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中期江苏省土地利用格局网格化重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倩 金晓斌 周寅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9-1462,共14页
针对当前历史土地利用空间重建研究多基于单一地类且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特征,提出较高分辨率全地类土地利用空间重建方法。以1820年为时间断面,以现代江苏省域为研究区,以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现代统计数据、自然环境数据... 针对当前历史土地利用空间重建研究多基于单一地类且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特征,提出较高分辨率全地类土地利用空间重建方法。以1820年为时间断面,以现代江苏省域为研究区,以历史文献记载、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现代统计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等为支撑,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聚落用地(含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含林草地及未利用地),考虑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特征,提出理论假设,对府级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进行修正;沿用以现代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反演历史土地利用格局的基本思路,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采用治所邻近度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重建了1820年100 m×100 m空间格网下的江苏省土地利用格局,同时,通过不同地理分区统计及降尺度对比间接验证等分析了重建结果。结果表明:1 1820年江苏省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域用地及其他用地面积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48.49%、4.46%、0.16%、15.03%和31.86%;2 1820年研究区内土地垦殖率较高,但建设用地比率较低,受人口分布、地形及河网密度等影响,不同地理分区土地利用差异较为显著;3农村居民点用地及耕地的降尺度分析结果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研究结果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网格 重建 清代中期 江苏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学与文学家族 被引量:10
2
作者 米彦青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 清代蒙古族家族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清中期的蒙古族家庭文学因其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地位及文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清中期出现了法式善、和瑛、博卿额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因为有着很好的文化传承和文学修养,家族多能文之士,文学创作也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蒙古族 文学家族
下载PDF
论清代在西南山区推广玉米种植的生态后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振兴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年第3期40-47,共8页
清代在西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是为了解决西南"改土归流"后军队给养、税赋征收以及大量汉族移民进入后的粮食自给等诸多问题,虽然玉米在西南山区大规模推广的初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玉米的生物属性与西南山... 清代在西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是为了解决西南"改土归流"后军队给养、税赋征收以及大量汉族移民进入后的粮食自给等诸多问题,虽然玉米在西南山区大规模推广的初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玉米的生物属性与西南山区特殊的生态背景的不相统合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要治理这一生态灾变我们借鉴了生态人类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认为必须发掘和利用当地民族传统的本土生态知识,这样生态建设才可能收到应有的成效,以便为当代我国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西南山区 玉米种植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清代中期建设用地数据恢复与空间网格化重建:方法与实证 被引量:9
4
作者 林忆南 金晓斌 +4 位作者 杨绪红 龙瀛 郭贝贝 韩娟 周寅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9-2342,共14页
