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藏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新诺 肖敏 +4 位作者 阮文强 覃思楠 岳华 汤承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613,共8页
为了解川藏高原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感染情况和牦牛BVDV的主要流行亚型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和西藏部分高原地区采集的149份临床腹泻牦牛粪便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根据5′-... 为了解川藏高原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感染情况和牦牛BVDV的主要流行亚型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和西藏部分高原地区采集的149份临床腹泻牦牛粪便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根据5′-UTR、Npro和E2基因的变异研究该地区牦牛BVDV的遗传变异情况。同时,通过RT-PCR、病毒分离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鉴定牦牛BVDV分离株。结果表明,149份粪便中,BVDV阳性检出率为19.46%[95%置信区间(CI)=13.4%~26.7%],其中西藏地区牦牛BVDV阳性检出率为27.14%(95%CI=17.2%~39.1%),四川地区牦牛BVDV阳性检出率为12.66%(95%CI=6.2%~22.0%)。随机抽取10份阳性样本测序,根据5′-UTR、Npro和E2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10份样本为BVDV-1型,包括BVDV-1a(n=4)和1d(n=6)亚型。此外,成功分离鉴定出两株致细胞病变型(cytopathic,cp)BVDV,分别属于牦牛BVDV-1a和1d亚型,命名为SWU-Z10和SWU-L8。研究结果提示,川藏部分高原地区牦牛存在BVDV感染,BVDV-1a和1d为牦牛感染的主要亚型。本研究丰富了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也为后续研制牦牛专用BVDV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DV 川藏地区 牦牛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分离培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川藏铁路澜沧江段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佳佳 高波 +3 位作者 刘建康 陈龙 黄海 李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3,共10页
早期识别是实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复杂地形区滑坡的早期识别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位于高山峡谷区的滑坡隐患点。为了全面准确地获取川藏铁路澜沧江段的滑坡隐患,采用SBAS-InSAR技术,通过Sentinel-1(升轨)和RADARSAT-2... 早期识别是实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复杂地形区滑坡的早期识别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位于高山峡谷区的滑坡隐患点。为了全面准确地获取川藏铁路澜沧江段的滑坡隐患,采用SBAS-InSAR技术,通过Sentinel-1(升轨)和RADARSAT-2(降轨)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对川藏铁路澜沧江段进行滑坡隐患早期识别。解译结果显示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研究区LOS向的形变速率分别为-58~21 mm/a(升轨)和-42~16 mm/a(降轨),转换后的斜坡向最大平均速率达到-128 mm/a。基于升降轨数据的斜坡向形变结果,识别出川藏铁路澜沧江段的113处滑坡隐患点,其中存在4处滑坡隐患密集区以及13处典型滑坡隐患点,进一步分析了两处重点滑坡隐患的形变特征和滑移机制。本次研究结果对于川藏铁路线路选定以及澜沧江大桥上、下游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不同轨道数据结合互补的方式为川藏铁路沿线的高山峡谷地区的滑坡隐患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早期识别 SBAS-InSAR 川藏铁路 澜沧江
下载PDF
川藏高原一次混合型强对流天气的观测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黉 李英 文永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7-579,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自动气象站、探空、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16年9月8日川藏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多站出现8级雷暴大风、1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且伴有最大直径为18 mm的冰雹,是川藏高原...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自动气象站、探空、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16年9月8日川藏高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多站出现8级雷暴大风、1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且伴有最大直径为18 mm的冰雹,是川藏高原一次混合型强对流过程。对流系统发生在500 hPa弱冷平流和低层切变线影响下,中低层深厚湿层、环境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和垂直风切变为超级单体的形成和维持提供有利条件。初始北侧多单体和南侧弱对流在地面辐合线上生成,向东南移入适宜环境后,北侧多单体发展成线状对流系统,与南侧单体合并且促使其迅速发展成超级单体。成熟超级单体低层具有清晰的前侧入流缺口、钩状回波和中气旋特征。强回波区随高度前倾,呈显著的上冲云顶突起、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风暴内中层径向辐合、上升气流减弱和反射率因子核心快速下降预示下击暴流的产生。中层干空气的夹卷和水凝物快速下落的拖曳作用加强下沉气流,结合峡谷地形的狭管效应,引起地面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高原 雷暴大风 超级单体
下载PDF
溴代阻燃剂在中国川藏地区的污染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俊霞 刘莉莉 +6 位作者 郭杰 周啸宇 邓晶晶 刘洋成 傅晓旭 张卫 林匡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23-2831,共9页
