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河断裂两侧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振宇 孙知明 +2 位作者 马醒华 尹济云 Y.Otofuji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44,共10页
通过在红河两侧(大姚、景谷、江城、勐腊剖面)的早第三纪古地磁样品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河两侧由白垩纪古地磁研究所揭示的印支地块相对于华南地块存在的左旋相对运动。这一结果说明了印度支那地块在印度板块的挤压下,于早第三纪至中... 通过在红河两侧(大姚、景谷、江城、勐腊剖面)的早第三纪古地磁样品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河两侧由白垩纪古地磁研究所揭示的印支地块相对于华南地块存在的左旋相对运动。这一结果说明了印度支那地块在印度板块的挤压下,于早第三纪至中新世沿红河大断裂发生向南侧向滑移达1000km左右,它不仅使青藏高原的巨大构造缩短得到调整,而且在北部湾地区形成伸展构造,并引起南中国海的张开。印度支那地块北部各地区的差异性旋转和红河断裂共轭的剪切断裂系的发育,以及红河大断裂早第三纪至中新世左旋剪切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大断裂 早第三纪 古地磁 区域构造 剩磁 岩石磁学 印度板块
下载PDF
用接收函数Ps转换波研究地壳各向异性——以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34
2
作者 徐震 徐鸣洁 +3 位作者 王良书 刘建华 钟锴 童蔚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8-448,共11页
倾斜界面与各向异性介质均可使接收函数的切向分量产生明显的能量.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理论接收函数的研究,可以发现倾斜界面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与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到时差与周期性上.利用... 倾斜界面与各向异性介质均可使接收函数的切向分量产生明显的能量.通过对不同模型的理论接收函数的研究,可以发现倾斜界面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与各向异性介质产生的接收函数切向分量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到时差与周期性上.利用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造成的切向分量不同的周期性,可以通过加权叠加的方法突出各向异性或倾斜界面的影响,并可对接收函数径向、切向分量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获取各向异性分裂参数.通过对布设于红河断裂附近的4个三分量宽频带流动台站的接收函数莫霍面Ps震相的研究,获得红河断裂附近的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132°,快慢波时间延迟为0.24s.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红河断裂带构造走向一致,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相差近90°,表明红河断裂地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可能存在解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地壳各向异性 快慢波 红河断裂
下载PDF
红河断裂的新观察 被引量:30
3
作者 任纪舜 金小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9-442,共4页
据越南马江下游地质观察,确定越南境内马江古生代地层特征和构造位置与中国云南东南部马关相一致,红河断裂的左行滑动最少达400km。如将红河断裂两侧地质体位置复原,则右江三叠纪复理石将通过黑水河带与松潘-甘孜的巨型浊积岩盆地沟通,... 据越南马江下游地质观察,确定越南境内马江古生代地层特征和构造位置与中国云南东南部马关相一致,红河断裂的左行滑动最少达400km。如将红河断裂两侧地质体位置复原,则右江三叠纪复理石将通过黑水河带与松潘-甘孜的巨型浊积岩盆地沟通,共同构成扬子陆块的被动边缘,黑水河带并不是板块缝合带,而是一个三叠纪的裂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马江 黑水河带 断裂构造
下载PDF
奠边府走滑断裂带的构造特征、遥感解译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渊 刘俊来 +1 位作者 TRAN My Dungh 宋志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1414,共14页
位于越南西北部的奠边府(Dien Bien Phu)断裂,向北延伸入中国云南境内,向南进入老挝境内,走向由近N—S向向南逐渐过渡为NE—SW向,倾角陡立。沿断裂带发育3个具有不同运动学机制的第四纪盆地——婵讷(Chan Nua)盆地、莱州(Lai Chau)盆地... 位于越南西北部的奠边府(Dien Bien Phu)断裂,向北延伸入中国云南境内,向南进入老挝境内,走向由近N—S向向南逐渐过渡为NE—SW向,倾角陡立。沿断裂带发育3个具有不同运动学机制的第四纪盆地——婵讷(Chan Nua)盆地、莱州(Lai Chau)盆地和奠边府盆地。根据对奠边府断裂带地区ETM遥感数据进行详细解译以及野外实地考察,得到奠边府断裂具有早期的右行走滑和后期的左行走滑特征的证据;并且根据断裂两侧水系受断裂影响发生左错的程度不同,认为奠边府断裂的西盘相对于东盘较为活动,即为主动盘。奠边府断裂北延进入越南境内,与金平地区的三家河断裂相连,并继续向北并入哀牢山剪切带中。奠边府断裂现今的左行走滑与红河断裂现今的右行走滑共同组成了一组共轭断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奠边府断裂带 遥感解译 走滑相关盆地 区域伸展 红河断裂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云县—宁蒗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思文 王宝善 +3 位作者 田晓峰 王夫运 刘宝峰 李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106,共16页
