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调整及其地缘战略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韦宗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155,160,共16页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博弈场所。此外,这里还存在诸多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领土和领海争端。鉴于该地区在全球地缘战略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在印太枢纽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未来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尽管这一战略调整还处于初期,未来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其业已采取的举措来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策,以塑造、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印太地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地区 亚洲再平衡 地缘战略 中国周边战略 美国对外政策
原文传递
奥巴马政府与亚太地区秩序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心伯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67,157,共14页
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推动着亚太地区秩序的转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着力打造跨太平洋体系,以塑造新的亚太地区秩序。该秩序的特点是以美国主导的共同体秩序... 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推动着亚太地区秩序的转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着力打造跨太平洋体系,以塑造新的亚太地区秩序。该秩序的特点是以美国主导的共同体秩序为核心,并带有大国协调秩序和两极秩序的元素。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以制衡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巩固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目标,加大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的力度,重塑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该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凸显了地区秩序中的安全因素,提升了美国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巩固了美国对亚太秩序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些战略举措增加了中国在亚太所承受的外交与安全压力,掣肘着东亚合作的发展,并加剧了地区秩序两极化的张力。与此同时,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美国在地区事务中角色的恰当定位、安全牌的限度、如何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调节东亚秩序与亚太秩序的关系等问题上。展望未来的亚太新秩序,其塑造力量将更加多元,支撑机制会更加多样,秩序运行的规则将更多地带有亚洲的印记,太平洋两岸在该秩序中的地位亦将更加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巴马政府 亚太秩序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美国外交战略
原文传递
拜登政府“民主国家联盟”构想评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邢瑞利 《当代美国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37-57,121,122,共23页
拜登政府执政后将意识形态和民主价值观置于美国外交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民主国家联盟"构想。对内重振美国民主体制、对外修复美国联盟体系、召开"全球民主峰会"、组建"民主国家"议题联盟等是拜登政府&qu... 拜登政府执政后将意识形态和民主价值观置于美国外交的重要位置,提出了"民主国家联盟"构想。对内重振美国民主体制、对外修复美国联盟体系、召开"全球民主峰会"、组建"民主国家"议题联盟等是拜登政府"民主国家联盟"构想的主要着力点。拜登政府此举既是源于对全球民主"衰退"现实的担忧,也有回应美国国内政治现实的考虑,同时与拜登本人及其执政团队的外交理念密切相关,更是美国加强对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尽管从长远来看拜登政府推进实施"民主国家联盟"构想存在一些有利的国际条件,但也面临很多阻碍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 “民主国家联盟” 拜登政府
下载PDF
美式金融制裁的实施体系、功效评价与可能趋势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威 《当代美国评论》 2020年第1期105-121,126,共18页
金融制裁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类"聪明制裁",主要针对目标方的特定组织、企业和个人实施金融限制。由于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具有主控力、金融制裁的影响范围更大、目标方规避金融制裁更难以及金融制裁目标更精准等因素,美... 金融制裁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类"聪明制裁",主要针对目标方的特定组织、企业和个人实施金融限制。由于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具有主控力、金融制裁的影响范围更大、目标方规避金融制裁更难以及金融制裁目标更精准等因素,美国越来越多地选择金融制裁。目前,美国已经形成由总统主导、国会立法干预、州和地方政府辅助管理、财政部监督和银行机构具体操作的金融制裁实施体系。虽然相比贸易制裁,美国更青睐金融制裁,但美国通过金融制裁实现政策目标的功效在下降。基于此,美国的金融制裁正在向针对性特征强化、贸易与技术和金融的制裁联合与转化日益明显、表达功能替代工具功能、受到的反制逐步制度化、国会与总统在制裁启动上的竞争增加等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制裁 贸易制裁 美国对外政策 特朗普政府
下载PDF
