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 被引量:217
1
作者 马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过程进行考察,从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接受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并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接受性问题。指出受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影响的传统译论忽视了译者和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 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过程进行考察,从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接受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并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接受性问题。指出受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影响的传统译论忽视了译者和译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积极的、能动的参与和创造作用,把原作文本和译作文本看成是孤立静止的自足客体,企图使译文“再现”原文,“等值”于原文,这无疑使传统译论失之片面,某种程度上也误导了翻译实践。本文通过对传统译论的考察剖析,得出了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观 传统译论 语言 接受水平
原文传递
论读者反应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意义 被引量:113
2
作者 秦洪武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重新阐释奈达的读者反应理论。这一扩展了的读者反应理论将用于反思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读者反应论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应成为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重要一维。
关键词 读者反应论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目标读者
原文传递
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被引量:120
3
作者 洪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59,F0004,共5页
随着旅游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成为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有着重... 随着旅游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成为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对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语言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重视对译文读者的关照。本文同时提出,译者不能一味消极地迁就读者,要超越读者、创造读者,拓宽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旅游外宣广告的译作向国外读者推介中国的特色语言、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提高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更积极意义上的读者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旅游广告翻译 读者关照
下载PDF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读者关照 被引量:35
4
作者 曹英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译文读者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一个能动的主体,读者对译语文本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由于读者的审美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主流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会有所不同。译者对译文读者语言和文化审美特征的关照以及... 译文读者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一个能动的主体,读者对译语文本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由于读者的审美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主流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会有所不同。译者对译文读者语言和文化审美特征的关照以及对译文读者情感需求的关注是影响文学翻译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翻译 读者关照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相雨 潘镜羽 《传媒观察》 2018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中,媒介和其他相关传播者不仅重视媒介形象文本的生产,更重视对受众接受特征和规律的把握,这与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审美阅读的主体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接受美学看来,受众不仅具有主体性,还具有历史性,文本意义... 在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中,媒介和其他相关传播者不仅重视媒介形象文本的生产,更重视对受众接受特征和规律的把握,这与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审美阅读的主体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接受美学看来,受众不仅具有主体性,还具有历史性,文本意义是在受众与文本的互动中产生,文本意义也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受众参与而有所变化。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体现出鲜明的接受美学特征:亲民范展示可见之美,媒介文本饱含美学感染力,新闻故事刷新受众审美经验,互动交流产生文本意义等。由此,本文认为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媒介呈现,对特定主体做好这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美学启示,即突出语言美、展现文化美、创造连接美、彰显智慧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领导人形象 媒介呈现 接受美学
原文传递
中国语境下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3,共4页
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视角,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历史的考察,阐述了它对中国翻译界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影响,并对这一理论在中国接受的艰巨性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接受 美学 中国
下载PDF
电影研究中接受美学的三个向度 被引量:33
7
作者 徐枫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接受美学是西方20世纪后半叶的文学研究学派,电影接受美学有自身独特的方法论脉络。雨果.闵斯特伯格首先揭开了电影接受美学研究的序幕,强调观众的知觉和心理幻觉是电影艺术的保障。此后,受电影符号学代码研究启发的新电影史研究,从互... 接受美学是西方20世纪后半叶的文学研究学派,电影接受美学有自身独特的方法论脉络。雨果.闵斯特伯格首先揭开了电影接受美学研究的序幕,强调观众的知觉和心理幻觉是电影艺术的保障。此后,受电影符号学代码研究启发的新电影史研究,从互文本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背景组合"的思路,成为"期待视野"这一接受美学重要概念的电影学对应体。其三,在精神分析批评研究电影时,对电影机构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将电影美学话语视为推动电影工业、鼓动观众欲望的电影第三机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代码 期待视野 互文本系统 电影机构 保留剧目