位于滇西地区的红河断裂是中国最长的走滑断裂之一,具有很高的地震潜势。为了调查红河断裂的复杂结构,在滇西地区穿过红河深大断裂带完成了1条由云县至宁蒗近SN向长300km的宽角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结合初至波走时成像及正演建模方法,对... 位于滇西地区的红河断裂是中国最长的走滑断裂之一,具有很高的地震潜势。为了调查红河断裂的复杂结构,在滇西地区穿过红河深大断裂带完成了1条由云县至宁蒗近SN向长300km的宽角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结合初至波走时成像及正演建模方法,对该测线观测数据进行了一维、二维分析拟合,获得了该地区沿测线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地壳P波平均速度为6.2~6.3km/s,基本呈现为1个均匀的正速度梯度结构,但在中地壳和下地壳不同区域有部分低速异常;沿测线Moho界面埋深存在较大的横向变化,自南向北明显变深,南侧Moho埋深约为45km,北侧Moho埋深可达54km,较之典型的大陆地壳,存在明显的增厚现象;而沿测线中上地壳厚度变化不大,地壳增厚主要缘于下地壳厚度的增加;以红河断裂为界,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差异,暗示了红河断裂作为扬子准地台和三江地槽系构造边界的作用;测线穿过区域红河断裂两侧没有明显的Moho埋深变化,结合临近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在不同区段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壳速度结构 宽角反射/折射 红河断裂 滇西地区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糜棱岩分形特征及主要流变参数的估算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秉良 刘瑞珣 +3 位作者 向宏发 楚全芝 黄雄南 郑勇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3-483,共11页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的块间构造变形带,该断裂的西南侧出露一套经韧性剪切形成的糜棱岩。研究区糜棱岩宏观上发育多种变形组构,如构造面理、线理、S-C组构等。微观变形特征有云母鱼、长石碎斑、长石和角闪石压扁拉长、...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经历了长期构造演化的块间构造变形带,该断裂的西南侧出露一套经韧性剪切形成的糜棱岩。研究区糜棱岩宏观上发育多种变形组构,如构造面理、线理、S-C组构等。微观变形特征有云母鱼、长石碎斑、长石和角闪石压扁拉长、碎斑旋转形成的压力影等;尤其是石英普遍变形,其特征有波状消光、核幔构造、动态重结晶、单颗粒压扁拉长及石英条带等;石英动态重结晶新颗粒尤其发育,重结晶的新颗粒边界具有锯齿状或港湾状等不同的微观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记录了变形时的温压环境和流变速率。石英新颗粒分维几何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边界形态具有自相似性,表现出分形特征。分维数值为1.150~1.180,变形温度大约500℃,同构造变质环境属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初步估算应变速率可能低于10-8.4s-1,根据石英重结晶的粒径估算变形古应力为42.0~58.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糜棱岩 石英 动态重结晶 应变速率 分形维数
下载PDF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FT dating of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被引量:10
7
作者 XIANG HongFa WAN JingLin +4 位作者 HAN ZhuJun GUO ShunMin ZHANG WanXia CHEN LiChun DONG XingQ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Tectonically,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at its late phase 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normal fa... Tectonically,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at its late phase 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normal fault depression on its northern segment, and the dextral shear displacement on its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ratum deformation and fault movement on the typical fault segments, such as Jianchuan, southeast Midu, Yuanjiang River, Yuanyang, etc. since the Miocene Epoch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times dextral faulting dominated by normal shearing occurring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since the Miocene Epoch. The fission track dating (abbrevi-ated to FT dating, the same below) is conducted on apat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bove fault segments and relating to these movements. Based on the measured single grain’s age and the con-fined track length, we choose the Laslet annealing model to