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75
1
作者 李忠雄 陆永潮 +2 位作者 王剑 段太忠 高永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中扬子地区指青峰 -湘广断裂带以南 ,湘黔桂海盆以北 ,鄂西恩施—龙山一线以东的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 ,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晚震旦世... 中扬子地区指青峰 -湘广断裂带以南 ,湘黔桂海盆以北 ,鄂西恩施—龙山一线以东的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 ,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灯影期 ,早寒武世的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沧浪铺晚期、龙王庙期共 6幅岩相古地理图。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发育了从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浅滩、台地边缘、斜坡到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 ,下寒武统下部主要为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混合型浅海陆棚沉积 ,上部变成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沉积。晚震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台地 (鄂中台地 )和南边的台缘盆地组成。由于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早寒武世早—中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鄂中古陆、围绕古陆的碳酸盐潮坪、陆棚及南边的陆棚边缘盆地组成。早寒武世中—晚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晚震旦世 早寒武世 沉积特征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及含气性特征 被引量:59
2
作者 邱小松 杨波 胡明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4-1283,共10页
中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含油气区域之一,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且湘鄂西地区钻遇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的钻井中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在北美页岩气成功商业开采和我国积极寻找页岩气有利区并争取取得页岩气... 中扬子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含油气区域之一,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在中扬子地区广泛发育,且湘鄂西地区钻遇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的钻井中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在北美页岩气成功商业开采和我国积极寻找页岩气有利区并争取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的背景下,现阶段开展页岩气储层和含气性特征等基础研究对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扬子地区深水海相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矿物含量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现场解析等手段,剖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的岩相、矿物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系主要由泥页岩、硅质泥页岩、笔石泥页岩、炭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页岩等岩相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识别出基质孔、有机质孔、溶蚀孔和微裂缝4种储集空间类型;游离气量和吸附气量范围分别为0.09~0.17m3/t和0.20~0.84m3/t,控制其大小的分别为总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总含气量范围为0.29~1.01m3/t。根据页岩气界定标准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位于恩施—彭水一带,估算其地质资源量为(0.23~0.81)×1012 m3,表明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气储层 游离气 吸附气
原文传递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转折期台—盆演化及烃源岩形成机理 被引量:43
3
作者 汪建国 陈代钊 +2 位作者 王清晨 严德天 王卓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02-1109,I0002,共9页
在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早期,沉积了一套黑色碳质页岩、碳硅质页岩、黑色粉砂质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属于腐泥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为中国南方海相区域主力烃源岩之一。为了认清该套烃源岩的形成环境,通过对岩石... 在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早期,沉积了一套黑色碳质页岩、碳硅质页岩、黑色粉砂质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属于腐泥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为中国南方海相区域主力烃源岩之一。为了认清该套烃源岩的形成环境,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的变化、台—盆转化的研究并结合一些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地区在转折期古环境发生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下寒武统这套主力优质烃源岩的形成背景,提出了一个热水活动—上升洋流—缺氧事件复合模式,即为在地壳拉张背景下,热液活动与上升洋流共同作用造成生物产率提高,水体缺氧,使得有机质大量埋藏并得以保存,构成了在中扬子克拉通上和东南边缘重要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中扬子地区 硅质岩 黑色页岩 烃源岩 热液活动 缺氧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岩相古地理及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邱小松 胡明毅 胡忠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74-3185,共12页
