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女情深——论《喜福会》的故事环结构与母女关系主题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昀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1-55,共5页
故事环 ,作为一种介于松散的短篇小说集与连贯的长篇小说之间的文学体裁 ,在文学界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地。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喜福会》中 ,对故事环这一体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 ,使其与书中的母女关系主... 故事环 ,作为一种介于松散的短篇小说集与连贯的长篇小说之间的文学体裁 ,在文学界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地。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喜福会》中 ,对故事环这一体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 ,使其与书中的母女关系主题交相辉映 ,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探讨《喜福会》中母女关系对故事环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故事环结构对母女关系的烘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故事环 母女关系
下载PDF
中美文化的隔阂、冲突与融合——解读《喜福会》 被引量:28
2
作者 彭桃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7-49,共3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通过对移民母亲和美国女儿两代人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到沟通与理解的描写,表达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以及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喜福会》 母女关系 中美文化 隔阂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对谭恩美作品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瑞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7-81,共5页
这里从文化批评的角度 ,分析了谭恩美作品中母女双方的处境 ,试图说明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 ,她们都是不平等权力下的性别“他者”以及种族“他者”。尽管母亲的“讲故事”策略使母女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 ,从分裂走向融合 ,但在实际生活中 ... 这里从文化批评的角度 ,分析了谭恩美作品中母女双方的处境 ,试图说明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 ,她们都是不平等权力下的性别“他者”以及种族“他者”。尽管母亲的“讲故事”策略使母女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 ,从分裂走向融合 ,但在实际生活中 ,华裔难于为自己构筑起一个统一的身份 ,华裔女性也难于成为温妮为女儿珍珠 (为所有华裔女性 )建构的真正意义上的“莫愁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种族 身份 母女关系 文化研究 《索福会》 华裔女性 美国 《灶神爷之妻》 小说
下载PDF
文化的“返乡“: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咏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谭恩美的三部小说皆以母女关系为线索,并在其中展现出中国移民的母亲与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几对母女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从疏离排斥、冲突憎恨到相互理解热爱、接受融合的过程,其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之间... 谭恩美的三部小说皆以母女关系为线索,并在其中展现出中国移民的母亲与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几对母女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从疏离排斥、冲突憎恨到相互理解热爱、接受融合的过程,其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之间、东方信仰和西方价值标准的冲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母女关系 文化身份 后殖民文学 寻根
下载PDF
论谭恩美新作《接骨师的女儿》中的母女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30,共6页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它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追寻引起母女冲突的直接与终极因素,指出理解是打开两代人感情交流之门的钥匙...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它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追寻引起母女冲突的直接与终极因素,指出理解是打开两代人感情交流之门的钥匙。小说虽叙说的是一个特殊家庭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民族身份和信仰的几代人从冲突走向融合的故事,但折射出来的道理与寄予的希望却发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的女儿》 母女关系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下载PDF
黑人女性的凝聚之力——对《宠儿》中塞丝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2
6
作者 屈婉玲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8,共5页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叙述了在白人权威肆意践踏性别尊严、蔑视种族身份的文化语境中,黑人女性所进行的百折不挠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价值的追求,并由此揭示了作家特有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要争取真正意义上的生存,黑人女性就必须...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叙述了在白人权威肆意践踏性别尊严、蔑视种族身份的文化语境中,黑人女性所进行的百折不挠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价值的追求,并由此揭示了作家特有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要争取真正意义上的生存,黑人女性就必须首先结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 自我 文化身份 姐妹情谊 母女关系
下载PDF
《妈妈!》:关于时间的重量——杨荔钠访谈 被引量:9
7
作者 杨荔钠 赛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8,共8页
《妈妈!》以富于诗意的影像描绘一对母女的晚年生活。对谈论及性别议题、人物关系及演员表演等内容,探究影片创作思路与局限。导演以细腻温和的视角自觉书写兼具时间感与力量感的女性故事。疾病题材与双女主设定为演员提供了丰富的表演... 《妈妈!》以富于诗意的影像描绘一对母女的晚年生活。对谈论及性别议题、人物关系及演员表演等内容,探究影片创作思路与局限。导演以细腻温和的视角自觉书写兼具时间感与力量感的女性故事。疾病题材与双女主设定为演员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空间,片中既有写意表演风格的尝试,也融合了演员既往艺术形象与气质,影片借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展现被忽视的人际关系与美好人性。水的意象连接现实与幻觉,寓示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也凝结着创作者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妈!》 女性电影 母女关系 阿尔兹海默病 缺席的男人
