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超群 安丰双 +4 位作者 郝湛军 潘德峰 夏勇 李东野 张运 《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 的 探 讨 肥 厚型 心 肌 病 患者 心 电 图 变化 及 其 临 床意 义 。 方 法 对 44 例 肥 厚 型心肌 病(Ⅰ型 前间 隔肥 大 14 例 ,Ⅱ型 前 间 隔、后 间 隔均 肥 大 18 例 ,Ⅲ型 左 心室 前 壁 或 /和 侧 壁、后 壁肥大 ... 目 的 探 讨 肥 厚型 心 肌 病 患者 心 电 图 变化 及 其 临 床意 义 。 方 法 对 44 例 肥 厚 型心肌 病(Ⅰ型 前间 隔肥 大 14 例 ,Ⅱ型 前 间 隔、后 间 隔均 肥 大 18 例 ,Ⅲ型 左 心室 前 壁 或 /和 侧 壁、后 壁肥大 7 例 ,Ⅳ型 心 尖 部 肥 大 5 例 )行 常 规 12 导 联 心 电 图 检 查 。 结 果 心 电 图 异 常(ST-T 改 变 、异 常Q 波 、心 室肥 大 等)发 生率 为 93.2% 。Ⅳ型 ST-T 改变 多 见于 前侧 壁 、高侧 壁 ,具 有特 殊性 。其 它三 型患者 异 常 Q 波、ST-T 改 变 发生 率 及 部 位差 异 均 无 显著 性 意 义 。 结论 肥 厚型 心 肌 病 患者 大 多 存 在不同 程 度的 心电 图 异常,但 除 心尖 肥厚 型 心肌 病外 ,其 他各 型 心电 图改 变 无特 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特异性 q Srr—T改变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Q波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立平 赵晓峰 +1 位作者 宋娇磊 吴韩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Q波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行直接PCI术后心电图上可见Q波的患者108例,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随访3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Q波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行直接PCI术后心电图上可见Q波的患者108例,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随访3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108例患者Q波出现的因素,并通过Cox回归分析Q波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STB时间以及吸烟是影响Q波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出现Q波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Rr=1.38,95%CI 1.01~2.02,P<0.001)和心血管死亡率(Rr=1.65,95%CI 1.02~2.64,P<0.001)。Q波与心源性死亡之间的关系不受性别(Rr=1.58,95%CI0.76~3.22,P=0.38),糖尿病(Rr=2.52,95%CI 1.08~5.72,P=0.51),靶血管(Rr=2.14,95%CI 1.11~4.08,P=0.82)或者门-球时间(Rr=1.72,95%CI0.92~3.21,P=0.88)的影响。结论男性、STB时间以及吸烟是影响Q波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Q波可以作为独立预测STEMI患者直接行PCI术预后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直接PCI术 q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延军 张瑶 +4 位作者 李丽丽 高民 郝东侠 马牧欣 于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并进行...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并进行ABMMNCs移植;术前和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和6个月,8例患者心电图检查仍存在异常Q波,与术前无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虽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进行移植ABMMNCs,不能改善伴有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移植 自体 心肌病 充血性 q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7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浩刚 王慕璇 韩智玲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8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henne muscular dystrophv,DMD)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 方法 分析70例DMD患者心电图的Q波表现,以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Ⅰ、Ⅱ、Ⅲ、avL、avF、V4、V5、V6导联的Q波改变. 结果 DMD组与正常对照组... 目的 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henne muscular dystrophv,DMD)患者的心电图Q波改变. 方法 分析70例DMD患者心电图的Q波表现,以7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Ⅰ、Ⅱ、Ⅲ、avL、avF、V4、V5、V6导联的Q波改变. 结果 DMD组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的Q波时限均<0.03 s.DMD组Ⅰ、Ⅱ、avL、V4、V5、V6导联Q波振幅的平均值分别为0.1756、0.1996、0.3846、0.4844、0.4087、0.3573 m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加深(P<O.05). 结论 DMD患者心电图Q波振幅明显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心电图 q
下载PD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End-stag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被引量:4
5
作者 Yan Xiao Kun-Qi Yang Yan-Kun Yang Ya-Xin Liu Tao Tian Lei Song Xiong-Jing Jiang Xian-Liang Zh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483-1489,共7页
Background: End-stag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is complicated by substantial adverse event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lectrocardi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ir prognostic values in HCM. This stud... Background: End-stag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is complicated by substantial adverse event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electrocardi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ir prognostic values in HCM.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electr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CM. Methods: End-stage HCM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rom a total of 1844 consecutive HCM patients from April 2002 to November 2013 at Fuwai Hospital.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medical his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were analyzed. Cox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esults: End-stage HCM was identified in 99 (5.4%) patients, averaged at 52 ± 16 years old at entry.