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7
1
作者 张旗 孙晓猛 +5 位作者 周德进 钱青 陈雨 王岳明 贾秀琴 韩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6-393,共28页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北祁连洋盆属于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曾经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洋盆。献中通常把它当成增生或俯冲杂岩带的一部分来看待〔13,16-17〕;大岔大坂蛇绿岩带,其向两侧的延伸情况不清楚;九个泉(或塔墩沟)蛇绿岩带,向东可连到景泰县老虎山蛇绿岩,有人认为,向西可与榆树沟蛇绿岩相连〔20〕。早先认为,北祁连存在新元古代、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2,11〕,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大多数同意蛇绿岩主要是晚寒武-奥陶纪的〔13,16〕。图1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图1.前寒武纪基底;2.俯冲杂岩带;3.蛇绿岩。图中数字:1.九个泉;2.大岔大坂;3.边马沟;4.玉石沟;5.小八宝;6.百经寺;7.老虎山;8.榆树沟山2北祁连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蛇绿岩 形成环境 洋盆规模 构造格架
下载PDF
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泥盆纪的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74
2
作者 杜远生 朱杰 +1 位作者 韩欣 顾松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11-917,共7页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奥陶纪 泥盆纪 弧后盆地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奥陶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朱杰 杜远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9-76,共8页
对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地区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硅质岩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下奥陶统硅质岩为生物化学作用成因,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海环境;中、上奥陶统下部与玄武岩共生的硅质岩显示热液成因,沉积于洋脊环境;中、上奥陶统... 对北祁连造山带老虎山地区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硅质岩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下奥陶统硅质岩为生物化学作用成因,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海环境;中、上奥陶统下部与玄武岩共生的硅质岩显示热液成因,沉积于洋脊环境;中、上奥陶统上部硅质岩指示生物化学成因,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上述特征表明老虎山地区在早奥陶世为相对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所含硅质岩和陆缘碎屑岩为大陆斜坡相浊流沉积。中、晚奥陶世柴达木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在弧后产生离散型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弧后盆地,硅质岩及其共生的枕状玄武岩和浊积岩应属于扩张弧后盆地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奥陶系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古地理意义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镁铁-超镁铁岩的多样性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旗 郭原生 +5 位作者 王岳明 钱青 周德进 陈雨 贾秀琴 韩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4-330,共7页
祁连山地区出露有不同类型的镁铁-超镁铁岩,包括蛇绿岩、阿拉斯加型岩体、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以及产于北祁连西部的一种特殊的镁铁-超镁铁岩组合。不同的镁铁-超镁铁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蛇绿岩代表洋壳的残片,阿拉斯加型岩... 祁连山地区出露有不同类型的镁铁-超镁铁岩,包括蛇绿岩、阿拉斯加型岩体、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以及产于北祁连西部的一种特殊的镁铁-超镁铁岩组合。不同的镁铁-超镁铁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蛇绿岩代表洋壳的残片,阿拉斯加型岩体产于岛弧或活动陆缘环境,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则是板块碰撞之后形成的。根据蛇绿岩与大致同时代的阿拉斯加型岩体产出的位置,推测在北祁连早古生代时存在向南的消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超镁铁岩 橄榄岩 镁铁岩 多样性
下载PDF
北祁连肃南一带奥陶纪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多岛洋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5
作者 杜远生 朱杰 顾松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柴达木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北祁连肃南百泉门—边马沟位于北祁连西段,跨奥陶纪弧后盆地、岛弧、海沟俯冲杂岩等构造带和百泉门—九个泉、大岔大坂、边马沟3个蛇绿岩带.北祁连... 北祁连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柴达木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形成的加里东造山带.北祁连肃南百泉门—边马沟位于北祁连西段,跨奥陶纪弧后盆地、岛弧、海沟俯冲杂岩等构造带和百泉门—九个泉、大岔大坂、边马沟3个蛇绿岩带.北祁连肃南一带奥陶系主要分布阴沟组地层,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大理岩、变质泥岩(板岩或片岩) 及砂岩.硅质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边马沟与大洋俯冲蛇绿杂岩共生的硅质岩、大岔大坂与岛弧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及九个泉、百泉门与弧后蛇绿岩共生的硅质岩均形成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背景,但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受陆源影响不明显,为远离陆源的深水盆地沉积.推测北祁连奥陶纪处于多岛洋的构造背景,北祁连奥陶纪存在宽阔、多岛的古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构造演化: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7
6
