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 被引量:35
1
作者 朱诚 彭华 +9 位作者 李世成 黄林燕 郑朝贵 项伏生 孙毓飞 唐云松 胡济源 朱光辉 吕健君 程光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5-455,共11页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 齐云山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中白垩统小岩组K2x1红色砂砾岩层中,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景德镇-祁门断裂带、江湾-街口挤压破裂带和开化-淳安褶断带三大断裂带控制。在白垩世该区经历了地块沉降,成为陆上的断陷湖盆,由此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红层堆积。在新构造运动中,该区经历了隆升过程,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变成了海拔500 ̄600m的山体。白垩系红色砂砾岩在经历了垂直节理发育、风化破坏阶段及剥蚀搬运阶段后,同时受岩性本身砂岩与砾岩在组分和结构上的影响,差异性风化剥蚀显著,因此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方山、城堡及天生桥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大致反映了该区新构造运动中三次主要的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成因 新构造运动 山丹 安徽 白垩系 砂砾岩层 丹霞地貌 地貌发育 断陷湖盆 破坏阶段 风化剥蚀 抬升过程 断裂带 白垩统 齐云山 景德镇 破裂带 白垩世 500 沉积物 差异性 天生桥 红色 岩组 地块 陆上 堆积 红层 山体
下载PDF
视觉传达设计在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中的作用研究——以齐云山景区为例
2
作者 宋婕 张锐锐 吴琼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了让旅游景区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以齐云山景区为例,深入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在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齐云山景区视觉形象设计,提取区别于黄山景区、徽文化的显著特征并融入设计中,不仅能显著增强游客的... 为了让旅游景区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以齐云山景区为例,深入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在旅游景区形象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齐云山景区视觉形象设计,提取区别于黄山景区、徽文化的显著特征并融入设计中,不仅能显著增强游客的游览体验和场景记忆,而且可以促进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为景区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其他景区形象设计提供实际指导和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齐云山 形象设计 视觉传达
下载PDF
关于齐云山道教文化和宗教旅游开发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丽蓉 周秉根 《黄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齐云山作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宗教旅游价值。本文分析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历史和开发的宗教旅游类型及当前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关键词 齐云山 道教文化 宗教旅游开发
下载PDF
齐云山道教建筑概述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波峰 宋辉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0期42-43,共2页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 结合齐云山的简要概况,详细阐述了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布局,并对齐云山道教建筑的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齐云山道教建筑注重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美化自然、追求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 道教建筑 艺术特点 建筑布局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研究
5
作者 高云 姚勇强 陈健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4期54-56,61,共4页
本研究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据初步统计,适宜观赏的野生草本花卉植物共计73种,隶属于43科63属。根据其资源特征分析,单种科、单种属占优势,而优势科和寡种属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其繁殖特性及生育周期分析,... 本研究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花卉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据初步统计,适宜观赏的野生草本花卉植物共计73种,隶属于43科63属。根据其资源特征分析,单种科、单种属占优势,而优势科和寡种属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其繁殖特性及生育周期分析,双子叶植物及一、二年生植物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其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研究,初步筛选出安徽羽叶报春、宽叶金粟兰、天葵、三白草等10种园林应用开发价值较高的野生草本花卉,以期为黄山地区乃至皖南、江浙一带草本花卉植物绿化品种的扩增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草本花卉 园林应用 齐云山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周旺 舒咏明 《江苏林业科技》 2006年第1期19-21,34,共4页
在对齐云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402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隶属118科304属,划分为绿化及风景植物、花卉植物、草坪及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和树桩盆景植物5大类,并对齐云山的野生观... 在对齐云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402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隶属118科304属,划分为绿化及风景植物、花卉植物、草坪及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和树桩盆景植物5大类,并对齐云山的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 野生观赏植物 用途
下载PDF
Danxia landform genesis of the Qiyun Mountain, Anhui Province 被引量:1
7
作者 MA Chunmei ZHU Cheng +7 位作者 PENG Hua ZHENG Chaogui XIANG Fusheng SUN Yufei HU Jiyuan ZHU Guanghui LU Jianjun CHENG Guang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45-56,共12页