以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岩石学微观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等温吸附模拟为手段,对研究区早寒武世水井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泥页岩的分布特征、生气能力、储层特征等进行论述。... 以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岩石学微观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等温吸附模拟为手段,对研究区早寒武世水井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泥页岩的分布特征、生气能力、储层特征等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井沱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沉积,其中泥页岩主要分布于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中,沉积厚度主体为100-250 m;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2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普遍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具一定量的微孔隙和微裂缝为游离气提供储集空间,有机质质量分数高可以提高吸附气的含量。根据页岩厚度、埋深、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及保存条件等信息,预测出五峰—酉阳和崇阳—通山2个有利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下寒武统 岩相古地理 生气能力 储层特征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徐政语 林舸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成 ;印支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对其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但利于陆相含油气系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显生宙 构造演化 含油气系统 造山作用 原生海盆
下载PDF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赋值——以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6
6
作者 邱小松 胡明毅 +2 位作者 胡忠贵 叶颖 蔡全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1-2098,共8页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评价方法不同于常规油气资源。以页岩气聚集机理及形成过程为依据,结合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认为体积法是适合中国现阶段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最优方法。结合财政部对页岩气的界定标准及中扬子地区... 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评价方法不同于常规油气资源。以页岩气聚集机理及形成过程为依据,结合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认为体积法是适合中国现阶段页岩气资源评价的最优方法。结合财政部对页岩气的界定标准及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埋深、含气量、保存、地表条件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目的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位于出恩施—彭水地区;以体积法计算页岩气资源量的原理为依据,对有利区含气页岩面积、有效页岩厚度、密度等参数采用确定性赋值,其值分别为5174 km2、57 m、2.71 t/m3;并采用条件概率赋值法分别对有机碳含量、总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不确定性参数进行条件概率赋值。最终估算出了有利区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5434.7×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评价方法 评价参数 条件概率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京山地区方解石脉成因及其对油气保存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1
7
作者 高键 何生 +2 位作者 何治亮 周雁 赵明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1,共9页
野外观察中扬子京山地区逆冲推覆带和冲断褶皱带内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发育多期沿裂缝分布的方解石脉。通过稀土元素( REE),电子探针,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分析及盆地模拟对方解石脉成因进行了研究。奥陶系和三叠系方解石脉REE... 野外观察中扬子京山地区逆冲推覆带和冲断褶皱带内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发育多期沿裂缝分布的方解石脉。通过稀土元素( REE),电子探针,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分析及盆地模拟对方解石脉成因进行了研究。奥陶系和三叠系方解石脉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明显的正铕(Eu)异常,说明成脉流体受到了热液流体的影响;二叠系方解石脉REE总量低,LREE低度富集,HREE配分曲线平坦,中等程度负铈( Ce)异常,显示成脉流体为大气淡水成因。根据电子探针Fe,Mn元素分析,部分奥陶系方解石脉成因与其围岩碳酸盐溶解有关;二叠系方解石脉成因主要与大气淡水淋滤碳酸盐成分有关,三叠系方解石脉成因与其他层位海相碳酸盐成分有关。利用氧同位素温度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研究区虚拟井的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结果,推测3套地层裂缝方解石脉体形成深度约在2000~2500 m,形成时间约为距今150~60 Ma。综合方解石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燕山期构造挤压抬升作用伴随的热液流体、成岩流体及地表水下渗作用使京山地区油气保存条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氧同位素 方解石脉体 油气保存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含气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8
