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柏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新旧《唐书》,从白朴的《梧桐雨》到同类曲本,从洪?的《长生殿》到相关名剧,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欢录,终于成为于史有据但又浪漫永恒的中国第一爱情范式。
关键词 《长恨歌》 《长生殿》 洪昇 李杨爱情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京剧《长生殿》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被引量:4
2
作者 唐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有其独特性,也存在着共性。在关联理论视角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就是要达到最佳关联,使译文读者通过最小的努力,感受到和原文读者同样的阅读效果。《长生殿》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也是当时历史时期政治...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有其独特性,也存在着共性。在关联理论视角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就是要达到最佳关联,使译文读者通过最小的努力,感受到和原文读者同样的阅读效果。《长生殿》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也是当时历史时期政治文化生活的缩影,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文章从关联理论出发,从生态、物质、宗教、社会、语言五个方面探究京剧《长生殿》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文化负载词 《长生殿》 经典翻译
下载PDF
1954-1956年间的《长生殿》讨论:爱情主题说及其批判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宛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2-30,共9页
建国以来开展的思想运动和新文艺观的确立,对开始于1954年的《长生殿》讨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讨论伊始即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主题说"进行批判,并将其提升到"资产阶级思想"的高度,则多少偏离了学术讨论的常态... 建国以来开展的思想运动和新文艺观的确立,对开始于1954年的《长生殿》讨论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讨论伊始即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主题说"进行批判,并将其提升到"资产阶级思想"的高度,则多少偏离了学术讨论的常态。从这个角度看,1954-1956间的《长生殿》讨论虽然不能说已具有了"思想事件"的性质,但却透露了向这种性质演变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爱情主题说 学术事件 思想事件
下载PDF
论《长生殿》的情爱主题与写情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桂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1-86,共6页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qu...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文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升 《长生殿》 情爱主题 至情观
下载PDF
浅析《西厢记》与《长生殿》的异同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是古典戏曲写“情”三部曲,历来将前两者或后两者进行观照的较多,本文尝试对前后两者加以文本层面上的比较,侧重从写情理想的差异、团圆结局之前的悲喜转化和实质上的悲喜交织、“惊梦”和“雨...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是古典戏曲写“情”三部曲,历来将前两者或后两者进行观照的较多,本文尝试对前后两者加以文本层面上的比较,侧重从写情理想的差异、团圆结局之前的悲喜转化和实质上的悲喜交织、“惊梦”和“雨梦”的异同三大方面加以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长生殿 爱情 团圆 梦境
下载PDF
《长生殿》中怨妒情节的心理学研究——兼及京剧《贵妃醉酒》有关情节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菊艳 张海燕 《嘉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5-61,共7页
洪昇《长生殿》的独到之处在于为贵妃杨玉环洗刷了红颜祸水、误国祸民的罪名,该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女性的认知观点:女性的嫉妒是真情实意的体现。该剧通过怨妒情绪刻画了一个情真意切的女性形象——杨玉环。对玉环怨妒心理的描写主要体现... 洪昇《长生殿》的独到之处在于为贵妃杨玉环洗刷了红颜祸水、误国祸民的罪名,该作品表明了作者对女性的认知观点:女性的嫉妒是真情实意的体现。该剧通过怨妒情绪刻画了一个情真意切的女性形象——杨玉环。对玉环怨妒心理的描写主要体现在其对梅妃、虢国夫人的嫉妒和她对唐明皇的埋怨。针对作品做的心理学分析主要是从怨妒在心理学上的定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众心理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的。探究这一独特的女性形象的深层心理颇有意义且研究价值较大,文学与心理学双学科交叉研究更能透彻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心性。现代京剧《贵妃醉酒》中亦有表述出贵妃强烈的怨妒情绪的情节,且集中突出的人物形象也是杨玉环,两剧具有可比之处。其对比主要针对怨妒情节中的唱词、道白、举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怨妒 情节 心理学 《贵妃醉酒》
下载PDF
论《长生殿》与《桃花扇》之异同 被引量:1
7
作者 戴惠湘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悲剧结局,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性爱和义理在情感中的表现也各有侧重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桃花扇》 异同
下载PDF
《李尔王》与《长生殿》之情节结构比较
8
作者 侯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李尔王》和《长生殿》基本情节结构均是围绕“情感线索”和“动作线索”发展的,前者是两剧的主要线索。两剧围绕“情感线索”发展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表现出与沿着“动作线索”展开的悲剧性毁灭情节的高潮和结尾相反的,或者说喜剧性的表... 《李尔王》和《长生殿》基本情节结构均是围绕“情感线索”和“动作线索”发展的,前者是两剧的主要线索。两剧围绕“情感线索”发展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表现出与沿着“动作线索”展开的悲剧性毁灭情节的高潮和结尾相反的,或者说喜剧性的表现手段。前者中的暴风雨意象和后者中的月亮意象及花的意象分析两剧为情节的发展和结构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长生殿》 情节结构 月亮意象 喜剧性 悲剧性 毁灭 情感线索 动作 结尾