retrieve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ampl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zone experienced two times obvious shear displacement, one in 5.5 ± 1.5 MaBP and the other in 2.1± 0.8 MaBP. The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sees two intensive uplifts of mountain mass in the Yuanjiang River-Yuanyang region at 3.6―3.8 MaBP and 1.6―2.3 MaBP,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above-mentioned two dextral normal displacement events since the late Miocene Epo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analysis FISSION track DATING the red river fault dextral displacement TIMES
原文传递
利用GPS数据反演中国红河断裂带活动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文 许才军 +1 位作者 肖卓辉 王帅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6-713,共8页
为了研究中国红河断裂带近年的活动特性,利用块体模型对红河断裂带周围块体内1999—2014年的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建模,反演得到块体的刚体旋转、内部应变率以及断层的滑动速率与三维闭锁程度。结果表明,考虑内部应变的块体模型可以显著提... 为了研究中国红河断裂带近年的活动特性,利用块体模型对红河断裂带周围块体内1999—2014年的GPS水平速度场进行建模,反演得到块体的刚体旋转、内部应变率以及断层的滑动速率与三维闭锁程度。结果表明,考虑内部应变的块体模型可以显著提升速度场的拟合效果,反演得到的红河断裂带滑动速率与二维速度剖面的结果吻合较好。红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大致呈现中段闭锁较强、南段与北段闭锁较弱的对称分布,南段、中段与北段在地表以下15 km深度范围内的断层闭锁程度分别约为0.34~0.52、0.67~0.75、0.26~0.53,右旋滑动亏损速率分别为1.7、3.0、1.4 mm/a。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的应变场分布,发现红河断裂带从南至北由压缩转换为拉张,中段处于压缩与拉张的交界带,剪应变率低于南北两段,这可能是由于中段闭锁较强、断层错动量较小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GPS速度场 块体模型 闭锁程度 滑动亏损速率
原文传递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构造岩特征及应力场演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秉良 刘瑞珣 +2 位作者 向宏发 万景林 黄雄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9-537,共9页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FT)测年及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微观特征的变化:...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FT)测年及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微观特征的变化:断层岩为糜棱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早期断层活动为左旋走滑,糜棱岩和未变形的砂砾岩FT年龄均大于20Ma,表明这期间红河断裂带曾发生过一次构造热事件。断层岩为碎裂岩和角砾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后期断层活动为右旋走滑。微结构特征不同的碎裂岩和角砾岩的FT年龄可分为3个时段(9.9~12.7Ma、6.8~8.4Ma、2.0~4.6Ma),测年结果和应力场特征表明红河断裂带中新世以来曾发生过3次断层错动事件,且第1次事件应力结构为走滑型,第2、3次事件应力结构为正断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断层岩 显微结构 FT测年 应力场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岩FT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秉良 刘瑞珣 +2 位作者 向宏发 万景林 黄雄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56,共13页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的显微结构详细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简称FT测年,以下同),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中微观特征的变化:糜棱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的显微结构详细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简称FT测年,以下同),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中微观特征的变化:糜棱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早期断层活动为左旋走滑,糜棱岩和未变形的砂砾岩FT年龄均>20Ma,表明这期间红河断裂带曾发生一次构造热事件;碎裂岩和角砾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后期断层活动为右旋走滑,微结构特征不同的碎裂岩和角砾岩的FT年龄可分3个时段(9.9~12.7,6.8~8.4,2~4.6MaBP),表明红河断裂带中新世以来曾发生3次断层位错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断层岩 显微结构 FT测年