特朗普政府对华“挂钩”政策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浩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85,共21页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在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期间,双方以构建新的高层对话机制为依托,以在经贸及朝核等重要议题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为契机,推动中美关系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在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期间,双方以构建新的高层对话机制为依托,以在经贸及朝核等重要议题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为契机,推动中美关系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交易型"特征,其问题导向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战略思维,一方面使中美两国可以更为务实地应对双边关系中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少担忧,特别是一些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暗含不确定性和风险。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实质上反映出一种在美国外交中兼具思想源流与历史经验的"挂钩"政策,其核心是与主要战略竞争者在关乎美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战略领域进行全方位协调与合作,并将双方在某一领域的合作同其他领域的合作以至于双边关系整体进行挂钩,从而在约束对方行为的同时维护美国的利益。从思想源流看,该政策继承了汉密尔顿式的现实主义传统,将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作为对外战略立足点。从历史经验看,该政策往往是在美国处于"双重弱势"地位——美国国际战略地位处于弱势、总统国内政治地位处于弱势——之时,面对主要战略竞争者的优先选择。对于"挂钩"政策的理论与历史分析,可以为我们理解当今美国的对华战略带来不少现实启发,并为中国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逻辑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政府 “挂钩”政策 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原文传递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实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传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85,共10页
以总体对外战略为指导,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历来都表现为一个体系,而这一体系则始终都包含两个基本层面:其一是针对半岛国家本身,其二则是针对半岛周边大国。冷战后,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不仅是维护它在东北亚的利益所必需,而且是其亚太战... 以总体对外战略为指导,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历来都表现为一个体系,而这一体系则始终都包含两个基本层面:其一是针对半岛国家本身,其二则是针对半岛周边大国。冷战后,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不仅是维护它在东北亚的利益所必需,而且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构成了美国全球战略实施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外政策 朝鲜半岛 双重规制
下载PDF
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一飞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2,156,157,共17页
战略集中原则是为维系国内政治经济稳定运行,要求主权国家避免同时在多个地区与一个以上以物质权力界定的国家形成多领域对抗关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冷战中与冷战结束后的特定时期内,美国曾长期奉行战略集中原则,分别以“联中制苏”与... 战略集中原则是为维系国内政治经济稳定运行,要求主权国家避免同时在多个地区与一个以上以物质权力界定的国家形成多领域对抗关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冷战中与冷战结束后的特定时期内,美国曾长期奉行战略集中原则,分别以“联中制苏”与“联俄制华”运筹欧亚战略。但自2017年以来,美国主要战略文件普遍对俄中两国采取敌视态度和敌对叙事,并提出同时打压两国的政策方案。特朗普与拜登政府也均在多个领域同时对俄中两国采取了高强度对抗措施。这种战略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急于对冲国家认同下降、科技创新放缓和对手发展向好三种趋势对其霸权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旧战略被放弃的同时,美国新的欧亚战略同步蜕变而成,其直接目标是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占据全球利益存量,不惜以战略失衡为代价延续霸权寿命。其战略途径主要包括投资自身、整合盟友和塑造认知。这一新欧亚战略有可能造成国际格局系统风险上升、世界发展与全球治理受阻、美国同盟体系利益分歧突显,并最终导致美国霸权加速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外战略 战略集中原则 两线对抗 俄乌冲突 欧亚战略 中美关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伟 +5 位作者 杨水清 魏南枝 刘一 何维保 杨楠 石培培 《当代美国评论》 2020年第2期1-43,122,123,124,共46页
新冠疫情对美国内政外交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美国经济的角度看,2020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在美国迅速蔓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消极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服务业、航空业以及石油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短期经济增长和长... 新冠疫情对美国内政外交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美国经济的角度看,2020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在美国迅速蔓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消极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服务业、航空业以及石油行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经济恢复都不乐观。美国的一系列抗疫政策带来全球的财富缩水效应,将会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甚至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并可能加剧全球的信贷紧张,增大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风险。从美国社会的角度看,美国50个州全部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新冠肺炎病毒正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每一个美国人。