杰 马映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 ,改良和利用盐渍土是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此论述了中国西部盐渍土的分类、分布规律和分布状况 ;盐渍土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 ;盐渍土的危害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盐渍土改良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中国 盐渍土 改良利用 类型 分布 成因 危害 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 被引量:66
6
作者 张米尔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2-105,共4页
资源型城市在西部地区扮演着增长极的重要角色,同时也面临着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产业转型任务。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针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推动西部资源... 资源型城市在西部地区扮演着增长极的重要角色,同时也面临着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产业转型任务。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针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推动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模式 对策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 被引量:72
7
作者 樊自立 马英杰 马映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对近 5 0年来中国西部耕地土壤盐渍化发展变化做出评估 ,老耕地盐渍化在减轻 ,新垦耕地盐渍化在发展 ,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盐渍化耕地的水盐动态变化 ,实现稳定脱盐的是局部 ,持续积盐的也是局部 ,大部分耕地是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 本文对近 5 0年来中国西部耕地土壤盐渍化发展变化做出评估 ,老耕地盐渍化在减轻 ,新垦耕地盐渍化在发展 ,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盐渍化耕地的水盐动态变化 ,实现稳定脱盐的是局部 ,持续积盐的也是局部 ,大部分耕地是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反复型 ,因而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危害仍很大。根据土壤盐渍化与水利建设和灌溉水平之间的关系 ,以新疆为例 ,用类比法对今后发展变化作了预测 ,同时还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盐渍化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耕地盐渍化 评估 发展预测 水利建设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刘学华 张学良 彭明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1,共5页
自2000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果显著,投资规模和分布的变化对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货运量对西部地区的GDP有着正向的作用,但是客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经济发展是影响货物运输需... 自2000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果显著,投资规模和分布的变化对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货运量对西部地区的GDP有着正向的作用,但是客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经济发展是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最敏感因素,交通基础设施滞后造成的西部经济增长同其发展潜力的错位依然存在。同初期开发规模和模式相比,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资必须要保证西部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能够真正受惠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 中国西部
下载PDF
西部地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与资源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李飞 董锁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04-2211,共8页
步入21世纪以来,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西部地区的畜禽养殖污染尤为严重。在此首先对西部地区畜禽养殖粪、尿及其氮、磷污染物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负荷进行估算,发现各个地区的畜禽养殖粪污排... 步入21世纪以来,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正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西部地区的畜禽养殖污染尤为严重。在此首先对西部地区畜禽养殖粪、尿及其氮、磷污染物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负荷进行估算,发现各个地区的畜禽养殖粪污排放量均较大且有不断增长的态势,平均农用地畜禽粪便承载负荷已高达16.4t/hm2。其次,对畜禽养殖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畜禽养殖氮、磷污染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曲线转折点应该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2.5)万元/人。除内蒙古外,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基本处于倒U形EKC左侧,畜禽养殖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今后西部地区应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生态型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沼气工程无疑是畜禽养殖粪尿资源化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 资源化 生态农业 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西部地区物探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51
10
作者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7-270,共14页
针对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工作 ,如何获得好的勘探效益 ,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西部地区油气勘探难度很大 ,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 ,必须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 ,加强地质综合研究 ,加大勘探投入和新技术投入 ,十分注重勘探成效。其中的一个核... 针对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工作 ,如何获得好的勘探效益 ,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西部地区油气勘探难度很大 ,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 ,必须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 ,加强地质综合研究 ,加大勘探投入和新技术投入 ,十分注重勘探成效。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 ,不完全是一个勘探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 ,除了要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外 ,还必须根据西部地区具体情况 ,抓住几项影响物探工作勘探效果的关键技术 ,组织科技攻关。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 ,迎来勘探的大好场面和物探技术自身的大发展。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 ,地下构造复杂 ,静校正、低信噪比和正确成像归位成为影响地震勘探效果的三项关键技术。文中 :对于前两个问题 ,从技术角度上得出了一些明确的结论 ;而第三个问题 ,它牵涉到速度场的研究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推广应用 ,这里结合山地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隐含地对它们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明确了技术攻关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地球物理勘探 静校正 去噪 成像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秀红 何书金 罗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4,T001,共9页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 ,以中国西部地区各县市级行政单元为例 ,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主要因子在表征土地利用集约性上的物理意义 ,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表征方法。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展示了因子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 ,以中国西部地区各县市级行政单元为例 ,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主要因子在表征土地利用集约性上的物理意义 ,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数值表征方法。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 ,展示了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值极为丰富的结构性信息 ,并分析了这些信息在宏观分类、分区中的作用。最后 ,结合土地利用率与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 ,探讨了综合数值方法在分析土地利用问题以及防治土地退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土地利用结构 因子分析 信息熵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部新生代火山活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青藏及邻区火山岩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40
12
作者 邓万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71-478,共8页
