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政企演化博弈的黄河流域中段水环境排污权交易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亚丽 翟露雨 李战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排污权交易问题,将政府和排污企业作为研究主体,构建二者基于排污权交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和排污企业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企业减排成本、排污量、政府监督成本和压力成本等参数不同取值对系统16种... 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排污权交易问题,将政府和排污企业作为研究主体,构建二者基于排污权交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和排污企业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企业减排成本、排污量、政府监督成本和压力成本等参数不同取值对系统16种不同情况下演化状态的影响,并以社会最优稳定策略(监督,技术减排)为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仅在3种情况下满足系统稳定性只存在社会最优稳定策略(监督,技术减排);政府和排污企业初始概率的变化对双方演化影响作用相反;通过控制各参数取值可改变系统向期望状态演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段 水环境 排污权交易 演化博弈
下载PDF
土地覆被对黄河中游流域泥沙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1-578,共8页
本文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了近 6 0个水文测站流域 ,流域面积从 5 0 0~ 2 5 0 0km2 ,分别代表 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运用遥感方法和专题地图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在流域泥沙及植被、地面物质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 本文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了近 6 0个水文测站流域 ,流域面积从 5 0 0~ 2 5 0 0km2 ,分别代表 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运用遥感方法和专题地图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在流域泥沙及植被、地面物质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了流域产沙量与植被、地面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植被和地面物质对流域产沙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而与地面物质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 ,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 30 %时 ,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 70 %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 ,而本文的研究表明 ,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多元回归表明 ,在影响流域产沙量诸因素中 ,植被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泥沙产生 黄河中游
下载PDF
The wind-water two-phase erosion and sediment-producing processes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14
3
作者 许炯心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2期176-186,共11页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a wind-water two-phase mechanism for erosion and sediment-producing processes has been found. By using this mechanism, the extremely strong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a wind-water two-phase mechanism for erosion and sediment-producing processes has been found. By using this mechanism, the extremely strong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better explained. The operation of wind and water forces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s within a year.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strong wind blows large quantities of eolian sand to gullies and river channels, which are temporally stored there. During the next summer, rainstorms cause runoff that contains much fine loessic material and acts as a powerful force to carry the previously prepared coarse material. As a result, hyperconcentrated flows occur, resulting in high-intensity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SEDIMENT yield wind-water TWO-PHASE processes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强 尉飞鸿 +4 位作者 夏雪 张明月 王新民 穆兴民 徐德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为黄河全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和GIS空间分析对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 [目的]探讨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为黄河全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和GIS空间分析对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候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了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窟野河流域耕地面积从1980年的1677.92 km^(2)减少到2020年的1365.58 km^(2);草地面积从1980年的5144.35 km^(2)减少到2020年的5038.97 km^(2);林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86.07 km^(2),798.96 km^(2),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减少60.25 km^(2),408.72 km^(2)。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有未利用土地转向耕地和草地,占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量的8.63%和61.47%;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向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的23.07%,50.98%和10.95%,且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强度高于1980—2000年。流域内景观斑块表现出斑块数量增加,相连度减小,破碎化程度增加,分割度升高,凝聚度降低和复杂度上升的特征。[结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都是造成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其中流域内逐年增强的人类活动是促使景观格局发生演变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是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窟野河流域 气候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下载PDF