作者 罗胜元 刘安 +2 位作者 李海 陈孝红 张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7,共12页
中扬子宜昌地区作为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之一,多口井于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中见页岩气显示,但含气性差异较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与页岩气钻井资料,结合现场解析含气量测试数据,描述了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纵向分布特征,探... 中扬子宜昌地区作为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之一,多口井于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中见页岩气显示,但含气性差异较大。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与页岩气钻井资料,结合现场解析含气量测试数据,描述了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纵向分布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区水井沱组黑色岩系主要为碳质页岩和灰质页岩,厚50~140 m,有机碳含量高,以Ⅰ型为主,处于过成熟热演化阶段,具良好的生烃潜力;现场解析含气量为0.32~5.48 m^3/t,含气量大于2 m^3/t的页岩累计厚度达到44.05 m,反映该区页岩具较好的整体含气性。水井沱组页岩含气性受沉积相带、有机碳含量、矿物组分、孔隙度、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陆棚相沉积的黑色碳质页岩含气量高于斜坡相灰色钙质页岩,而局限台地相泥灰岩含气量最低;含气量与页岩中有机碳含量、石英矿物含量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与碳酸盐矿物含量呈弱的负相关性,与黏土矿物含量关系不大,而有机碳含量对含气量的控制作用更为显著;页岩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分布差异是导致含气量差异的重要因素,此外页岩含气量还与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和地层压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性 页岩气 水井沱组 寒武系 宜昌地区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现场解吸气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罗胜元 陈孝红 +2 位作者 刘安 李海 孙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1-955,共15页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具有良好的气体显示,是四川盆地外页岩气新的勘探区。通过对2口页岩气探井共64块水井沱组页岩的含气性现场解吸,测定了解吸气含量、气体组分、解吸气碳和氢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解吸气组分变化、解...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具有良好的气体显示,是四川盆地外页岩气新的勘探区。通过对2口页岩气探井共64块水井沱组页岩的含气性现场解吸,测定了解吸气含量、气体组分、解吸气碳和氢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解吸气组分变化、解吸过程中气态烃和二氧化碳同位素的变化,同时探讨了页岩气赋存状态、气体稳定同位素倒转特点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水井沱组页岩现场解吸气含量为0.32~5.48 m3/t,连续含气量大于2 m3/t的地层厚44.05 m,含气性与TOC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解吸气甲烷含量为81.90%~95.48%,乙烷含量为0.78%~3.95%,含微量丙烷,为典型的干气;非烃气体中氮气含量稍高,平均约为6.7%,二氧化碳含量低于1%,不含H2S;吸附气占50%~60%,游离气占40%~50%。解吸早期吸附性弱的CH4和N2先脱附出来,吸附性强的C2H6和CO2后脱附出来,至解吸结束仍有相当量的C2H6和CO2未脱附出来。解吸过程中碳、氢同位素均发生变化,δ13CCH4变化范围为-39.92‰^-25.86‰,δ13CC2H6为-41.57‰^-39.34‰,δ13CC3H8为-40.89‰^-35.46‰,δ13CCO2为-23.42‰^-19.23‰;δDCH4为-136.90‰^-128.00‰,δDC2H6为-160.45‰^-155.30‰;由于同位素的质量分馏效应,解吸过程中残留的甲烷碳同位素增大了5.15‰~13.33‰,甲烷氢同位素增大1.64‰~8.90‰,乙烷碳、氢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基本不变。气体碳同位素分馏还受页岩物性的影响,大的孔隙体积引起更显著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效果,同时还引起乙烷体积含量的差异。利用解吸半量体积所取气样的同位素值代表全部气体的平均值,δ13CCH4平均值为-33.19‰,δ13CC2H6平均值为-40.04‰,δ13CC3H8平均值为-39.07‰,页岩气表现出δ13CCH4>δ13CC2H6且δ13CC3H8>δ13CC2H6、δDCH4>δDC2H6的同位素'倒序'特征。与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类似,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同样处于气态烃同位素反转阶段的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现场解吸 气体组分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下寒武统水井沱组 中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袁志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6-282,共7页
本文从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岩石学特征,尤其是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对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深水盆地和台缘斜坡下部的沉积环境中,由于周期性的瞬时动荡水体的作用,导致沉积物来源... 本文从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岩石学特征,尤其是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对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深水盆地和台缘斜坡下部的沉积环境中,由于周期性的瞬时动荡水体的作用,导致沉积物来源的差异性,再经过成岩作用期的差异压溶作用,形成了本区下三叠统大冶组瘤状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同位素 瘤状灰岩 中扬子地区 岩石成因