美国联邦政府被批评对疫情反应迟缓、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看,新冠疫情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社会,凸显出美国政治的分裂与极化。在疫情发展的初期,特朗普政府的防疫措施被贴上“政治化”的标签。而在疫情暴发后,美国两党虽然协同出台了防疫法案,但是彼此充满猜忌,党争从未停止。虽然美国启动了紧急状态,但是联邦体制下统一领导的缺失使得防疫效率低下。总体来看,政治化考量颇多、协作化努力不足。疫情的暴发适逢美国大选年,防疫必将和选举政治紧密相连,深刻影响美国政治的未来发展方向。从美国的对外政策看,新冠疫情削弱了美国的软硬实力,冲击了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制约了美国的对外军事行动。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对外政策议程的设置以及对外政策的执行能力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新冠疫情还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使美欧关系有所淡化,并使日本和韩国等国在当前对美关系的主动权有所增加。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新变化值得中国高度关注并做出反应。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看,新冠疫情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疫情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冠疫情 美国政治 美国外交 美国经济 美国社会文化 美国战略 中美关系
下载PDF
特朗普对美国自由霸权主义的继承与调整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永成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3,62,63,共10页
自由霸权主义是冷战结束后贯穿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三任美国总统对外政策的大战略,以"单极时刻"格局下美国实力优势为后盾,致力于推广美式自由民主制度。特朗普总统就任两年多来,对外政策未能跳出自由霸权主义的窠臼,兼有... 自由霸权主义是冷战结束后贯穿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三任美国总统对外政策的大战略,以"单极时刻"格局下美国实力优势为后盾,致力于推广美式自由民主制度。特朗普总统就任两年多来,对外政策未能跳出自由霸权主义的窠臼,兼有继承与调整的两面,试图在扩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与霸权护持的双重目标中找到更好的平衡。其继承性集中表现为对外政策的强烈意识形态性;其调整突出表现为霸权护持优先的政策偏好,以突出经济安全、强调公平贸易、减少海外用兵规模等手段护持美国霸权。特朗普一些被视为背离自由霸权主义的政策行为,实质上是以退为进,依然具有典型的自由霸权主义本性。自由霸权主义已成为美国大战略的遗传基因,未来将继续对美国外交产生基础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霸权主义 米尔斯海默 特朗普 美国外交
原文传递
美国对外政策的极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刁大明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6,62,63,共9页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已具有极化趋势,表现为两党精英及其选民在某些对外政策上的对峙,并致使相关议程陷入困境。与国内政治极化不同,美国对外政策极化更多体现在手段更具变动性,外交议程被颠覆性调整但未彻底停滞。二战以来国际角色变化、...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已具有极化趋势,表现为两党精英及其选民在某些对外政策上的对峙,并致使相关议程陷入困境。与国内政治极化不同,美国对外政策极化更多体现在手段更具变动性,外交议程被颠覆性调整但未彻底停滞。二战以来国际角色变化、国内政治极化、越战与反恐战争以及特朗普政府极端的对外政策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美国对外政策极化的现象。这一现实趋势降低了美国兑现对外承诺的能力,也破坏了美国对外行为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侵蚀了美国政府对外决策的判断力,并使选举政治因素掺杂其中。目前,拜登政府在区域战略、对华政策及应对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上已受到极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外政策 国内政治 党争极化 拜登政府
原文传递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
11
作者 焦玉平 《区域国别学刊》 2024年第1期108-128,159,共22页
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议程。特朗普政府时期即通过推进“印太”基础设施合作、启动“美洲增长倡议”和落实“繁荣非洲倡议”等举措,加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延续、推进了这一对外政策。2021年和2... 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议程。特朗普政府时期即通过推进“印太”基础设施合作、启动“美洲增长倡议”和落实“繁荣非洲倡议”等举措,加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延续、推进了这一对外政策。2021年和2022年,拜登政府先后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提出B3W倡议和PGII倡议,旨在进一步拓展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善用在私人资本、联盟体系以及先进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体现出了战略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美国政府积极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根本动因是希望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来获取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利益,以维护其自由霸权秩序。在大国战略竞争时代,中美海外基建竞争的频度和强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展望未来,尽管蓝图宏大,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公共融资困境和联盟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外交政策 自由霸权 大国战略竞争
下载PDF
