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地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27
1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1 位作者 梁明剑 张会平 赵敏 叶有清 张致伟 祁玉萍 王思维 宫悦 乔惠珍 汪智 邱桂兰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83-4097,共15页
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但无明显地表破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震构造的确定和后续地震危险性判定.本文基于截止至2017年8月14日的地震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主震及余震进... 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但无明显地表破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震构造的确定和后续地震危险性判定.本文基于截止至2017年8月14日的地震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主震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M7.0主震与13次M_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进而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九寨沟M7.0地震的矩震级M_w6.4,震源矩心深度5 km,表明主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与2003年伊朗巴姆(Bam)M_w6.5地震特征极为相似;12次M_L≥4.0级余震的震源矩心深度6~12 km,显示这些余震发生在主震下部,仅1次例外.重新定位后的余震震中呈NW-SE向窄带展布,位于近NS向的岷江断裂与近EW向的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分支塔藏断裂所夹持的区域,余震带长轴长约38 km,主震位于余震带中部.根据余震震中分布、主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等,推测本次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的主发震构造为位于岷江断裂与塔藏断裂之间的树正断裂.震源机制解揭示,树正断裂呈左旋走滑,走向约152°,近SE,倾向SW,倾角约70°,该断裂应属于东昆仑断裂东端的分支断裂之一,或与东南侧的虎牙断裂构成统一断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7.0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树正断裂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漳扎镇房屋震害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静 侯建盛 +1 位作者 许建华 张雪华 《四川地震》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M_S7.0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了漳扎镇房屋结构类型: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占比、破坏比、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建议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注重民族特色、设计要...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M_S7.0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了漳扎镇房屋结构类型: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占比、破坏比、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建议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注重民族特色、设计要求、材料选择及过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九寨2017年8月8日MS7.0级地震 漳扎镇房屋震害 木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长波辐射异常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3 位作者 格根 查斯 刘永梅 裴东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3,共8页
通过距平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95.00°—110.00°E,25.00°—45.00°N)长波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7年7月,去除背景之后的长波辐射场在震区附近出现显著增强现象,增强区... 通过距平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95.00°—110.00°E,25.00°—45.00°N)长波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7年7月,去除背景之后的长波辐射场在震区附近出现显著增强现象,增强区域基本走向与地质构造走向一致,其主体区域沿着巴颜喀拉块体南缘边界带,重要分支横跨巴颜喀拉块体,直接延伸至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②紧邻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的4个格点在去除背景变化后的长波辐射时序曲线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即在2017年7月出现显著大于其他月份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长波辐射 距平方法 异常增强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地表地震动位移及静态位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1-4861,共11页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给九寨沟景区造成了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本文利用Crust1.0资料和反演的震源破裂过程建立了研究区三维介质模型及三维震源模型,采...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东经103.8°)发生7.0级地震,给九寨沟景区造成了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本文利用Crust1.0资料和反演的震源破裂过程建立了研究区三维介质模型及三维震源模型,采用谱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九寨沟近断层地表地震动速度时程,并与强震台站实际速度记录的低频做了对比,两种结果对比的一致性,验证了介质模型及震源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模拟了地表位移时间序列,获得了位移峰值PGD及静态位移的空间分布,分析并给出了九寨沟地震地表位移的主要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峰值PGD 静态位移 九寨沟7.0级地震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前泾源形变异常变化分析
5
作者 马翀之 李国斌 《四川地震》 2018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宁夏泾源形变观测资料,采用常用的形态法以及潮汐因子变化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分析表明,震前泾源形变观测点伸缩仪、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 以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宁夏泾源形变观测资料,采用常用的形态法以及潮汐因子变化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分析表明,震前泾源形变观测点伸缩仪、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均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趋势异常表现为长期上升,短期、短临异常表现在震前转向或加速,震后观测资料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泾源形变 潮汐因子 异常分析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震源过程反演与烈度估计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旭 冯万鹏 +1 位作者 许力生 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05-4116,共12页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_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_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于此对发震断层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利用反演得到的有限动态破裂模型对地震烈度进行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联合反演 余震双差定位 震源复杂性 地震烈度
下载PDF
Geometry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the 8 August 2017 M_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sequence,northern Sichuan, China 被引量:21
7
作者 Feng Long GuiXi Yi +2 位作者 SiWei Wang YuPing Qi Min Zhao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3期253-267,共15页
