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凤祥 闫祥茜 《科教文汇》 2018年第20期35-36,共2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高校思政课,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政课教改的有效融合,使高校思政课教改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高校思政课,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政课教改的有效融合,使高校思政课教改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高校思政课教改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论纲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金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要求,而其基础理论则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来完成:首先,“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人”,而且是“通过人”。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预测与劳动者能力普遍水平联系在一起。其次...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要求,而其基础理论则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来完成:首先,“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人”,而且是“通过人”。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预测与劳动者能力普遍水平联系在一起。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理想社会不仅具有“历时性”,而且具有“共时性”。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既作为优越发展方式又作为优越社会形态。最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体现为唯物辩证法与时代条件的结合。这要求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从一般劳动深化至劳动力,从侧重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抗关系深化至二者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劳动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及其构成要素
3
作者 任仕坤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现代化可谓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普遍认识并不等于真正理解,许多学者对“现代化”进行过研究,观点不一.基于此,本文致力于结合我国现代化实践,对已有的现代化研究进行厘析的基础上,得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概念... 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现代化可谓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但是,普遍认识并不等于真正理解,许多学者对“现代化”进行过研究,观点不一.基于此,本文致力于结合我国现代化实践,对已有的现代化研究进行厘析的基础上,得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概念,构成要素,力图为读者建立一种科学的现代化观念——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更是一种辩证看待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构成要素
下载PDF
论延安整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贡献
4
作者 谈家水 《德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6-18,22,共4页
延安整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延安整风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奠定了思路基础,创造了理论条件,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证,同时还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延安整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贡献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儒 陈舒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0,共12页
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推动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全新飞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擘画出一种“大现代化观”,在将现代化作为世界性进程整体考察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在驾驭资本逻辑中改写现代性基因,为当今世界全人类的现代化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人为主体、复合全面、多元全球”为鲜明特征,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窠臼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 资本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新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建构机理、时代精神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海峰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F0002,共1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给予本质规定、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加以深厚滋养、人类现代化优秀文明成果提供有益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催生的现代化。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给予本质规定、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加以深厚滋养、人类现代化优秀文明成果提供有益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催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包括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价值、以系统性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推进为基本方式、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要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在领导主体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方法论上,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风险防范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人的发展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人类进步事业上,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时代精神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强 邓湖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运用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兴军 《决策与信息》 2022年第4期32-40,共9页
现代化是民族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经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和前苏联的现代化范式,是导向“中国奇迹”、实现“中国之治”的成功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源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交汇融合,是历史与现实、理... 现代化是民族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经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超越了西方和前苏联的现代化范式,是导向“中国奇迹”、实现“中国之治”的成功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源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交汇融合,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托孜孜以求接续奋斗,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之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化现代化理论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生成的理论之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回应时代之问、契合人民之需为指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实践拓新,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生成的实践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多重意蕴
9
作者 张建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2-2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开辟的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人民意蕴和世界意蕴。从理论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样态。从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开辟的具有世界共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人民意蕴和世界意蕴。从理论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样态。从人民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致力于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世界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社会主义新篇章,彰显实现现代化新可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世界历史意义。因此,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 共同富裕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星鸿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8-46,共9页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立场批判、本质批判和危机批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现代性价值、实践和制度构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定了理想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的当代实践,把现代...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立场批判、本质批判和危机批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现代性价值、实践和制度构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定了理想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的当代实践,把现代性立足于以人类为本的价值立场上,以中国道路为实践支撑,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现实基础,以人类共同价值为思想灵魂,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实践路径,以构建国际新秩序为制度保障,旨在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全面超越,为人类文明现代性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与方案,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标签现象”的现代性“祛蔽”——基于马克思现代性视角