原文传递
西方文论关键词:接受美学 被引量:22
8
作者 任卫东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接受美学作为接受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联邦德国。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强调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姚斯和伊瑟尔的理论有... 接受美学作为接受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联邦德国。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强调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姚斯和伊瑟尔的理论有各自的侧重点:姚斯关注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视野交融和变化,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史;伊瑟尔感兴趣的是具体阅读过程中,文本结构与读者之前的互动关系如何生成作品的意义。接受美学的创立,使文学研究的中心从作家和作品转移到读者身上,导致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康斯坦茨学派 读者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原文传递
试述接受美学中的“意义未定和空白”及读者的阅读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友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 ,是作为对当代西方作者中心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批评的反叛而出现的。充分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文学史就是文学的读者接受史、效果史 ,并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 ,是作为对当代西方作者中心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批评的反叛而出现的。充分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文学史就是文学的读者接受史、效果史 ,并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把“意义未定与空白”作为作品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准 ,强调读者及其阅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意义未定 空白 阅读
下载PDF
从作者美学到共同体美学——作为艺术理论发展的电影共同体美学 被引量:17
10
作者 饶曙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13,共9页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作者美学、文本美学、接受美学合乎逻辑与现实的发展,是在借鉴、吸收与改造西方文艺理论、西方电影理论基础上,全面展开的中国式创造、中国式表达。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核心旨归,即克服传统作者美学、文本美学与接... 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作者美学、文本美学、接受美学合乎逻辑与现实的发展,是在借鉴、吸收与改造西方文艺理论、西方电影理论基础上,全面展开的中国式创造、中国式表达。电影共同体美学建构的核心旨归,即克服传统作者美学、文本美学与接受美学偏于一端的不足,尝试建构新的融合式美学,有效串联起作者与观众、生产与消费、内部与外部、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共同体美学所追求的主客体的统一和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和西方文艺思维的有效结合与转化。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美学自信,尝试梳理和解决当下中国电影的复杂问题,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自塑"起中国的国际形象,我们需要建构起能够渗透和贯穿电影各个层面的中国电影话语体系和本土理论、批评体系。同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有建构的依凭。而电影共同体美学正是在这种多重合力相互影响下共同推动的结果,其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具备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作者美学 文本美学 接受美学 王国维 《人间词话》
下载PDF
认知语义激活与语言留白美学论——从汽车尾部十大经典警示语谈起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勇忠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0-13,18,共5页
话语意义的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语义激活是受话人能动参与话语建构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有了激活,语言才经济,有了激活,语言才具张力,才拥有了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本文从汽车警示语入手,从接受美学和认知语义激活的角度分析... 话语意义的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语义激活是受话人能动参与话语建构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有了激活,语言才经济,有了激活,语言才具张力,才拥有了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本文从汽车警示语入手,从接受美学和认知语义激活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留白美在日常语言和文学话语中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建构 语义激活 接受美学 留白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翻译策略选择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蒙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5-78,70,共5页
接受美学的产生在文学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接受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人物姚斯和伊赛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详细论述,他们的出发点都放在读者身上,把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其理论的基点。而将接受美... 接受美学的产生在文学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接受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人物姚斯和伊赛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详细论述,他们的出发点都放在读者身上,把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其理论的基点。而将接受美学与翻译相结合,则凸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无论是异化抑或归化策略的使用都必须考虑读者的因素。因而,译者既要做到使译文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又要使译文具有开拓读者认知接受视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读者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西方翻译对等论在中国的接受效果——一个文化的检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柳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共7页
