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线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制调整与实践基础 被引量:79
1
作者 杜鹏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8,128,共14页
治理体制与治理机制是塑造乡村治理结构的双重维度。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复杂时空条件限制了乡村治理体制扩张的治理效能,进而激活了一线治理的场景。一线治理是直面问题、回应群众的治理形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本位,并呈现为富有... 治理体制与治理机制是塑造乡村治理结构的双重维度。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复杂时空条件限制了乡村治理体制扩张的治理效能,进而激活了一线治理的场景。一线治理是直面问题、回应群众的治理形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本位,并呈现为富有弹性的治理结构。沿着党群关系脉络,一线治理突破了村庄治理单元并深入乡村治理体制,奠定了治理机制调整的实践基础。根据体制位置的层级差异,一线治理面临不同的体制约束条件,并产生了灵活的治理机制调整方式,因而具有政治整合倾向。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一线治理弥合了科层体制的治理缝隙,促进了政治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协调联动,维系了乡村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与正当性。为此,需要着眼于党政体制的制度优势,基于“不变体制变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体制稳定性与机制灵活性的辩证统一,稳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制 治理机制 一线治理 乡村社会 乡村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浦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实践逻辑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党的基... 在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乡村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实践逻辑决定了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取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政治制度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这些核心议题决定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推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乡村自治与乡村振兴战略彼此促进、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乡村“四治”新体系,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构建和优化共同富裕治理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治理社会资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核心议题 基本路径
下载PDF
“新乡贤治村”:乡村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选择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55
3
作者 倪咸林 汪家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0,共9页
"新乡贤治村"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实践显示:新乡贤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在乡村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着民主治理功能、政策宣传功能、秩序再造功能和民主监督功能。同时,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限制,&qu... "新乡贤治村"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实践显示:新乡贤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在乡村社区治理创新中发挥着民主治理功能、政策宣传功能、秩序再造功能和民主监督功能。同时,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限制,"新乡贤治村"也存在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凭经验办事思维阻碍了"依法治村"的成长;"理性经济人"行为方式导致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功能的异化;传统乡贤文化的匮乏使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性动力不足。为此,需要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从参与渠道、评价体系和新乡贤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协同推进,优化"新乡贤治村"路径,推进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社区治理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贤文化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47
4
作者 白现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1-99,共9页
乡贤文化的地域性、崇善性、亲缘性和政治性特质并未随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奠定了其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充分挖掘地方乡贤文化资源、赋予乡贤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 乡贤文化的地域性、崇善性、亲缘性和政治性特质并未随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奠定了其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充分挖掘地方乡贤文化资源、赋予乡贤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乡贤文化宣传载体、大力培育新乡贤群体以及完善新乡贤参与机制等途径来传承和创新乡贤文化,进而发挥其在重构乡村文明秩序和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乡贤文化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治理视阈下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探讨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露露 任中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8期57-63,共7页
现代乡贤的培育和发展是为挽救我国普遍性的乡土文化侵蚀、乡村精英流失严重等乡村治理危机而提出的,其实质是重塑乡土文化并推动乡村善治。现代乡贤不是传统乡绅的简单复活,而是传统乡绅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但是,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 现代乡贤的培育和发展是为挽救我国普遍性的乡土文化侵蚀、乡村精英流失严重等乡村治理危机而提出的,其实质是重塑乡土文化并推动乡村善治。现代乡贤不是传统乡绅的简单复活,而是传统乡绅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但是,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利益相关度较低、实践活动星散化、制度供给不健全和多元治理难整合的现实障碍,其破解之策是强化实际利益关切、激活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实行"乡村再组织"、夯实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强引导和规范、优化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总体性治理、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绅 现代乡贤 乡村精英 乡村文化重建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缺位与补位:乡村治理中的现代乡贤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春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乡村治理中为缓解乡土文化没落和乡村精英的日渐流失,培育现代乡贤的目标适时推出。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能够突破乡村社会基层体制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乡村治理中为缓解乡土文化没落和乡村精英的日渐流失,培育现代乡贤的目标适时推出。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能够突破乡村社会基层体制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提升乡村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完善资源合力机制,不断弥补乡村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凝聚社会治理合力,积极破解乡村社会人才短缺难题,提升村域治理能力。但是,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面临着动力机制不足、组织形态缺乏、制度规范失调和体系结构不畅的运行困境。其破解之策就在于强化利益疏导,激活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完善组织培育,夯实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强规范引导,优化现代乡贤培育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多元共治,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结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贤 乡村治理 乡村文化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过渡型社会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30
7
作者 罗兴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过渡型社会”是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形态上具有混合性、阶段性、过渡性等多种特征,表现为村干部权威弱化、半工半耕、混合文化和原子化半熟人社会,治理上面临治理目标与治理需求存在张力、策略性应对突出和弹性治... “过渡型社会”是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形态上具有混合性、阶段性、过渡性等多种特征,表现为村干部权威弱化、半工半耕、混合文化和原子化半熟人社会,治理上面临治理目标与治理需求存在张力、策略性应对突出和弹性治理鲜明等多重样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嵌入在乡村社会结构与变迁之中的政治社会过程,其推进应该与乡村社会的性质相匹配,有相应的社会基础支撑,这一基础不仅蕴涵乡村社会结构的区域差异,还包括乡村社会转型的阶段性。深刻认识过渡型社会及其性质,对于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半职业化 半工半耕 混合文化 半熟人社会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区块链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明 郑晨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7,共6页
