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 被引量:123
1
作者 顾培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7,共15页
我国正处于法治进路转型之中,亦即从偏重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和理论的追仿型进路转向以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自主型进路。在这种转型中,必须对法治理论和制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予以审慎的思考与辨识,在充分考虑... 我国正处于法治进路转型之中,亦即从偏重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和理论的追仿型进路转向以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自主型进路。在这种转型中,必须对法治理论和制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予以审慎的思考与辨识,在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及其对法治的影响基础上,形成深化法治的主导思路,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失,避免局部性、阶段性的始乱终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进路 自主型法治 追仿型法治 法治理论
原文传递
“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以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为例的批判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艳红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110,共16页
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具有密切关联,后者是保障前者实现的基本工具和技术力量。规范隐退论破坏了法治的最低形式限度,也是对法教义学的背离。刑法领域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正是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的典型代表。如何处理法无... 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具有密切关联,后者是保障前者实现的基本工具和技术力量。规范隐退论破坏了法治的最低形式限度,也是对法教义学的背离。刑法领域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有罪论,正是规范隐退论与反教义学化的典型代表。如何处理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一直以来是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关注的重点,该问题经历了无罪论到有罪论的发展变化与理论争议。然而,有罪论既是对刑法规范的消解,也是对刑法教义学奉现行刑法规范为圭臬之主旨的违背,它破坏了形式法治的安定性,迁就了功利主义却抛弃了规则主义,满足了实用主义但违背了法实证主义。根据中国刑法所采取的大陆法系国家"法人实在论",既然"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确立了追究单位刑事责任的刑法规范依据,因而"法律没有规定单位犯罪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成为必然的结论。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确保形式法治至上,并确立法教义学的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隐退(论) 法教义学 单位犯罪 有罪论 无罪论 形式法治
原文传递
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战略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林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共1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包括: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包括: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法治保障,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协调、系统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三位一体";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治国理政 法治理论 法治体系 新思想 新战略
原文传递
论党内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 被引量:29
4
作者 肖金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3,共9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党内法治建设正在成为日渐明朗的第二条法治战线,它与第一条法治战线上的国家法治相联动,带动着第三条法治战线上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格局。以党内法规建设为基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党内法治建设正在成为日渐明朗的第二条法治战线,它与第一条法治战线上的国家法治相联动,带动着第三条法治战线上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格局。以党内法规建设为基础,遵循一般法治原理和党内法治特别逻辑,突出党内法治的特色和独特价值,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构建完整而严谨的党内法治体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实现党的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党内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科学的党内法治理论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党内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党内法治保障体系的有机合成和统一,构建完整而严谨的党内法治体系,是加快推进党内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治体系 法治理论 党内法规 法治实施 法治监督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六个向度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0,共18页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法理学和法治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新时代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应当关注和把握六个重要向度,即法治中国的法理向度、政治中国...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法理学和法治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新时代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应当关注和把握六个重要向度,即法治中国的法理向度、政治中国的政理向度、法治体系的时代向度、法治效能的实证向度、法治世界的国际向度、系统法治的综合向度,由此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 法治体系 法治实效 国际法治
原文传递
用“法治之理”塑造中国法理学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金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1-12,共12页
自法理学引入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法治之理"尽管高度被强调却仍未得到有效重视。与之相随,法理学科以及研究者的身份地位也在传统政治与现代法治之间来回摇摆。然而,在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之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 自法理学引入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法治之理"尽管高度被强调却仍未得到有效重视。与之相随,法理学科以及研究者的身份地位也在传统政治与现代法治之间来回摇摆。然而,在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之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法学原理的政治行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的现实社会也需要用法治之理进行打量和改变。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作用来看,我们只有在构建了成熟的法治之理基础上,才能用法治理想改变中国。在此过程中,需要基于法理学科和法理学者的身份焦虑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需求,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研究中的问题和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理学 法学理论体系 法治中国 法治思维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实践基础 被引量:18
7
作者 冯玉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民主建政、依法办事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民主建政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探索实践,深刻总结国内外国家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走上了中国特色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民主建政、依法办事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民主建政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探索实践,深刻总结国内外国家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从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法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过渡时期法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法制",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及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格局不断拓展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守正创新,举国上下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全球治理的伟大实践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划时代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理论 创立 实践基础