The Danxia landform of Qiyun Mountain is mainly developed on the red granule conglomerates named Xiaoyan Group (K2x^1) of middle Cretaceous series, which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ree faulted zones, namely, Jingdezh... The Danxia landform of Qiyun Mountain is mainly developed on the red granule conglomerates named Xiaoyan Group (K2x^1) of middle Cretaceous series, which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hree faulted zones, namely, Jingdezhen-Qimen faulted zone, Jiangwan-Jiekou compressional faulted zone and Kaihua-Chun'an folding faulted zone.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 this area firstly experienced massif subsidence to become a continental faulted basin, then having thick Cretaceous red sediments accumulated on it. In the supervened neotectonism, this area experienced an uplifting process, which made the thick Cretaceous sediments into a mountain with an altitude of 500-600 m. After undergoing the processes of vertical joint development, weathering, denud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evidently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and denudation influenced by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between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the grand Danxia landscape consisting of peak forests, steep cliffs, caves, mesas, castellated peaks, natural bridges and so on formed. The three nick points located respectively at 585 m, 400 m and 150 m generally reflect the three dominated uplift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neotecto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yun mountain Danxia landform landform genesis
下载PDF
齐云山道教音乐旅游价值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善美 姚小烈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安徽齐云山是我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旅游文化资源特别丰富。齐云山道教音乐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齐云山道教音乐资源既能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促进齐云山旅游业的发展,... 安徽齐云山是我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旅游文化资源特别丰富。齐云山道教音乐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齐云山道教音乐资源既能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促进齐云山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传承与弘扬齐云山道教音乐。本文在简述齐云山道教音乐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旅游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 道教音乐 旅游价值
下载PDF
齐云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道场和道乐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汪玉玲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4-98,共5页
齐云山道场和道乐与徽州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也是齐云山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道场以节日祝祷和平安清醮为主,迎合地方时令节日活动。道乐涵盖曲牌音乐和经韵音乐,音域平缓,具有传统道乐肃穆的音乐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地方文化,兼具活泼之调... 齐云山道场和道乐与徽州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也是齐云山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道场以节日祝祷和平安清醮为主,迎合地方时令节日活动。道乐涵盖曲牌音乐和经韵音乐,音域平缓,具有传统道乐肃穆的音乐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地方文化,兼具活泼之调。齐云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遵循保护传承人、"活态化"传承和注重社会性功能等规律,并融入地方民俗文化,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 道场 道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下载PDF
齐云山道教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坤 汪淑敏 杨莉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6-59,71,共5页
安徽是宗教旅游资源大省,除了以九华山为代表的著名佛教名山外,在皖南还有一处道教名山,即齐云山。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不仅自然资源禀赋优异,而且道文化底蕴深厚。全面梳理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分析和科... 安徽是宗教旅游资源大省,除了以九华山为代表的著名佛教名山外,在皖南还有一处道教名山,即齐云山。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不仅自然资源禀赋优异,而且道文化底蕴深厚。全面梳理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其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对齐云山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 道教 旅游 道文化
下载PDF
皖南齐云山蕨类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园林应用前景探讨
11
作者 王茹 《安徽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63-64,共2页
本文通过实地踏查发现齐云山共有蕨类植物27科、71种,根据其生态类型和生长习性分为五大类:陆生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水生蕨类和藤本蕨类,分析了该地区蕨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蕨类植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齐云山 蕨类植物 园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齐云山道教建筑研究
12
作者 季文媚 卢泉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道教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齐云山坐落于徽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建筑群,位列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该文从地域化视角对齐云山道教建筑展开分析研究,探究影响其发展... 道教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齐云山坐落于徽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教建筑群,位列道教四大名山之一。该文从地域化视角对齐云山道教建筑展开分析研究,探究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归纳分析齐云山道教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精神及民居、宫观浑然一体的民间性和乡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 道教建筑 徽州文化 地域特征 影响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足迹点沉积环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情 邢立达 +3 位作者 王晓丽 潘正华 胡毅 路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06-1513,共8页