下载PDF
中扬子宜昌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涛利 郝爱胜 +4 位作者 陈清 李超 王庆涛 卢鸿 刘大永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631,共16页
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页岩发育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选取宜昌地区临湘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25个样品开展了总有机碳(TOC)和主、微量元素测试,重点调查古生产力、沉积环境和陆源输入等指标与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关系。研究发现:... 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页岩发育机制研究相对滞后。选取宜昌地区临湘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25个样品开展了总有机碳(TOC)和主、微量元素测试,重点调查古生产力、沉积环境和陆源输入等指标与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关系。研究发现: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为富有机质层段,过量硅为生物来源;微量元素中P/Ti、Ba/Al和过量钡等古生产力指标与TOC无关,这可能与P、Ba沉积后期的损耗有关;过量铜、过量镍和过量锌构建的古生产力替代系数与TOC呈正相关性,表明高生产力与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密不可分,这与前人的认识有很大不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和Mo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相对富集,且V、Mo与TOC有良好正相关性,表明还原沉积环境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必要条件;陆源输入指标Al_2O_3在龙马溪组上段最高,且TOC与Al、Ti和Th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陆源输入增加对有机质具有稀释效应。综上所述,高古生产力、还原沉积环境和较低的陆源输入有利于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 古生产力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主、微量元素 中扬子地区
原文传递
中扬子长阳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江浩 周世卿 +1 位作者 王亿 王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中扬子湘鄂西褶皱带是湖北省页岩气勘探的首要目标区,但其页岩气勘探程度很低,尤其是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在寒武纪—早奥陶世,长阳地区发生广泛、快速海侵,在深水陆棚沉积背景下发育一套广泛而稳定、以黑色泥页岩和钙质页岩为主的下寒武... 中扬子湘鄂西褶皱带是湖北省页岩气勘探的首要目标区,但其页岩气勘探程度很低,尤其是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在寒武纪—早奥陶世,长阳地区发生广泛、快速海侵,在深水陆棚沉积背景下发育一套广泛而稳定、以黑色泥页岩和钙质页岩为主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野外露头、镜下薄片观察及地层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牛蹄塘组按照岩性可分为上、中、下3段,自南向北呈现逐渐增厚的趋势,沉积的黑色泥页岩厚度稳定且达到100 m左右。地化分析、储层特征以及含气量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牛蹄塘组黑色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干酪根类型有利于生成气态烃类;岩石中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机质孔隙和粒内孔隙十分发育,微裂缝也较发育;模拟吸附气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吸附能力;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透型储层。长阳地区及邻区牛蹄塘组埋深适中、产状平缓且断裂不发育地区是下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页岩气 成藏地质条件 长阳地区 中扬子
下载PDF
鄂西仙女山断裂构造演化及其对长阳背斜圈闭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铭哲 何登发 张煜颖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4,共8页
位于中扬子地区的湘鄂西褶皱带是我国南方油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仙女山断裂位于湘鄂西褶皱带东北部,与褶皱带内长阳背斜成交切关系,是影响长阳背斜油气圈闭性的重要构造。受限于深部资料的缺乏,仙女山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演化历史始终未... 位于中扬子地区的湘鄂西褶皱带是我国南方油气勘探的重点接替区域,仙女山断裂位于湘鄂西褶皱带东北部,与褶皱带内长阳背斜成交切关系,是影响长阳背斜油气圈闭性的重要构造。受限于深部资料的缺乏,仙女山断裂的几何形态和演化历史始终未能得到准确刻画,其构造演化对油气有利保存构造的影响也尚未得到分析。通过解释仙女山断裂中部最新的地震剖面,在结合浅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刻画了仙女山断裂的拟三维形态,分析了仙女山断裂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区域地质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了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中对长阳背斜油气保存单元的影响,认为:(1)仙女山断裂带是一条北段西倾,中段、南段东倾的断裂带;(2)仙女山断裂带形成于晚侏罗世湘鄂西褶皱带向北递进变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晚白垩世的伸展作用和古近纪末期的挤压逆冲作用形成现今的形态;(3)仙女山断裂晚侏罗世的走滑活动有利于长阳背斜内部油气的运移,晚白垩世伸展活动则破坏了长阳背斜的构造圈闭条件,是该区油气散失的主要原因。湘鄂西地区发生过类似断裂活动的地区,其油气勘探潜力可能均受到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油气藏圈闭 仙女山断裂 湘鄂西褶皱带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海相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脉成岩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芙蓉 何生 杨兴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0,65,共6页