原文传递
中国法治理论四十年:发展、创新及前景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佑武 李步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4-75,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法治理论的早期酝酿阶段、逐步成形阶段与全面发展阶段。依法治国的确立发展是中国法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第一个里程碑。这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伟大创新成就的经验总结,又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法治理论的早期酝酿阶段、逐步成形阶段与全面发展阶段。依法治国的确立发展是中国法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第一个里程碑。这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伟大创新成就的经验总结,又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国策的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是中国法治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第二个里程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主旋律,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依法保障人权、法治原则健全、法律规范完备、法治实施高效、法治保障有力、法治监督严密、党内法规完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依法治国实践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法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法治理论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强调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法治的人权保障功能、法治对民主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法治 依法治国 法治理论
下载PDF
宪法法律中“党的领导” 被引量:16
9
作者 唐小然 王振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8,共12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权力主体。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把"党的领导"这一最重要的政治元素与中国法学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鉴于此,本文以中国法治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中关于中国共...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重要的公共权力主体。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把"党的领导"这一最重要的政治元素与中国法学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鉴于此,本文以中国法治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中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范表述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法学中的公共权力概念来阐释"党的领导",解析"依法领导"的实现方式,以求促进宪法、法律规范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最新要求的进一步有效连接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中国法学 法治实践 依法领导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法治论解读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金全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共8页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法哲学最显著特点在于把人提到了目的论高度,从而做出了划时代贡献,为现代法治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他先验的形而上学,又使他走入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这是时代的局限,其法治论的哲学价值观尚...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法哲学最显著特点在于把人提到了目的论高度,从而做出了划时代贡献,为现代法治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他先验的形而上学,又使他走入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这是时代的局限,其法治论的哲学价值观尚需要当代人去补充、修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法治思想 形而上学 德国 古典哲学 法律制度
原文传递
“人性恶”是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吗?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严存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共12页
近些年来,在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研究中,有一种"性恶论"颇有市场,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关注。经初步研究,这种观点立论的论据主要有三,即西方关于人性恶、权力腐败和法律的人性逻辑起点——"自私"的论述。我... 近些年来,在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研究中,有一种"性恶论"颇有市场,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关注。经初步研究,这种观点立论的论据主要有三,即西方关于人性恶、权力腐败和法律的人性逻辑起点——"自私"的论述。我们逐一查阅和剖析了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认为他们对有关的论述的介绍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加上对"恶"、"基础"概念理解上的片面和肤浅,因而说"人性恶",进而得出"恶"是法律的人性基础的不科学结论。从相关的论述和历史的实际看,人的本质属性是道德性,"恶"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表现,是"善"的阙如,是人性的一种缺陷。显然,"性恶论"歪曲和丑化了人性,因而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必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故应坚决地抛弃这种理论,并肃清其在社会中的流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人性基础 人性"善恶" 法理 "道德性" 法治
原文传递
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的“四位一体”法治发展格局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林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5-27,共1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系统完备,其中一个具有原创性贡献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四位一体"法治发展格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中,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系统完备,其中一个具有原创性贡献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四位一体"法治发展格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中,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四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方向指引、理论支撑、制度保障和精神力量。"四位一体"法治发展格局,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和法治文化"四个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道路 法治理论 法治体系 法治化 “四位一体”
下载PDF
国际法院认定习惯国际法之实证考察——对“两要素”说的坚持抑或背离?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华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20年第1期20-34,共15页
"两要素"说是认定习惯国际法存在及内容的传统路径。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文本来看,"两要素"说是始终被坚持的,迄今为止,国际法院未曾在书面表述上出现过对"两要素"说的背离。另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 "两要素"说是认定习惯国际法存在及内容的传统路径。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文本来看,"两要素"说是始终被坚持的,迄今为止,国际法院未曾在书面表述上出现过对"两要素"说的背离。另一方面,从国际法院的案例来看,在大部分案件中,国际法院仅在文本中提及"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而没有真正对这两个要素展开考察分析。据此,我们会发现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结论:"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仅是国际法院案例文本中的一个抽象存在。欲理解国际法院这种"言行不一",则需要对"两要素"说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院 习惯国际法 “两要素”说 国际法委员会 国际法治