以典型历史断面下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重建控制下的空间格局重建思路,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清代中期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和农村聚落用地)的重建方法。其中,城镇用地主要基于城垣周长、城池形态进行数量重建,以历史治所为中心,以... 以典型历史断面下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重建控制下的空间格局重建思路,尝试构建一套适用于清代中期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和农村聚落用地)的重建方法。其中,城镇用地主要基于城垣周长、城池形态进行数量重建,以历史治所为中心,以城池形态为控制边界,进行空间配置;农村聚落用地主要基于农村人口、户均居住用地需求进行数量重建,以潜在农村居民点重心为中心,考虑用地宜居性和连片性等特征进行空间重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历史资料较为丰富的1820年为研究期,恢复了江苏省建设用地数据,共1006.45 km2,其中城镇用地222.51 km2,农村聚落用地783.93 km2,重建形成了100 m×100 m空间网格下的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并验证了重建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网格 重建 清代中期 江苏
原文传递
论清中叶学术发展的三个转向 被引量:4
5
作者 武道房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78,共9页
嘉庆、道光以降,风行一个多世纪之久的考据学风渐趋走向衰落,中国学术的发展呈现出三个转向:一是今文经学的复兴,二是汉学的义理化倾向,三是宋学势力的回潮。清中叶学术的三个转向,是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同时也是在当时恶化了的... 嘉庆、道光以降,风行一个多世纪之久的考据学风渐趋走向衰落,中国学术的发展呈现出三个转向:一是今文经学的复兴,二是汉学的义理化倾向,三是宋学势力的回潮。清中叶学术的三个转向,是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同时也是在当时恶化了的政治、经济、风俗形势下对乾嘉考据学术之反拨。三个转向规定了近代学术的发展方向,是清代学术发展史上的转捩点和重要环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学术 转向 影响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期苏皖地区耕地数据网格化处理及精度对比 被引量:7
6
作者 袁存 叶瑜 方修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1,共9页
格点化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模拟的基础。本文基于苏皖地区耕地垦殖倾向,分别采用清代中期苏皖地区省域及县域耕地数据进行网格化降尺度处理,分配至10 km×10 km的网格中,并将两种分配结果... 格点化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模拟的基础。本文基于苏皖地区耕地垦殖倾向,分别采用清代中期苏皖地区省域及县域耕地数据进行网格化降尺度处理,分配至10 km×10 km的网格中,并将两种分配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来定量探讨数据的空间范围大小对格点化数据的精度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用苏皖省域耕地数据和县域耕地数据模拟的网格化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平均差异率为16.61%。相对差异率较小(-10%~10%)的网格有24.55%,较大(】70%或【-70%)的网格有13.3%,主要存在于洪泽湖流域及苏北北部沿江平原(黄河改道前入海口处)。2苏皖地区清代中期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耕地垦殖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苏南平原地区的太仓市和昆山市北部,苏皖西北部的砀山县、丰县和沛县,垦殖率均在80%以上;而苏北北部旧黄河入海口、洪泽湖流域、太湖流域及安徽南部山区丘陵地区垦殖率较低,多在10%左右。31735年耕地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100 m,坡度≤2°的地区。到1980s时,不同坡度下的垦殖率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网格化 精度对比 苏皖地区 清代中期
原文传递
论清朝中期呼兰城的设置与治理
7
作者 吴忠良 乌音嘎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4期108-113,211,212,共8页
雍正十二年(1735),清朝为了保护参山和东珠产地,在松花江北岸设置了呼兰城驻防,西面与郭尔罗斯后旗交界。翌年,呼兰城与郭尔罗斯后旗、杜尔伯特旗间划定了边界,这也是黑龙江与哲里木盟间最早形成的边界线。同时黑龙江将军制定了来往于... 雍正十二年(1735),清朝为了保护参山和东珠产地,在松花江北岸设置了呼兰城驻防,西面与郭尔罗斯后旗交界。翌年,呼兰城与郭尔罗斯后旗、杜尔伯特旗间划定了边界,这也是黑龙江与哲里木盟间最早形成的边界线。同时黑龙江将军制定了来往于呼兰的人员,必须携带盖章票照,对进入呼兰城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中期 呼兰城 郭尔罗斯 边界线
下载PDF
清代中期满族文学家族及其诗文创作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多洛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6,共7页