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observed in 53 patients and mural thrombus in 19 patients. During 3.9 ±3.0 years of follow-up, embolic stroke,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or transplantation were observed in 20, 39, and 51 patients,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annual mortality was 13.2%. Multivariate Cox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NYHA) Ill/IV at entry (hazard ratio [HR]: 1.9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5-3.80; P = 0.036),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HR: 2.80; 95% CI: 1.47-5.31; P = 0.002), and an abnormal Q wave (HR: 2.21; 95% CI: 1.16-4.23; P = 0.016)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accordance with all-cause death and heart failure-related death. Conclusions: LBBB and an abnormal Q wave are risk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end-stage HCM and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early intervention. Susceptibility of end-stage HCM patients to mural thrombus and embolic events warrants further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STAG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PROGNOSIS q wave
原文传递
NT-ProBNP和Q波在ST段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群兴 向贵州 +1 位作者 左江成 叶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1169-1170,117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Q波与ST段回落(STR)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血浆NT-ProBNP水平、Q波和STR在ST段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价值。方法收集82例STEMI病例,根据溶栓治疗后STR百分比分为STR(-)组(<50%S... 目的分析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Q波与ST段回落(STR)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血浆NT-ProBNP水平、Q波和STR在ST段升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价值。方法收集82例STEMI病例,根据溶栓治疗后STR百分比分为STR(-)组(<50%STR)和STR(+)组(50%STR),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血压、Q波、心率、LVEF、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肌酐(Crea),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RF)。结果 2组间血浆NT-ProBNP、Q波、LVE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s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NT-ProBNP水平与STR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5,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Q波和血浆NT-ProBNP水平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NT-ProBNP水平与STR密切相关。Q波和血浆NT-ProBNP水平是STR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NT-ProBNP、Q波和STR能更全面准确评价和监测STEMI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q ST段升高型急性心梗 预后
下载PDF
216例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 赵白珩 +1 位作者 王勇 张秀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7B期1903-1904,共2页
本文对216例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一般心电图资料、梗死定位诊断、并发心律失常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广泛后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0岁~69岁男性病人发病率最高。ST段抬高和Q波出... 本文对216例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一般心电图资料、梗死定位诊断、并发心律失常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广泛后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0岁~69岁男性病人发病率最高。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不足50%,约一半的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正确认识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q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波形成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蓝璧高 林陆韬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0-34,39,共6页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33例行PCI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后有无Q波形成将其...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33例行PCI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后有无Q波形成将其分为Q波形成组(n=164)和无Q波形成组(n=369)。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PCI前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损伤标志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红蛋白。STEMI患者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软件的“rms”程序包构建STEMI患者PCI后Q波形成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绘制校正曲线以分析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采用“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净获益率。结果本组533例STEMI患者PCI后发生Q波形成164例,Q波形成发生率为30.77%。Q波形成组年龄大于无Q波形成组,男性占比和吸烟、合并糖尿病、TIMI血流分级为0~2级者占比及脑钠肽高于无Q波形成组,STB时间长于无Q波形成组,血红蛋白低于无Q波形成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STB时间、脑钠肽、血红蛋白是STEMI患者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STEMI患者PCI后Q波形成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CI为0.976,该列线图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发生Q波形成的AUC为0.976,最佳截断值为0.402,灵敏度为0.915,特异度为0.93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异常Q波与心肌梗死Q波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谭贺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3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来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窄,在QRS... 目的探讨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来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窄,在QRS形态、Q波出现导联、伴随ST改变等方面均与急性和陈旧性心梗Q波有显著差别,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别。结论心电图是鉴别心肌病、心梗Q波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梗死 q 心电图.