下载PDF
论法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利明 黄文艺 《大学与学科》 2020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法学是一门研究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之学,也是一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之学。70年来,新中国法学学科在理论创新、范式转换、体系变革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发展经... 法学是一门研究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论之学,也是一门治国安邦、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实践之学。70年来,新中国法学学科在理论创新、范式转换、体系变革中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发展经验。新中国法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在扎根法治实践、推进学术创新、广泛吸收既有成果、外部交叉融合、内部分化细化、加强学术规划引导等6个方面。未来30年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将是中国法学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法学学科主体性和原创性将显著增强,研究方法将进一步加快创新,与其他学科的双向互动将更加密切深入,未来法治研究将成为制高点,实践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将大幅提升,最终形成对中国法治问题具有回应和解决能力、对世界法治议题具有设置和攻坚能力的科学化现代化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学科 法学学科体系 法学理论体系 法学话语体系 未来法治
原文传递
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喻中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6,共14页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旨在增强新时代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从建构方法、建构策略、建构路径的角度来说,应当着眼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化再造、改进中国当代法治实践的理论...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旨在增强新时代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从建构方法、建构策略、建构路径的角度来说,应当着眼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化再造、改进中国当代法治实践的理论化提炼、加强外来法学知识的选择性借鉴。这四个方面,分别针对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中国当代法治实践的关系、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外来法学知识的关系。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合力促成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实践 外来法学知识
下载PDF
法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祥民 孙喜雨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122,139,共14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没有对何谓法治体系作出明确说明。通过仔细研读相关著作可以发现,在《全面依法治国决定》“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详述”(以下简称“详述”)中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 “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没有对何谓法治体系作出明确说明。通过仔细研读相关著作可以发现,在《全面依法治国决定》“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详述”(以下简称“详述”)中的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就是作为建设对象的法治体系。“详述”中的其他语句阐述的是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建设路径和建设手段等。把法治体系界定为由五个分支体系构成的制度体系,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四中全会”总的精神、《全面依法治国决定》中的总目标安排都是相吻合的。对法治体系的构成作出清晰的界定有利于给法治体系这项新的法学知识划定边界理清要素,能够使我国新阶段法治国家建设的任务更具体,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更明确、闪光点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法治论 四中全会
原文传递
中国法治政体的始创——辛亥政治革命的法治论剖析与省思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燎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63,共21页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 法治政体理论在根本上把法治理解为,只有立宪政体才会要求并实现法律统治的一个政体问题。建立民主立宪的法治政体是辛亥政治革命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等法律初步构建了中华民国法治政体的雏形,但这一政体也陷入多重困厄之中。孙中山等人对这一政体及其困厄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与反思。从法治政体理论及民初缔造法治政体的实践出发,可以对治法型法治的思想观念进行比较性的检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政治革命 法治政体 政体型法治 治法型法治 法治理论
原文传递
运用法治方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金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8,2,共9页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法治化,通过法治思维的训练和法治方式的养成,可以提升制度建构、凝聚改革共识、化解社会矛盾、引领治理话语权等方面的治理能力...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国家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法治化,通过法治思维的训练和法治方式的养成,可以提升制度建构、凝聚改革共识、化解社会矛盾、引领治理话语权等方面的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提升正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所必须的。通过法治方式的实施可以减少以法律名义出现的乱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保障社会的长期稳定与繁荣。法治方式以法治思维为基础,而法治思维是建立在法律方法的基础上,因而我们需要重视法律方法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理论 法律方法 治理能力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国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6,共16页
"范畴"乃哲学思想的逻辑表达形式。基于思想学术体系构成之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抽象和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核心范畴,是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真精神及其学术化的必要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法治事... "范畴"乃哲学思想的逻辑表达形式。基于思想学术体系构成之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抽象和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核心范畴,是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真精神及其学术化的必要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法治事业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关理论与实践、政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权力与权利、法治与德治等辩证关系的创新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核心范畴 理论与实践 政治与法治 民主与法治 权力与权利 法治与德治
下载PDF
信用行政惩戒不宜定性为行政处罚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文凯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67,共13页
将信用行政惩戒定性为行政处罚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但是,这一观点所衍生的“遗漏惩戒”“过度惩戒”和“循环惩戒”等问题,不仅与当前的地方信用立法实践相冲突,而且违背信用行政惩戒的运行规律。信用行政惩戒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方式,... 将信用行政惩戒定性为行政处罚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但是,这一观点所衍生的“遗漏惩戒”“过度惩戒”和“循环惩戒”等问题,不仅与当前的地方信用立法实践相冲突,而且违背信用行政惩戒的运行规律。信用行政惩戒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方式,与行政处罚在行政任务、行政目的、理论基础、运行规律以及责任属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二者是双轨并行而非互为隶属的关系。推此及彼,此二者的区隔同样也存在于信用行政惩戒与其他传统行政行为之间。于此情形,应考虑通过行政行为体系发展,将其定性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面对一种新型行政行为,行政法治应当摒弃简单套用传统行政行为法治框架的形式主义法治路径,实现行政法治功能由“控权论”到“形塑论”的时代转变,进而通过行政法体系与信用行政惩戒法律特性交互观察的实质主义法治路径,形塑与之相适应的法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行政惩戒 行政处罚 形塑论 法治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