本文作者对西方翻译对等论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历史的清理和分析,阐述了翻译对等论对中国翻译学学科理论话语转型的深刻影响,并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这一理论的接受效果做了文化的审理。
关键词 翻译对等论 接受效果 美学 中国 文化的检讨
原文传递
读者反应与跨文化语篇的阐释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郝文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2-24,43,共4页
以接受美学为其理论基础 ,讨论读者反应在跨文化语篇阐释中的能动作用。从三个角度对此做出论证 :读者的前理解和理解是文本意义实现的基础 ;读者对文化缺省弥补所做的努力 ;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
关键词 读者反应 接受美学 跨文化语篇 文化缺省
下载PDF
语言学和接受学 被引量:12
15
作者 鲁国尧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2-10,95,共10页
历史学家、思想家陈寅恪先生(1933)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文结合实际叙述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的感悟,四十多年前发源于德国的&qu... 历史学家、思想家陈寅恪先生(1933)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文结合实际叙述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的感悟,四十多年前发源于德国的"接受学"已传入我国,呈风靡之势,而中国语言学却基本处于"视若无睹"的状态。本文对"接受学"有所申解、发挥,并呼吁中国语言学界接受"接受学",倘能如此,必可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接受学 接受史 负接受 语言学
下载PDF
飞鸿踏雪泥 诗风慕禅意——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苏轼诗词翻译中禅境的再现 被引量:13
16
作者 戴玉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9,共5页
苏轼一生涉猎佛禅佛典,佛禅思想对其文学创作影响较大,其诗作微妙地表现了禅的淡、远、空、寂的特点。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入语读者很难领略诗词寄寓的禅理寓机。在接受美学视角的关照下,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使自... 苏轼一生涉猎佛禅佛典,佛禅思想对其文学创作影响较大,其诗作微妙地表现了禅的淡、远、空、寂的特点。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入语读者很难领略诗词寄寓的禅理寓机。在接受美学视角的关照下,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使自己的期待视野与原作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译者需要与诗人一同进入禅的境界,揣摩原诗的"未定点",力图解读并再现其中的意境与禅境;其次应充分考虑并尊重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期待,激发读者的审美创造力,实现原作生命力的延续及译本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接受美学 意境与禅境 禅境再现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与复译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锦兰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5-38,共4页
接受美学理论有两大研究方向———接受研究和效应研究。本文以这两大研究方向为视角,从读者与文本两方面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复译问题,指出文学作品的复译是一种必然,并进一步预测了未来复译的风格趋向。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复译 读者 文本
下载PDF
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国画留白艺术的审美呈现及现实运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芳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113-118,共6页
中国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力深远的画种在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受众和青睐者。其中,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留白技艺的使用和表达对于中国画在彰显文化内涵、提升艺术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画家通过在画面进行留白创作给观者... 中国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力深远的画种在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受众和青睐者。其中,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留白技艺的使用和表达对于中国画在彰显文化内涵、提升艺术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画家通过在画面进行留白创作给观者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与联系空间,这与接受美学所提倡的艺术创作观点不谋而合。正是这种画面留白形成了绘画作品的“召唤结构”,从而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文章以此为主题,在对接受美学理论下的中国画留白艺术内涵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画留白艺术的具体呈现,并进一步探讨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画留白艺术的现实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留白艺术 接受美学 审美呈现 现实运用
下载PDF
新闻传播的接受之维——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国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11,共4页
在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对文本意义生成的支配地位,这对新闻传播的接受之维具有重大参照意义。这体现在首先应确立新闻传播中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其二根据期待视野细分受众;再次揭示新闻讯息文本与受众之间的张力互动关系... 在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对文本意义生成的支配地位,这对新闻传播的接受之维具有重大参照意义。这体现在首先应确立新闻传播中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其二根据期待视野细分受众;再次揭示新闻讯息文本与受众之间的张力互动关系;最后尝试树立新闻定义中的受众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新闻传播 受众
下载PDF
互动艺术究竟是什么?——探析互动艺术的“形”与“神”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戴志强 王妍 冯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95-100,共6页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互动艺术作品也随之大量涌现,互动艺术凭借其独特的科技感与互动理念正在逐渐成为现代艺术领域的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然而,对于互动艺术的整体概念,目前尚缺乏一个成体系的架构。本文尝试通过探析互动...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互动艺术作品也随之大量涌现,互动艺术凭借其独特的科技感与互动理念正在逐渐成为现代艺术领域的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然而,对于互动艺术的整体概念,目前尚缺乏一个成体系的架构。本文尝试通过探析互动艺术借助高科技的艺术表现之"形"与以接受主体为中心的互动理念之"神",从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互动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艺术 人机交互技术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