下载PDF
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心电图Q波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作平 季坚 +3 位作者 王正山 周华珠 李言顺 周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405-406,共2页
对47例健康男女大学生采用CPT、PCG、无Q波ECG导联和有Q波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机械图测定STI,对比无Q波导联和有Q波导联测算出的STI的差异,结果表明无Q波导联测出的QS2、PEP/LVET显著小平有Q波导联测算出的相应的值。据此强调STI测定... 对47例健康男女大学生采用CPT、PCG、无Q波ECG导联和有Q波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机械图测定STI,对比无Q波导联和有Q波导联测算出的STI的差异,结果表明无Q波导联测出的QS2、PEP/LVET显著小平有Q波导联测算出的相应的值。据此强调STI测定应尽量选用有Q波的导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时间间期测定 无创伤性心功能测定 q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I型前间壁肥厚28例,II型前间隔、后间隔均肥厚36例,III型左心室前壁或/和后壁、侧壁肥厚14例,IV型心尖部肥厚10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心...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I型前间壁肥厚28例,II型前间隔、后间隔均肥厚36例,III型左心室前壁或/和后壁、侧壁肥厚14例,IV型心尖部肥厚10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ST-T改变,异常Q波,心室肥厚等)发生率为93.2%。IV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高侧壁,具有特殊性。其它3型患者ST-T改变、异常Q波的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但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它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异常q ST-T改变
下载PDF
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兴雷 崔兆强 李仁桃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0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33例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Q波心肌梗塞在发病年龄、易患因素及发病诱因上与Q波心肌梗塞患者一致,但心力衰竭发生率前者(75.76%)高于后者(53.12%),而急性期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前者低于后者,(前者分别为15... 对33例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Q波心肌梗塞在发病年龄、易患因素及发病诱因上与Q波心肌梗塞患者一致,但心力衰竭发生率前者(75.76%)高于后者(53.12%),而急性期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前者低于后者,(前者分别为15.15%、15.15%,后者分别为23.81%、20.63%)。在无Q波心肌梗塞的各型中,以ST段下移型病情最重,病死率最高,占非Q波心肌梗塞住院期间死亡总数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q
下载PDF
正常人V_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右胸导联心电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琦 吴志亮 +4 位作者 陈欣 李雄 池丹 许世锋 庞德波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总结正常人群中V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在5395名健康体检者中,检出所有V1呈QS型的正常人,加做V3R~V6R心电图。结果Vl呈QS型的正常人共54名,占全部体检人数的1%。V3R~V6RQS型发生率分别为100%、90.74%、59... 目的总结正常人群中V1呈QS型的发生率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在5395名健康体检者中,检出所有V1呈QS型的正常人,加做V3R~V6R心电图。结果Vl呈QS型的正常人共54名,占全部体检人数的1%。V3R~V6RQS型发生率分别为100%、90.74%、59.26%、42.59%;Q波发生率分别为0%、9.26%、33.33%、37.04%;q波发生率分别为0%、0%、7.41%、20.37%。结论少数正常人V1可呈QS型。V1呈QS型的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出现QS、Q穴q雪波为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心电图 右胸导联 q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异常Q波与心肌梗死Q波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谭贺怡 《广州医药》 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上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变窄,在QRS形态... 目的从心电图的不同特征上鉴别诊断心肌病与心肌梗死。方法对心肌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Q波的波形、时限、伴随ST-T改变、出现导联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异同之处。结果心肌病的异常Q波时限明显变窄,在QRS形态、Q波出现导联、伴随ST改变等方面均与急性和陈旧性心梗Q波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是鉴别心肌病Q波与心梗Q波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梗死 q
下载PDF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Q波的诊断意义
15
作者 陈金明 朱晓莹 +4 位作者 潘晓明 殷仁富 栾怡萍 李培蕾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 2 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 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HL3、HO和HR3导联对普通心电图单纯Ⅲ导联异常Q波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无下壁心肌梗死、普通心电图上单纯Ⅲ导联Q波的 2 1例患者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 1例患者中HL3、HO、HR3及HV3R~HV8R导联无一例出现Q波 ,HL3、HO和HR3导联QRS波多以R波为主 ,HV3R~HV8R亦以R波为主 ,有 5例由左向右从rS型演变为R型。结论 头胸导联对单纯Ⅲ导联上的Q波有鉴别诊断意义 ,是对心电图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胸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 单纯Ⅲ导联q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R波、Q波和ST段演变速度的观察
