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真正不作为犯:义务困境与解释出路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姚诗
-
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31,共13页
-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企组织管理者不作为的刑事责任”(项目编号:14YBA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真正不作为犯构成要件要素中,义务这一核心要素面临艰难的解释困境,需要从义务内容及义务主体两方面进行澄清。真正不作为犯的界定存在争议,应当以“条文中包含不作为、条文谴责的重点在不作为”来定义真正不作为犯。在义务内容的解释上,不同的解释方法之间不能进行优劣对比,但存在具体的适用顺位,应从解释与立法的关系出发,充分考虑自由主义与风险控制的平衡,根据不同的法益类型建构相应的适用规则。在义务主体的解释上,应有条件地适用保证人理论,当义务主体和法益侵害结果之间具备高度关联性时,以保证人理论来确定主体范围;是否具备该高度关联性,取决于该罪与相应的不真正不作为犯进行的比较;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无需适用保证人理论,遗弃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玩忽职守罪等则需要借助保证人理论对主体作出实质解释。
-
关键词
真正不作为犯
义务
解释顺位
法益
保证人理论
-
Keywords
The Crime of Real Omission
Obligation Interpretation
Legal Interest in Sequence
the theory of guarantor
-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论先行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关系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汪倪杰
-
机构
复旦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121,共16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项目"《民法典》视野下安全保障义务的体系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M68112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我国民法学界未厘清先行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关系,往往以前者论证后者来源,从而引发争议。先行行为肇始于刑法理论,为判断不作为侵权的可归责性提供了权宜之计,但因无法精确评价行为人的可预见性或可期待性,终为交往安全义务所取代。学界所谓社会交往中的安全保障义务,本质即为交往安全义务。其以债因型、物件型为基本类别,形成危险与交往互为牵制的保护范围,对作为义务进行独立判断,无需借由先行行为加以论证。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下,先行行为与社会交往中的安全保障义务均为一般注意义务的子类型,但因侵权法保护宽泛的民事权益,囊括各类违法性评价,已无适用先行行为理论的实际需要。由此,我国法院不妨舍弃先行行为,直接适用安全保障义务进行裁判,在充分考量侵权人行为可能的基础上,达成行为自由与权益保护之间的司法平衡。
-
关键词
先行行为
安全保障义务
交往安全义务
保证人理论
不作为侵权
-
Keywords
prior conduct
duty of security
Verkehrspflichten
theory of guarantor
tort of omission
-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二难推理及破除路径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小宁
-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2-130,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金融刑法规制理念的重塑研究(项目编号:18BFX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二难推理在于:如果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具有不同的规范结构,则以作为犯的规定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时构成类推,如果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规范结构,又无法证明不真正不作为具有原因力。德国刑法学破除该二难推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解释论的成果最终实现了立法突破,即1975年德国刑法总则第13条的制定。日本法未能实现如德国法一样的转变。德日两国的不同经验足以引起我国刑法学的重视。为了解决理论争议及实务问题,应当先从立法上奠定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即参照德日等国的立法规定,在总则中设定关于不作为犯的处罚条款。
-
关键词
不真正不作为
二难推理
不作为犯
保证人说
-
Keywords
Derivative Omission Offenses
Dilemma in Reasoning
Omission Offenses
theory of guarantor
-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