利用气质联用仪(GC-NCI-MS)对中国川藏地区饮用水、表土和青稞样品中PBDEs(包括十溴联苯醚在内)和TBBPA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了PBDE同系物的分布模式,比较研究了不同区域的溴系阻燃剂(BFRs)的污染水平、可能来源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显... 利用气质联用仪(GC-NCI-MS)对中国川藏地区饮用水、表土和青稞样品中PBDEs(包括十溴联苯醚在内)和TBBPA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了PBDE同系物的分布模式,比较研究了不同区域的溴系阻燃剂(BFRs)的污染水平、可能来源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西藏地区饮用水中均未检出PBDEs和TBBPA.表土样品中∑13PBDEs的含量范围为0.87~10.56 ng·kg-1(以干重计),PBDE主要同系物为BDE-15、209、47和99(所有样品中100%检出),分别占∑13PBDE含量的39.0%、16.5%、10.5%和10.5%.另外,研究发现,土壤中∑13PBDEs与TBBPA的含量显著相关,暗示了它们相似的空间分布,且PBDEs和TBBPA均与TOC值显著相关,PBDEs和TBBPA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线性关系.这表明川藏地区土壤中PBDEs和TBBPA的污染为同一来源,且其含量不仅受TOC值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也可能受与PBDE和TBBPA有关的大气传输、稀释或吸附、沉降多种因素影响.在偏远地区的农作物青稞中检测到了PBDEs和TBBPA,可能是通过大气沉降到农作物表面,被生物富集和吸收.青稞为该地区居民主食的原料,尽管PBDEs和TBBPA的含量非常低,但可能对当地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青藏高原地区 饮用水 表土 青稞 污染源
原文传递
川藏地区雷暴大风活动特征和环境因子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黉 李英 +1 位作者 宋丽莉 谌芸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46,共12页
利用2010-2017年中国气象局重要天气报、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川藏地区雷暴大风的活动特征、环境因子和环流形势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高原(海拔高度不低于1 km)和盆地(海拔高度低于1 km... 利用2010-2017年中国气象局重要天气报、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川藏地区雷暴大风的活动特征、环境因子和环流形势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高原(海拔高度不低于1 km)和盆地(海拔高度低于1 km)区域雷暴大风活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川藏高原区域雷暴大风频次呈5-6月和9月双峰型分布,主要发生在午后;盆地区域主要发生在夏季,午后和夜间均较活跃。高原站雷暴大风年平均频次约为2次/站,在雷暴和大风中分别约占4.5%和8%。盆地站年平均频次仅为0.4次/站,雷暴中仅占1.5%,但在大风中约占60%。高原站雷暴大风的中低层环境温度递减率较大,一般呈上湿下干的逆湿垂直结构;而盆地站雷暴大风通常具有上干下湿的垂直结构。分别对5-6月和9月高原站雷暴大风两个峰值时段的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发现5-6月受高空西风槽影响,中层有弱冷平流侵入,高层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大;而9月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影响,中高层较干,低层暖湿气流明显。这些均有利于雷暴大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川藏地区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AIRS资料在川藏地区适用性的验证 被引量:9
6
作者 倪成诚 李国平 熊效振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663,共8页
选取那曲等7个站点代表中国西南川藏地区的3个典型区域,将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卫星获取的温度、高度和水汽资料与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所获得的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的相应观测量进行比较,分析了AIRS资料与探空资料的一致性,并对7个站点的... 选取那曲等7个站点代表中国西南川藏地区的3个典型区域,将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卫星获取的温度、高度和水汽资料与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所获得的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的相应观测量进行比较,分析了AIRS资料与探空资料的一致性,并对7个站点的温度误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IRS卫星的高度和温度以及混合比资料与L波段探空数据有很好的吻合度,其中温度资料在高原地区的低层尚有较小偏差,在中高层一致性较高。AIRS卫星所测得的位势高度数据与探空资料相当一致。而AIRS获取的混合比资料在低层略小于探空资料,在高层基本吻合。因此,AIRS资料在川藏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有效弥补探空资料在该区域(尤其是高原地区)的覆盖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 川藏地区 秒级探空 温度 湿度 廓线
下载PDF
川藏铁路折多山段隧道温度场与热害初步预测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志宏 徐浩然 +3 位作者 刘峰 魏帅超 张薇 王贵玲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187,共8页
高温热害是川藏铁路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折多山一带地处地热资源丰富的康定地热田,隧道热害问题突出。由于高原山区的交通和施工条件恶劣,在部分区域钻探或其他物探手段难以施展。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隧道沿线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 高温热害是川藏铁路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折多山一带地处地热资源丰富的康定地热田,隧道热害问题突出。由于高原山区的交通和施工条件恶劣,在部分区域钻探或其他物探手段难以施展。