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志华 余伟民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0,共18页
二战后期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形成美苏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导致... 二战后期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形成美苏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导致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在斯大林采取移植苏联体制和激活"世界革命"机制的背景下,亚洲"中间地带"的革命"溢出"了雅尔塔体系,一个并非事先"计划"的区域性政治变动将美苏引向全面冷战。当前中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与战后苏联已有很大区别,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建立起合作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避免走向新的"冷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外交 苏美关系 冷战起源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斯大林、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 被引量:8
2
作者 戴超武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7,共85页
对安全的追求,对于形成斯大林在战前、二战中以及战后不同时期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政治看,这种政策不仅是动员苏联人民应对斯大林所认为的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同西方的对抗的手段,而且也是巩固他在苏联最高决策层内地位... 对安全的追求,对于形成斯大林在战前、二战中以及战后不同时期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政治看,这种政策不仅是动员苏联人民应对斯大林所认为的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同西方的对抗的手段,而且也是巩固他在苏联最高决策层内地位和权力的一个手段。斯大林是苏联在战后关键问题上,诸如东欧的前途、德国问题以及对日占领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的决策者。斯大林努力主导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沿着苏联西部边界建立一个安全地带。斯大林认为,这一目标同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并不矛盾。斯大林希望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可以被英美所承认,以换取苏联承认西方在欧洲其他地区的影响。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担心同英美的合作可能面临失败。然而,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最终还是被西方认为是挑战西方,从而产生了与他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对自身安全与意识形态的追求,一方面同西方所坚持的所谓"民主、自决"原则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苏联的目标同美国日益扩张的在全球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从而使欧洲逐步分裂成为两个敌对的集团。在同西方盟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斯大林在较少重要性的问题上,如的里雅斯特问题、其卫星国的赔偿问题以及托管地等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也愿意作出妥协。而在主要问题上,斯大林则毫不妥协。苏联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对土耳其、伊朗的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苏联的主要理由,成为导致冷战爆发的重要事件。就这样,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战时的盟友,领导着各自的阵营,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冷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苏联外交 冷战起源
原文传递
铁幕落下:马歇尔计划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于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讨论之七) 被引量:2
3
作者 沈志华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3-49,共47页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莫斯科会议的失败,构成了马歇尔计划的政治经济背景。美国援助欧洲计划的目标,就是通过恢复德国经济和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建西欧的经济秩序。为此就需要将苏联以及某种条件下将东欧排除在外,只是出于政治考虑表面上仍...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莫斯科会议的失败,构成了马歇尔计划的政治经济背景。美国援助欧洲计划的目标,就是通过恢复德国经济和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建西欧的经济秩序。为此就需要将苏联以及某种条件下将东欧排除在外,只是出于政治考虑表面上仍然邀请苏联参加。苏联最初对马歇尔计划抱有希望,但在巴黎会谈中探明西方的目的后大失所望,坚决拒绝继续参与谈判,并严令禁止东欧国家出席巴黎会议。为实现对欧洲共产党和东欧各国的全面管控,苏联决心重建共产党国际组织——欧洲共产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标志着冷战格局在欧洲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歇尔计划 共产党情报局 冷战起源 美苏关系 苏联外交
原文传递
1947年旅大问题与苏联的“双轨”策略
4
作者 郝江东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36,共19页
1947年初,旅大问题再度吸引了美苏国共的高度关注。莫斯科根本无意将旅大行政权交给国民政府接收,但为应对美蒋的压力,采取了一种"双轨"策略:即,一面同美蒋在外交层面周旋,一面授意驻旅大苏军"扶共拒蒋",借助中共... 1947年初,旅大问题再度吸引了美苏国共的高度关注。莫斯科根本无意将旅大行政权交给国民政府接收,但为应对美蒋的压力,采取了一种"双轨"策略:即,一面同美蒋在外交层面周旋,一面授意驻旅大苏军"扶共拒蒋",借助中共力量阻挠接收,实现了对旅大的控制。国民政府既无能力、也无意愿立即接收旅大,却没有太多选择余地。期间,驻旅大苏军的做法,在中共党内引起了分歧与不满。新近解密的多方档案与文献,揭示了1947年美苏国共就旅大问题的互动过程。苏联的应对策略及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苏联对华政策 苏联外交 美苏关系
原文传递
战后苏联对华“双重外交”:基于1949年的案例
5
作者 李静杰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一直对华推行“双重外交”,既同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又同中国共产党发展关系。1949年是战后苏联对华“双重外交”的最后一年,也是取得辉煌成果的一年。这一年,中苏两党多次举行高层会晤,从而使两党关系上升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一直对华推行“双重外交”,既同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又同中国共产党发展关系。1949年是战后苏联对华“双重外交”的最后一年,也是取得辉煌成果的一年。这一年,中苏两党多次举行高层会晤,从而使两党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在国家关系方面,苏联在东北和外蒙古实现了它的目标以后,1949年又做出最后努力,力图保住在新疆的特殊地位和利益。苏联对华“双重外交”的真正底牌是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外交 双重外交 1949苏共与中共关系
下载PDF
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兰西瓦尼亚问题(1940-1945)
6
作者 梁强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86,共26页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争端及大国的介入,是20世纪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可以看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兰西瓦尼亚两次易主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分析苏联在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上三次不同程度的介...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争端及大国的介入,是20世纪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可以看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兰西瓦尼亚两次易主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分析苏联在特兰西瓦尼亚问题上三次不同程度的介入,有助于揭示特兰西瓦尼亚问题在苏联对外战略中独特的地缘和政治意义,有助于较为全面地认识这一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兰西瓦尼亚 第二次维也纳仲裁 罗匈和约 苏德关系 苏联外交
原文传递
苏联撤出阿富汗的政治解决进程及影响
7
作者 李晓亮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6-82,共7页
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 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为阿富汗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外交 阿富汗战争 日内瓦谈判 撤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