通过对中扬子京山县城周边露头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脉的普通薄片、阴极发光以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露头三叠系裂隙中充填放射状和等轴粒状的方解石且阴极发光强度有差异,二叠系和奥陶系裂隙中主要为等轴粒状方解石,阴极发光与... 通过对中扬子京山县城周边露头碳酸盐岩中方解石脉的普通薄片、阴极发光以及碳氧同位素等资料分析,认为该区露头三叠系裂隙中充填放射状和等轴粒状的方解石且阴极发光强度有差异,二叠系和奥陶系裂隙中主要为等轴粒状方解石,阴极发光与围岩相似。方解石脉的δ13CPDB位于-6.76‰~4.01‰之间,δ18 OPDB在-17.95‰~-5.67‰之间,基本为海水潜流带—混合水潜流带沉积环境。三叠系方解石脉基本上为沉积碳酸盐岩,二叠系和奥陶系部分方解石脉受后期成岩流体的影响,其中二叠系有机质成熟产生的流体对该层系方解石脉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发光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方解石脉 碳盐酸岩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鄂西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秀平 牟传龙 +2 位作者 肖朝晖 陈尧 王启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66,共17页
来凤-咸丰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外侧相邻的鄂西地区,其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暗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根据6条露头剖面和3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测,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有机碳含量分析等对来凤-咸... 来凤-咸丰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外侧相邻的鄂西地区,其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暗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根据6条露头剖面和3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测,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有机碳含量分析等对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矿物组分以石英和粘土矿物为主,发育大量的粉砂级碎屑颗粒,岩石类型以富有机质的粉砂岩、泥页岩为主,由底向上依次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炭质(含)粉砂质页岩段、含炭含泥(质)粉砂岩段、含泥粉砂岩段及含炭粉砂质页岩段。在对比四川盆地相应层系页岩气富集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矿物、岩石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认为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较短时期的缺氧还原环境、快速变化的海平面和较小的沉积速率,使其在较高的生物产率条件下,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厚度和有机质的丰度相对四川盆地明显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分 岩石类型 五峰组-龙马溪组 来凤-咸丰地区 四川盆地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石家河文化:东亚自创的青铜文明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静云 邱诗萤 郭立新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82,共16页
中国青铜技术本土起源,是长江中游上古大文明的贡献。从最早认识氧化铜矿和发明还原法,到了石家河文化常用氧化铜与硫化铜搭配着冶炼,并自行原创发明了锡铜以及锡铅铜三元合金技术。少量发现的铸造的小型铜器直接显示,石家河人熔铜并用... 中国青铜技术本土起源,是长江中游上古大文明的贡献。从最早认识氧化铜矿和发明还原法,到了石家河文化常用氧化铜与硫化铜搭配着冶炼,并自行原创发明了锡铜以及锡铅铜三元合金技术。少量发现的铸造的小型铜器直接显示,石家河人熔铜并用铜液铸造,应归类为青铜文明。石家河文化考古遗址中已可见相对完整的冶铜操作链及相配套的工具和器物。包括用来打碎矿石、洗选矿、研磨矿料粉、鼓风、冶炼、熔铜液、锻造、铸造、加工铜器等等。大部分工具的性质与其它古文明冶铜工具颇为相似,但石家河冶铜技术最独特具代表性的工具是胎很厚的陶质炼虹。厚重而夹粗砂的炼缸陶片经常见于石家河文化冶炼遗迹,并伴出大量炭末、烧土和各种灰烬坑,里边偶尔还会发现炼渣。但是由于长江中游的冶炼技术已足以从矿料全部提炼出铜,所以石家河文化炼渣富含硅、铁、铝而很少会检测出铜。在石家河文化社会中,已将冶炼上升到精神层面,在祭坛上进行与冶炼相关的礼仪,与之相关的还有祭坛设置与安排,如摆放套虹。在其精神文化中,炼缸内部被视为全新生命产生之处,因此炼缸内部空间充满神秘意义。石家河人亦随葬炼缸或用炼缸做瓮棺,寓意转化与永生。从石家河文化中期以来,因冶铜需求和规模增加,发展出可以批量生产的固定式熔铜炉以及长条形龙窑式炼铜装置。同时,因矿业、冶铜业走向专业化,冶铸技术深入矿区,在歹山边安排专业化聚落。在矿区定居的工匠社会为冶铜技术进一步创新和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专业工匠们在寻求和实验不同炉壁材料的基础上,从炉壁査化现象观察到硬陶制作方法,从而在无意中开启了另一场新的材料技术革命。石家河时期东亚其它地区都没有同等程度的技术,正是石家河青铜文明奠定了其后高度发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石家河文化 冶金考古 操作链 青铜文明 炼缸
原文传递
海相优质页岩的形成环境及发育模式——以中扬子地区秭归新滩剖面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京 蔡全升 +1 位作者 黎洋 李旭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1-674,共14页