作者 徐亚军 杜远生 杨江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4-946,共13页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处于同造山的构造背景.上奥陶统-泥盆系沿造山带不对称分布.上奥陶统-泥盆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显示,造山带东段武威一带上奥陶统底部沉积物主要来自北祁连岛弧,南部中祁连地块和北部华北板块的沉积物在上... 北祁连造山带晚奥陶世-泥盆纪处于同造山的构造背景.上奥陶统-泥盆系沿造山带不对称分布.上奥陶统-泥盆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显示,造山带东段武威一带上奥陶统底部沉积物主要来自北祁连岛弧,南部中祁连地块和北部华北板块的沉积物在上奥陶统上部才出现,根据同沉积锆石年龄将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在东段初始碰撞的时间限定在470~450Ma之间;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的物质在造山带西段肃南一带被保存在下志留统,地层中也有大量来自早古生代北祁连岛弧和同碰撞花岗岩的物质,暗示造山带西段的碰撞时间在早志留世.而造山带东段下志留统中却仅有来自中祁连地块和华北板块的物质,缺乏代表北祁连岛弧的早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对比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岩相分布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北祁连造山带的碰撞具有"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的特征,而这种碰撞方式导致中祁连地块在造山带东段仰冲到北祁连岛弧之上,阻止北祁连岛弧为盆地提供沉积物;泥盆纪早期,北祁连岛弧年龄在东段下、中泥盆统中重新出现,结合志留系和泥盆系在造山带东、西两段的分布和变形特征推断,泥盆纪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具有"东强西弱"的不均一隆升特征,这种差异隆升特征是由"东早西晚"的"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引起的,它导致了北祁连岛弧在造山带东段被重新剥露出地表,同时来自早期中、上志留统以及同碰撞花岗岩的物质也被汇入盆地.河西走廊盆地性质经历了弧后盆地-弧后残留洋盆-前陆盆地的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碎屑锆石 年代学 晚奥陶世-泥盆纪 北祁连造山带 构造
原文传递
祁连山扎麻什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传周 肖文交 +1 位作者 袁超 闫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4,共8页
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基性杂岩体侵位于寒武-奥陶纪地层中。岩体以辉长岩为主,并伴有超基性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与闪长岩出露。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是由钙碱性岩浆经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基性杂岩体侵位于寒武-奥陶纪地层中。岩体以辉长岩为主,并伴有超基性岩,辉石岩,角闪石岩与闪长岩出露。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是由钙碱性岩浆经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岩石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并具有明显Nb和Ta负异常。结合该岩体与北侧清水沟-百经寺俯冲杂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表明该杂岩体是形成于北祁连洋壳向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扎麻什 基性杂岩体 分离结晶作用 岛弧环境
下载PDF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of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Implication on archipelagic ocean of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被引量:18
8
作者 DU YuanSheng1,2, ZHU Jie1, GU SongZhu1, 2, XU YaJun1 & YANG JiangHai1 1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 Geology of Education Ministry, Wuhan 430074,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11期1628-1644,共17页
The Caledonian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lie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Qaidam mi-croplates, and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among the Qaidam microplate, mid-Qilian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or... The Caledonian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lie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Qaidam mi-croplates, and resulted from the collision among the Qaidam microplate, mid-Qilian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e orogen initiated from the rifting of the Late Proterozoic Rodinia, and then it experi-enced stages of Cambrian rift basin and Ordovician archipelagic oceanic basin, and foreland basin during Silurian to Early-Middle Devonian. The average ratios of Al/(Al+Fe+Mn), Al/(Al+Fe), δ Ce, Lan/Ybn and Lan/Cen from cherts of Cambrian Heicigou Formation are 0.797, 0.627, 1.114, 0.994 and 1.034 re-spectively. In the NAS standard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cherts from Xiangqianshan is slightly HREE enriched, and the cherts from Ganluci and Shiqingdong are plane. All of these features indicated that Cambrian cherts of the Heicigou Formation originated from a continental margin rift background. On the contrary, the average ratios of Al/(Al+Fe+Mn), Al/(Al+Fe), δ Ce, Lan/Ybn, Lan/Cen of the Ordovician chert from Dakecha, Cuijiadun, Shihuigou, Laohushan, Heicigou, Maomaoshan, Bianmagou, Da-chadaban, Baiquanmen, Jiugequan and Angzanggou, are respectively 0.72, 0.58, 0.99, 1.09 and 0.96 respectively. Their NAS standard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ost Ordovician cherts are plane mode or slightly HREE enriched.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ew samples of cherts are slightly LREE enriched.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associated with rift, oceanic, island arc and back-arc volcanic rocks, was not formed in a typical abyssal oceanic basin or mid-oceanic ridge. On the contrary, they formed in a deepwater basin of continental margin or a archipelagic ocean tectonic setting. Several Early Paleo-zoic ophiolite belts in North Qilian and adjacent periphery Qaidam microplate imply that an archipelagic ocean during Ordovician existed in the east of Pro-Teth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Cambrian-Ordovician cherts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archipelagic OCEAN