黄河中游侵蚀量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8
5
作者 景可 李钜章 李凤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B12期107-115,共9页
本文研究了黄河中游黄土的侵蚀形态类型区划分指标与原则,将黄河中游划分出4个1级区20个亚区,约556个类型区图斑。利用黄河中游155个“闷葫芦”淤地坝沉积泥沙资料和相关侵蚀因子建立了侵蚀变权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每个图斑的侵蚀量。... 本文研究了黄河中游黄土的侵蚀形态类型区划分指标与原则,将黄河中游划分出4个1级区20个亚区,约556个类型区图斑。利用黄河中游155个“闷葫芦”淤地坝沉积泥沙资料和相关侵蚀因子建立了侵蚀变权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每个图斑的侵蚀量。同时还研究了侵蚀因子变化趋势,再利用侵蚀变数模型预测了下世纪中叶黄河中游的侵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量 黄河中游 图斑 形态类型 淤地坝 蚀变 趋势预测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流域坡面水保措施变化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旭 杨胜天 +5 位作者 刘晓燕 刘昌明 周秋文 赵海根 罗娅 马红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2,共9页
选用Landsat TM、环境星CCD、SPOT4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等多源地学数据,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和修订土地利用与梯田数据,提出用相邻图幅递进回归分析法消除NDVI时相差异后反演植被盖度,构建起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比例、植被盖度均值变化量和... 选用Landsat TM、环境星CCD、SPOT4和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等多源地学数据,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和修订土地利用与梯田数据,提出用相邻图幅递进回归分析法消除NDVI时相差异后反演植被盖度,构建起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比例、植被盖度均值变化量和有效梯田累计保存面积比例3个坡面特征变化指示参数后,运用综合聚类分析和多要素贡献率模型研究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流域坡面水保措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0年间研究区内流域坡面水保措施变化显著,平均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比例为5.55%,平均林草植被盖度均值增加20.63%,平均有效梯田累计保存面积比例达6.25%;(2)多要素水保措施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流域坡面变化特征主要有7种类型,即植被盖度变化主导型、植被—土地变化主导型、土地—植被变化主导型、植被—梯田变化主导型、梯田—植被变化主导型、梯田面积变化主导型和多要素变化共同主导型;(3)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地貌背景差异,后续研究应结合流域坡面变化特征及其地貌格局来优化配置水保措施,并合理估计水沙模型模拟的敏感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坡面 水保措施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原文传递
基于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爱华 崔胜玉 +1 位作者 王红瑞 于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1-473,共13页
论文以水循环发生巨大改变的黄河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模型以及黄河中游地区的水文数据,通过水循环系统的概化、子流域划分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以及各个子流域水储量变化进行研究... 论文以水循环发生巨大改变的黄河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模型以及黄河中游地区的水文数据,通过水循环系统的概化、子流域划分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以及各个子流域水储量变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近10 a,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以年均3.79 mm等效水深的速度增加,而引起水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径流损失量减少,年均减少量超过2.93 mm等效水深;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的空间变化差异性较大,水储量增加最大的区域是龙门—三门峡区间,年平均增加4.59 mm等效水深,而增加量较小的是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年平均增加2.71 mm等效水深,水储量增加居中的则是河口—龙门区间,年平均增加3.47 mm等效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水储量 GRACE时变重力场 水量平衡
原文传递
黄河中游悬移质泥沙粒径与流域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爱霞 卢金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区,在流域泥沙粒径、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地面形 态、植被和高含沙水流等资料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环境要素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来阐明泥 沙粒径空间分异的机理。研究表明,随降雨不均匀系数的减小,断面最...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区,在流域泥沙粒径、降雨、地面物质组成、地面形 态、植被和高含沙水流等资料采集的基础上,采用“环境要素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来阐明泥 沙粒径空间分异的机理。研究表明,随降雨不均匀系数的减小,断面最大含沙量的减小,流 域内黄上覆盖面积的增大,以及植被盖度的增大和沟谷密度的减小,悬移质泥沙粒径趋于变 细,反之,趋于变粗。其中,流域地面物质对泥沙粒径组成起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次是植 被,高含沙水流、沟谷密度和降雨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悬移质泥沙粒径 环境要素法 多元回归分析 降雨 地面形态 植被
下载PDF
黄河中游日和年输沙率-流量关系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冰洁 李二辉 +2 位作者 王彦君 张世彦 傅旭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0-448,共9页