满族作家文学在清代中期出现质的飞跃,不仅创作主体与文本数量大增,一门几代作家的文学家族也大量出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爬梳,依据创作主体的血缘关系将满族作家的创作以家族的方式呈现,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可以对这一时... 满族作家文学在清代中期出现质的飞跃,不仅创作主体与文本数量大增,一门几代作家的文学家族也大量出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爬梳,依据创作主体的血缘关系将满族作家的创作以家族的方式呈现,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可以对这一时期满族文学家族产生整体认识,进而归纳出其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满族 文学家族 诗文创作
下载PDF
清代中叶闽东畲族地区“中人”报酬考——以闽东畲族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董孝良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清代中叶闽东畲族地区经济交易活跃,而“中人”在乡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契约订立、交易担保、买卖纠纷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闽东地区“中人”报酬的考察,可知“中人”酬谢类型呈现单一性的特点,绝大多数以银两酬谢为主... 清代中叶闽东畲族地区经济交易活跃,而“中人”在乡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契约订立、交易担保、买卖纠纷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闽东地区“中人”报酬的考察,可知“中人”酬谢类型呈现单一性的特点,绝大多数以银两酬谢为主。结合相关契约文书进一步分析,“中人”报酬支付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此外,闽东地区“中人”酬谢比重以3%为主,占比在1%~10%之间浮动。通过对罗源、屏南、古田三地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宗族伦理道义及地区商业经济是影响报酬比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叶 闽东 畲族 “中人”报酬
下载PDF
清代中期咏剧诗歌简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山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咏剧诗歌是中国戏曲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清代乾隆之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批文化修养较高的知名人士和戏曲专家运用这种形式进行戏曲评论、戏曲研究和记录戏曲活动,提升了它的艺术品位和学术价值,这不仅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而且为戏曲史。
关键词 清代中期 咏剧诗歌 戏曲批评
下载PDF
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政府路径——基于1776—1840年华北小麦市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鹏 李军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6,共13页
本文通过整理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同治《钦定户部则例》等相关文献,界定了清代政府救灾行为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清实录》建立政府救灾行为序列,结合粮价数据和自然灾害等数据,以1776—1840年的... 本文通过整理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同治《钦定户部则例》等相关文献,界定了清代政府救灾行为的基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清实录》建立政府救灾行为序列,结合粮价数据和自然灾害等数据,以1776—1840年的华北小麦市场为例,对政府救灾行为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清代中期,自然灾害对市场整合施加了显著影响,且存在以政府救灾行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即政府救灾行为是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整合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救灾行为 市场整合 自然灾害 中介效应 清代中期
原文传递
生活与制度:清中叶东北奉天地区的移民与日常生活(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2,共8页
探讨生活与制度的关系,移民不失为一个比较恰当的研究对象。清中叶奉天地区关内移民,主要是以山东以及山西、直隶的百姓为主,尤以环渤海的山东武定州、登州、莱州移民较多。移民生计主要是佣工、种地、开铺、卖东西,合伙经营、互相帮助... 探讨生活与制度的关系,移民不失为一个比较恰当的研究对象。清中叶奉天地区关内移民,主要是以山东以及山西、直隶的百姓为主,尤以环渤海的山东武定州、登州、莱州移民较多。移民生计主要是佣工、种地、开铺、卖东西,合伙经营、互相帮助不少。移民与土著以及移民彼此之间的刑案,以经济纠纷为主因,如买地、租地、争地,分钱、分粮不均,绝大多数是因为工钱、借钱、赊欠等索欠引发。移民与当地盛行饮酒,也是诸多事件发生的诱因。包括移民在内的居民服装比较体面,冬夏服装都是如此。居住有草房、窝棚等,房子中炕是生活的重要场所。出行除了借宿,还有歇店可以暂住,歇店也是交流信息的场所。奉天移民似乎喜欢身上带着小刀,小刀也往往成为伤人、致死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天地区 移民 日常生活 刑科题本 清中叶