精准扶贫到了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在分析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来研究区块链与精准扶贫脱贫融合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精准扶贫和区块链的适应性特点,设计构建了基础层、业务层和治理层,进行了创新性融合区... 精准扶贫到了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在分析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来研究区块链与精准扶贫脱贫融合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精准扶贫和区块链的适应性特点,设计构建了基础层、业务层和治理层,进行了创新性融合区块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综合平台体系。同时对区块链与脱贫后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和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接融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构逻辑:“宁海36条”政策绩效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巢小丽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75,共7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宏观发展战略中,乡村治理现代化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聚焦"宁海36条",通过对"百村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政策文本梳理,测量该政策给宁海乡村治理带来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施行后宁海乡村治理各... 国家治理现代化宏观发展战略中,乡村治理现代化起着基础性作用。本文聚焦"宁海36条",通过对"百村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政策文本梳理,测量该政策给宁海乡村治理带来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施行后宁海乡村治理各变量明显提升;该政策对乡村治理的显著性影响得益于"治理主体多元化、权力运行透明化、村庄治理法治化、公共服务便民化、经济建设市场化"五要素的突破和变革。简言之,"宁海36条"不仅使宁海实现其初始设定目标,还客观上逐渐走向乡村治理现代化征程。文章由此提出中国情境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宁海36条” 绩效分析 建构逻辑
原文传递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1
10
作者 冯留建 王宇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5,共10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价值体系为引领,以能力体系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既要坚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价值体系为引领,以能力体系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既要坚持理念创新,重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又要强化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能力体系;还要实施"三治融合",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治理现代化 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
下载PDF
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凡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3-89,共7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乡村治理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乡村治理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目前中国乡村仍面临发展不平衡、自治水平不高、文化发展滞后等现实困境,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治理体系,摒弃孤立、碎片化的乡村治理思维,以提升治理效能为抓手,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将乡村治理现代化持续向纵深推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 治理效能
下载PDF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三治结合”及其宪法逻辑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潮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7,共6页
乡村治理体系包含自治、法治和德治三个系统,乡村“三治”各系统分具不同的内涵,也有着互补性。《宪法》是沟通“三治”各系统的桥梁,促使“三治”各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宪法》这一制度性媒介,转换“三治”彼此的价值,防止它们... 乡村治理体系包含自治、法治和德治三个系统,乡村“三治”各系统分具不同的内涵,也有着互补性。《宪法》是沟通“三治”各系统的桥梁,促使“三治”各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通过《宪法》这一制度性媒介,转换“三治”彼此的价值,防止它们相互激扰,进而促进“三治结合”的整体效能。在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从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的必然性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正式制度与乡规民约:一种制度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麒颖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制度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核心议题之一。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与以乡规民约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在价值共识层面具有契合通约性,二者的耦合衔接质量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呈正相关。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制度建设过程中,... 制度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核心议题之一。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与以乡规民约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在价值共识层面具有契合通约性,二者的耦合衔接质量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呈正相关。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制度建设过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反哺—逆反哺”的复杂关系,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呈现多维交叉、互动博弈的显著特征。在以法治思维奠定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底层逻辑的基础上,基于互动视角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螺旋式”融合,不仅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地方性问题。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需在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基础上,科学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制度结构,既合理激发非正式制度促进善治的德治功能,又夯实“权在法下”的法治观念,进而形成面向新乡土社会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正式制度 乡规民约 “螺旋式”融合
下载PDF
乡镇一线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5
14
作者 褚明浩 刘建平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拟从一线治理的角度研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乡村治理是国家与社会的接触地带,在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两者会发生复杂的互动。乡镇一线治理是乡村社会和国家权力两者最前沿和最直接的互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改良... 本文拟从一线治理的角度研究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乡村治理是国家与社会的接触地带,在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两者会发生复杂的互动。乡镇一线治理是乡村社会和国家权力两者最前沿和最直接的互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改良乡镇既有的权力运行模式,再造一个具有主动回应能力的乡镇治理体系,成为机制创新的核心目标。乡镇政府向一线干部行政授权,激励一线干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治理之道。乡镇一线治理激活了乡镇干部的主体性和责任心,促使他们主动回应乡村社会的需求;同时在弥补乡镇治理缝隙的过程中,激活了乡镇治理体制。一线治理和乡镇体制的互动,实现制度化与有效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治理 一线组织 一线干部 治理体制 乡村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从“送法下乡”到“法治乡村”——中国乡村法治建设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林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7,共17页