安徽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群是目前中国晚白垩世保存最好的恐龙足迹群之一,对其沉积环境的研究为恢复白垩纪末期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证据。研究区足迹全部为兽脚类凸型足迹,与无脊椎动物遗迹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Scoyenia sp.保... 安徽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群是目前中国晚白垩世保存最好的恐龙足迹群之一,对其沉积环境的研究为恢复白垩纪末期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证据。研究区足迹全部为兽脚类凸型足迹,与无脊椎动物遗迹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Scoyenia sp.保存在一起,指示陆相沉积中的浅水沉积。通过薄片鉴定,足迹层位主要为岩屑砂岩,其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4个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的河相砂一致;粒级分布直方图、概率累积曲线图及散点图表明,足迹层位从下到上颗粒逐渐变细,水动力条件变弱,沉积环境由河床沉积转变为边滩沉积。综上,齐云山兽脚类足迹点沉积环境为大型曲流河沉积,足迹保存在边滩沉积的下部,是白垩纪末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兽脚类恐龙动物群的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晚白垩世 兽脚类足迹点 安徽齐云山
下载PDF
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14
作者 黄薇薇 沈非 吴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580-584,共5页
边缘型山岳旅游地是山岳旅游地中特殊却广泛存在的一种类型.随着大众旅游消费结构的改变、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核心旅游地环境容量的超载,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开发与研究价值日益凸显.以安徽齐云山为例,从区位空间、自身资源、发展模式、... 边缘型山岳旅游地是山岳旅游地中特殊却广泛存在的一种类型.随着大众旅游消费结构的改变、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核心旅游地环境容量的超载,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开发与研究价值日益凸显.以安徽齐云山为例,从区位空间、自身资源、发展模式、政策惠及和经营管理等角度剖析了边缘型山岳旅游地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突出产品差异、联动借力发展、多元立体营销、稳定经营管理和重视社区参与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山岳旅游地 旅游开发 齐云山
下载PDF
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言柳 林宇岚 +3 位作者 苏明声 张林平 张扬 陈辉敏 《菌物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揭示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采用随机调查法对该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40科88属180种,其中子囊菌门2科4属10种,担子菌门38科84属170种;(2)优势科为多孔科、牛肝菌科... 为揭示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采用随机调查法对该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40科88属180种,其中子囊菌门2科4属10种,担子菌门38科84属170种;(2)优势科为多孔科、牛肝菌科、红菇科、侧耳科和口蘑科,共计93种,占总种数的51.67%;(3)优势属为红菇属、牛肝属、云芝属、香菇属、小孔菌属、马勃属,共计38种,占总种数的21.11%;(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成分(72.72%)、泛热带成分(15.91%)、北温带成分(10. 23%)和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4%);(5)从种的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种(53.3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1.67%)、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11.11%)、北温带分布种(10.00%)、东亚分布种(3.33%)、中国-日本共有种(3. 33%)、中国特有种(2. 78%)、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1. 67%)、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 11%)、欧亚大陆分布种(1.11%)及温带分布种(0.56%) 11个分布类型。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真菌 分布
原文传递
论齐云山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查德民 金承 刘登义 《安徽师大学报》 199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齐云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本文就齐云山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如何处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保护和利用的可行性措施等.
关键词 齐云山 保护 利用 风景名胜资源 安徽
下载PDF
宗教名山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齐云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阳 苏勤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0年第5期54-59,共6页
基于ROST CM6.0及Ucinet等软件技术,以宗教型山岳安徽休宁齐云山为研究案例地,搜集马蜂窝等旅游网站上的游记作为分析文本,分析齐云山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表明:齐云山认知形象中游客对人文景观感知较强,对食宿、交通和管理服务感知较低... 基于ROST CM6.0及Ucinet等软件技术,以宗教型山岳安徽休宁齐云山为研究案例地,搜集马蜂窝等旅游网站上的游记作为分析文本,分析齐云山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表明:齐云山认知形象中游客对人文景观感知较强,对食宿、交通和管理服务感知较低;情感形象中游客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因素是引起游客不满的重要原因;齐云山的整体形象受道教的宗教文化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感知 齐云山 宗教名山 网络游记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石斛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胜尼 李亚楠 +1 位作者 胡艺璇 李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69,共5页
以安徽齐云山石斛、六安铁皮石斛和浙江温州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3个产地石斛根、茎、叶的红外图谱,以探讨齐云山石斛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与六安、温州2个产地铁皮石斛间的内含化学成分差异。研究发现:3个... 以安徽齐云山石斛、六安铁皮石斛和浙江温州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定3个产地石斛根、茎、叶的红外图谱,以探讨齐云山石斛的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与六安、温州2个产地铁皮石斛间的内含化学成分差异。研究发现:3个产地石斛根、茎、叶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峰形、峰位相似,主要分布在3420、2920、1730、1240、1320和1150 cm^(-1)附近,但各吸收峰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均含有多糖、蛋白质、叔酰胺、木质素等,各物质的含量并不同。在900~500 cm^(-1)指纹区内,齐云山石斛茎与叶的红外图谱相似度高于根;在1500~500 cm^(-1)范围内,3个产地石斛根、茎、叶的红外光谱峰形、峰强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可有效鉴定石斛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化学成分异同。齐云山石斛叶与石斛茎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图,齐云山石斛叶可成为其茎的药用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石斛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