试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的援助政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春丽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NSC5429/5、NSC5612/1与NSC6012等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美国外交档案,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 NSC5429/5、NSC5612/1与NSC6012等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大陆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它们包含了该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则。本文以上述文件为中心,参照相关美国外交档案,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形成背景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援助政策的特点、影响做一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艾森豪威尔政府 大陆东南亚 援助
下载PDF
拜登政府对非科技援助探析
13
作者 李圣达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6,共11页
美国对非科技援助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应对全球技术竞争的海外手段。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加强在数字技术、前沿医疗科学和新型农业技术、空间和网络技术等领域对非洲的科技援助。拜登政府在美国对非援助计划中更... 美国对非科技援助既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应对全球技术竞争的海外手段。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加强在数字技术、前沿医疗科学和新型农业技术、空间和网络技术等领域对非洲的科技援助。拜登政府在美国对非援助计划中更加突出科技主题,强调技术指导和科技创新;强调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加大科研合作的资金投入;强调科技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争取非洲国家对美国科技规范的认同;强调发挥美国联盟体系的作用,拉拢盟友共同参与对非洲科技援助,搭建技术联盟和多边合作机制。拜登政府利用非洲自身发展对美国科技援助的需求,力图建立在非洲地区的科技垄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维护自身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顶端的优势地位,力求增强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争取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占得先机。然而,拜登政府对非科技援助附带一定的政治条件,并非真正为了非洲国家的发展,而是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利益为出发点,实际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非科技援助 拜登政府 美国外交 地缘政治竞争
原文传递
马岛战争视角下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及启示
14
作者 郭琰 洪邮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通过对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进行案例分析,发掘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的立场转变与英美两国的深度合作,对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的公开立场虽表现为由中立逐渐转向偏袒英国,然偏袒英国的态度可能发生在... 通过对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进行案例分析,发掘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的立场转变与英美两国的深度合作,对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的公开立场虽表现为由中立逐渐转向偏袒英国,然偏袒英国的态度可能发生在更早的时期。两国对于马岛战争的处理显示了在战争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特殊关系”的稳固性。独特的血缘联系与文化渊源、共同的利益追求、多向度的精英层级合作,可以解释马岛战争中美国“弃阿亲英”的选择,亦显示了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所在。而英美两国在马岛战争及其他国际事务上的同气连枝,亦给中国在面对类似问题之时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关系 英美“特殊关系” 马岛战争 美国外交
下载PDF
19世纪末美国海军主义与美国霸权崛起
15
作者 李赛林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19世纪末的美国饱受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等内部矛盾的困扰,并且受到来自欧洲列强的海上军事威胁。美国海军主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结合了英国的海权思想和本土的进步主义思想,主张取得制海权,建造强大舰队,鼓励军事技术创新以... 19世纪末的美国饱受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等内部矛盾的困扰,并且受到来自欧洲列强的海上军事威胁。美国海军主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结合了英国的海权思想和本土的进步主义思想,主张取得制海权,建造强大舰队,鼓励军事技术创新以及对外扩张。海军主义带有明显的精英色彩,是一种为精英阶层服务的社会思潮,海军军官和职业政客是这一思潮的核心支持者。为了获取民众对海军的关注和支持,上述海军主义者通过科普读物、报纸期刊以及海军公共活动将这种思潮与爱国主义绑定从而推向了美国社会。海军主义在19世纪80年代对美国国内政治产生初步影响,推动了远洋海军的建设,最终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干涉外交决策。它在萨摩亚危机和委内瑞拉危机的解决过程中迅速发展,直接刺激了1898年美西战争的爆发,为美国全球霸权的强势崛起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权论 海军主义 干涉主义 美国外交 美国霸权
原文传递
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下)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立如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为适应多极格局时代,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外交上做出调整,但严重受制于内外各种因素。在地区层面,中东、欧洲、亚太各自的秩序都在演进,各种不同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影响着未来形势。在全球范围内,权力分散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产生... 为适应多极格局时代,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外交上做出调整,但严重受制于内外各种因素。在地区层面,中东、欧洲、亚太各自的秩序都在演进,各种不同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影响着未来形势。在全球范围内,权力分散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中美关系对未来亚太地区秩序的形成意义重大,双方战略竞争凸显,但仍应开展战略合作,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地区秩序 中美关系 亚太格局