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准确表达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沙输移规律是预测未来流域产沙的关键之一。该文旨在研究黄河中游不同地貌类型区日和年时间尺度输沙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中游72个水文站点日尺度和其... 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准确表达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沙输移规律是预测未来流域产沙的关键之一。该文旨在研究黄河中游不同地貌类型区日和年时间尺度输沙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中游72个水文站点日尺度和其中58个水文站点年尺度的输沙率与流量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黄土区日和年尺度幂函数关系中系数和指数偏大,土石山区较小;年尺度的系数大于日尺度,年尺度的指数总体小于日尺度;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区水沙关系的控制因子有所差异。砒砂岩和风沙区在年尺度下指数的控制因子为流量历时和气温,系数的控制因子为流量峰度;黄土区日和年尺度系数的主控因子为控制面积,指数受流量历时和地形的显著影响;土石山区日和年尺度系数受植被覆盖的显著影响;黄河中游植被覆盖对日和年尺度系数的影响存在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流量关系 黄河中游 时间尺度 流域特性 植被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条带状分布成因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皓月 占车生 +3 位作者 夏军 胡实 宁理科 邓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818-8829,共12页
监测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评估大尺度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活动构造在植被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植被时空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多依赖于地下水;且该地区活动构造较发育,是... 监测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评估大尺度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活动构造在植被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植被时空格局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多依赖于地下水;且该地区活动构造较发育,是认识植被非地带性特征的理想区域。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象与土地利用数据,对2000—2018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植被覆盖度(FVC)的时空变化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套段植被条带状特征及其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近20年研究区的FVC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降雨增加是大黑河流域、浑河流域及十大孔兑区域FVC增加的主要原因,沙漠地区FVC的增加得益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大黑河与浑河流域水分条件较好,物种多样性丰富,植被覆盖度高,能较好的抵御气候变化;而十大孔兑区域和沙漠地区FVC较低,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较大。河套灌区受人类活动主导,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低。河套段山前植被赋存环境为条带状地下水溢出带,在地下水储量增多条件下呈条带状增加趋势;而在山前过渡带,新构造运动及其造成的较大地表高差使得土壤层薄且储水能力较差,表现为FVC的高波动。现今黄河干流沿岸植被受土地利用转变影响整体减少;且在河流摆动、河道变迁扰动下,稳定性较差。河套盆地与鄂尔多斯台地边界处,受隐伏断裂和地震活动影响,地下水易沿带状透水断裂下渗,难以维持浅表水分和稳定的补给条件,使得FVC呈线状显著降低,且稳定性较差。研究从宏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过程的角度,更加深入认识了植被空间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为相似地区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条带状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活动构造 黄河流域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祝艳波 兰恒星 +8 位作者 彭建兵 李军华 张攀 张彤炜 朱兴华 张亚国 刘鑫 谷天峰 李郎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116,147,共10页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分布广、类型多、突发性强,且往往灾害链生、后果严重,威胁人居安全与社会稳定,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亟待从根本上厘清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机制,深化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及链生效应研...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分布广、类型多、突发性强,且往往灾害链生、后果严重,威胁人居安全与社会稳定,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亟待从根本上厘清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机制,深化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及链生效应研究。为此,立足于分析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问题,详细梳理了与之有关的山洪成灾规律、崩滑流灾害群发机理、水土灾害链效应、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探讨了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研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未来水土灾害研究亟须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在复杂地质条件、极端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极端降雨作用下山洪成灾规律,地貌-气候耦合作用下崩滑流灾害群发机理,考虑生态影响的水土灾害链放大与消减效应,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机制。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有:从耦合联动孕灾角度揭示地质、地表、气候过程与土水灾害群发响应机制,从致灾效应角度揭示水土灾害链动力学过程与致灾效应评价,从地质安全与生态安全角度建立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理论,进而提出基于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效应评价的生态减灾技术。研究建议: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从“地、域、河”空间尺度阐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的区域模式、动力学机制、灾害链生与生态环境互馈效应,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建立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与防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灾害 崩滑流 灾害链 生态环境 互馈效应 地质安全 生态安全 黄河中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清涧河流域径流及含沙量预测研究
12
作者 陈雪 胡宏昌 +3 位作者 刘慧 刘先锋 刘亚平 董志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0-529,538,共11页
