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三言”、“二拍”中主题物的书写
1
作者 向乾侠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主题物是叙事文学中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器物。在“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叙事构造中,主题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主题物是小说家借以统摄全书思想主旨,生发故事,控制叙事节奏,关涉时风的重要工具。“三言”、“二拍”的作者通过提... 主题物是叙事文学中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器物。在“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叙事构造中,主题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主题物是小说家借以统摄全书思想主旨,生发故事,控制叙事节奏,关涉时风的重要工具。“三言”、“二拍”的作者通过提炼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使之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叙事结构紧密结合,进而反映明中叶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主题物 明中叶 时风
下载PDF
明中期吴中世风于诗文创作之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祥耀 钟莉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1-24,共4页
明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吴中地区形成了士人纵情山水、奢靡游乐,注重感官享受,崇尚古典适意的多样世风。受其影响,吴中文人的诗文创作随之出现了注重性情文学的变化,文风变之为清新自然、爽朗明快和追求高古典雅、温柔敦厚。而... 明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吴中地区形成了士人纵情山水、奢靡游乐,注重感官享受,崇尚古典适意的多样世风。受其影响,吴中文人的诗文创作随之出现了注重性情文学的变化,文风变之为清新自然、爽朗明快和追求高古典雅、温柔敦厚。而这种多样性世风所形成的多种创作主张和文风,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吴中文学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创作成员不能集中力量创制鲜明的地域特色作品,抑制了吴中诗文创作新局面的进一步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吴中世风 诗文 创作 文风
下载PDF
明中期吴门文人花鸟画之新变——以花果杂品图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113,共18页
明代中期,吴门地区流行一种较为特殊的花鸟画题材—花果杂品图。这种包含花卉、蔬果、禽鸟、虫鱼等内容繁杂的长卷与册页,与宋元以四君子题材为主流的文人花鸟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相联系的新现象,来探讨... 明代中期,吴门地区流行一种较为特殊的花鸟画题材—花果杂品图。这种包含花卉、蔬果、禽鸟、虫鱼等内容繁杂的长卷与册页,与宋元以四君子题材为主流的文人花鸟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相联系的新现象,来探讨此时文人花鸟画在审美观上的变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宋元文人花鸟画的历史,分析文人花鸟画从宋到元在题材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主流是象征文人品格的四君子题材,潜流是元代出现的品类较多的墨花墨禽;第二部分,通过吴门文人的作品和诗文,具体分析花果杂品图所绘内容与人的感官—眼、耳、口、鼻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通过此时吴中文人闲居的生活方式,分析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紧密相关的原因是文人们对自惬之意的追求;第四部分,通过分析花果杂品图传达的新的审美观,阐明文人花鸟画的审美变革—从四君子的"清雅"到花果杂品图的"闲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吴门 花果杂品图 闲雅 花鸟画新变
原文传递
土官纷争、边疆治理与社会变迁——以明代中期广西岑氏家族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宏维 秦浩翔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7,共10页
经过历代经营,岑氏家族于明代成了广西势力最大的土官世家。明代中期,广西岑氏土官家族纷争频繁,共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武装冲突。随着纷争的逐渐加剧,国家应对政策也随之不断转型,经历了以调停为主到剿抚并用,再到武力平叛,最后回到招抚... 经过历代经营,岑氏家族于明代成了广西势力最大的土官世家。明代中期,广西岑氏土官家族纷争频繁,共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武装冲突。随着纷争的逐渐加剧,国家应对政策也随之不断转型,经历了以调停为主到剿抚并用,再到武力平叛,最后回到招抚的转变。土官频发的纷争和国家的治理对边疆社会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土司控制力的下降、土司权力格局的演变、土司社会的长期动荡以及经济发展迟滞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期 土官纷争 边疆治理 社会变迁 岑氏家族
下载PDF
明中叶后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明杂剧社会文化背景探源之三
5
作者 徐子方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4-49,共6页
明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成了名副其实的守成之主,创业时期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已成以往,君亲伦理自上而下迅速陵替,其直接后果便是社会向心力的减弱,导致传统思想文化权威的衰微和新思潮的诞生。从哲学中的王守仁学说,李卓吾的反抗精神,... 明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成了名副其实的守成之主,创业时期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已成以往,君亲伦理自上而下迅速陵替,其直接后果便是社会向心力的减弱,导致传统思想文化权威的衰微和新思潮的诞生。从哲学中的王守仁学说,李卓吾的反抗精神,到明代中叶诗文中反对“台阁体”文风笼罩和八股文束缚的复古主义运动,到后来反抗传统教条束缚最激烈的“公安派”和戏曲创作中具有同样意识之汤显祖、徐渭,共同形成了明代中后期尊重个性,反抗传统束缚,力求变革和创新的思想潮流。与此前体现大一统的整体气势和趋同心态恰成鲜明的对照。在这后面,显然隐寓着向往自由的时代文人之心态转向。研究明中叶后杂剧发展演变的历史文化背景,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叶 杂剧 思想文化 社会发展 转型
下载PDF
“楚黄”名义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崇浩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自明之中叶以来,湖北黄州府所属各县之政教、文艺、商贾、医药、氏族各界,往往以"楚黄"称籍贯乡里。经考察,"楚黄"之名,实具备一种繁荣茂盛的地域文化的特定名称的资格。"楚黄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关键词 明代中叶 楚黄 籍贯乡里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中公正对待六朝骈文的倾向——以杨慎、王文禄为中心
7
作者 于景祥 胡佩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2-76,共5页