原文传递
海上挑战与地区秩序:20世纪美国处理加勒比海地区海洋争端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聆群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9,共11页
海洋争端牵涉地区安全,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通过研究美国20世纪在加勒比海地区所涉的海洋争端及其处理策略,发现这些争端涉及的争议国,既有地区内的哥伦比亚、古巴、洪都拉斯等,又有地区外的英国。在这些争端问题上,美国的... 海洋争端牵涉地区安全,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通过研究美国20世纪在加勒比海地区所涉的海洋争端及其处理策略,发现这些争端涉及的争议国,既有地区内的哥伦比亚、古巴、洪都拉斯等,又有地区外的英国。在这些争端问题上,美国的处理呈现出注重战略定位、手段灵活等特点:一方面,其对争端涉及的岛礁利益的理解植根于海权战略思想,在处理时注重地区海洋布局和安全秩序的构建,综合平衡长短期利益;另一方面,强调海洋软实力建设,利用争端的处理影响海洋规则,追求海洋话语权。这些策略和考量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争端 美国外交 加勒比海 南海争端 海洋战略
下载PDF
论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与柬埔寨关系的演变(1954-1960)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宗友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41,87,共8页
本文详细考察了1954-1960年间美国与东南亚小国柬埔寨之间的关系演变历程。独立后的柬埔寨,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希望通过获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美国虽愿意对柬埔寨进行援助,但是其根本目的却... 本文详细考察了1954-1960年间美国与东南亚小国柬埔寨之间的关系演变历程。独立后的柬埔寨,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希望通过获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美国虽愿意对柬埔寨进行援助,但是其根本目的却是要将柬埔寨融入到美国在东南亚编织的反共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美援根本目标上的分歧与矛盾逐渐显露并激化。美国无法容忍柬埔寨独立、自主的中立路线,试图通过削减美援、甚至策划政变的方式改变柬埔寨的外交政策。然而,美国并未达到目标,相反使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的柬埔寨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美柬关系的演变对研究这一时期美国与其他新兴独立的中小国家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中立政策 美柬关系
下载PDF
以色列在中美媒体中的形象:差异与根源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新春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5,共9页
在中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正面、积极、有活力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宗教、中以合作等,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宗教魅力迷人、民族性格坚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以色列;在美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负... 在中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正面、积极、有活力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宗教、中以合作等,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宗教魅力迷人、民族性格坚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以色列;在美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负面、消极、挣扎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的内部政治斗争、社会分裂、民族歧视、巴以冲突、对外关系恶化等,展示出一个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族割裂、国际处境孤立的以色列。中美媒体报道倾向既与本国民意、政策相关,亦有与民意、政策脱节之处,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以观点筛选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以问题 中国外交 美国外交 以色列
原文传递
塑造美国外交政策:试析95届国会对卡特政府撤离驻韩美军政策的态度与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晋 邓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卡特政府撤离驻韩美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重新追求外交权力并特别关注韩国问题的背景下运作的。然而,在卡特撤军政策公布之初,该问题并未引发95届国会足够的重视与争议。国会重点讨论撤军政策且其态度转向消极... 卡特政府撤离驻韩美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重新追求外交权力并特别关注韩国问题的背景下运作的。然而,在卡特撤军政策公布之初,该问题并未引发95届国会足够的重视与争议。国会重点讨论撤军政策且其态度转向消极始于驻韩美军参谋长辛洛布将军因批评该政策被卡特调离事件。而以众院军事委员会为代表的国会常设委员会深入调查并公开质疑撤军政策合理性、韩政府一度拒绝就韩国门事件配合国会调查,则加剧了国会对撤军政策的反对情绪。以推迟审批对韩设备转让法为手段,国会迫使卡特政府调整其第一阶段的撤军计划,并承诺给予国会更多的政策参与权。95届国会参与卡特撤军政策决策过程,其基本目标是获取对该政策的知情权与监察权。国会积极参与包括撤军政策在内的美国对外政策审议,反映出冷战后期国际关系缓和对美国国内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韩美军裁撤 95届国会 美国国会与总统 美国外交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