为分析黄河中游水沙特征及趋势,预报径流及泥沙的变化,本研究选取黄河中游清涧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用梯度提升回归(GBR)、支持向量回归(SVR)、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回归(RFR)四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延川和子长水文站未来3小时... 为分析黄河中游水沙特征及趋势,预报径流及泥沙的变化,本研究选取黄河中游清涧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用梯度提升回归(GBR)、支持向量回归(SVR)、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回归(RFR)四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延川和子长水文站未来3小时的径流和泥沙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根据流域产汇流规律对训练样本方案进行优化有助于提升预测能力。对于流量预报,XGBoost模型表现最好,子长和延川未来第1、2、3小时流量预报的平均NSE分别为0.76和0.90,MAE分别为1.53 m^(3)/s和2.64 m^(3)/s;对于含沙量预报,GBR模型表现最好,子长和延川未来第1、2、3小时含沙量预报的平均NSE分别为0.82和0.90,MAE分别为10.02 kg/m^(3)和6.83 kg/m^(3)。本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黄河流域中游水文泥沙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径流预报 含沙量预报 黄河中游 清涧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沁河流域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佩东 刘义 +5 位作者 孙娅琴 陈彭 许凯然 姜禹戈 刘淼 臧明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5,共13页
【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功能区,当前面临着水环境遭受破坏以及土壤侵蚀这两个敏感环境问题,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用于表征外界干扰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结果的重要指标,对区域建立生... 【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功能区,当前面临着水环境遭受破坏以及土壤侵蚀这两个敏感环境问题,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用于表征外界干扰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结果的重要指标,对区域建立生态涵养区的环境政策以及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区面临的不同环境地质问题选取了层次分析法(AHP)与RUSLE模型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关因子,并结合GIS空间数据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图形处理与空间数据运算结合,生成敏感性评价图,评价结果直观,为环境敏感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结果】针对沁河流域的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高度、极度4类敏感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流域内以中、高度敏感区域占比最大,分别占总面积的33.43%、48.56%,同时以各支流流域为依托,针对各类敏感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其环境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结论】依据各区域环境现状及敏感性程度提出了沁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思路,构建一个山地生态系统和平原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格局,致力于改善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沁河流域 生态环境 敏感性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基于平行因子法的黄河流域中段矿井水中 DOM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溪彧 杨建 +3 位作者 王皓 刘基 董兴玲 王甜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36-947,共12页
黄河流域中段是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最为优异区域,也是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矿井水。由于井下采掘设备用油泄漏等导致矿井水普遍出现有机污染物超标,且污染物种类和特征不清楚,大大限制了矿井水的安全回用。为了... 黄河流域中段是我国煤炭资源禀赋最为优异区域,也是重要的煤炭产区,煤炭高强度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矿井水。由于井下采掘设备用油泄漏等导致矿井水普遍出现有机污染物超标,且污染物种类和特征不清楚,大大限制了矿井水的安全回用。为了查清矿井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和来源,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中段蒙陕接壤矿区15座煤矿为研究对象,在检测分析井下中央水仓矿井水常规理化指标基础上,利用TOC-VCPH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三维荧光光谱仪等设备开展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检测,并采用平行因子法确定矿井水中DOM的组分特征,再结合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矿井水中DOM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物是研究区矿井水中的常规污染物,高浊度矿井水占比100%,超标倍数达到3.0~85.0倍;溶解性总固体(TDS)、氟化物和硝酸盐为研究区矿井水的特征污染物,其中水文地球化学垂向分带性导致深埋含水层中TDS浓度较高,氟化物以榆神矿区煤层埋深300 m左右的矿井最为显著,部分矿井水硝酸盐超标率达到20.0%~55.8%;平行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的15座煤矿矿井水研究区矿井水中主要出现了4类荧光组分,其中以类酪氨酸为代表的类蛋白物质是矿井水中DOM主要组分,对DOM整体贡献率达到63.0%~89.0%,其主要来源于井下乳化油泄漏产生的酚类、二氯苯、苯等芳香烃。三维荧光分析发现这15座煤矿矿井水具有相同的荧光指数特征:自生源指数(BIX)小于2.0(0.8~1.4)。腐殖化指数(HIX)小于4.0(0.6~2.5)、荧光强度(FI)大于1.0(1.5~2.2),表明研究区DOM普遍来源于类蛋白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井下油类污染物是该研究区矿井水DOM主要来源。基于平行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矿井水中DOM标准三维荧光指纹图和荧光特征的研究,为黄河流域中段矿井水的安全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段 矿井水 溶解性有机质 平行因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游3A级及以上山地景区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
15
作者 胡炜霞 耿梦杰 +2 位作者 杨阳 郝至烨 赵萍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景区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地理联系率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中游170个3A级及以上(以下简称“3A级以上”)山地景区的空间...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景区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地理联系率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中游170个3A级及以上(以下简称“3A级以上”)山地景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中游3A级以上山地景区集中分布在晋、陕、豫三省,景区密度大.3A级山地景区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豫北、豫南、晋东南;4A级山地景区呈向右旋转90°的“Y”型分布;5A级山地景区主要集中在晋、陕、豫交界处,组团状分布,由东北向西南展布.②自然地理环境方面,3A级以上山地景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200 m处,坡度为15°~45°,偏南坡.河流水系、植被指数、空气质量对景区分布的影响效果显著.③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交通区位、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收入和文化遗产禀赋是景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景区 黄河流域中游 空间特征 核密度分析 地理联系率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游地下水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响应