11
作者 阮清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0-63,67,共5页
在“两个一百年”的关键冲关期和社会转型期,我们无法漠视现代性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挖掘蕴含在现代性背后的精神性维度——理性、自由、科学、民主、个体主体性、批判等要素,反思其所追溯的本源——人的发展问题。文章以分析“标... 在“两个一百年”的关键冲关期和社会转型期,我们无法漠视现代性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挖掘蕴含在现代性背后的精神性维度——理性、自由、科学、民主、个体主体性、批判等要素,反思其所追溯的本源——人的发展问题。文章以分析“标签现象”为引子,挖掘其现代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并运用马克思现代性视角来解析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探讨其现代性“祛蔽”的途径,达到改变、培育、改造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标签现象 马克思现代性 人的发展 祛蔽
下载PDF
演进中的农地“三权”分置:来自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的检视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颂 朱铁辉 郭君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9,共19页
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变革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导源于国家战略适时调整和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农地产权结构历经从单一产权到“两权”合一,再到“两权”分离,继而... 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变革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导源于国家战略适时调整和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农地产权结构历经从单一产权到“两权”合一,再到“两权”分离,继而又裂变为“三权”分置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国历史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正是指导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学理渊源。农地“三权”分置诱致农村人地生产要素重组与升级,在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乡村治理、城乡关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日渐暴露出不适应的一面。面向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农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守正和完善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立足小农户本位,从发挥集体所有权统合优势、健全农地承包权自愿有偿转让与退出机制、提高农地权利配置效率三条路径推进,同时防范农地过度资本化和“资本入地”带来的可能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三权”分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探索历程及方法论意义
13
作者 孙采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逻辑,是以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带有社会主义鲜明底色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取得独立的国家政权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步入快速...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逻辑,是以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带有社会主义鲜明底色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取得独立的国家政权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步入快速发展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深化期。在方法论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守正创新 探索历程
下载PDF
以“两个结合”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4
作者 徐亚欣 罗原生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善于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理论创新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镜鉴反思和对时代问题的礼敬回应,“两个结合”的形成与深化具有一个历史性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善于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理论创新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镜鉴反思和对时代问题的礼敬回应,“两个结合”的形成与深化具有一个历史性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在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创新了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课题。新时代新征程,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在着眼时代要求、把握文明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的交融互动,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根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自西欧向东欧、北美扩展的时代,从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中.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所有国家都要先后走向现代社会,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会有所不同,那些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自西欧向东欧、北美扩展的时代,从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中.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所有国家都要先后走向现代社会,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会有所不同,那些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之前是谈不上建设现代社会的,而那些没有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则可以接受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所提供的现代技术和经验教训而实现跳越式的发展,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形式的现代社会。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中国实际 结合 启示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朝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8-43,共6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它不仅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正向着民本主义跃迁。以和谐作为总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它不仅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正向着民本主义跃迁。以和谐作为总特征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世界和谐现代化的建设与和谐世界的创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新发展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中墨学出场方式之探析
17
作者 刘庆申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3期225-233,共9页
战国时期构成墨家学说的原初出场语境,在该语境中,墨家学派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强力节用等思想来进行社会治理。随着时代从前现代更迭为现代,墨家学说则能为化解现代性困境提供见解和启迪,所以其在现代性语境中出场具有可能性。墨家学说... 战国时期构成墨家学说的原初出场语境,在该语境中,墨家学派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强力节用等思想来进行社会治理。随着时代从前现代更迭为现代,墨家学说则能为化解现代性困境提供见解和启迪,所以其在现代性语境中出场具有可能性。墨家学说在现代性场域中的出场方式应是: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相会通,在反思和解答现代性隐忧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在化解现代性问题中得以承续并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学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对话: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化路径
18
作者 安世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从宏观总体层面阐述了交往与生产发展、社会演进及人的发展之间的互动生成关系。当代对话理论博大精深,对话不仅涵盖了交往的所有意蕴,还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与品性,它能够使交往具体化,能够成为交往的实践中介,是交往的... 马克思交往理论从宏观总体层面阐述了交往与生产发展、社会演进及人的发展之间的互动生成关系。当代对话理论博大精深,对话不仅涵盖了交往的所有意蕴,还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与品性,它能够使交往具体化,能够成为交往的实践中介,是交往的现时代精神体现。经由"对话"的概念与路径,马克思交往理论能够实现时代化,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对话 普遍交往 马克思交往理论 马克思理论时代化
下载PDF
李平心研究综述
19
作者 朱敏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李平心(1907—1966)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尤其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作用。迄今为止,学界对李平心的研究与李平心实际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贡献并不相符,且研究成果还不多... 李平心(1907—1966)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尤其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作用。迄今为止,学界对李平心的研究与李平心实际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贡献并不相符,且研究成果还不多,角度也较为单一集中,大多关注在其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上,对他的丰富的、多种形式的文章著作及在史学以外各门类社会科学的研究重视不足。当然,对李平心本人的研究也比较单一、笼统,人物个性不足。而从李平心的一生来看,他历经艰难坎坷,始终不为强权所屈服,一生坚持追求真理,学术成果丰富多彩,卓有建树,他所留下的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更加认真深入地加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平心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中国近代史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