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话语偏见——以“新冠疫情”报道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6,共12页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框架,以美国FOX News和CNN两家媒体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涉华报道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歪曲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其中的话语偏见。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框架,以美国FOX News和CNN两家媒体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涉华报道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歪曲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其中的话语偏见。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通过词汇选择的双标、隐喻、文本架构、议程设置、互文性等手段,重构新闻"真实"、抹黑中国形象,涉华报道总体呈现出"病毒武器化、疫情政治化、地域污名化、中国妖魔化"的倾向,这背后反映出美国主流媒体对意识形态语言社区中"他者"的认知偏见、建立在冷战思维基础上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大选年特朗普政府甩锅中国以操控民意的竞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批评性话语分析 群体间话语偏见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国家形象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的涉华舆情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程瑾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86,146,共8页
[研究目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观察美媒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研究方法]该文采用福柯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借助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 [研究目的]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观察美媒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研究方法]该文采用福柯的话语、知识与权力的理论,借助费尔克劳夫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纽约时报》2017-2019年涉华报道中的180篇抽样文本进行分析,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在新闻语篇中通过新闻标题、构词法、话语类型、互文、隐喻等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该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和正确认识外媒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提高读者对话语操纵的敏感度,从而实现国家形象的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国家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 《纽约时报》 涉华舆情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十九大报告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蒋岳春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6,共7页
本文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来自《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九篇文章。研究发现,美媒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改革思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解读,其基调趋于理性客观。美媒这一转变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国力日新月异和西方民主... 本文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来自《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九篇文章。研究发现,美媒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与改革思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解读,其基调趋于理性客观。美媒这一转变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国力日新月异和西方民主陷入困境,从而促使许多西方有志之士进行反省。同时也应注意到,美媒在诸多方面难以摆脱固有思维,彻底消除偏见尚需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主流媒体 十九大报告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美国主流媒体冬奥会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探析——语料库辅助的三维话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阿力亚·艾尼 张正坤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8-225,232,共9页
自建“美国主流媒体北京冬奥会涉华报道语料库”,运用语料库辅助的三维话语分析法,通过主题词、搭配词、索引行等微观层面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冬奥会期间涉华报道中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从宏观层面剖析其建构动因。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围... 自建“美国主流媒体北京冬奥会涉华报道语料库”,运用语料库辅助的三维话语分析法,通过主题词、搭配词、索引行等微观层面考察美国主流媒体冬奥会期间涉华报道中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从宏观层面剖析其建构动因。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围绕“冬奥会”“人权”“民主”“外交关系”等话题建构了复杂且负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作为美国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媒体对华形象的负面建构背弃了新闻的客观公正,这是受美国国家利益支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中国国家形象 三维话语分析 美国主流媒体
下载PDF
基于主流媒体的美国南海和钓鱼岛舆论策略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娄亚萍 罗杰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9,共11页
媒体是研究美国南海和钓鱼岛策略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南海和钓鱼岛报道的频率、性质、立场、关键词和消息来源的对比分析,探究其报道内容、特点和方式的异同。造成这种报道差异的政策性动因主要有美国"亚太... 媒体是研究美国南海和钓鱼岛策略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关于南海和钓鱼岛报道的频率、性质、立场、关键词和消息来源的对比分析,探究其报道内容、特点和方式的异同。造成这种报道差异的政策性动因主要有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驱动、美国对东盟国家和对日政策的差异、美国在南海和钓鱼岛的利益诉求的不同等因素。中国可以通过政府—媒体—专家角色联动的宣传、中国主权的历史背景关联宣传和国际法的语境关联宣传等三个路径开展舆论应对工作,从而为中国维护南海和钓鱼岛主权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钓鱼岛 美国主流媒体 舆论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