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话在吴语分区上的地位——兼论上海话的混合方言性质 被引量:15
1
作者 游汝杰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8,共7页
上海话是一种混合型的城市方言,是由松江话、苏南吴语和浙北吴语混合而成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只有五个单字调。在吴语内部的分片上,应将其从原来的苏沪嘉小片独立出来,成为太湖片上海话小片。
关键词 上海话 吴语 语言接触 混合型方言
原文传递
上海土著学生语言行为报告 被引量:15
2
作者 焦成名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7,共11页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的上海土著学生(约75%)习得的第一语言仍是上海话,而有48%的上海土著学生习得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单独习得上海话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63%,同时习得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74%...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的上海土著学生(约75%)习得的第一语言仍是上海话,而有48%的上海土著学生习得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单独习得上海话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63%,同时习得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土著学生,普通话的精通比率为74%,普通话都成为他们的优势语言。目前,土著学生家庭生活中使用比率最高的仍是上海话,但普通话也开始应用于土著家庭内部的交际;在公共场合,普通话取代了上海话作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职能,成为土著学生公共交际的首选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上海话 语言习得 语言精通 语言使用
下载PDF
上海方言中的虚拟句 被引量:13
3
作者 钱乃荣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10,共14页
上海方言中存在着陈述语气和虚拟语气在句法形式上的对立。本文说明虚拟形式在老上海话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在现今新上海话中的变化。
关键词 上海方言 虚拟句 陈述语气 句法形式 虚拟语态
原文传递
方言经验对早期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泳海 王玲玉 +1 位作者 钱琴珍 邱静静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417,共4页
近年来,对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方言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很少。汉语是一种具有众多方言的独特语言,许多方言和标准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具有方言和普通话早期经验的双语儿童在... 近年来,对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方言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很少。汉语是一种具有众多方言的独特语言,许多方言和标准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具有方言和普通话早期经验的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是否存在优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从心理语言学层面上,母语学习中获得的语言能力或普遍语法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二是从语言学层面上来讲,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干扰作用。那么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比单一普通话儿童是否存在优势呢?本研究将进行调查。实验选取72名4岁、5岁和6岁学前儿童为被试,每个年龄组各24人,其中沪语儿童和单一普通话儿童各12名。采用听觉呈现方法对所选被试进行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测试,包括声调意识、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三部分,并收集儿童的口语资料。结果表明:虽然沪语儿童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主效应不显著,但沪语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和声调意识成绩均比单一普通话儿童高;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优势不受年龄的影响。本研究启示是,上海地区学前儿童学习标准语(普通话)之外应鼓励使用沪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意识 沪语 学前儿童
下载PDF
论160年前上海话声母[dz]/[z]变异——兼论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读音变异现象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忠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0-345,共6页
本文分析160年上海方言声母[dz]/[z]变异,指出是一种文白异读现象;根据历史文献及现代北部吴语相关读音,证明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原先的读音是浊擦音,读[dz]是杭州半官话的文读渗透层。随着杭州话权威地位式微,文读层在吴语里呈消... 本文分析160年上海方言声母[dz]/[z]变异,指出是一种文白异读现象;根据历史文献及现代北部吴语相关读音,证明北部吴语从邪澄崇船禅等母原先的读音是浊擦音,读[dz]是杭州半官话的文读渗透层。随着杭州话权威地位式微,文读层在吴语里呈消退趋势;各地消退的程度不一,所以对应不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言 语音变异 文白异读 从邪澄崇船禅等六母
原文传递
上海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卷舌元音声学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于珏 李爱军 王霞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字"二"的声学测量及分析,对比不同口音级别的上海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中的卷舌元音,从而为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处理卷舌元音提供相关的声学参数。本文发现:(1)从声学元音图上看,上海普通话中的男女发音人在处理... 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字"二"的声学测量及分析,对比不同口音级别的上海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中的卷舌元音,从而为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处理卷舌元音提供相关的声学参数。本文发现:(1)从声学元音图上看,上海普通话中的男女发音人在处理卷舌元音时表现出不同,但有一趋势始终保持不变,即口音越重,舌位越靠前,且越高。(2)从共振峰模式图上看,上海普通话中的卷舌元音F3下降速度普遍比标准普通话慢,且随着口音的加重,F3下降速度越来越慢。(3)从时长上看,在上海普通话中口音加重,则相对时长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元音图 共振峰模式 口音 卷舌元音