16
作者 黄润泽 武蓉 +2 位作者 张三策 兰鹏飞 姚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5-112,共8页
【目的】明确黄河流域中游地下水干旱时空演变规律。【方法】基于GRACE/GRACE-FO卫星数据和GLDAS数据计算标准化地下水干旱指数SGDI,利用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和识别黄河流域中游的地下水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利用Spearman相关... 【目的】明确黄河流域中游地下水干旱时空演变规律。【方法】基于GRACE/GRACE-FO卫星数据和GLDAS数据计算标准化地下水干旱指数SGDI,利用改进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和识别黄河流域中游的地下水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地下水干旱对植被变化的响应。【结果】①黄河流域中游地下水储量异常以-0.027mm/d的速率变化,时空分布极不均匀。②地下水干旱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在2018年之后发生中度甚至重度的地下水干旱,且SGDI的Theil-Sen变化率为-4.10×10^(-4)/d,未来地下水干旱有显著的增加趋势。③地下水干旱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干旱增加趋势面积占比为63.02%,未来干旱恶化趋势增加,出现自西南向东北加剧现象。④植被变化对地下水干旱的驱动作用不显著。【结论】黄河流域中游地下水干旱较严重,地下水干旱对植被变化存在不显著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地下水干旱指数 时空变化 成因分析 黄河流域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中游侵蚀产沙环境要素临界与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浩 蔡强国 +2 位作者 周金星 胡文生 梁广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54-59,共6页
目前黄河中游产沙的峰值区(多沙粗沙区)的范围已明确界定。但是,产沙峰值区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要素(自然、人类活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影响产沙峰值区环境要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环境因素又是什么,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目前黄河中游产沙的峰值区(多沙粗沙区)的范围已明确界定。但是,产沙峰值区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要素(自然、人类活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影响产沙峰值区环境要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环境因素又是什么,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黄河中游的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流域侵蚀产沙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结合黄土高原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的生物工程建设,指出加强流域产沙与环境要素临界特征与交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揭示自然、人类活动在流域产沙的综合影响与交互作用,探讨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的恢复前景与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是近期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环境要素临界 植被恢复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微 邵广文 +2 位作者 吕多智 魏序 刘柏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为研究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间的关系,采用气温等距法分别提取了不同气温样方内75%、90%、95%、99%分位数下的极端降水阈值,进而分析了极端降水随气温变化的特性,并探究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强度... 为研究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与气温间的关系,采用气温等距法分别提取了不同气温样方内75%、90%、95%、99%分位数下的极端降水阈值,进而分析了极端降水随气温变化的特性,并探究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强度随气温上升呈峰型形态,峰值出现于16~18℃;在不同格点间,极端降水峰型形态的峰值差异性明显高于其峰值所对应气温的差异性;整体而言,1961~2019年,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在较高的气温区间(>16℃)和较低的气温区间(<16℃)内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黄河流域中游年极端降水事件数量在1961~2019年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黄河中游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数量空间分布在不同百分位数间差异较小,整体上呈西多东少的现象;就年际变化趋势而言,极端降水事件数量在北部增多、南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流域 极端降水 气温 年际变化 峰型形态
下载PDF
基于目标输沙量的黄河中游区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19
作者 高海东 马玲玲 易琦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29,共6页
针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域,根据地貌、气候和地形差异,将其划分为20个基本水土保持单元。基于基本水土保持单元,设计了18种不同梯田强度、林地范围和植被覆盖度组合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景,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河潼... 针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域,根据地貌、气候和地形差异,将其划分为20个基本水土保持单元。基于基本水土保持单元,设计了18种不同梯田强度、林地范围和植被覆盖度组合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景,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河潼区域不同情景的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提出了参考淤地坝系的确定方法,计算了潼关水文站在1亿t、3亿t和5亿t输沙量目标的河潼区域参考淤地坝系数量,确定了3种输沙量目标的河潼区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情景。基于植被恢复潜力、梯田需求、淤地坝建设潜力和输沙量现状,提出了河潼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区域 基本水土保持单元 水土保持措施 优化布局
下载PDF
应用能量平衡方法对黄河上中游水文气象要素监测及校验
20
作者 戴东 赵卫民 +1 位作者 王春青 Marjolein De Weirdt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4,44,共3页
利用能量平衡方法建立能量与水平衡系统(EWBMS)对黄河上中游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监测要素实际蒸散发、温度、净辐射、显热通量等与观测值比较,从而进一步说明EWBM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能量与水平衡 蒸散发 辐射 显热通量 黄河上中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