原文传递
甘肃景泰崔家墩下奥陶统阴沟组砂岩化学组分特征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判别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江海 杜远生 朱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甘肃景泰一带早奥陶世沉积了以浊流砂岩夹板岩为主的阴沟组。崔家墩剖面阴沟组较为发育,总体分为两个岩性段,但东西向逆冲断层造成地层垂向不连续。北段(下段)为粉——细砂岩、板岩夹硅质岩;南段(上段)为岩屑含量较多的岩屑砂岩... 甘肃景泰一带早奥陶世沉积了以浊流砂岩夹板岩为主的阴沟组。崔家墩剖面阴沟组较为发育,总体分为两个岩性段,但东西向逆冲断层造成地层垂向不连续。北段(下段)为粉——细砂岩、板岩夹硅质岩;南段(上段)为岩屑含量较多的岩屑砂岩夹板岩,硅质岩少或无。对阴沟组砂岩进行主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其特征指标:Fe2O3+MgO值为5.03%~17.63%,Al2O3/SiO2值为0.12%~0.28%,K2O/Na2O值为0.25%~1.26%及Al2O3/(CaO+Na2O)值为1.01%~3.53%。利用砂岩的化学组分特征结合岩相学分析,可以判断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表明:该套浊积砂岩下部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阿拉善地块及该地块上的古老造山带,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上部碎屑主要来自南侧岛弧中基性火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初始弧后盆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景泰 下奥陶统 北祁连造山带 砂岩 沉积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大地构造
下载PDF
北祁连石灰沟奥陶纪碳酸盐岩—硅质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17
10
作者 闫臻 李继亮 +3 位作者 雍拥 肖文交 王宗起 向永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84-2394,共11页
北祁连造山带石灰沟奥陶纪硅质岩与碱性玄武岩、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岩、杂砂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海山组合序列。其中硅质岩中含有早-申奥陶世牙行刺化石,泥岩和砂岩中含有中-晚奥陶世... 北祁连造山带石灰沟奥陶纪硅质岩与碱性玄武岩、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泥岩、杂砂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礁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海山组合序列。其中硅质岩中含有早-申奥陶世牙行刺化石,泥岩和砂岩中含有中-晚奥陶世三叶虫和笔石化石。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源区为其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从而表现为LREE富集,Eu^*CN负异常特征;这些硅质岩形成于陆缘环境,并非深海或洋中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石灰沟 海山/洋岛 硅质岩
下载PDF
Silurian Seismites in Hanxia,Yumen,North Qilian Mountains,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1
11
作者 DU Yuansheng, GONG Shuyun, HAN Xin, WANG Jiasheng, GU Songzhuand LIN Wenjiao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85-390,共6页
The Caledonian orogenic belt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is an intensely active structure belt.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te Caledonian syn-orogeny, the North Qilian-Hexi Corridor area was situated on the tectonic bac... The Caledonian orogenic belt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is an intensely active structure belt. In the process of the Late Caledonian syn-orogeny, the North Qilian-Hexi Corridor area was situated on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of a syn-orogenic basin. In response to the orogenic process of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typical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seismites of the Silurian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around Hanxia of Yumen City, the Liyuan River of Sunan County and Biandukou of Minle County. In the Hanxia area, where seismites are typically developed, clastic deposits of tidal-flat facies are the background deposits of the Hanxia Formation. The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andy mudstone veins, synsedimentary microfractures, micro-corrugated laminations and earthquake breccias, which in turn constitute complex seismites, featuring seismic corrugation, shattering and liquefied sandy mudstone veins, auto-clastic breccias and intraclastic parabreccias. The seismites and tidal flat deposits formed typical sequences of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su Province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Caledonian Stage SILURIAN SEISMITES earthquake event deposits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由于缺少可靠的物源数据,对早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构造背景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樱桃沟组碎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岩石学分析,砂岩碎屑组分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由于缺少可靠的物源数据,对早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构造背景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樱桃沟组碎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岩石学分析,砂岩碎屑组分特征表明,该组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樱桃沟组的物源呈现双物源的特点。