下载PDF
清中叶小说创作中的炫学之风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勇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7-22,共6页
 清中叶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炫学现象,并产生了《野叟曝言》、《镜花缘》等以小说炫才之作。炫学现象与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复杂性、特殊性有必然联系,但炫学之风的盛行,却与清中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  清中叶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炫学现象,并产生了《野叟曝言》、《镜花缘》等以小说炫才之作。炫学现象与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复杂性、特殊性有必然联系,但炫学之风的盛行,却与清中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学术风气密切相关,也与作者个人的学养和创作心态有直接联系。以小说炫才是一些小说家在《红楼梦》、《儒林外史》这样的巨著出现之后另辟蹊径的一种探索,从形式上来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但这种探索远离了小说这种文体的特质,从小说艺术史的角度看是失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叶 小说创作 炫学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学术风气 学术修养 创作心态
下载PDF
朱筠与清中叶文章变迁
14
作者 倪惠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朱筠在清中叶以学政大吏操持选政、广开幕府,以儒林而兼文苑的通才培育为根本,不惟笼罩清中叶学术,亦是清中叶文章通变之先导。他把“识字以通经”作为文章写作基础,有意改造制义文风;以振兴古文为己任,力倡清中叶史学派古文,推动了清... 朱筠在清中叶以学政大吏操持选政、广开幕府,以儒林而兼文苑的通才培育为根本,不惟笼罩清中叶学术,亦是清中叶文章通变之先导。他把“识字以通经”作为文章写作基础,有意改造制义文风;以振兴古文为己任,力倡清中叶史学派古文,推动了清中叶传记文的发展;倡导以学养气,于“不名一家”格局下,引领并加深了清中叶常州骈文群体根柢经史的创作,扬州汪中“骈散之迹泯”,洪亮吉骈散兼容,这种骈文方向的生成壮大均离不开朱筠之点化推动。其对通才的培育在文章理论及创作上孕育了通变之思,进而引发文体及文风的转变,以学济文、不论骈散渐成为文章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筠 通才 清中叶 文章变迁
下载PDF
“人为财死”:清代中期乡村社会中的女性命案——基于嘉庆朝刑科题本的考察
15
作者 袁文科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3年第1期117-133,298,共18页
命案是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对嘉庆朝刑科题本梳理发现,这一时期乡村社会涉及女性的命案占有相当比重,其中女性多以受害者或案件引发者的身份出现。原因主要是租佃关系下的主佃纠纷、借贷关系下的债务纠纷、产权关系下的财产... 命案是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对嘉庆朝刑科题本梳理发现,这一时期乡村社会涉及女性的命案占有相当比重,其中女性多以受害者或案件引发者的身份出现。原因主要是租佃关系下的主佃纠纷、借贷关系下的债务纠纷、产权关系下的财产纠纷,以及通奸、婚姻冲突、家庭矛盾等非正常两性关系等。女性命案的增多反映出民众生活贫困化、社会矛盾紧张、人际关系经济利益化的过程中,女性对乡村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因传统伦理观念引发的女性命案,通常仍根源于经济纠纷。这表明,清代中期乡村社会民众经济观念的提升,使其逐渐超越传统伦理观念而成为诱发女性命案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道德控制与儒家伦理教化对乡村女性的束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刑科题本 女性命案 经济因素 乡村社会
原文传递
从宫廷娱乐到国朝礼乐——清代中叶北京皇城“宴戏”音乐的景观与意涵
16
作者 周东颖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7,共13页
清代从明代所建北京城继承而来的城区四大圈层—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其中明清宫城—紫禁城地位显耀,而“皇城”的地界似乎较为模糊。前人论及清代音乐史或囿于宫城之内,或限于非戏曲音乐,然而在包括宫城和西苑在内的整个皇城范围内... 清代从明代所建北京城继承而来的城区四大圈层—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其中明清宫城—紫禁城地位显耀,而“皇城”的地界似乎较为模糊。前人论及清代音乐史或囿于宫城之内,或限于非戏曲音乐,然而在包括宫城和西苑在内的整个皇城范围内,始自乾隆朝,都有过皇家主导的戏曲音乐表演与观赏活动。尤其是官修史料所载乾清宫、紫光阁等地的“宴戏”活动,从中可见宫城与皇城戏曲音乐活动社会功能的异同,即虽然都具有娱乐性和仪式性,但在宫城之内较多娱乐为实、仪式为虚,亦有私人化的倾向;而皇城则不仅拓展了宴戏的活动场所,还强化了仪典的政治功能。本文通过描绘皇城之内别具特色的戏曲音乐生活样貌,重建清代皇家历史叙事的一种微观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叶 北京皇城 戏曲音乐活动 仪典化