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隧道沿线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弥补在困难地区勘察工作的不足,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地质资料,考虑断层、岩性、地温、地下水等因素,结合稳态法地热研究理论,建立折多山区域地热场模拟数值模型,揭示A隧道方案沿线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隧道沿线热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为隧道线路的选址、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折多山段隧道 地温场 热害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鹿传霖保川图藏举措考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悦梅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8,共13页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同时实施了一系列"保川图藏"的措施。据档案史料分析,其措施...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同时实施了一系列"保川图藏"的措施。据档案史料分析,其措施主要有收瞻对为川属、在瞻对地方设置屯官进行管理、将"三瞻"更名"定瞻"并设直隶厅取代原建昌道以完善川边防戍体系、架设通藏电线以畅通讯、请调藏族爱国活佛入藏通达番情、保障川藏与中原地区的通商等。这些举措符合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地区管理与社会控制要求,具有固疆定边的政治前瞻性,对今天的川藏地区开发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川藏地区 瞻对 鹿传霖
下载PDF
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川藏铁路昌都——林芝段地热异常区定量预测评价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喆 董庆 +9 位作者 陈建平 赵文博 蒋良文 张广泽 冯涛 王栋 毕晓佳 边民 张权平 孟德利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8-1378,共11页
识别川藏铁路沿线的地热异常区有助于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的管理维护。以川藏铁路昌都—林芝段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热红外影像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并进行星地同步实验,得到校正后的地温值。围绕地热异常的成因与分布规律,选取地层组合熵... 识别川藏铁路沿线的地热异常区有助于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的管理维护。以川藏铁路昌都—林芝段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 8热红外影像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并进行星地同步实验,得到校正后的地温值。围绕地热异常的成因与分布规律,选取地层组合熵、断层缓冲距、断层线密度、地表温度、水系缓冲距、地震动峰值加速度6个影响因子作为地热异常区评价指标并检验因子独立性。构建信息量模型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将识别结果划分为5个子区域。研究表明:高异常区和中异常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4%和28.57%,地热高温点的空间分布与地热异常区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热红外遥感 地表温度 信息量模型 地热异常区
原文传递
川藏地区及川藏铁路沿线风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杰 楚志刚 《气象科技》 2023年第1期142-148,共7页
雷暴大风是影响铁路建设和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而川藏铁路作为连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干线铁路,其沿线地理形势复杂,气候特征多样,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本文旨在定量分析川藏地区和川藏铁路的风场变化特征,以为川藏铁... 雷暴大风是影响铁路建设和交通运营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而川藏铁路作为连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干线铁路,其沿线地理形势复杂,气候特征多样,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本文旨在定量分析川藏地区和川藏铁路的风场变化特征,以为川藏铁路建设和铁路列车运行、防灾减灾以及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采用2004—2020年地面气象站观测风场和2006—2020年极大风风速资料,结合2000—2020年近21年的NCEP FNL地面风场数据,对川藏地区和川藏铁路沿线拉萨、林芝、雅安、成都4个高铁站附近的风场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川藏地区西部风力高于东部,高原内陆风力大于高原东南缘和四川省。11月至次年3月是高原内陆风速最大的月份,月平均风速在高原北部和南缘能够达到7 m/s以上,夏秋季风速较小。(2)选取川藏铁路沿线拉萨站、林芝站、雅安站和成都站4个站点风场进行分析,风速表现为高原西部向东部减小的趋势。(3)在研究时段内,2018—2020年川藏铁路沿线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拉萨和林芝站的大风日数也有所增加,因此2018年以来川藏铁路沿线处于风速上升期,对铁路的风险处于增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地区 川藏铁路 风速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区滑坡防治工程的冻融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栋 王全成 姜昭群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82-89,共8页
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带岛状山地冻土区,冻融环境相对复杂。文章通过对川西地区及藏东昌都地区G317、G318沿线滑坡防治工程25处典型案例进行调查,总结冻融条件下滑坡防治工程的破坏形式及受力机理,探讨了水平冻胀力、... 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寒带岛状山地冻土区,冻融环境相对复杂。文章通过对川西地区及藏东昌都地区G317、G318沿线滑坡防治工程25处典型案例进行调查,总结冻融条件下滑坡防治工程的破坏形式及受力机理,探讨了水平冻胀力、法向冻胀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对挡墙、桩间板、排水沟等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冻胀力远大于主动土压力,认为开放式冻胀较封闭式冻胀对防治工程的影响更大;阐明了冻胀融沉对锚索工程的影响,提出使用基于蓄能消能系统的锚索结构;探讨了季节性冻土区滑坡防治材料抗冻等级选择方法及减缓冻融效应的措施及建议,为川藏铁路沿线滑坡治理工程及拟建施工便道的边坡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川藏铁路 季节性冻土 滑坡 锚索
下载PDF
Q355B钢筋在川藏铁路地区土壤模拟液中的腐蚀行为
12
作者 李伟光 潘吉林 肖盼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47,77,共7页