更进一步,樱桃沟组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表明了樱桃沟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阿拉善古陆和/或北祁连造山带。综合分析砂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经构造判别图解,认为樱桃沟组物源区主要为主动大陆边缘,也有来自被动大陆边缘的信息,表明贺兰山地区业已受到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影响。樱桃沟组与研究区周缘造山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研究显示,前者与其北西部阿拉善古陆和南西部北祁早古生代连造山带花岗岩露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和明显的Tm负异常,结合中奥陶世鄂尔多斯西缘古水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樱桃沟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部分来自阿拉善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贺兰山地区 樱桃沟组 构造背景 物源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的外来移置体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益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71,共7页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发育有许多外来移置体,本文论述了其物质组成、构造样式、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揭示了研究外来移置体对正确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重要意义。认为研究外来移置体,不仅可以在恢复造山带古地理占构造格局时排除干扰,而...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发育有许多外来移置体,本文论述了其物质组成、构造样式、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揭示了研究外来移置体对正确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重要意义。认为研究外来移置体,不仅可以在恢复造山带古地理占构造格局时排除干扰,而且对探讨造山带造山过程中动力学的转换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外来移置体 推覆体 滑覆体 造山带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亚军 杜远生 +2 位作者 杨江海 文运强 王建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3,共6页
北祁连造山带东部武威斜豪-古浪石城子-靖远水泉一带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上奥陶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弧造山带内的过渡岛弧源区,并且早期可能含有较多的来自未分割岛弧源区的物质,下... 北祁连造山带东部武威斜豪-古浪石城子-靖远水泉一带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上奥陶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弧造山带内的过渡岛弧源区,并且早期可能含有较多的来自未分割岛弧源区的物质,下志留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碰撞造山带,而下、中泥盆统砂岩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卷入碰撞造山带内的分割岛弧、俯冲杂岩和隆起的大陆块体。上奥陶统-下、中泥盆统砂岩中岛弧物源区的属性经历了未分割岛弧-过渡岛弧-分割岛弧的连续变化,暗示晚奥陶世北祁连岛弧已经开始隆起并遭受剥蚀,北祁连造山带东部的初始碰撞发生在晚奥陶世,并形成上奥陶统与中奥陶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古浪运动。这次碰撞型式是在"斜向碰撞、不规则边缘碰撞"型式下的"点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物源分析 北祁连造山带 “点碰撞”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Dachadaban ophiolite in North Qilian area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旗 陈雨 +3 位作者 周德进 钱青 贾秀琴 韩松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8年第3期277-281,共5页
There are three groups of pillow volcanics in the Dachadaban ophiolite. Group 1 is typical boninite, enriched in Si, Mg and depleted in Ti, HREE and HFSE; group 2 is the evolved boninite, slightly higher abundance of ... There are three groups of pillow volcanics in the Dachadaban ophiolite. Group 1 is typical boninite, enriched in Si, Mg and depleted in Ti, HREE and HFSE; group 2 is the evolved boninite, slightly higher abundance of Ti, HREE, HFSE and large variation of Mg’ due to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group 3 is tholeiite with MORB character. The existence of MORB and boninite indicates that the Dachadaban ophiolite was probably formed in islandare and back-arc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Dachadaban OPHIOLITE BONINITE MORB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北祁连下古城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海鹏 吴才来 +3 位作者 王次松 雷敏 刘春花 李名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2-1842,共11页
下古城花岗岩体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在58.78%~69.53%之间,Al2O3含量为14.30%~15.30%之间,A/CNK为0.86~1.0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整体上,具有低Si... 下古城花岗岩体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在58.78%~69.53%之间,Al2O3含量为14.30%~15.30%之间,A/CNK为0.86~1.08,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整体上,具有低SiO2,高CaO、FeOT和MgO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总量(ΣREE)为87.22×10-6~150.54×10-6,ΣLREE/ΣHREE为6.24~11.11,表明轻重稀土弱分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说明下古城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εHf(t)=-5.7^-0.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51~1.83Ga,暗示源岩可能主要为中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下古城石英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505.4±4.1Ma(MSWD=0.78,n=21),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的柯柯里花岗岩(512Ma^501Ma)、野马咀花岗岩(~508Ma)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相似,均属于北祁连洋向南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花岗岩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U-Pb年代学 岛弧环境