运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方法,从古盐度、古气候、古生产力、海域封闭性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分析中扬子地区秭归新滩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优质页岩的形成环境,并探讨了优质页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模式。结果表明:中... 运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方法,从古盐度、古气候、古生产力、海域封闭性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分析中扬子地区秭归新滩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优质页岩的形成环境,并探讨了优质页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及模式。结果表明:中扬子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以硅质页岩为主,主要发育在五峰组至埃隆阶底部;优质页岩主要形成于温暖潮湿、低盐度—正常盐度、弱封闭—半封闭的缺氧环境中,并且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海相优质页岩的发育是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以及陆源—生物硅质供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埃隆期之后,随着扬子板块的持续向西北推进,海域面积不断萎缩,生物硅质供应降低,陆源碎屑供应迅速增加,优质页岩不再发育。最后,总结了海相优质页岩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带 优质页岩 形成环境 五峰-龙马溪组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湖南省永顺地区永页3井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洪剑 唐玄 +4 位作者 张聪 黄璜 单衍胜 郑玉岩 谢皇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0-1072,共13页
以焦石坝气田为代表的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中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永顺地区永页3井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中扬子地区龙马... 以焦石坝气田为代表的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中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永顺地区永页3井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集性能评价提供参考。永页3井龙马溪组页岩发育典型海相有机质,TOC分布在0.65%~3.81%(平均为1.87%),具有高-过成熟阶段、孔隙度低(平均孔隙度为2.06%)的特征。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样品有机质孔隙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合能谱测试结果和JMicroVision软件图像处理对有机质孔隙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SEM图像的有机质孔隙连通性表征方法。结果表明,该井龙马溪组页岩中有机质主要为孔隙相对发育的迁移有机质和孔隙发育较差的原生有机质;有机质孔隙的发育存在非均质性,在成因上主要受控于有机质显微组分、有机碳含量以及粘土矿物含量等因素,较高热演化程度下适当的有机碳含量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有机质面孔率 页岩 龙马溪组 永页3井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南缘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成藏剖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艳霞 钟宁宁 +2 位作者 林娟华 龙幼康 李净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8-413,共6页
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同时结合盆地模拟及原油裂解动力学计算,对中扬子区南缘永顺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认为加里东期,中扬子南缘地区普遍接受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供烃,局部地区上震旦统烃源岩也形成有... 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同时结合盆地模拟及原油裂解动力学计算,对中扬子区南缘永顺王村上寒武统古油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认为加里东期,中扬子南缘地区普遍接受下寒武统烃源岩有效供烃,局部地区上震旦统烃源岩也形成有效供烃灶,研究区所在的斜坡为油气运移指向区,聚集形成原生油藏。早中三叠世,震旦系和中下寒武统中的原生油气藏在印支构造主幕下发生油气调整,王村古油藏就此形成。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王村古油藏在挠曲构造或逆冲推覆体作用下被深埋,油气藏迅速发生原油裂解,原油裂解气型烃源灶接力供烃,彻底转变为气藏,同时也加速了油气散失的速度。后期在燕山Ⅱ幕强烈改造以及喜山运动的叠加改造下,古油气藏散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成藏剖析 王村古油藏 上寒武统 中扬子区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横向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金宁 刘光祥 +1 位作者 罗开平 王东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0,共4页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详细观测及样品实测数据,讨论了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横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烃源岩横向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围绕中扬子碳酸盐台地呈环状分布;台地内没有烃源岩发育,向...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露头剖面详细观测及样品实测数据,讨论了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横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烃源岩横向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围绕中扬子碳酸盐台地呈环状分布;台地内没有烃源岩发育,向洋一侧烃源岩逐渐加厚.研究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早寒武世早期盆地原型的分布,烃源岩的发育受沉积相控制.烃源岩所发育的相带均为陆棚边缘盆地相,早寒武世沧浪浦期—龙王庙期的浅海陆棚相、滨浅海相、台缘滩相、台缘斜坡相、局限台地相等沉积相带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有机质含量均较低,烃源岩发育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下寒武统 烃源岩 横向分布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