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
陈岸瑛
|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
2018 |
12
|
|
2
|
国家文化形象的自塑——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为例 |
万幸福
|
《美术》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花园·展馆·国家——威尼斯双年展花园区国家馆建设历程回顾 |
李俊
冯文俊
冯江
|
《新建筑》
|
2019 |
2
|
|
4
|
何不再问“自由空间”——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记录与思考 |
李翔宁
姚伟伟
|
《世界建筑》
|
2018 |
3
|
|
5
|
建筑或装置:威尼斯双年展中的展览空间分析 |
诸翰飞
冯文心
|
《建筑与文化》
|
2022 |
1
|
|
6
|
库哈斯的宣言——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
何宛余
|
《城市建筑》
|
2014 |
2
|
|
7
|
在展览中邂逅建筑 |
唐克扬
|
《建筑师》
|
2010 |
2
|
|
8
|
从威尼斯到北京——《心·跳》展的历程和对神话的拆解 |
喻高
|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
2014 |
0 |
|
9
|
信仰与艺术的重逢——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罗马教廷馆浅析 |
吴浩然
张彤
|
《世界建筑》
|
2020 |
0 |
|
10
|
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魅笔生城 |
乔纳森.派尔
赵静远
|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
2012 |
0 |
|
11
|
处女花园的中国另类现实: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评介 |
吴志宏
|
《华中建筑》
|
2008 |
0 |
|
12
|
融合的时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纵览(2003-2019) |
高远
|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3
|
地形学议题——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回顾 |
陈洁萍
|
《新建筑》
|
2007 |
13
|
|
14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示空间的演变与利用 |
任少峰
李翔宁
|
《南方建筑》
|
2012 |
4
|
|
15
|
城市、建筑与社会 2006威尼斯双年展第十届国际建筑展 |
徐洁
孙乐
|
《时代建筑》
|
2006 |
0 |
|
16
|
我们的乡村 关于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思考 |
张晓春
李翔宁
|
《时代建筑》
|
2018 |
13
|
|
17
|
“自由空间” 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察 |
支文军
杨晅冰
|
《时代建筑》
|
2018 |
5
|
|
18
|
从非洲到世界的“未来实验室” 直击2023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
许凌子
支文军
|
《时代建筑》
|
2023 |
0 |
|
19
|
苏州市干将路古城区段缝合与复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设计课程在第十六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 |
孙嘉昕
张应鹏
陈晓扬
|
《建筑与文化》
|
2019 |
3
|
|
20
|
来自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前线报道” |
支文军
施梦婷
李凌燕
|
《时代建筑》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