下载PDF
红河断裂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建国 汪良谋 +1 位作者 徐煜坚 韩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应用震源波谱分析对红河断裂带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证明在弥渡以南的红河断裂深部存在有利于蠕滑活动的环境介质条件,从而对红河断裂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红河断裂 震源波谱 介质力学 地震
下载PDF
鹤庆—洱源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对滇中引水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房艳国 罗文行 +1 位作者 叶浩 周云 《华南地震》 2019年第3期6-13,共8页
鹤庆—洱源断裂位于滇西北,呈NE-SW向延伸,南端与红河断裂带斜交,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的断裂。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的野外露头的特征分析,揭示了该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同时又伴有张性正断性质,结合该断裂带附... 鹤庆—洱源断裂位于滇西北,呈NE-SW向延伸,南端与红河断裂带斜交,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的断裂。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的野外露头的特征分析,揭示了该断裂在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同时又伴有张性正断性质,结合该断裂带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该断裂对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工程有重要影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洱源断裂 晚第四纪 滇中引水工程 红河断裂
下载PDF
滇西北裂陷区地热及构造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云 冉华 +3 位作者 李其林 赵慈平 郭丽爽 刘耀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3-930,共8页
本文利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滇西北裂陷区58个地热温泉的热储温度,获得了以热储温度空间分布表达的浅层地热场。并在洱源、漾濞、宾川一带发现了一个热储温度高于200℃的地热异常区;近年来的中强以上地震(M≥5.0,1970~2017)的震中大多位于... 本文利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滇西北裂陷区58个地热温泉的热储温度,获得了以热储温度空间分布表达的浅层地热场。并在洱源、漾濞、宾川一带发现了一个热储温度高于200℃的地热异常区;近年来的中强以上地震(M≥5.0,1970~2017)的震中大多位于地热高值区向低值区过渡的地热梯度带上。结合地壳深部结构和地质构造资料,认为滇西北裂陷区的地热和地震不仅仅是断层活动的结果,而且还与区域动力学过程和地壳深部的物质特性有关,尤其是深部热物质(岩浆或流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温泉 热储温度 地热异常 地震
下载PDF
漾濞M_(S)6.4地震同震形变特征及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晓雪 季灵运 +3 位作者 朱良玉 王光明 张文婷 李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1-789,共19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文中基于升、降轨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反演获取了发震断层的精细滑动分布,计算了区域应变分配及同震位错引起的周边各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发...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文中基于升、降轨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反演获取了发震断层的精细滑动分布,计算了区域应变分配及同震位错引起的周边各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对发震构造及周边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降轨LOS向形变最大量级约为8.6cm,同震形变呈对称分布,升轨LOS向形变最大量级为5.7cm,NE盘噪声明显;同震位错以右旋走滑为主,主要发生在2~10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为0.46m,位于6.5km深处,同震错动未破裂到地表,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_(W)6.1;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为维西-乔后断裂的分支断裂或W侧与其近平行的一条未知断裂;此次地震是继1996年丽江M_(S)7.0和2018年墨江M_(S)5.9地震之后发生在川滇菱形块体西南地区的又一次典型地震事件,对川滇菱形块体西南地区的龙蟠-乔后断裂、程海断裂和红河断裂北段的库仑应力影响较为显著,滇西北拉张构造系统和红河断裂北段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INSAR 同震滑动分布 库仑应力变化 维西-乔后断裂 红河断裂
下载PDF
红河断裂带的GPS观测数据反演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清志 刘宇平 +1 位作者 陈智梁 唐文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8-421,共4页
本文利用1999和2003年的GPS观测数据,通过在欧亚框架下的数据反演,并根据断裂带的活动性质和活动性的强弱,将测区范围内的红河断裂带分为三段(见图3示):北段断裂带、南段断裂带和中间转换区.
