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药物剂量的考证与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1,共4页
为考证东汉至五代的药物称量 ,参阅有关文献及出土度量衡实物 ,证实东汉时期 1斤为 2 2 0~ 2 50g ,1两为 1 3 .75~ 1 5.62 5g,1升为 2 0 0ml。魏晋南北朝的称量虽有增大 ,但药物剂量仍沿用东汉制 ;陶弘景称量有比例失衡及偏小之嫌。... 为考证东汉至五代的药物称量 ,参阅有关文献及出土度量衡实物 ,证实东汉时期 1斤为 2 2 0~ 2 50g ,1两为 1 3 .75~ 1 5.62 5g,1升为 2 0 0ml。魏晋南北朝的称量虽有增大 ,但药物剂量仍沿用东汉制 ;陶弘景称量有比例失衡及偏小之嫌。隋唐五代实行大小两制 ,“合汤药”基本上用小制 ,亦为东汉量值。东汉末至五代的 70 0多年中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药物剂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剂量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考证
下载PDF
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储泰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54-360,368,共8页
唐五代关中文人用韵系统可以归纳为28部,其间有不少参差通押现象,可分为四大类59小类,反映出唐五代时期通语的韵类分合以及关中地区的某些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文用韵 混押 关中方音 唐五代
下载PDF
隋唐五代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龚胜生 《暨南史学》 2004年第1期32-51,共20页
瘟疫灾害是急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造成的灾害,它自始至终是人类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天敌。隋唐五代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流行的疫病主要有天花、疟疾、痢疾等,与其前的魏晋南北朝和其后的宋元明清相比,该时期疫灾相对稀少,疫灾频度约12.4%,其... 瘟疫灾害是急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造成的灾害,它自始至终是人类生命和健康安全的天敌。隋唐五代时期气候相对温暖,流行的疫病主要有天花、疟疾、痢疾等,与其前的魏晋南北朝和其后的宋元明清相比,该时期疫灾相对稀少,疫灾频度约12.4%,其中盛唐所在的8世纪疫灾频度最低;疫灾流行的季节主要是夏秋。至于疫灾的地理分布,隋朝是北方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是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灾害 时间序列 时空分布 历史地理 隋唐五代
原文传递
唐五代“音声人”论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进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北魏出现的乐户主要来源于罪犯配没和战争中的俘虏,他们的地位低于百姓。音声之名出现于唐代,其与乐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治地位低于良人,与杂户、官户既相似又不同,而经济地位可能与百姓略同。唐后期五代,音声的地位已有所提高。音声... 北魏出现的乐户主要来源于罪犯配没和战争中的俘虏,他们的地位低于百姓。音声之名出现于唐代,其与乐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治地位低于良人,与杂户、官户既相似又不同,而经济地位可能与百姓略同。唐后期五代,音声的地位已有所提高。音声是分番执役的,当上番执役时,由官府提供衣粮。但他们也占有部分土地,以供其下番时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乐户 音声 官户 杂户
下载PDF
试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锁院制度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滢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中晚唐五代礼部贡院锁院制度已初步确立 ,由御史台执行锁院任务 ,在锁院期间主司不得随便出入贡院 ,不得与外界有文字往来。锁院的时间约在元日前后 ,考官出院的时间是在及第人看榜之日。礼部锁院制度的建立 ,应当是受吏部铨选锁院制度... 中晚唐五代礼部贡院锁院制度已初步确立 ,由御史台执行锁院任务 ,在锁院期间主司不得随便出入贡院 ,不得与外界有文字往来。锁院的时间约在元日前后 ,考官出院的时间是在及第人看榜之日。礼部锁院制度的建立 ,应当是受吏部铨选锁院制度的影响。知贡举人选的确定时间一般在开科前一年的下半年 ,最早可到八月份。锁院制度的建立对保证科举制度公平进行 ,防止舞弊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科举考试 锁院
下载PDF
“蹙金”考:一个唐五代诗词名物的文化史解读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可先 武晓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5,共10页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这种绣品在唐五代成为皇帝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帝胄和衣冠贵族喜欢服用的生活和装饰用品,故诗人经常用以表现贵族社会和人物的生活情状。因"蹙金"优于"盘金"、"缕金"和"贴金",在诗词中的表现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这一特殊的诗词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蹙金 唐五代 诗词名物 法门寺 文化史
下载PDF
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成因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袁祖亮 闵祥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5,共7页
海洋灾害是唐五代时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历史时期海洋气候、海面波动、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引起,同时又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如唐五代时期沿海人口的增加、濒海城市增多与海洋防灾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受灾损... 海洋灾害是唐五代时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历史时期海洋气候、海面波动、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引起,同时又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如唐五代时期沿海人口的增加、濒海城市增多与海洋防灾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受灾损失加剧;沿海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屯田,破坏了沿海地区固有的生态景观,增加了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海洋灾害 自然因素 社会背景
下载PDF