下载PDF
顺应论视域下《长生殿》中本源概念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瑶 刘彬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该研究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选取洪昇的代表作《长生殿》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本源概念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对《长生殿》中不同类型的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后期本源概念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翻译研究、翻译... 该研究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选取洪昇的代表作《长生殿》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本源概念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对《长生殿》中不同类型的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后期本源概念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及教学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长生殿》中不同类别的本源概念的翻译分别受到顺应论中语言结构顺应、语境顺应、动态顺应以及意识突显性顺应四个原则的影响,从而导致翻译方法的选择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长生殿》 本源概念 英译
下载PDF
1957-1960年间的《长生殿》讨论:人性论及其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莘 陈宛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0-38,共9页
1957-1960年间的《长生殿》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思想主题。在此期间,沉寂三年的爱情主题说重出江湖并再次成为焦点。其支持者从人性论、典型论角度对这一主题说的申辩所引发的讨论,使《长生殿》思想主题的研究超越文本研究的范畴,而触及文... 1957-1960年间的《长生殿》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思想主题。在此期间,沉寂三年的爱情主题说重出江湖并再次成为焦点。其支持者从人性论、典型论角度对这一主题说的申辩所引发的讨论,使《长生殿》思想主题的研究超越文本研究的范畴,而触及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来有可能促进《长生殿》讨论的深入发展。但政治风向与思想氛围的变化,改变了论争的基调,学术讨论再次演变成了思想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爱情主题说 人性论 典型论 思想事件
下载PDF
从“钗盒情缘”看洪昇的至情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诗瑶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年第5期26-28,25,共4页
从唐朝开始,杨贵妃故事就被赋予多种表现方式和主题,清初洪昇也借杨李故事表达了自身对"情"的理解。前人多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主旨,但很多人忽略了"金钗钿盒"这一定情信物在故事中的作... 从唐朝开始,杨贵妃故事就被赋予多种表现方式和主题,清初洪昇也借杨李故事表达了自身对"情"的理解。前人多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主旨,但很多人忽略了"金钗钿盒"这一定情信物在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对它具体形象的考证,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版本里拥有不同地位,进而可以得出《长生殿》以"情"为主的创作宗旨,因此"金钗钿盒"在文本结构和情感描述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进一步看,"金钗钿盒"的爱情也表现了洪昇本人独特的爱情观——建立在传统夫妻关系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尊重人性的"至情观",但在那个时代,这种理想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金钗钿盒 至情观 传统 民主 悲剧
下载PDF
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改编及文化成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怡薇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5-29,共5页
清初文人洪昇所撰《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为主角的爱情戏剧,讲述了安史之乱发动后二人被迫生离死别的故事。许多文人曾根据这段历史进行创作,而《长生殿》被认为是叙写李杨爱情作品中的集大成者,原因不单是从先前作品中吸取... 清初文人洪昇所撰《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为主角的爱情戏剧,讲述了安史之乱发动后二人被迫生离死别的故事。许多文人曾根据这段历史进行创作,而《长生殿》被认为是叙写李杨爱情作品中的集大成者,原因不单是从先前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精华,更因作者别出心裁的情节改编使得这部作品极具戏剧感染力与艺术意蕴。其中的贵妃化魂、帝妃升仙的情节设计,具有古人生死观念、道学思想、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李杨故事 改编 文化成因
下载PDF
论《长生殿》中的集唐下场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芹 郭姣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7-79,共3页
下场诗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它在戏曲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最初的很少采用下场诗到文人参与创作带来的精致的集句形式。《长生殿》的下场诗就是用集唐诗写成的,洪昇多采用唐诗中的清词丽句来写作下场... 下场诗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它在戏曲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最初的很少采用下场诗到文人参与创作带来的精致的集句形式。《长生殿》的下场诗就是用集唐诗写成的,洪昇多采用唐诗中的清词丽句来写作下场诗,并能与剧情高度贴合,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下场诗 唐诗
下载PDF
论《长生殿》的三个日译本 被引量:1
14