乡村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关键一环。当代中国的乡村法治包含着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三个并行交互的进程,但三者呈现不同步、不协调的内在张力。鉴于中... 乡村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治理模式转型的关键一环。当代中国的乡村法治包含着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三个并行交互的进程,但三者呈现不同步、不协调的内在张力。鉴于中西古今的多重话语体系影响,乡村法治在理论上呈现出内生与外嵌,自主发展与外来思想、制度引入的角力与融合等多重景象;在实践层面上表现出对发展焦虑以及治理困局的积极应对和艰难探索。为此,对我国乡村法治的考察和实践推进,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三农”或乡村振兴这两个大的框架下进行,最终实现法治与“民情”的内在契合。对此既不能无视“民情”用强制的方式来实现乡村法治,也不能坐等“民情”的自然变迁,而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下,积极推动现代乡村社会的构建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实现“强国家-强社会-强治理”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法治 现代民族国家构建 现代乡村社会构建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治理的实然审视与应然图景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绍勇 周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4-113,共10页
乡村文化治理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繁荣、构建文明和谐新乡村的现实诉求,是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逻辑基础来看,乡村文化治理着眼乡村文化治理内涵范畴与核心要义透析的学理阐释,根植中国共产党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变迁脉络... 乡村文化治理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繁荣、构建文明和谐新乡村的现实诉求,是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逻辑基础来看,乡村文化治理着眼乡村文化治理内涵范畴与核心要义透析的学理阐释,根植中国共产党推进乡村文化治理变迁脉络的历史演进,聚焦乡村文化发展价值塑造与秩序建构的现实指向。但在当前推进乡村文化治理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治理主体流失与缺位、治理空间萎缩与衰退、治理机制僵硬与缺失等问题。乡村文化治理本身蕴含着实现乡村文化繁荣振兴、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价值目标。通过强化乡村文化治理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优化乡村文化治理公共空间的建构延展,深化乡村文化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才能提升乡村文化的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文化振兴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合村并居动力机制及内在逻辑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增元 杨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54,共19页
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历过不同形式的合村并居,每个时期的合村并居都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特征。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新世纪的合村并居具有多元动力机制,包括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双重政策引导... 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历过不同形式的合村并居,每个时期的合村并居都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特征。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新世纪的合村并居具有多元动力机制,包括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双重政策引导,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直接刺激,地方财政紧缺下的“土地财政蛋糕”诱惑,以及资本下乡的助力。同时,在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新世纪的合村并居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在新世纪以来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合村并居的动力机制及其不良后果的背后蕴含着“冲突-协调”的内在逻辑,它体现为多元政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不同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在推进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实践中,合村并居正是多元政策目标、多元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现实产物。地方政府作为利益的综合体,在推进合村并居的过程中会在公共利益和地方私利之间摇摆不定,形成“利益钟摆”。整体来看,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合村并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不是基层治理唯一的发展方向。在遵循乡村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发展逻辑,合村并居是把双刃剑,最大限度实现合村并居效率与公平的正向互动,回归人的现代化目的,是适合合村并居地区推进该项工程的内在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合村并居 动力机制 “冲突—协调”
下载PDF
数据赋能与多元共治: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灏 钟锦宸 林润田 《南海学刊》 2024年第1期69-81,共13页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则是加强和创新乡村多元共治的必然要求。综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驱动乡村多元共治从各自为战转向流程再造、...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则是加强和创新乡村多元共治的必然要求。综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驱动乡村多元共治从各自为战转向流程再造、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具有高效化、协同化以及精准化的鲜明导向。目前,从大数据应用驱动乡村多元共治过程的“前-中-后”来看,其保障支撑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需要深化、监管规制需要细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基础保障的“支点”,打通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堵点”,聚焦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安全监管的“难点”,从而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赋能 多元共治 大数据应用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合作式吸纳: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种类型——基于赵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叙事 被引量:10
19
作者 范雅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93,共11页
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家与农民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以赵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国家与农民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合作式吸纳”的关系类型。农民的发展意愿与诉求表达以及基于需求契合的政府回应构成了合作式吸纳... 在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国家与农民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以赵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国家与农民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合作式吸纳”的关系类型。农民的发展意愿与诉求表达以及基于需求契合的政府回应构成了合作式吸纳的生成基础。地方政府与农民通过合作克难与合作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以合作为依托,通过需求整合、制度吸纳与协同引导等方式,实现农民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在“合作式吸纳”框架下,国家与农民之间生发出一种基于行动的互惠关系,自上而下的国家主导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治之间的张力得以有效调和,一种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得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式吸纳 乡村治理现代化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国家与农民关系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逻辑理路、价值转向及战略选择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东 荆蕙兰 王家斌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180,共9页
后脱贫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发展开始逐步由低层次脱贫转向高层次振兴。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现象是实现“共同富裕”伟大愿景的思想所指,是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的发展所求,是砥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所需。边疆... 后脱贫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发展开始逐步由低层次脱贫转向高层次振兴。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现象是实现“共同富裕”伟大愿景的思想所指,是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的发展所求,是砥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所需。边疆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治理维度要由解决收入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治理理念要由“输血”治贫向“造血”防贫转变,治理模式要由开发式扶贫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治理目标要由“特惠”扶贫向“普惠”式乡村振兴转变。具体战略要求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系统思维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体系,通过不断完善民族产业构建相对贫困治理支撑体系,推进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协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边疆民族地区 相对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