原文传递
《创修斗母宫钟鼓楼记》所涉清代中期漕运与地方的互动关系
17
作者 朱学斌 张冶 《运河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83-195,242,共14页
通过清代官员引见履历档案、乾隆朝宫中档奏折、清代缙绅录等资料,可对清乾隆五十三年所立泰山《创修斗母宫钟鼓楼记》碑文人物、事件进行系统考证。在漕运总督毓奇的影响下,参与乾隆五十二年南粮漕运系统的官员和军士响应号召,与山东... 通过清代官员引见履历档案、乾隆朝宫中档奏折、清代缙绅录等资料,可对清乾隆五十三年所立泰山《创修斗母宫钟鼓楼记》碑文人物、事件进行系统考证。在漕运总督毓奇的影响下,参与乾隆五十二年南粮漕运系统的官员和军士响应号召,与山东府县、河道等部门乃至地方民众共建泰山斗母宫。其中所涉清代中期漕运系统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互动关系有助于研究清代漕运河道制度体系的运作及与地方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的过程,从而补正史及地方志阙漏讹误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中期 泰山 漕运管理系统 河道治理系统 斗母宫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期直隶灾后跨省赈粮调度的定量重建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萧凌波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1,共11页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提取清代中期(1723-1850)直隶灾后朝廷组织的跨省赈粮调度相关记载,对逐年赈粮数量进行定量重建。结合同期水旱灾害强度,对其反映的政府救灾力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其影响因素。...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提取清代中期(1723-1850)直隶灾后朝廷组织的跨省赈粮调度相关记载,对逐年赈粮数量进行定量重建。结合同期水旱灾害强度,对其反映的政府救灾力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赈粮调度在雍正朝还并非常规赈灾措施,至乾隆朝成为常态,数量上达到顶峰,至嘉道时期则显著衰落;在空间上更偏重于直隶中部的近畿一带,南部则相对易被忽视。当其兴盛之时,在直隶灾后赈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其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清王朝兴衰历程的缩影,亦受到各方面因素(如皇帝意志、灾害强度、区位条件、仓储状况、荒政效率等)的综合作用。从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可作为当前防灾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直隶 赈粮调度 荒政 时空特征
原文传递
宾兴何为:清代中期的科举、国家与地方社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修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70,共11页
清嘉庆、道光年间,资助士子科举赴试的地方宾兴组织开始大量出现。本文在检讨前人关于清代中期科举成本上升、科举竞争加剧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道光时期政府官员裕谦在湖北、江苏等地推广宾兴的考察,认为可以将该时期宾兴迅速发展的... 清嘉庆、道光年间,资助士子科举赴试的地方宾兴组织开始大量出现。本文在检讨前人关于清代中期科举成本上升、科举竞争加剧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道光时期政府官员裕谦在湖北、江苏等地推广宾兴的考察,认为可以将该时期宾兴迅速发展的动力归结于国家因财政亏空而引发的治理成本转嫁。与此前的地方学田、家族内部助考相区别,宾兴成为一种社会趋势,需要面对不完善市场体系带来的诸多问题,必须重视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姿态与治理手段的变化。嘉道时期,包括宾兴在内的民间对于善、义的热情,深嵌于时代的经济结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期 宾兴 国家治理 科举
原文传递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清代雍、乾之际文坛走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兵 王小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9,共8页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在一代文宗王士禛和诸诗坛大家故去、文坛领袖出现空缺、新的文学走向初现端倪之时,鼎足而立,三位一体,强力推动了清代雍正、乾隆之际文坛新格局的形成和文学的发展。其...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小山堂在一代文宗王士禛和诸诗坛大家故去、文坛领袖出现空缺、新的文学走向初现端倪之时,鼎足而立,三位一体,强力推动了清代雍正、乾隆之际文坛新格局的形成和文学的发展。其中,查氏水西庄作为沟通南北文坛的重要桥梁,发挥了极为独特的作用。水西庄查氏通过大量吸纳资助下层在野士人、亲自参与《拟乐府补题》唱和活动和笺注《绝妙好词》等在雍、乾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活动,推进了文坛重心向野逸文学创作集群的下移和文坛"朝""野"离立之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查氏水西庄 文化活动 “朝”“野”离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