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中国青年文化的诞生——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邓金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56,共10页
五四青年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是在近代中国青年阶层诞生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内容来看,《新青年》的主题是"青年"和"青春"。这些大量涌现的以"青年"为主题的论述文章,形成了五四时期独特的"青年论述"... 五四青年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是在近代中国青年阶层诞生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内容来看,《新青年》的主题是"青年"和"青春"。这些大量涌现的以"青年"为主题的论述文章,形成了五四时期独特的"青年论述"。陈独秀以"青年"命名刊物的用心主要表现为:首先"青年"是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出现的,有着更强的社会功能,更容易成为社会革新的力量;其次,"青年"本身就包含一种以时间为向度的价值评判的可能。因此,一方面,"青年"作为被启蒙的对象,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青年"自身就具有道德上的优势,在与老年、老大帝国、旧制度旧文化旧道德的对抗中,能更容易获得认同。现代"青年"角色的产生,是双向发展的产物:一方面是社会的角色期待、社会的规范性力量;一方面是青年的自主意识、角色的自我设计。也就是说,"‘青年’并不只是由来自社会的角色期待所决定的,而是由作为角色担当者的学生自身的主体行为与社会的角色期待的互动形成的"。就近代中国而言,作为社会角色的"青年"的形成,与《新青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五四青年通过对《新青年》的阅读,也产生了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就是"青年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青年 青年文化 《新青年》 阅读 青年崇拜
下载PDF
在“新”“旧”对峙的背后——从林纾看“五四人”与“晚清人”的代际文化心态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耿传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1-48,共8页
林纾与五四时期"新青年派"的文化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一种传统主义的常识与全能主义的理性之间的冲突;前者力图维护的是一种其所认为的超时代的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后者则是要追求至高的善,以建成一个现代合理性的社会。这种... 林纾与五四时期"新青年派"的文化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一种传统主义的常识与全能主义的理性之间的冲突;前者力图维护的是一种其所认为的超时代的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后者则是要追求至高的善,以建成一个现代合理性的社会。这种冲突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典范的转换以及传统的后喻文化传递方式向并喻、前喻文化传递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新青年派” 后喻文化 并喻文化 常识 理性
下载PDF
五四青年的形成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褚宏观 陈卫东 马金祥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2-57,共6页
五四青年是伴随中国近代化进程而产生的,在五四运动中正式形成。青年概念的产生及流行、青年力量的发展壮大,为青年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近代教育的启蒙、社会运动的不断发展,则为五四青年的成长提供了社会... 五四青年是伴随中国近代化进程而产生的,在五四运动中正式形成。青年概念的产生及流行、青年力量的发展壮大,为青年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近代教育的启蒙、社会运动的不断发展,则为五四青年的成长提供了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的首次大联合促成了五四运动。此后,五四青年在促进民族觉醒、更新意识形态、激发复兴力量等方面继续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五四青年 历史作用
下载PDF
承继五四精神的百年中国青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迄今为止,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已经100年了。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所引起的一场重点由青年参与最终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由此开始,青年开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在百年历... 迄今为止,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已经100年了。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所引起的一场重点由青年参与最终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由此开始,青年开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在百年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社会政治变革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中国青年运动
下载PDF
国家与青年对“青年崇拜”思想态度的变化——以《人民日报》1978年至2021年“五四青年节”社论文章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德兴 《北京青年研究》 2021年第4期28-35,共8页
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 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方媒体宣传等方式延续和强化"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崇拜式叙事逻辑;在青年层面,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青年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国家的定位大体上趋向一致,认同并内化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角色期待,并且以学生运动的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人对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等宏大叙事失去激情,转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甚至在当下,国家努力建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年角色定位被年轻人以网络段子和表情包解构掉。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青年对于群体崇拜式角色定位的认知出现了微妙变化,呈现出从趋同到分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崇拜” “五四青年节”社论 国家与青年 思想认知变化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基于“五四”青年节前后讲话的文本分析
6
作者 王新刚 刘青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文本,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赢得青年为逻辑起点,以教育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逻辑中介,以实现“小我”融入“大我”为终极价值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五四”青年节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责任观教育 青年工作
下载PDF
五四时期青年的形象塑造——以青年学生自杀事件为例
7
作者 史玉渤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5-89,共5页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秩序混乱,传统与现代相互较量,社会问题亦层出不穷,自杀现象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当时社会的希望,被视为社会活力的象征,天然地承担了拯救国家命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自杀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激烈的自杀方式、悲愤的遗书如同表演一样将青年个人自杀事件带入公共领域,是青年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建构;而作为观众的社会各界通过媒体报道、追悼会纪念、公共讨论更是对青年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青年 自杀事件 身份建构 形象塑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