原文传递
上海方言定指指示词“箇个” 被引量:7
7
作者 钱乃荣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上海方言中除了直指远近的指示词外,还有表示定指的指示词。本文分析定指指示词"箇"在上海方言中的历时变化,在与官话比较中说明其定指用法,并指出定指指示词的来源。
关键词 上海方言 吴语 定指指示词 定指用法 语源
原文传递
重写上海:大陆、香港和台湾电影中的沪语 被引量:6
8
作者 都文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上海电影和有关上海的电影将上海的文化影响带到全球,解读(重读)和书写(重写)上海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上海话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全面展示了在国家、公共领域和所谓的历史客观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存在着的那种地方... 上海电影和有关上海的电影将上海的文化影响带到全球,解读(重读)和书写(重写)上海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上海话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全面展示了在国家、公共领域和所谓的历史客观文化的深层结构里存在着的那种地方性的、私人化的、原初自发的主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等级 上海方言 历史客观文化 主观文化 中国 台湾省 香港
下载PDF
上海话疑问成分“(口伐)”的语义及句法地位 被引量:5
9
作者 石定栩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1-439,共9页
上海话的句末助词"(口伐)"用来构成是非问句。带"(口伐)"的疑问句可以充当讲述动词的宾语,而且在不同的动词后有相异的表现;"(口伐)"会使句子中的疑问指代成分成为量化成分;"(口伐)"不能附着... 上海话的句末助词"(口伐)"用来构成是非问句。带"(口伐)"的疑问句可以充当讲述动词的宾语,而且在不同的动词后有相异的表现;"(口伐)"会使句子中的疑问指代成分成为量化成分;"(口伐)"不能附着在否定句后面。如果将带"(口伐)"问句分析为正反选择问句,将"(口伐)"分析为包含否定与选择疑问两种功能,这些句法特性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句末助词 正反选择问句 讲述动词
原文传递
上海郊区语音近30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游汝杰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4-200,共7页
近30年来,上海市区和郊区居民交往越来越密切,其方言接触也越来越频繁,结果是郊区方言越来越接近市区方言。本文将近两年调查所得资料,与近30年前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郊区方言语音正在加速向市区靠拢。
关键词 上海郊区 语音 方言接触
原文传递
《上海通俗语及洋泾浜》所见外来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游汝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8,共8页
本文研究用上海话发音的外来词,语料主要来自《上海通俗语及洋泾浜》一书。全文分三部分。首先对《上海通俗语及洋泾浜》所录外来词进行分类比较,然后讨论上海话外来词的发展变化,并且比较研究上海话和粤语里的外来词。结论认为上海开... 本文研究用上海话发音的外来词,语料主要来自《上海通俗语及洋泾浜》一书。全文分三部分。首先对《上海通俗语及洋泾浜》所录外来词进行分类比较,然后讨论上海话外来词的发展变化,并且比较研究上海话和粤语里的外来词。结论认为上海开埠后的一百年间外来词曾经非常发达,其中一部分为普通话或书面语大量吸收,但20世纪50年代后口语中的外来词大多废弃不用。近年来在香港产生的外来词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上海。外来词在结构上有两大演变趋势,一是音节从简;二是音译义注词变成纯音译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洋泾浜 上海话
原文传递
上海市区话舒声阳调类合并的原因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忠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5-310,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1853年艾约瑟《上海口语语法》一书的声调描写并结合上海地区方言相关现象,指出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市区话存在两种声调的音变,一种是本地的阳上变阳平,另一种是来自权威方言的全浊阳上归阳去,两种音变层次叠加在一起,引起音... 本文通过研究1853年艾约瑟《上海口语语法》一书的声调描写并结合上海地区方言相关现象,指出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市区话存在两种声调的音变,一种是本地的阳上变阳平,另一种是来自权威方言的全浊阳上归阳去,两种音变层次叠加在一起,引起音变的双向扩散;加上这三个阳调类的调值十分接近,最终导致上海市区话阳平、阳上、阳去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扩散 层次音变 声调 上海话
原文传递
“粤语”“闽南语”和“沪语”:汉语方言称“语”的三种形成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佳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3期82-91,共10页
本文在回顾前人对方言与语言边界意识形态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方言称"语"现象的成因概括为3种模式:"粤语"模式是古来一级方言称"语"的传袭,"闽南语"模式是自治状态下的次级方言提升为"语&... 本文在回顾前人对方言与语言边界意识形态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方言称"语"现象的成因概括为3种模式:"粤语"模式是古来一级方言称"语"的传袭,"闽南语"模式是自治状态下的次级方言提升为"语",而"沪语"模式则是他治状态下的次级方言提升为"语"。本文对3种模式的性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如加强党政机关和新闻媒体的语言国情教育;在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真空的情况下,为方言的具体称谓及称谓的使用制订既尊重历史习惯,又严守政治"红线"的部门规范;对社会的一般使用,一级方言建议可采用"方言"称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 闽南语 沪语 方言称谓
下载PDF
