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 被引量:40
1
作者 胡玉鸿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司法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保障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司法审判,而陪审制度正是作为由人民参与法庭审判,从而保证人民的观念与社会的良心在司法中得以实现的必要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陪审制度与宪政关联的论述,阐明了陪审制度的性... 司法民主的重要内容就是保障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司法审判,而陪审制度正是作为由人民参与法庭审判,从而保证人民的观念与社会的良心在司法中得以实现的必要制度设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陪审制度与宪政关联的论述,阐明了陪审制度的性质、地位以及在确保司法公正、制约司法权力、保障人民自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司法民主 法院 司法权力
原文传递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共12页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为了深入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回顾三十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发展历程,梳理人民法院司法...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为了深入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科学发展,我们有必要回顾三十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发展历程,梳理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思想理论与实践进程,总结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前景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人民法院 思想理论 实践进程 基本成就
原文传递
中国调解体制转型的若干维度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福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7,共7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调解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传统纠纷形态和纠纷解决文化,也给中国调解的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抉择。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固然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但也要虚心学习全球调解经验。中国调解的发展应顺应现代纠纷... 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调解的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传统纠纷形态和纠纷解决文化,也给中国调解的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抉择。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固然要保持自身的传统与特色,但也要虚心学习全球调解经验。中国调解的发展应顺应现代纠纷解决需要,实现调解体制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向,由国家调解转向社会调解;由精英调解转向职业化调解;由分散调解转向以司法中心的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 人民调解 社会调解 法院调解 调解现代化
原文传递
法院推动企业合规整改的制度模式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瑞华 《中国应用法学》 2023年第4期43-54,共12页
涉案企业在审判阶段提出启动合规考察申请时,人民法院有三种参与合规考察的制度模式:一是法检共同启动合规考察模式;二是法院独立启动合规考察模式;三是法院独立验收评估模式。结合三个相关的合规改革试验案例,对以上三种制度模式作出... 涉案企业在审判阶段提出启动合规考察申请时,人民法院有三种参与合规考察的制度模式:一是法检共同启动合规考察模式;二是法院独立启动合规考察模式;三是法院独立验收评估模式。结合三个相关的合规改革试验案例,对以上三种制度模式作出初步研究,分析其制度构造,揭示其积极效果,对其制度局限性作出适当的评论,并在上述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对我国法院在审判环节参与合规整改的制度路径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 人民法院 合规整改 制度模式 审判程序
下载PDF
人民法庭存废之争 被引量:16
5
作者 邵俊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6-151,共6页
针对人民法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人民法庭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结合学界的争论和我国法院的司法现状 ,通过对司法制度体系的理论分析和价值比较 ,提出人民法庭应予取消的看法。
关键词 人民法庭 存废 司法现状 司法制度 国法 法院 取消 看法 发展 理论分析
下载PDF
论审判独立原则的宪法功能 被引量:16
6
作者 韩大元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民法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审判独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举措。在... 人民法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审判独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举措。在落实这些具体举措过程中必须遵循宪法原则与界限,妥当处理不同层面的宪法问题,高度重视审判工作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独立 人民法院 宪法原则 司法改革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法院的司法路线——以国家权力下沉为切入点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智航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7,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必须完成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权力下沉,将国家权力延伸到基层社会。以国家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机制既是实现国家权力下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权力下沉的客观要求。人民法院要在基层社会始终在场,实现一种所谓的身... 新中国成立必须完成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权力下沉,将国家权力延伸到基层社会。以国家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机制既是实现国家权力下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权力下沉的客观要求。人民法院要在基层社会始终在场,实现一种所谓的身体治理。然而,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与基层民众的具体诉求并不能始终保持一致,特别是人民法院的组织化极有可能带来自身的官僚化。为了克服这种情形的发生,人民法院在司法过程中采取了群众路线。在具体的群众路线运用过程中,人民法院以"阶级出身"为纠纷解决的标准,追求一种"广场化"的司法效应,从而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纠纷解决机制朝向一种压制型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法院 权力下沉 群众路线 压制型法
原文传递
民事撤诉制度之检讨与完善 被引量:9
8
作者 杜睿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88,共5页