To reveal the geometry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Aug. 8, 2017 M_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in northern Sichuan,data from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from the time of the main event to Oct. 31, 2017 were us... To reveal the geometry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Aug. 8, 2017 M_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in northern Sichuan,data from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from the time of the main event to Oct. 31, 2017 were used to relocate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by the tomoDD program,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centroid depths of the M_L ≥ 3.5 events in the sequence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CAP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Further, the segmental tecton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s were analyzed preliminarily by using strain rosettes and areal strains(As). The results indicate:(1) The relocated M_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sequence displays a narrow ~ 38 km long NNW-SSE-trending zone between the NW-striking Tazang Fault and the nearly NSstriking Minjiang Fault, two branches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quence is narrow and deep for the southern segment, and relatively wide and shallow for the northern segment. The initial rupture depth of the mainshock is 12.5 km, the dominant depth range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is between 0 and 10 km with an average depth of 6.7 km. The mainshock epi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aftershock region, showing a bilateral rupture behavior. The centroid depths of 32 M_L ≥ 3.5 events range from 3 to 12 km with a mean of about 7.3 km,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ominant focal depth of the whole sequence.(2)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 o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aftershock area(south of the mainshock) is relatively simple, with overall strike of ~150° and dip angle ~75°, but the dip angle and dip-orientation exhibit some variation along the segment.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is more complicated; several faults, including the Minjiang Faul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ftershock activities. The overall strike of this section is ~159° and dip angle is ~59°, illustrating a certain clockwise rotation and a smaller dip angle than the southern segment.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sequence RELOCATION focal mechanism SEISMOGENIC structure GEOMETRY tecton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薄景山 李孝波 +1 位作者 段玉石 苏占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128,共9页
四川九寨沟7. 0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应急救援期间详细调查了灾区2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06栋建筑物的震害情况,收集了部分建筑物的勘察设计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建筑物的震害特征,评价了各栋建筑的破坏等级,分析了... 四川九寨沟7. 0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应急救援期间详细调查了灾区27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06栋建筑物的震害情况,收集了部分建筑物的勘察设计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建筑物的震害特征,评价了各栋建筑的破坏等级,分析了漳扎镇小学震害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学校防震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本文结论保证了灾区除漳扎镇小学外其它学校的正常开课,极大地减轻了学校负担,促进了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有关部门继续实施"校安工程"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应急救援 学校建筑 震害调查 震害分析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畅 廖晓峰 +2 位作者 祁玉萍 邱桂兰 任越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5-581,共7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_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_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形态,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期,同时,异常表现出由长周期向短周期迁移、SN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特征,芦山M_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亦呈现了相似的异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谐波振幅比 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地震所受历史地震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及其后续对周边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佳 姚生海 +3 位作者 刘杰 姚琪 宫会玲 龙海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3-2151,共19页
首先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断裂活动和历史地震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黏弹性地壳模型,计算了1933年叠溪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作用.该结果显示1933年叠溪地震对九寨沟地... 首先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断裂活动和历史地震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黏弹性地壳模型,计算了1933年叠溪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作用.该结果显示1933年叠溪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延缓作用,而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为正;随着下地壳和上地幔黏弹性物质的持续作用,前述几次地震总的黏弹性库仑应力在九寨沟地震破裂中心点处负的库仑应力逐渐减弱,而在破裂北段这些库仑应力逐渐转为正值,并促进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本文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后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影响,并将此影响值转换为对断层能量积累的影响时间上,结果显示塔藏断裂带西段和中段在内的多条断裂带受到黏弹性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超过10年.将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加入到部分已知离逝时间的断层段上,也得到了这些断层段的未来30年特征地震发生概率.最终结果认为玛沁断裂带、玛曲断裂带、哈南—稻畦子断裂中段和西段等断层段的强震危险性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 东昆仑断裂带尾端 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 地震矩积累率 强震危险性概率
下载PDF
探讨与汶川地震有关的焦点科学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薛雷 秦四清 +2 位作者 杨百存 张珂 陈竑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共15页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存在显著物理前兆?该震与紫坪铺水库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非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未来将发生MS8.0~8.3标志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直接联系且均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两者同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预震;汶川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及其未来主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断;在汶川地震前,由于自1995年12月18日后其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保持近似不变,故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的中长期与短临物理前兆;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段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九寨沟地震 复发周期 地震前兆 紫坪铺水库
下载PDF
基于手机位置数据的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人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东平 黄乐 +1 位作者 陈海鹏 刘倩倩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2-612,共11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震后,浙江省地震局利用大数据采集了1031.99万条手机位置记录和4.46万个空间格网位置。本文结合24hr连续定位的手机数据,使用手机位置数据分别对九寨沟灾区人口从时间和地理维度上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了多...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震后,浙江省地震局利用大数据采集了1031.99万条手机位置记录和4.46万个空间格网位置。本文结合24hr连续定位的手机数据,使用手机位置数据分别对九寨沟灾区人口从时间和地理维度上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了多维人口分布的偏差,同时,探讨了剔除微观误差数据用户来估算灾区通讯基站退服分布的方法。该项工作为震后快速获取灾区人口实时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数据 人口分布 地震应急 九寨沟7.0级地震