杨慎与王文禄是明代中期骈散关系论争中的中和派,他们在否定骈文,特别是否定六朝骈文思潮极为流行的风气下,修正崇古宗散派的偏颇,把视野扩展到六朝。其中杨慎提倡文章体制与风格的多样化,反对使人同己,继承前人以选达旨和摘句批评的传... 杨慎与王文禄是明代中期骈散关系论争中的中和派,他们在否定骈文,特别是否定六朝骈文思潮极为流行的风气下,修正崇古宗散派的偏颇,把视野扩展到六朝。其中杨慎提倡文章体制与风格的多样化,反对使人同己,继承前人以选达旨和摘句批评的传统,客观评价六朝至唐宋以来的骈文名篇、名段、名句,表现出对六朝骈文的公正态度;王文禄在文学批评上一方面骈散并重,两持其平,另一方面批评散体古文的宗师韩愈及宗韩派,指正其偏颇,也表现出对六朝骈文的公正态度,同杨慎一样开启了新的文学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期 杨慎 王文禄 六朝骈文
下载PDF
明中期景德镇民窑饰“弧形点彩”青花瓷研究
8
作者 吴军明 李其江 +3 位作者 张茂林 黄薇 吴隽 王丽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73,共3页
以明中期民窑青花瓷中的一类特殊品种—饰"弧形点彩"青花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其青花料的组成特征、原料来源,重点分析了有别于普通彩绘处的"弧形点彩"表面晶斑的组成、结... 以明中期民窑青花瓷中的一类特殊品种—饰"弧形点彩"青花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其青花料的组成特征、原料来源,重点分析了有别于普通彩绘处的"弧形点彩"表面晶斑的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明中期民窑青花组成具有"高锰低铁"的特征,所用原料应为国产钴土矿;表面晶斑的主晶相为锰尖晶石;该装饰方法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民窑青花瓷 弧形点彩 晶斑
下载PDF
论中晚明士商关系的转变及士对商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小军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4-106,114,共4页
在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之下,基本上处于对立状态的传统士商关系呈现出交互融合和双向转化的特征:即士对商的看重及向商的转化;商对士的吸引及向士的靠拢。就话语权而言,士人在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从现实、艺术及伦... 在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之下,基本上处于对立状态的传统士商关系呈现出交互融合和双向转化的特征:即士对商的看重及向商的转化;商对士的吸引及向士的靠拢。就话语权而言,士人在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从现实、艺术及伦理三个层面对商人进行了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 士商关系 转化 人文关怀
下载PDF
高拱军备边防建设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世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为了扭转明中期以来军备废弛的现状,适应明中期国防的实际需要,高拱改革军事体制,增加兵部官员,创设军事官员人才储备制度、特迁制度、边防官员休假和内迁制度等激励机制,同时强化军备人员不职误事的惩处之制等,使明中后期军备一度振兴... 为了扭转明中期以来军备废弛的现状,适应明中期国防的实际需要,高拱改革军事体制,增加兵部官员,创设军事官员人才储备制度、特迁制度、边防官员休假和内迁制度等激励机制,同时强化军备人员不职误事的惩处之制等,使明中后期军备一度振兴,边防形势大为改观,其改革意义重大,在明代历史上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高拱 军备 边防
下载PDF
明代前期的徽州商人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裕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03,共6页
明代前期徽人,以歙、休两县为主,承继宋元商业传统,外出经商从不间断。其活动地域十分广泛,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主要经营盐、布、粮食、木、茶等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多能获利,有的成为一代富商,甚至数代相传而成商人家族。明代前期... 明代前期徽人,以歙、休两县为主,承继宋元商业传统,外出经商从不间断。其活动地域十分广泛,遍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主要经营盐、布、粮食、木、茶等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多能获利,有的成为一代富商,甚至数代相传而成商人家族。明代前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奠定明中叶徽商勃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前期 明中叶 徽州商人
下载PDF
明代中叶乡约与社区治理——吉安府乡约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衷海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明中叶以后乡约的大量出现与当时社会所发生的剧烈变动密切相关。吉安府的士绅们都寄望于通过乡约来建立和睦、融洽的乡里制度 ,并努力在地方倡导与实施。乡约的实行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可能 。
关键词 乡约 社区治理 明代中叶 吉安府
下载PDF
中晚明“山人侠”略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宗美 袁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1,共7页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侠之风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明代底层文人成为山人后的生活走向,也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山人的核心价值。侠的叙写和侠气的抒发,成为山人文学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山人在塑造自己侠的形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题材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 山人侠 文学
下载PDF
明中叶以来史学考据的兴起及其成就与缺失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绪敏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由于明朝官方所修国史失实,私家修史存在比较严重的曲笔、讳饰等现象,因此明中叶以来史学考据应运而生。首开史学考信风气之先的是王世贞,其代表作《史乘考误》是明代首部对当代史史料进行考证的著作。其后焦竑、朱国桢、张燧、朱明镐... 由于明朝官方所修国史失实,私家修史存在比较严重的曲笔、讳饰等现象,因此明中叶以来史学考据应运而生。首开史学考信风气之先的是王世贞,其代表作《史乘考误》是明代首部对当代史史料进行考证的著作。其后焦竑、朱国桢、张燧、朱明镐、谈迁、钱谦益等人在考史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叶以来 史学考据 成就 缺失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民服 王新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5-13,共9页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在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手工业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矿冶业等发展迅速,许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从总体看,其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不平...