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在川藏铁路地区土壤模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和碳酸钠溶液和不同试验温度对Q355B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和碳酸钠的添加量低于0.3%(质量分... 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在川藏铁路地区土壤模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和碳酸钠溶液和不同试验温度对Q355B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和碳酸钠的添加量低于0.3%(质量分数)时,阴阳离子浓度的增大对Q355B钢腐蚀的影响较轻微;当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钾添加量达到1mol/L时,Q355B钢在添加不同溶液的模拟液中的腐蚀轻重程度依次为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钾,Q355B钢表面未见明显锈蚀和点蚀痕迹,钢表面可以维持钝化状态;在模拟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Q355B钢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大,70℃下Q355B钢的腐蚀速率约是15℃下的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地区 土壤模拟液 腐蚀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川藏土司官寨建筑空间分析
13
作者 吴艳 王宗祺 《住区》 2021年第6期69-80,共12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四川藏区土司官寨的历史源流;之后概述了该地区官寨建筑的分布情况,并基于地理地形、文化影响和建筑形态的差异性,选取了卓克基、芦花和孔萨三个建筑案例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三维立体建模的方式再现了三栋土司官寨的整体... 本文首先介绍了四川藏区土司官寨的历史源流;之后概述了该地区官寨建筑的分布情况,并基于地理地形、文化影响和建筑形态的差异性,选取了卓克基、芦花和孔萨三个建筑案例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三维立体建模的方式再现了三栋土司官寨的整体布局、各层不同功能空间分布、及整体空间组合关系,并深入分析了三个案例的建筑空间异同。最终本文总结出川藏地区的土司官寨基于文化传承和发展,选择地势较高的环境,因地制宜地建成官寨建筑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并且其建筑空间具有:外防、内守、尊高、敬神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少数民族聚落 藏族住宅 建筑空间 土司官寨 差异性与规律性 四川藏区
下载PDF
川藏地区土壤浸出液的腐蚀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光 潘吉林 +2 位作者 李二建 丁建华 樊凯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5,99,共5页
通过测试川藏不同地区土壤浸出液的理化参数如腐蚀性元素含量、pH、电导率等,评估了这些地区土壤环境的腐蚀性。同时考察了Q355B钢试样在土壤浸出液、超纯水及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溶液中阴离子... 通过测试川藏不同地区土壤浸出液的理化参数如腐蚀性元素含量、pH、电导率等,评估了这些地区土壤环境的腐蚀性。同时考察了Q355B钢试样在土壤浸出液、超纯水及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溶液中阴离子含量对材料的腐蚀影响较大,电导率越高、土壤中阴离子含量越多,腐蚀越严重。试样在成都土壤浸出液中的腐蚀最严重,腐蚀速率为0.0118 mm/a,约为在3.5%NaCl溶液的1/3;试样在理塘禾泥乡土壤浸出液中的腐蚀最轻微,腐蚀速率为0.0004 mm/a,与在超纯水中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地区 土壤浸出液 腐蚀 电化学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四川涉藏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乡城县为例
15
作者 刘柯杉 范路平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2期17-2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发生剧烈变化,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大规模扩张。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引发了诸多问题,为协调城市空间冲突,学者们开始积极探寻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基于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背景,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发生剧烈变化,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大规模扩张。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引发了诸多问题,为协调城市空间冲突,学者们开始积极探寻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基于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背景,本文以具有涉藏地区地域文化背景的乡城县为例,通过对乡城县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的模拟,分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提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延续的空间、维系的发展理念作为可持续因子,拟建立四川涉藏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体系,以此进行城市空间形态重构,为四川涉藏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四川涉藏地区 乡城 城市空间形态
下载PDF
英国官员奥利弗·科尔斯及其涉藏活动探究
16
作者 马睿 陈鹏宇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8,共8页
清末民初,西方一些人打着传教、旅游、探险等名义在康区一带频繁活动,其游历撰写成书或者文章在西方出版发表,引起不小反响。英国人奥利弗·科尔斯长期在华担任领事职务,在打箭炉任职期间曾窜入川边地区开展非法的情报刺探活动,主... 清末民初,西方一些人打着传教、旅游、探险等名义在康区一带频繁活动,其游历撰写成书或者文章在西方出版发表,引起不小反响。英国人奥利弗·科尔斯长期在华担任领事职务,在打箭炉任职期间曾窜入川边地区开展非法的情报刺探活动,主要有勘测地形路线、进行军事情报搜集、对当地经济社会状况进行调查、同当地权贵进行接触等,在英国干涉我国康藏关系事务中起到了负面作用,对川边治理带来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斯 川边地区 地形勘测 渗透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