原文传递
美国华裔女性身份建构的心路历程——以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母女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本文以母女关系为视角,分析了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喜福会》中对构建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探索。文章从民族身份、性别身份、文化身份三方面对华裔女性的身份做了分析,探究因文化冲突、语言隔阂,甚至阶级差异而造成的更复杂的... 本文以母女关系为视角,分析了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喜福会》中对构建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探索。文章从民族身份、性别身份、文化身份三方面对华裔女性的身份做了分析,探究因文化冲突、语言隔阂,甚至阶级差异而造成的更复杂的母女关系,并进而讨论在双重文化处境里,这些女儿们在经历与母亲冲突和磨擦过程之后,如何撷取中西文化上的特点来适应美国情境和完成女性主体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母女关系 身份 冲突
下载PDF
母女关系的完整再现与女性身份探索——解读多莉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 被引量:4
9
作者 蔡晓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主角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双重感受,体现莱辛运用双重视角完整地再现母女关系这一创作思想。同时通过分析女主角在母女关系背景下的自我身份探索过程,指出母女关系在女性身份构成中具有的... 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女主角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双重感受,体现莱辛运用双重视角完整地再现母女关系这一创作思想。同时通过分析女主角在母女关系背景下的自我身份探索过程,指出母女关系在女性身份构成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莉丝·莱辛 母女关系 自我身份
下载PDF
论《日用家当》对日常生活的批判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荣庆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4-49,共6页
母女关系是美国黑人妇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描写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是对母亲实用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它的发表带动了20世纪末女性关系写作的热潮。母亲的日常生活状态决定其思维中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特征。女儿... 母女关系是美国黑人妇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描写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是对母亲实用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它的发表带动了20世纪末女性关系写作的热潮。母亲的日常生活状态决定其思维中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特征。女儿迪伊则生活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政治风暴中心,其思维更为日常生活以外的政治斗争、种族反抗、平等权利以及美学等内容所占据。因而,小说中母女关系的疏远应该从日常生活的二元对立的视角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女关系 日常生活 民权运动 妇女作家
下载PDF
母女的至爱亲情 文化的交流变迁——从母女关系的角度解读《喜福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晓芸 熊万琼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6-89,共4页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中美不同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母女间的误解、冲突、沟通理解,到最后的认同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沟通和交融的过程。在这部小说中,母亲是...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描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中美不同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母女间的误解、冲突、沟通理解,到最后的认同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沟通和交融的过程。在这部小说中,母亲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是历史与记忆的中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女儿们通过对母亲的继承与延续,实现了她们正确对待文化冲突的态度,也通过理解,接受母亲包容了带有屈辱与苦难的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母女关系 冲突 融合
下载PDF
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喜福会》母女关系解读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林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2-83,共2页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以其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的故事。谭氏淋漓尽致地勾勒了其间从冲突、对抗到适应、调和这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对小说中典型的母女关系进行解析,并挖掘其所代表的异...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以其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女儿的故事。谭氏淋漓尽致地勾勒了其间从冲突、对抗到适应、调和这爱恨交织的母女关系。对小说中典型的母女关系进行解析,并挖掘其所代表的异质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从隔膜、碰撞到最终交汇、融合这一趋势和过程,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母女关系 异质文化
下载PDF
从性别角色到身体处境:解读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中的“母亲”形象
13
作者 白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社会文化总是将母亲提炼到“母爱”和“母性”的伦理价值维度中,但是这种话语制度却与日常经验中的作为主体的母亲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如何在普遍的符号表象背后,找寻真实的母亲形象以及具体的生命处境,就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中国当... 社会文化总是将母亲提炼到“母爱”和“母性”的伦理价值维度中,但是这种话语制度却与日常经验中的作为主体的母亲之间有巨大的差距。如何在普遍的符号表象背后,找寻真实的母亲形象以及具体的生命处境,就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家们则在生为女人又作为母亲的亲身体验中,使得母亲的创造力不仅仅限制在生育孩子方面,而是经由她们性化身体的涵养与持有,用艺术创作的方式,使得陌生而又熟悉的母亲重新以她们自身独特的形象,自在且自为地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身体 空间 母女关系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出走的决心》:一个当代“娜拉”的出走启示录