为实现对当事人申请撤诉的程序保障和制约法官权力滥用的双重目的 ,应重新构建我国的撤诉制度。首先 ,应取消人民法院对申请撤诉的实质否决权 ,只保留形式审查权 ,克服实践中不当干预当事人撤诉权的弊端 ,也与拟制撤诉制度相协调。其次 ... 为实现对当事人申请撤诉的程序保障和制约法官权力滥用的双重目的 ,应重新构建我国的撤诉制度。首先 ,应取消人民法院对申请撤诉的实质否决权 ,只保留形式审查权 ,克服实践中不当干预当事人撤诉权的弊端 ,也与拟制撤诉制度相协调。其次 ,赋予被告在一定条件下对原告撤诉的否决权 ,克服我国民事诉讼法单一许可撤诉制度的弊端 ,保障被告的程序利益。第三 ,健全撤诉程序 ,规范当事人行使撤诉权。为此 ,建议将现行民事诉讼法第 54条、 59条、 131条、 156条予以修改 ,并增补对人民法院审查撤诉申请的期限规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撤诉 当事人 人民法院 实质否决权 立法完善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法院的职能定位与实践路径——兼析能动司法的范围和限度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旺洪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50,共10页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职能范围、运行规律来进行。司法权是人民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民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根据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职能范围、运行规律来进行。司法权是人民性、政治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民性是其本质属性,政治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法律性是人民性和政治性的"生命形式"和实现机制。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定位,即依法履行司法职能是其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服务大局是其人民性和政治性的本质要求,合法性是其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能动司法应当成为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导向,只有坚持能动司法才能实现司法的法律效果与司法效果的统一,提升司法的社会公信力。而能动司法必须坚持司法法律性的底线,解决好"能"与"不能"的关系问题,针对目前能动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应着力处理好三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人民法院 职能定位 实践路径 能动司法
原文传递
通过法律的治理: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志君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5期181-192,共12页
通过法律的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中国基层治理的典范,人民法庭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实践者、保障者,在新时代,要聚焦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参... 通过法律的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中国基层治理的典范,人民法庭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实践者、保障者,在新时代,要聚焦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回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权力下沉的现实选择、是有效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要把握广度、效度、温度、限度四大维度,要通过助力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努力推动基层法治社会建设三大途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人民法庭 基层社会治理 枫桥经验
下载PDF
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程序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国芹 蔡宪能 《嘉应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9-22,共4页
文章就管辖权异议程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建议设立异议权告知制度 ,进一步扩大异议的主体范围 ,论证了可以异议的管辖种类的法理依据以及管辖权异议的内容和形式 ,文章还就管辖异议权的保障机制作了设想。
关键词 民民诉讼 管辖权异议 管辖异议权 异义权告知制度 专门管辖 普通管辖 移送管辖 保障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治理视野中的人民法庭及其功能塑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兆蕙 梁平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人民法庭作为国家司法权在基层社会的表征,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功能。新时代人民法庭是乡村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通过乡村法治推进国家法治秩序生成的职责,应当着眼于乡... 人民法庭作为国家司法权在基层社会的表征,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功能。新时代人民法庭是乡村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通过乡村法治推进国家法治秩序生成的职责,应当着眼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制度规范引领下的乡村治理逻辑,重新审视人民法庭的设立依据,并赋予法律适用、乡村规范型塑、价值判断和法治文化培育等功能,打造以人民法庭为中心的乡村法治权威,建立现代乡村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法庭 法治 国家治理 乡村
原文传递
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坤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应当出庭。这对于构建合理的庭审结构、实现公诉职能的全面履行、遏制公诉权滥用以及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外国检察官的出庭经验,吸收本土不同...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公诉人应当出庭。这对于构建合理的庭审结构、实现公诉职能的全面履行、遏制公诉权滥用以及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外国检察官的出庭经验,吸收本土不同地区的试点探索成果,构建繁简不同的简易案件公诉人出庭程序,同时衔接配套的简易程序庭审模式、倡导简案专办,充分利用庭前整理程序,并辅之以人财物的支持和出庭技能培训,检察机关必将能够践行本次新刑诉法之立法目的,推动公诉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程序 公诉人 出庭
原文传递
人民法院的运动式治理偏好——基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行动的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侯学宾 陈越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84,232,233,共17页
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受政法场域权力结构的制约,人民法院形成了对资源分配的权威部门所带来的合法性压力的偏向性。在治理资源欠缺以及对组织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法院既"被动接受"也"主动迎合"了运动式治理。人民法院采用运动式治理是组织自身战略、社会互动网络、组织场域结构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法逻辑与司法专业智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合法性 执行难 人民法院
原文传递
诉源治理中人民法院的定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文曲 赵哲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7,共11页