作者 仝婉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长生殿》有三个日译本,分别出版于1923年、2004年和2011年。这三个译本是日本学者在中国戏曲研究领域不断努力的一种成果呈现形式,其翻译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译者对中国戏曲及中国文学、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可为研究中国... 《长生殿》有三个日译本,分别出版于1923年、2004年和2011年。这三个译本是日本学者在中国戏曲研究领域不断努力的一种成果呈现形式,其翻译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译者对中国戏曲及中国文学、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可为研究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而对这三个译本萌生前后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术背景的考察和探究,则有助于认识日本传统汉学在新的时代洪流中所发生的转型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日译本 传统汉学
原文传递
浅析《长生殿》中的道教成份及其形成原因
15
作者 熊小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长生殿》作为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集大成作品,其整部剧本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研究时所不能忽视的。文章从神仙系统、修行义理、符号象征等方面探讨了道教对《长生殿》的多方渗透和深刻影响,并分析了《长生殿》中含有浓厚... 《长生殿》作为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集大成作品,其整部剧本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研究时所不能忽视的。文章从神仙系统、修行义理、符号象征等方面探讨了道教对《长生殿》的多方渗透和深刻影响,并分析了《长生殿》中含有浓厚道教成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道教 原因
下载PDF
简析《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16
作者 王文丹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41-42,共2页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剧本,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作品以其独特的结构,既向大家展现出一段以"情"见长的人间至情,又描绘出梦境与现实交织下阴阳两隔的伟大爱情,二者奠定了《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剧本,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作品以其独特的结构,既向大家展现出一段以"情"见长的人间至情,又描绘出梦境与现实交织下阴阳两隔的伟大爱情,二者奠定了《长生殿》中这段"帝妃之恋"以悲剧收场的凄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爱情观 悲剧
下载PDF
《牡丹亭》《长生殿》中的魂游情节探析
17
作者 李寅生 胡艳菊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32-37,共6页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唱、演、音乐、舞台动作等因素于一体。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戏曲最繁荣的时期,特别是明清传奇的出现,更是将中国的古典戏曲推向高峰。《牡丹亭》《长生殿》是传奇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这个时期魂旦戏的代表。魂游...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唱、演、音乐、舞台动作等因素于一体。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戏曲最繁荣的时期,特别是明清传奇的出现,更是将中国的古典戏曲推向高峰。《牡丹亭》《长生殿》是传奇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这个时期魂旦戏的代表。魂游这一情节在剧中有重要的地位,蕴含着"至情"理论、佛教和道教思想,体现了充分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长生殿 魂游
下载PDF
略论《长生殿·惊变》对《梧桐雨》的借鉴——以曲牌【粉蝶儿】为例
18
作者 王艺翰 《阴山学刊》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梧桐雨》创作的成功及其文学地位是影响《长生殿》的重要原因。《梧桐雨》第二折与《长生殿·惊变》具有相似情节,这为《惊变》的【粉蝶儿】借鉴《梧桐雨》的【粉蝶儿】提供前提条件。对照《北词广正谱》可发现,《惊变》的【粉蝶... 《梧桐雨》创作的成功及其文学地位是影响《长生殿》的重要原因。《梧桐雨》第二折与《长生殿·惊变》具有相似情节,这为《惊变》的【粉蝶儿】借鉴《梧桐雨》的【粉蝶儿】提供前提条件。对照《北词广正谱》可发现,《惊变》的【粉蝶儿】借鉴了《梧桐雨》中的平仄格律。而从文本的比较中,则能说明《惊变》的【粉蝶儿】是在借鉴《梧桐雨》【粉蝶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造。另外,两曲的工尺也具有相似之处。对前人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借鉴也是洪昇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雨》 《长生殿》 【粉蝶儿】 借鉴
下载PDF
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
19
作者 张勇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历史题材,藉之表达心中悲喜。"李杨爱情"以巨大的张力性品格被历代文人咏叹,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爱情意蕴和演绎"李杨爱情"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纷纭现象很值得关注。
关键词 李隆基 杨玉环 长恨歌 梧桐雨 长生殿 张力性
下载PDF
《长生殿》中的二项对立功能及其叙事结构
20
作者 侯斌 卢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6-39,共4页
《长生殿》中的人物呈现出两组二项对立的功能:下降和上升,恢复和毁灭,它们规定了该剧的叙事结构和主题结构,即个人、家庭、国家和宇宙由秩序堕落到混乱的窘境再恢复到更高的秩序和和谐的状态。这种恢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剔除了杂质... 《长生殿》中的人物呈现出两组二项对立的功能:下降和上升,恢复和毁灭,它们规定了该剧的叙事结构和主题结构,即个人、家庭、国家和宇宙由秩序堕落到混乱的窘境再恢复到更高的秩序和和谐的状态。这种恢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剔除了杂质和不稳定因素的螺旋式上升。这也是该剧的深层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功能 二项对立 叙事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