16
作者 王莉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42-343,共2页
目的通过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对2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R波、Q波和ST段变化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观察。将开始到结束的7次标测分成6个时间间隔,分别计算各个时间间隔的∑R、∑Q、和∑ST的平均值... 目的通过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对2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R波、Q波和ST段变化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观察。将开始到结束的7次标测分成6个时间间隔,分别计算各个时间间隔的∑R、∑Q、和∑ST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R于胸痛发作后12h内迅速下降;∑Q逐渐增大,24h内变化最显著;∑ST l2h内迅速下降,48h后渐趋稳定。12例(57%)R波消失,Q波在发病后12h内形成;另9例(43%)于24h内形成。结论心肌梗死后ST段抬高、R波下降和Q波形成在快速型和慢速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R波 q ST段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8例异常Q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陈延军 张瑶 于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住院的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DCM患者,在...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住院的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DCM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ABMMNCs移植;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8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虽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电图仍存在异常Q波,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ABMMNCs,未证明能改善伴有Q波的DCM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移植 自体 心肌病 充血性 q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18
作者 刘亚双 张铸 张寄南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571-572,575,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 ,病理性Q波总幅度 ,最大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的导联数 ,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比较。同时考虑冠脉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不论再通与否 ,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前壁、下壁 )病人标准 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肌钙蛋白Ⅰ峰浓度 q ST段
下载PDF
心电图V_7、V_8、V_9导联Q波正常值的研究
19
作者 黄宝晨 刘会玲 +3 位作者 王峰 张钧 高淑梅 代天纯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V_7、V_8、V_9导联Q波的正常值。方法:对1280名健康查体者,除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加描V_7、V_8、V_9导联心电图。剔除其中患有或疑似患有各种心脏疾患320人,对960名入选者的V_7、V_8、V_9导联Q波、R波由专业人员进... 目的:探讨心电图V_7、V_8、V_9导联Q波的正常值。方法:对1280名健康查体者,除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加描V_7、V_8、V_9导联心电图。剔除其中患有或疑似患有各种心脏疾患320人,对960名入选者的V_7、V_8、V_9导联Q波、R波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测得的V_7、V_8、V_9导联Q波的正常值范围是:时间<0.04S;电压:V_7≤0.15mV,V_8≤0.20mV,V_9≤0.25mV;Q/R:V_7≤1/4,V_8≤1/2,V_9≤1。结论:此数值可作为V_7、V_8、V_9导联Q波诊断的正常值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V7导联 V8导联 V9导联 q 正常值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相关性的比较
20
作者 张铸 叶萍 +1 位作者 陈叶芳 张寄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I(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峰浓度 ,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统计出现...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I(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 ,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采血测定血清cTnI峰浓度 ,检查标准 18导联心电图 ,统计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 ,病理性Q波总幅度 ,最大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的导联数 ,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比较。同时考虑对冠脉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不论再通与否 ,AMI(包括前壁、下壁 )患者标准 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的总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的总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肌钙蛋白I 峰浓度 q ST段 AMI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