段成式《酉阳杂俎》与佛教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广兴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1-16,共6页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土 ,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 ,至隋唐 ,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 ,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土 ,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 ,至隋唐 ,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 ,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因子。佛教不断向文化深层的渗透 ,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理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成式 《酉阳杂俎》 佛教 隋唐五代 小说 创作理念
下载PDF
隋唐五代时期园艺作物的培育与引进 被引量:4
9
作者 魏露苓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3,共6页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园艺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多种园艺作物培育成功并有为数不少的域外作物引进中土。这些新品种的花果、蔬菜、香料等 ,为我国园艺业增添了新的内容 ,丰富了人民生活。有的作物后来传到国外 ,为世界园艺提供了宝贵的...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园艺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多种园艺作物培育成功并有为数不少的域外作物引进中土。这些新品种的花果、蔬菜、香料等 ,为我国园艺业增添了新的内容 ,丰富了人民生活。有的作物后来传到国外 ,为世界园艺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培育与引进的成功 ,则是与隋唐五代时期经济发展、气候条件适宜以及园艺技术提高等因素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时期 园艺作物 选育 引种 水果 蔬菜 花卉
下载PDF
隋唐五代时期西北的经济开发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清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5,共4页
军需供应是历代官方开发西北经济的动因和动力,隋唐五代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北屯田以益军储、养马以壮国威、贸易以睦四邻的开发思路和实践,在调剂各族生产生活余缺、怀柔远人以及促进民族心理认同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军需供应是历代官方开发西北经济的动因和动力,隋唐五代也不例外。这一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北屯田以益军储、养马以壮国威、贸易以睦四邻的开发思路和实践,在调剂各族生产生活余缺、怀柔远人以及促进民族心理认同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是当时国家强盛的思想和物质基础之一,也为其后各代西北的经济开发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西北经济 开发思想
下载PDF
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木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0,共8页
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唐五代曲词与两宋词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宫廷词与士大夫词、市井词的不同。词体在唐五代时期,其主流始终在宫廷文化之中,李白的宫廷应制词、西蜀花间词、南唐词是此时期... 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唐五代曲词与两宋词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宫廷词与士大夫词、市井词的不同。词体在唐五代时期,其主流始终在宫廷文化之中,李白的宫廷应制词、西蜀花间词、南唐词是此时期的三个标志;所谓民间词应该是中唐之后才发生的,真正实现这一转型的标志应为东坡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宫廷词 北宋 士大夫词 王国维
下载PDF
四川唐、五代观无量寿经变光明转与宝船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明利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本文着眼于四川唐、五代观无量寿经变中光明转与宝船两种特殊因素,就其图像类型、地域特征及思想意涵进行了系统阐述。光明转图像可分为转中空白与具有佛或佛国两类表现,表述了阿弥陀佛光明最尊最胜、遍照十方佛国的意涵,以及救济众生... 本文着眼于四川唐、五代观无量寿经变中光明转与宝船两种特殊因素,就其图像类型、地域特征及思想意涵进行了系统阐述。光明转图像可分为转中空白与具有佛或佛国两类表现,表述了阿弥陀佛光明最尊最胜、遍照十方佛国的意涵,以及救济众生、劝导信众念佛的功能。宝船图像分为大型龙头式楼船与小型龙舟两类,与净土法门的易行道思想密切关联。光明转与宝船均呈现由川中向川东发展的趋势,唐两京地区可能为四川观无量寿经变的粉本来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唐五代 观无量寿经变 光明转 宝船
原文传递
区域生存意识、功利性思想与汉唐海神信仰的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闵祥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3-170,共8页
海神信仰不仅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神灵恐惧与迷信的文化表现,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应对海洋灾难时的能动性反应,其直接表现为一种生存意识与精神支撑。尤其在海洋防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伴随着沿海开发与海外交流的日渐增多,海洋灾... 海神信仰不仅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神灵恐惧与迷信的文化表现,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应对海洋灾难时的能动性反应,其直接表现为一种生存意识与精神支撑。尤其在海洋防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伴随着沿海开发与海外交流的日渐增多,海洋灾害与海难频发。为消弭海上灾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护佑海洋、驱灾避难的海神成为航海者与民众心中的精神力量与安全保障,也成为统治者获得海洋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海洋生存意识与功利价值思想的双重作用下,汉唐时期的海神信仰出现巨大转变:一是由汉晋时期的备受冷落到隋唐五代的尊王封帝,地位倍受尊崇;二是本土的民间信仰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观念一起,在唐代以后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隋唐五代 海神信仰 生存意识 功利目的
下载PDF
隋唐五代小说中判断句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妍南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小说在唐代演变为双线发展的局面,判断句在不同类别的小说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是"的系词用法在此时已经发展成熟。