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在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手工业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矿冶业等发展迅速,许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从总体看,其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镇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批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入城市,城镇经济日渐发达,各地城乡集市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其他省区的商贾亦纷纷前来中原,从事经营活动,促进了中原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在不断改变,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正在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中后期 中原地区 商品经济 城镇经济
下载PDF
“专祠”与宗祠——明中期前后徽州宗祠的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9年第1期31-56,共26页
专祠原为地方名贤功德神祗崇拜场所,但在宋元时期的徽州已经包含了祖先崇拜。明前中期专祠不断宗族化,在弘治正德年间,徽州宗祠至少就已经从宗族"专祠"中蜕变成形。嘉靖年间以后的宗祠仍然延续了专祠的祭祀崇拜传统。
关键词 明中期前后 徽州 专祠 宗祠
原文传递
明代中后期汉族女袄的领襟结构及流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小雪 吴志明 董智佳 《服装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19-224,共6页
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为实物来源,重点选取其领襟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料考证、图像分析入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领襟结构及其闭合方式的形制和流变进行分析。揭示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领襟结构流变特征,即由初期传统的交领大襟... 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为实物来源,重点选取其领襟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料考证、图像分析入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领襟结构及其闭合方式的形制和流变进行分析。揭示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领襟结构流变特征,即由初期传统的交领大襟逐渐转变为圆领、竖领、方领对襟为主;阐明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领襟结构流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科技进步、对外交流和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女袄 领襟 形制
下载PDF
试论明中期传奇对杂剧体制的浸淫
18
作者 刘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02-106,共5页
明中期作家对杂剧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他们吸收了传奇在演剧上的成功之处,同样吸收了传奇中一些符合时代思维的体制要素,在角色、题目正名、楔子、开场与下场诗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调整。这些调整不仅是明代演剧的实际需要,更是戏曲发展... 明中期作家对杂剧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他们吸收了传奇在演剧上的成功之处,同样吸收了传奇中一些符合时代思维的体制要素,在角色、题目正名、楔子、开场与下场诗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调整。这些调整不仅是明代演剧的实际需要,更是戏曲发展到明代中期文人化的具体体现。在明中期曲作家的改造与调整下,杂剧体制趋于精致,更适合文人情绪的表达,也更符合明代戏曲舞台的表演。不同戏曲的体制融合在明中期杂剧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杂剧 传奇 体制
下载PDF
明中期景德镇御器厂制瓷作坊布局讨论——以2014年考古发掘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燕娣 秦大树 李慧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60,124,125,共20页
学界对御窑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御窑器物上,对于具体生产瓷器的场所(即御窑制瓷作坊)关注较少。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分析了明中期御器厂的功能及布局,阐明了低温釉装饰及釉上彩装饰作坊(色作)、器物拉坯成型作坊、器物烧造窑炉... 学界对御窑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御窑器物上,对于具体生产瓷器的场所(即御窑制瓷作坊)关注较少。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发掘成果,分析了明中期御器厂的功能及布局,阐明了低温釉装饰及釉上彩装饰作坊(色作)、器物拉坯成型作坊、器物烧造窑炉、器物拣选与废弃场所、祭祀供奉师主庙诸功能区的具体特点及位置,最终认为明中期御器厂内各作坊与功能区出于实用目的自成一体,分布得并不集中,但布局合理,作业环境通畅,并且考古发现与晚期文献记载的御窑厂布局有所出入,御窑厂布局在不同时期可能一直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明中期 功能区划 窑场布局
原文传递
时代变化与士人贞节观念关系探析——以明中期至明末清初的归有光和归庄为个案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玉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5-60,共6页
归有光是明中期的大散文家,他的贞节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程朱理学观念,又有不同于传统的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节烈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关系密切。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不但坚持传统贞节观念,而且对... 归有光是明中期的大散文家,他的贞节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程朱理学观念,又有不同于传统的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节烈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关系密切。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不但坚持传统贞节观念,而且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这与当时的忠烈语境、为激励士人的目的、贞节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关。分析和比较他们的贞节观念,可以窥见明中期的阳明心学影响下和明清易代之际苛求忠烈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社会变化对士人贞节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期 明末清初 归有光 归庄 贞节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