下载PDF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学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安艳茹 苏金蓉 +10 位作者 薛艳 张莹莹 白兰淑 刘杰 何少林 杨志高 杜广宝 魏娅玲 吴微微 黄春梅 潘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3-673,共11页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部,为双侧破裂.余震区呈NNW向线性分布,断层面近乎直立,长度超过30 km,破裂宽度约15 km.余震区中部、东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大多与主震震源机制一致,而西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均为逆冲型,可能与岷江断裂有关.余震区中部、东南部的应力也较西北部释放充分.九寨沟地震最大烈度为9度,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值NS向最大,EW向次之,垂直向最小,最近的强震台是九寨百河台,其加速度反应谱低于九寨沟地区的8度设防烈度.静态库仑应力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较明显的触发作用.沿虎牙断裂发生的1973年松潘东北M_s6.5地震,1976年松潘M_s7.2地震和本次九寨沟地震的余震区沿NNW方向相连.结合主震破裂位移分布、余震的震源机制及应力降分析认为,九寨沟地震余震区中部、东南部发生强余震的危险性不大,但需注意余震区西北部及岷江断裂地震活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地震震源机制 余震精定位 峰值加速度 虎牙断裂 库仑应力触发 汶川地震
原文传递
Which velocity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2017 M_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被引量:5
14
作者 LiSheng Xu Xu Zhang ChunLai Li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年第2期163-169,共7页
On Aug.8, 2017, an M_S 7.0 earthquake struck Jiuzhaigou, a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some of which involved local velocity models. However, the suit... On Aug.8, 2017, an M_S 7.0 earthquake struck Jiuzhaigou, a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some of which involved local velocity models. However,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models has not been properly addressed. Here we collect 11 already-existing models, including those used in studies of the 2017 M_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choose 10 local stations surrounding the earthquake, and employ the same technique(TRIT) to relocate the hypocenter. And furthermore, we choose a more suitable model from the 11 already-existed models by analyzing the relocation process and the relocated results for reasonability. Finally,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odel Fang 2018 is more suitable and the hypocenter parameters, 103.801°E,33.192°N and 15.8 km for longitude, latitude and depth, respectively, and 2017-08-08 13:19:46.66 for its origin time, based on this model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the 2017 M_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17 M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the MORE suitable VELOCITY model the RE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及对附近断层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航 屈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9,共9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3~2013年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发生的6次M_S≥6.5地震引起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图像,认为先前发生的6次地震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具有触发作用。九寨沟M_S7.0地震发生后,对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应力转移的计算结果显示... 计算和研究了1973~2013年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发生的6次M_S≥6.5地震引起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图像,认为先前发生的6次地震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具有触发作用。九寨沟M_S7.0地震发生后,对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应力转移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7次M_S≥6.5地震的共同作用下,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及龙日坝断裂带库仑应力水平升高,具有触发作用;岷江断裂带处于库仑应力影区内,具有减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 九寨沟MS7.0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应力触发
下载PDF
基于指标体系建设的区域地震救援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鹏旭 王念法 +1 位作者 徐一凡 杨清逸 《中国应急救援》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在分析区域地震救援能力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区域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测评方法、分级标准以及指标权重,并根据调研数据对川渝地区地震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得出其救援能力为9.272。根据已有数据建立信息... 本文在分析区域地震救援能力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区域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测评方法、分级标准以及指标权重,并根据调研数据对川渝地区地震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得出其救援能力为9.272。根据已有数据建立信息化平台,以九寨沟7.0级地震救援为例,分析比较实际区域地震救援的调度能力和信息化平台计算得到的调度能力,发现实际情况和信息化平台计算出来的救援队员的数量有一定的差别,而应急物资数量方面比较接近。提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中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对应急资源进行评估分析,通过地震灾害综合分析法评估研究出与对应应急资源(物资,装备,队伍)的匹配模型,科学合理进行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升区域地震救援能力,在保证应急需要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和节约成本,为应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后期规划完善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震救援能力 指标评价体系 信息化平台建设 九寨沟 7.0级地震
下载PDF
利用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深部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歧焱 李大虎 +1 位作者 吴锋波 梁明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5-708,808,共15页
为了揭示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差异,获取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本文收集了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四川及邻区数字测震台网的203个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应用有限频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为了揭示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差异,获取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本文收集了2009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四川及邻区数字测震台网的203个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应用有限频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50—6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壳幔P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地块东缘及邻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西秦岭和祁连山褶皱系的整体速度异常较低,研究区东部具有克拉通性质的四川盆地西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南缘则呈明显的高速异常。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特征差异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的抬升可能与地幔上涌有关,巴颜喀拉地块东缘九寨沟震区及周边50—250 km深度范围内的上地幔存在低速异常,在400—600 km地幔过渡带深度范围内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异常特征。巴颜喀拉地块向东南方向运移受到东部高速、高强度的扬子克拉通地块对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挤出的强烈阻挡,而九寨沟震区处于松潘—甘孜地块重要的北东边界断裂交会处附近,应力容易在此集中,这些因素均可能是东昆仑断裂塔藏段与岷江断裂北段交会处附近发生九寨沟M_S7.0地震的深部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 巴颜喀拉地块 九寨沟MS7.0地震 P波速度结构 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