开展诉源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提升纠纷化解能力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虽被列为诉源治理工作体系中的参与主体之一,但在体系中的具体定位却不明晰,不仅给法院增添了新的负担,亦阻碍了诉源治理预期效果的实现。借助商谈理论,从... 开展诉源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提升纠纷化解能力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虽被列为诉源治理工作体系中的参与主体之一,但在体系中的具体定位却不明晰,不仅给法院增添了新的负担,亦阻碍了诉源治理预期效果的实现。借助商谈理论,从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诉讼本质、释放法院功能等三个角度进行考量,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应有定位为“提供全面理性规范化沟通平台”的参与者。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发挥自身在诉源治理过程中的功能,辐射影响各主体进行理性、顺畅的沟通,始终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人民法院 沟通平台
下载PDF
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人民法院:问题与再定位 被引量:8
16
作者 章志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9,179,共9页
人民法院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既关系到行政审判制度的发展,也影响到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是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具体而言,人民法院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应该有三重角色: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者,人民法... 人民法院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既关系到行政审判制度的发展,也影响到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是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具体而言,人民法院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应该有三重角色: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者,人民法院应当守护依法行政的底线,践行行政诉讼制度的初心使命;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支持者,人民法院应当服务涉政中心工作,拓展行政诉讼制度的治理功效;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助力者,人民法院应当促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强化行政诉讼制度的政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建设 人民法院监督者 支持者 助力者
原文传递
我国调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兼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协调与整合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亚军 施春军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常规手段,调解在现代社会中有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我国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应当协调好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关键词 纠纷解决 人民调解 法院调解 调解 法院 人民 解制 整合 反思 现代社会
下载PDF
关于人民法院改革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纯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本文认为 ,人民法院改革势在必行 ,并对人民法院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主张加强领导 ,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
关键词 人民法院 改革 中国特色 独立审判 司法公正
下载PDF
完善与救济:对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司法适用的反思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瑞君 陈禹衡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78-88,共11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适用离不开检察院和法院的配合,其中检察院提供的量刑建议对于审判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北京地区2017-2018年公开的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裁判文书的分析,其中量刑建议被拒绝后审判结果更轻,倾向于采用...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适用离不开检察院和法院的配合,其中检察院提供的量刑建议对于审判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北京地区2017-2018年公开的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裁判文书的分析,其中量刑建议被拒绝后审判结果更轻,倾向于采用矫正刑,并且对最终的审判结果更加慎重。在量刑建议的司法适用过程中,体现了按犯罪嫌疑人区分量刑建议、提供理由、完善法院的自由裁量权的优势,同时也暴露了量刑建议格式化、幅度过大以及违反客观规律的弊端。对于量刑建议,应该从文书样式、衡量标准以及规范幅度入手,辅以值班律师的加入,进行优化。对于量刑建议被否决后救济程序的构建,应该让法院予以说明并且构建通畅的检方救济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检察院 法院 量刑建议 救济程序
下载PDF
人民法院在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4
20
作者 章志远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7,203,共10页
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体系的构建,是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促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的重要改革举措。作为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参与者的人民法院,可从规则、决策和执法层面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并从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体系的构建,是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促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的重要改革举措。作为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参与者的人民法院,可从规则、决策和执法层面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并从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和行政审判与普法宣传统筹结合上拓展行政审判的司法治理功能。作为行政争议前端化解引导者的人民法院,可从诉前分流的程序引导和前端化解的指导协调入手,促进非诉解纠力量作用的更好发挥。作为行政争议诉非衔接规范者的人民法院,可从诉前调解的程序规范和诉讼案件的裁判引领上同向发力,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的行政争议化解格局。人民法院在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体系中的正确定位,能够进一步拓展行政审判制度的发展空间,为全面建设法治政府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争议 人民法院 源头预防 前端化解 诉非衔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