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考察了新生代火山岩 ,并对西藏的 5个火山岩省进行了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火山岩的源区特征。西昆仑省喷发了钠质熔岩 ,而其它省均为钾质熔岩类 ;甘肃礼县新生代盆地主要以超镁铁质熔岩为主 ;云南... 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考察了新生代火山岩 ,并对西藏的 5个火山岩省进行了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火山岩的源区特征。西昆仑省喷发了钠质熔岩 ,而其它省均为钾质熔岩类 ;甘肃礼县新生代盆地主要以超镁铁质熔岩为主 ;云南的金沙江北段、腾冲以及滇东南的火山岩类在岩石组合、喷发时代和意义上独具特色。文中以陆内俯冲、岩石圈深部的大地构造演化 ,特别是“壳幔过渡带”的部分熔融 ,对它们的成因及科学意义进行了综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生代 火山活动 同位素地球化学 火山岩 大地构造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对中国西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效应 被引量:40
13
作者 郑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4-489,共6页
近几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强化了自第三纪以来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形成山地湿岛与荒漠绿洲并存 ,导致亚洲干旱核心区域的出现。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显著 ,横断山区发育着独特的... 近几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十分明显。它强化了自第三纪以来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形成山地湿岛与荒漠绿洲并存 ,导致亚洲干旱核心区域的出现。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显著 ,横断山区发育着独特的干旱河谷。山地垂直带谱类型的分布模式揭示了青藏高原自然景观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原地势格局和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 ,制约着高原本身自然地域分异的特点 ,形成独特的自然地域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青藏高原 自然环境 地域分异 大气环流 水汽通道 自然景观
下载PDF
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46
14
作者 赵琪 康平德 +2 位作者 戚淑威 程远辉 徐中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6-269,共4页
随着羊肚菌原产地的减少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过去10年里羊肚菌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量,致使中国西部森林羊肚菌商业采收急剧增加。本文扼要回顾了中国羊肚菌的历史、中国范围内羊肚菌种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前沿,并论述了当今羊肚... 随着羊肚菌原产地的减少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在过去10年里羊肚菌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量,致使中国西部森林羊肚菌商业采收急剧增加。本文扼要回顾了中国羊肚菌的历史、中国范围内羊肚菌种的分类及生态学研究前沿,并论述了当今羊肚菌的研究动态,以期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国羊肚菌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森林管理 林副产品 中国西部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发展农村沼气的条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邱凌 杨改河 毕于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生态脆弱和能源匮乏是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西部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农村能源和农民收入两大根本问题。从中国西部农村能源供应、农牧民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以及自然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农... 生态脆弱和能源匮乏是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西部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农村能源和农民收入两大根本问题。从中国西部农村能源供应、农牧民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以及自然气候特点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适宜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沼气 西部地区 农村能源 农业生产 农民生活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自然气候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勘探的静校正问题 被引量:31
16
作者 钟本善 周熙襄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8-366,共9页
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进行了评述。首先对该区引起静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使该区的静校问题十分严重,常规的静校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文中提出并分析了几种静校方法,对它们的优... 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进行了评述。首先对该区引起静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使该区的静校问题十分严重,常规的静校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文中提出并分析了几种静校方法,对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加以了评价。最后给出了西部地区几条地震剖面进行静校正的成功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地震资料 静校正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吴绍洪 郑度 杨勤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0,共11页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所体现的温度、水分等立地条件地域差异 ,是认识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 ,可以也应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 ,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在生态上受到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盐碱化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的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 ,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的胁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盲目的退耕还林 ,盲目强调植树造林等。因此 ,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的误解 ,即“生态建设 =种树”,“退耕必定还林”;局面上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工作措施上 ,则要防止“一刀切”的方式。本文综合西部地区的温带、水分、植被、土壤等因素 ,将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 8个温度带 ,2 5个自然区。通过综合西部地区的环境胁迫特点 ,植被恢复和保护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系统的关系 ,从西部地区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合并构成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格局的 6个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生态建设战略 地貌 气候 中国 西部地区 土壤 植被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学芳 孙万仓 +5 位作者 李芳 康艳丽 蒲媛媛 刘红霞 曾潮武 范重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652,共6页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cm,起动风速高达14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cm,起动风速高达14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风蚀模数和输沙率分别是春播农田的4.1%和485%,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流失量也仅分别是春播农田的1.4%、5.1%、1.6%、2.7%、9.7%、3.6%、6.3%、6.7%和1.5%.因此,在地表风蚀的我国西部地区研发、推广种植冬油菜,可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蓄水保肥,并可增加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冬油菜 农田风蚀 生态效益
原文传递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马媛 师庆东 潘晓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以1982~2000年NO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 以1982~2000年NO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沙漠、戈壁无植被区景观类型在本区生态景观中优势度最大,占支配地位,绿洲作为斑块镶嵌于其上;近20年,平原地区的中覆盖度草地和高覆盖度草地在研究区所占的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绿洲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类植被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平原丘陵区的自然景观斑块分维数在增长,绿洲景观类型斑块的分维值在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已成为本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斑块 绿洲 景观类型 草地 密度 优势度 生态景观 下降趋势 重要因素
下载PDF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数据集成与共享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新 南卓铜 +6 位作者 吴立宗 冉有华 王建 潘小多 王亮绪 李红星 祝忠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8-637,共10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中国西部 生态科学 环境科学 数据共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