关键词 隋唐五代 小说 判断句 系词
下载PDF
唐五代笔记体制的文化内涵
15
作者 郑浩纯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唐五代笔记体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作品产生的特定历史风貌,折射唐人感受世界的心理图式和精神结构。网状结构和程式特征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分类作品呈现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立场,表明唐人认知范畴的拓展和宗儒的政治取向。此外... 唐五代笔记体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作品产生的特定历史风貌,折射唐人感受世界的心理图式和精神结构。网状结构和程式特征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分类作品呈现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立场,表明唐人认知范畴的拓展和宗儒的政治取向。此外,唐五代笔记的条目划分、标题拟写、门类设置等体制,以及独特的著述方式,最终导向主体自我需要,追求撰述自主性,流露出唐人以实用为理念的心理诉求,带有特定时期的文化特质,符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和唐代实用思潮的历史定位。笔记作为文人乐于采用的写作体制,不该被排除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笔记体制 文化内涵 著述体式
下载PDF
李白诗歌在唐五代时期的经典形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海鸥 誉高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7,共6页
李白在世时,他的诗歌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惊奇,其雄奇、纵逸、清新的审美品质,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阐释,这是李诗成为经典的关键性开端。殷璠《河岳英灵集》最先选入李诗并准确评说其最突出的特点,对李诗的经典进程影响很大。杜甫是李白最... 李白在世时,他的诗歌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惊奇,其雄奇、纵逸、清新的审美品质,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阐释,这是李诗成为经典的关键性开端。殷璠《河岳英灵集》最先选入李诗并准确评说其最突出的特点,对李诗的经典进程影响很大。杜甫是李白最深至的知己,他对李白的评论皆属极富远见卓识的经典之论。中晚唐人不断发现李诗所体现的盛唐气象,李诗的经典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现存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共有四种选录李诗,共选76首,辅以一些序论评说。唐人对李白及其诗的评说更多地散见于诗歌、序跋、笔记等多种史料中。这些信息反映了唐人对李白的审美判断和经典选择,反映了李诗逐步成为经典的微妙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 唐五代 经典 形成
下载PDF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占卜民俗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静波 隋晓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2-55,共4页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千古文化的积淀,包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卜是民俗现象之一。唐五代笔记小说描述的占卜现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希冀,亦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不发达的状态。
关键词 唐五代 笔记小说 民俗现象
下载PDF
论唐、五代所见的“一田二主”与永佃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际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7,共13页
学者普遍认为,自明中叶以后,永佃权和"一田两主"开始流行于东南地区,至清代和民国时期已蔓延全国。就当时所见资料而言,此论无疑言之成理。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十六国至唐代吐鲁番出土租佃契约文书的陆续刊布,以上结... 学者普遍认为,自明中叶以后,永佃权和"一田两主"开始流行于东南地区,至清代和民国时期已蔓延全国。就当时所见资料而言,此论无疑言之成理。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十六国至唐代吐鲁番出土租佃契约文书的陆续刊布,以上结论就要修正。笔者发现,中唐《乾元二年(759)或上元二年(761)朱进明转租田土契》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田二主"租佃契实例。后周广顺三年(952),诏罢户部营田务时,首次从法律层面正式承认户部营田务原佃户对其所营田的永佃权。唐、五代"一田二主"与"永佃权"实例的出现,并非纯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背景,亦是其时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租佃制度与契约租佃制度长足发展的结果和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契约租佃制 一田二主 户部营田务 永佃权
原文传递
唐宋之际文人画中的寒林意象探析
19
作者 周奕希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寒林意象源于山水题材的林木意象,在历经唐五代,直至北宋的文人画发展中,成为极具阶段特征和文人审美趣味的经典意象。它保留着唐五代的绘画传统,继承林木意象的表现技巧与认知价值,呈现出基于法度谨严、笔墨精妙的自然山林样态。与此同... 寒林意象源于山水题材的林木意象,在历经唐五代,直至北宋的文人画发展中,成为极具阶段特征和文人审美趣味的经典意象。它保留着唐五代的绘画传统,继承林木意象的表现技巧与认知价值,呈现出基于法度谨严、笔墨精妙的自然山林样态。与此同时,它又试图摆脱设色巧丽的装饰特性,以“运墨五色具”替代色彩,从外在世界回到内在的精神表现与人格寄兴,彰显“寒”的多样生姿,传递寒而不冷、寒而生趣的比类与喻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北宋 文人画 寒林意象
下载PDF
隋唐五代亲邻关系与社会经济生活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靳小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6,共5页
隋唐五代时,亲邻关系与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乡里组织对于政府赋役征调的作用,亲邻间的经 济互助以及田宅产权让渡中于亲邻权利的考虑,都说明亲邻关系在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隋唐 五代亲邻关系对于社会... 隋唐五代时,亲邻关系与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乡里组织对于政府赋役征调的作用,亲邻间的经 济互助以及田宅产权让渡中于亲邻权利的考虑,都说明亲邻关系在隋唐五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隋唐 五代亲邻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仅波及后世,也是宗法关系影响中古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亲邻关系 社会经济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