从上海方言看海派文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乃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上海方言精细表现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精气神,生动精准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和中西融合、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时代风貌。上海从农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都市,这些变化反... 上海方言精细表现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城市的精气神,生动精准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和中西融合、博大多元、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时代风貌。上海从农业文化、手工业文化为主的城市转变为一个商业化、工业化的都市,这些变化反映在上海话语汇上。大批商业词语在上海话中产生,还蔓延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使日常生活用语带有商务气息。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上海人在活跃的思维和海派的奇思遐想中产生了大量有海派风味的上海方言词语。上海方言的发展历程,充分传达出上海人民创造生活的辉煌,也证明了开放创新、海纳百川的文化对优化语言的重要作用。海派的沪语形象渗透在上海人海派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海话是一种时代层次和社会层次十分丰富的语言。传承上海话,就是传承和发扬上海这个都市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方言 海派文化 现代性 海纳百川
下载PDF
一个语法层次演变的实例——上海方言160年中现在完成时态的消失过程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乃荣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40,共9页
本文以现实的语料,说明上海方言中一种语法形式——现在完成时态在历史层次覆盖意义上的具体消亡过程,及其在被替换过程中的种种连续过渡现象,并讨论它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上海方言 现在完成时态 语法 语序
原文传递
论金宇澄《繁花》的艺术特色
16
作者 李亚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金宇澄的《繁花》围绕三位男主人公沪生、阿宝和阿毛的人生经历讲述了20世纪下半叶上海市井生活的百态。《繁花》作为一部地域小说,在题材上通过衣食住呈现鲜明的上海地方特色;在结构上采用双线并行、交叉叙述的叙述方式;在修辞手法上... 金宇澄的《繁花》围绕三位男主人公沪生、阿宝和阿毛的人生经历讲述了20世纪下半叶上海市井生活的百态。《繁花》作为一部地域小说,在题材上通过衣食住呈现鲜明的上海地方特色;在结构上采用双线并行、交叉叙述的叙述方式;在修辞手法上运用多种隐喻手法使小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语言风格上将上海方言与普通话巧妙融合,同时穿插多种方言,以人物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以宏大的视角囊括上海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作家对老上海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迷茫感伤,仿如一部上海“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材 隐喻 上海方言 双线并行的结构
下载PDF
语言的社会地位与文化之关系探析——上海话言语现象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永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6-140,共5页
世界语言学发展史表明,语言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文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文化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与人的认知特点相互作用产生文化观念,语言或言语的一些特性又使文化观念成了语言或言语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又制约人... 世界语言学发展史表明,语言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文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文化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与人的认知特点相互作用产生文化观念,语言或言语的一些特性又使文化观念成了语言或言语的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又制约人的心理,调节人的社会关系。所有这些因素的互动过程,是文化决定语言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话 文化观念 认知 心理 社会关系
下载PDF
浅谈高校在沪语传承和传播中的作用——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19期34-35,共2页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方言开始日趋式微,沪语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沪语目前面临的危机和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真实案例,探讨高校在沪语传承和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 沪语 危机 传播 校园媒体
下载PDF
宁波话与上海话比较及其历史成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则玲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25,163,共5页
宁波话与上海话语音的相似程度较高。本文拟通过对宁波话与上海话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气腔调的比较,阐述两种方言之间的异同及其历史成因:一是很深的渊源关系;二是宁波人善于经商,社会地位较高;三是便捷的宁波与上海水路交通。
关键词 宁波话 上海话 语音 异同 历史成因
下载PDF
论《繁花》中的上海地域文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琪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54-58,共5页
地域文化通常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精神价值,人们经常通过某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印记来感受这里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而上海这座琳琅满目的大都市历来备受瞩目。《繁花》是作家金宇澄的代表作,作为一部纯正的上海地域小说,在2012年出版后... 地域文化通常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精神价值,人们经常通过某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印记来感受这里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而上海这座琳琅满目的大都市历来备受瞩目。《繁花》是作家金宇澄的代表作,作为一部纯正的上海地域小说,在2012年出版后,获得巨大声誉。书中采用双线结构的模式精细地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在新旧时代的深刻经历,蕴含着不同于其他地域小说的思想内涵,并以它独特的沪语叙述方式继承和发展了上海地域文化的写作方法,被称为近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最为丰美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沪语 上海文化 弄堂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