关键词 红河断裂 GPS 数据反演
下载PDF
红河断裂对莺歌海盆地地热系统的控制作用
16
作者 杨培 张佳豪 +3 位作者 宋荣彩 董贵宇 陈海雯 郑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8,共11页
基于莺歌海盆地地热背景,从地热系统的水源、流体通道、热储和盖层4个方面系统地去评价红河断裂对其的控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样、气样分析,断裂构造在地热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红河断裂的差异变形显著影响裂隙型热液热... 基于莺歌海盆地地热背景,从地热系统的水源、流体通道、热储和盖层4个方面系统地去评价红河断裂对其的控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样、气样分析,断裂构造在地热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红河断裂的差异变形显著影响裂隙型热液热储的平面分布范围和纵向发育深度的异质性;莺歌海盆地地热系统是以地幔热物质作为主要热源,红河断裂带和盆地内中央凹陷底辟带为主要通道,裂隙型热液热储和上部大面积水道、海底扇、三角洲等储集体为主要热储,莺歌海组巨厚泥岩为主要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红河断裂 底辟带 控热作用 地热系统
下载PDF
基于卫星重磁资料的南海深部构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桐林 石会彦 +3 位作者 郭志宏 张功成 张镕哲 陈汉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16-4230,共15页
南海深部构造对研究南海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海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进行布格校正、海水层校正和沉积层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再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分离,利用位场界面反演方法对区域布格异常... 南海深部构造对研究南海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海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进行布格校正、海水层校正和沉积层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再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分离,利用位场界面反演方法对区域布格异常进行反演计算得到研究区域的莫霍面深度分布;采用全变倾角化极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卫星磁异常数据进行化极处理,并进一步对化极磁异常作向上延拓,得到延拓后化极磁异常结果.分析布格重力异常、莫霍面深度及化极磁异常特征,结合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的证据,得到以下结论:推测南海北部陆缘的古俯冲带位置是从118.5°E,24°N沿北东向延伸至109°E,15°N;红河断裂入海后经过莺歌海盆地在海南岛南部转为南北向与越东断裂相接并延伸至万安盆地;推测中特提斯洋的部分闭合位置是从110°E,2°N到101°E,21°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俯冲带 红河断裂 中特提斯洋 莫霍面
下载PDF
思普地区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樊耀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70,共6页
红河断裂是云南主要的区域大断裂。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强烈。但其南段长期无中强地震发生,而离它仅100km的滇西南思普地区地震活动却异常强烈。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滇西南地区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用人工地震测深等... 红河断裂是云南主要的区域大断裂。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强烈。但其南段长期无中强地震发生,而离它仅100km的滇西南思普地区地震活动却异常强烈。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滇西南地区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用人工地震测深等方面的实际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思普地区存在较大规模的北东向断层。并提出北东向断层在思普地区地震活动中起重要控制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地震活动 控制作用 地质构造 相关性
下载PDF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庆道 郭朝斌 +2 位作者 王伟锋 张文博 周雄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111-112,共7页
以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为基础,从平面和剖面上识别楚雄盆地的扭动构造,并结合区域古地磁资料、应力场特征以及盆地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区不同构造期的扭动变形机制及其演化。结果表明,中生代以来,楚雄盆地受到特提斯构造域向北和滨太平洋构... 以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为基础,从平面和剖面上识别楚雄盆地的扭动构造,并结合区域古地磁资料、应力场特征以及盆地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区不同构造期的扭动变形机制及其演化。结果表明,中生代以来,楚雄盆地受到特提斯构造域向北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向西的推挤力,2个推挤力在不同构造期分别占主导地位,并致使红河断裂左行、右行走滑交替,控制着楚雄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印支期金沙江洋关闭、思茅—印支地块与扬子板块拼合后,金沙江—红河碰撞带东侧的楚雄盆地不属于前陆盆地,板块拼合过程中红河断裂走向与推挤方向形成小角度斜交,主要发生走滑运动,未产生大规模造山,随后在晚印支期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中形成楚雄裂陷盆地;研究区南部楚雄—牟定一带沉积厚度的剧烈变化源于楚雄—建水断裂和牟定断裂中生代走滑运动产生的拉分效应;楚雄盆地的火成岩分布往往与大型基底断裂的后期扭动作用有关,这有利于圈定火成岩分布范围,在油气勘探中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扭动构造 走滑构造 扭动作用 构造演化 楚雄盆地
下载PDF
中越红河断裂带考察与研究(一)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国 皇甫岗 +1 位作者 谢英情 Phan Trong Trinh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2-368,共7页
基于对越南境内红河断裂带的野外考察,结合中国境内红河断裂带已有考察研究成果,从断裂几何结构、构造演化与地层发育、新生代地质地貌特征等多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红河断裂带现今活动的基本特征。认为:(1)红河断裂带在断裂几何结构、断... 基于对越南境内红河断裂带的野外考察,结合中国境内红河断裂带已有考察研究成果,从断裂几何结构、构造演化与地层发育、新生代地质地貌特征等多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红河断裂带现今活动的基本特征。认为:(1)红河断裂带在断裂几何结构、断裂长期的发育演化过程、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异常突出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分段性;(2)红河断裂新构造运动以来的夷平面发育与解体、新生代盆地发育与堆积、水系及河流阶地发育与变形等方面的特征表明,中国境内红河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总体活动水平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一直延续到了越南境内;(3)青藏高原侧向挤出作用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这一认识对于探索川滇地区地壳运动与强震活动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分段性 不均匀性 侧向挤出 越南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