14
作者 陈捷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出走的决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品,是一次女性作者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自觉表达。作者将自己和原型人物的生命体验汇聚在一起,表达出一个当代“娜拉”出走的个案中所蕴含的某种普遍性和当代性。当女性从“不可见”变为“... 《出走的决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品,是一次女性作者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自觉表达。作者将自己和原型人物的生命体验汇聚在一起,表达出一个当代“娜拉”出走的个案中所蕴含的某种普遍性和当代性。当女性从“不可见”变为“可见”,从“凝视对象”变为“凝视主体”,影片正是通过性别叙事中凝视主体的倒置构建了女性的主体性,构建了一种新的母女关系,甚至构建了一个中国女性电影叙事中少见的、高度统一的女性凝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丽川 娜拉 女性主义 母女关系 女性凝视
原文传递
被复制的母女关系和被私域化的华裔美国电影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仙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53,共6页
《瞬息全宇宙》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票房双赢,继《摘金奇缘》和《青春变形记》之后再次将这类以母女关系为核心的华裔美国电影推到了大众面前,并意外地获得了中美观众的喜爱。然而,此类电影实际上迎合了近几年美国电影界高涨的“政治正... 《瞬息全宇宙》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票房双赢,继《摘金奇缘》和《青春变形记》之后再次将这类以母女关系为核心的华裔美国电影推到了大众面前,并意外地获得了中美观众的喜爱。然而,此类电影实际上迎合了近几年美国电影界高涨的“政治正确”吁求,这直接表现为其内容上的保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段不断被复制的母女关系,它们策略性地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华裔家庭内部,遮蔽了这些家庭在社会上可能面对的生存与挣扎难题,进而私域化了华裔美国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电影 母女关系 私域化 《青春变形记》 《瞬息全宇宙》
原文传递
母女关系主题的建构——《喜福会》的功能文体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翔敏 苏新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对母女关系主题巧妙且深入的刻画,使该书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紧密围绕母女关系这一主题,利用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中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分析,结合语篇功能理论中的主位分析,对《喜福会》一些文本的语...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对母女关系主题巧妙且深入的刻画,使该书自出版以来获得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紧密围绕母女关系这一主题,利用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中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分析,结合语篇功能理论中的主位分析,对《喜福会》一些文本的语言文体特色进行系统分析,以探讨第一人称叙述中隐含的多重意识是如何凸现母女间期望与失望的冲突与妥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多重意识 母女关系 功能文体学
下载PDF
从《喜福会》的母女关系看东西方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小红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1-53,62,共4页
本文从小说《喜福会》母女关系主题入手,通过对四对母女关系的矛盾冲突到融洽的心路历程的分析,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从冲突与对立走向沟通与融合的现象。
关键词 母女关系 冲突与融洽 东西方文化 对立与融合
下载PDF
《喜福会》中母女矛盾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党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5-146,151,共3页
《喜福会》中描写的母女矛盾,是中美文化之间差异与冲突的具体表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组织形态,是造成中美文化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母女矛盾的化解,表现了作者对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美好希冀。
关键词 《喜福会》 母女关系 文化冲突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电影“母女关系”叙事中的“共生幻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亮 吕慧芸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进一步提升,更多的女性导演也登上电影舞台,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女性导演对母女关系这一女性特有的议题进行了深刻的表达,母女矛盾与和解成为这种表达的核心内容。而打破母女关系中的“...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进一步提升,更多的女性导演也登上电影舞台,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女性导演对母女关系这一女性特有的议题进行了深刻的表达,母女矛盾与和解成为这种表达的核心内容。而打破母女关系中的“共生幻想”,母女双方实现心理上的“分离”“独立”与“平等”是现代社会母女关系走出困境的三个关键词——这也证明了对母女关系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女性主义议题中极其关键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母女关系 母性危机 共生幻想
原文传递
渐行渐远的悲歌——《钟形罩》、《家信》与《日记》中的母女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芳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4,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及出版于2000年的《普拉斯未经删节的日记》中体现的母女之间的隔阂与敌意,讨论1950年代美国社会中母女关系的分离倾向。同时,结合其母亲整理出版的普拉斯的《家信》,从母女话语中的不一致解... 本文通过分析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及出版于2000年的《普拉斯未经删节的日记》中体现的母女之间的隔阂与敌意,讨论1950年代美国社会中母女关系的分离倾向。同时,结合其母亲整理出版的普拉斯的《家信》,从母女话语中的不一致解读母女对话的障碍。在如何建构母女间的纽带成为女性主义者关注焦点的今天,本文回到1950年代寻找母女关系的症结,力图为肃清母女交流中的壁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形罩》 《家信》 《普拉斯未经删节的日记》 1950年代 母女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