下载PDF
北祁连肃南地区阴沟群形成时代及沉积源区讨论——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猛 王超 +1 位作者 李荣社 彭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1-615,共15页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地区是阴沟群的典型分布区,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变质泥岩及砂岩组成。本文对阴沟群上部2件粗砂岩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的测定,分别获得最小谐和年龄(425±2)Ma、(425±5)Ma...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地区是阴沟群的典型分布区,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变质泥岩及砂岩组成。本文对阴沟群上部2件粗砂岩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的测定,分别获得最小谐和年龄(425±2)Ma、(425±5)Ma,代表其形成时代可能为早—中志留世,说明肃南地区原划为早奥陶世的阴沟群可能存在不同时代的物质组成,其形成时代需要进一步的厘定。碎屑锆石谐和年龄分布特征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中祁连地块(800~1000 Ma、1600~1800 Ma),其次来自北祁连岛弧和同碰撞/碰撞后花岗岩(425~510 Ma),而源自北部华北板块的沉积物(老于1800 Ma的锆石)则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碎屑锆石 阴沟群 物源 锆石U-PB LA-ICP-MS
下载PDF
对北祁连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物性、火山岩的源区性质及找矿问题的分析和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素霞 尹传明 +1 位作者 刘建朝 张海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8,共9页
本文主要在先前一些研究者对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构造、海相火山岩和块状硫化矿床研究所获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重点从造山带的前寒武纪基底的物性特征,来分析和讨论所见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变火山岩类的物源区及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一些... 本文主要在先前一些研究者对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构造、海相火山岩和块状硫化矿床研究所获成果和认识的基础上,重点从造山带的前寒武纪基底的物性特征,来分析和讨论所见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变火山岩类的物源区及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一些区域找矿思路。所得结论主要包括:(1)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的真正基底应是从阿拉善或华北地块分裂出来的一套绿岩类型火山沉积建造,并以古元古宙的北大河群和龙首山群为代表;(2)北祁连造山带的基底从克拉通向大陆裂谷构造体制转换大致发生在早-中元古宙的分界时限(约1777Ma),并普遍以一套大陆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特征;(3)不同时代或不同构造体制下形成的火山岩,各有其不同的物源区和成岩模式。具体说,在元古宙绿岩类型的火山岩的源区可能是克拉通早期由原始玄武质下地壳转变来榴辉岩或基性麻粒岩相,进入大陆裂谷构造体阶段,便转换为一种幔-壳双层岩源区模型,而晚期的次火山岩类的源岩明显是已经过先期大量改造或改变了中上地壳物质作为物源;(4)按大陆裂谷成矿体系并结合以往一些区域调查资料,提出托莱山西段的小龙口-九个青羊地段可能是个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潜在远景找矿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前寒武纪基底物性及火山岩源区 潜在远景地段及找矿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查巴峡早寒武世蛇绿混杂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奎 刘凯 +3 位作者 罗金海 贾忠胜 王明志 游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U,高场强元素Nb、Ta、Zr、Ti基本不显示异常,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对蚀变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2.6±9.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查巴峡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北祁连洋盆扩张的构造环境。查巴峡蛇绿混杂岩的确定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蛇绿岩南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范围,进而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早期洋盆向南东方向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带 蛇绿混杂岩带 早寒武世 北祁连洋盆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北祁连青山花岗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陈红杰 李名则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3-1265,共13页
北祁连造山带经历了洋盆的打开到闭合这一完整的Wilson旋回,并发育有大量与之相关的花岗质岩体.加深对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重建俯冲-增生/碰撞造山格架提供关键线索.对带内西段的青山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以及造岩矿物化学成分的电... 北祁连造山带经历了洋盆的打开到闭合这一完整的Wilson旋回,并发育有大量与之相关的花岗质岩体.加深对花岗岩的研究可以为重建俯冲-增生/碰撞造山格架提供关键线索.对带内西段的青山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相学以及造岩矿物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原位分析,厘定了其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一步约束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青山二长花岗岩中钾长石全部为正长石,斜长石为中酸性的中长石和更长石,黑云母属镁质黑云母,角闪石则为镁角闪石亚类.锆石饱和温度平均为750℃,黑云母的结晶温度平均为647℃,氧逸度为-15,推测岩体固结压力约为1.85×108 Pa,形成深度约6.73km.矿物化学特征显示,青山二长花岗岩为具I型花岗岩特征的低熔线花岗岩,并具有壳幔岩浆混源的特点,可能为含水条件下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温压计 岩石成因 矿物化学 二长花岗岩 北祁连造山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