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朝西北部契丹等游牧民族的部族、糺制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程尼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6,共6页
金朝对西北地区驻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保持原辽朝的社会组织形式——部族、糺,对其进行统治。“糺”偏重军事,部族侧重于生产,皆为金朝分番守边。金朝任命的部族、糺长官女真人多,契丹人少,下属官员则以游牧部族的本族人为主,在强化统... 金朝对西北地区驻牧的契丹等游牧民族,保持原辽朝的社会组织形式——部族、糺,对其进行统治。“糺”偏重军事,部族侧重于生产,皆为金朝分番守边。金朝任命的部族、糺长官女真人多,契丹人少,下属官员则以游牧部族的本族人为主,在强化统治的同时对游牧部族实行因俗而治。海陵王末年爆发了大规模契丹抗金斗争,在平叛之后,金世宗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契丹人的措施,但仍未能完全阻止契丹人反抗女真统治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游牧民族 契丹 部族
下载PDF
辽朝契丹人牧养牲畜技术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爱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辽朝契丹人牧养的牲畜主要有马、牛、羊(绵羊、山羊)、骆驼等,其牧养牲畜的技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牲畜进行组织和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组群方式放牧和用印文标明所有权,其中组群放牧分集中放牧和散牧两种... 从事畜牧业生产生活的辽朝契丹人牧养的牲畜主要有马、牛、羊(绵羊、山羊)、骆驼等,其牧养牲畜的技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牲畜进行组织和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组群方式放牧和用印文标明所有权,其中组群放牧分集中放牧和散牧两种形式;另一方面是对草原实行循环放牧或区域轮牧,即有营地的定期游牧,分按季节游牧和定居放牧,其中按季节游牧有四季、两季之分,契丹皇帝"四时捺钵"是四季游牧的具体表现,五院、六院等部则是春夏与秋冬二季游牧。定居放牧是指牧人定居并建有畜圈,草场按季节轮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契丹人 牲畜 牧养技术
下载PDF
辽代射柳活动考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庆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4-101,共8页
辽代射柳活动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演变受到多元文化因素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考古材料分析,对契丹射柳活动内涵进行研究,得出其具有一套完备的活动仪式,举行时间以4-6月为主,场所则不固定,视仪式活动内容而定... 辽代射柳活动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演变受到多元文化因素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考古材料分析,对契丹射柳活动内涵进行研究,得出其具有一套完备的活动仪式,举行时间以4-6月为主,场所则不固定,视仪式活动内容而定;举行目的除祈雨外,还涉及祭祀、狩猎、竞技比赛、宴饮等方面;在射柳用具的选择上则有弓射和弩射之分,铁镞的选用以横镞箭为标准,既反映契丹族骑射军事水平的高超,也体现了射柳活动具有多元性和传承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射柳活动 弓弩 祈雨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契丹人的居住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宇旭 王小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7-70,共4页
辽国境内广阔的草原使契丹人选择了四时游牧的生活方式,因放牧需要频繁更换牧场,所以契丹人居无定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帐篷与毡车就是契丹人主要的居住方式。契丹人的穹庐与毡车颇具草原生态特色,即木构毛毡,同时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 辽国境内广阔的草原使契丹人选择了四时游牧的生活方式,因放牧需要频繁更换牧场,所以契丹人居无定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帐篷与毡车就是契丹人主要的居住方式。契丹人的穹庐与毡车颇具草原生态特色,即木构毛毡,同时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即便于拆卸和搭建。而契丹人蓄养的大量牲畜和境内的莽莽森林为他们建造居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避西北风,居所门户皆东向。契丹毡帐中的家具也主要是为适应草原游牧生活的需要而设计的,即所有家具便于搬迁、安装和拆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契丹人 毡帐 居所
下载PDF
契丹火葬墓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江涛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4,共8页
火葬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人的葬俗之一,从辽建国前到辽代晚期均有发现,集中于辽建国前及辽代早期,受契丹人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出现,是其丧葬观念和墓葬制度的表现之一。作为贯穿辽朝始终的丧葬形式,火葬在不... 火葬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人的葬俗之一,从辽建国前到辽代晚期均有发现,集中于辽建国前及辽代早期,受契丹人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出现,是其丧葬观念和墓葬制度的表现之一。作为贯穿辽朝始终的丧葬形式,火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通过全面梳理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契丹火葬墓的缘起、分组、式微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葬墓 契丹人 辽代
原文传递
论耶律楚材家族之婚娶与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和谈 戴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73-78,共6页
耶律楚材家族横跨辽金元三代,文献资料保存较为完整,世系比较清晰,具有典型性,以其作为契丹家族的代表进行研究,可以管窥契丹人多元融合的轨迹。从耶律楚材先祖辽代皇室婚娶情况来看,皇后多为回鹘人后裔;皇室成员所娶,则还有汉人与其他... 耶律楚材家族横跨辽金元三代,文献资料保存较为完整,世系比较清晰,具有典型性,以其作为契丹家族的代表进行研究,可以管窥契丹人多元融合的轨迹。从耶律楚材先祖辽代皇室婚娶情况来看,皇后多为回鹘人后裔;皇室成员所娶,则还有汉人与其他不详族属的女子。金元时期,耶律楚材家族则与女真、蒙古、汉、畏兀儿等族群人通婚,至元末明初,最终完成多元融合的进程。综观中国历史上各族群的迁徙、交流交融情况,可见中华民族的多元统一,既是历史事实,亦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族群 耶律楚材家族 民族交融
下载PDF
Usage and method of "cauterization" in Khitans people medicine based on the contents of the valuable text of medical exchanges between Iran and China called "Tanksuq-nāmeh"
7
作者 Gholam Reza Bateni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2年第4期16-19,共4页
Cauterization(Perian:Dāgh/Arabic:Al-Kayy or Al-Wasm)is one of the oldest methods of treatment in most ancient cultures and medical schools;the history of these methods,with archaeological studies,is estimated to be m... Cauterization(Perian:Dāgh/Arabic:Al-Kayy or Al-Wasm)is one of the oldest methods of treatment in most ancient cultures and medical schools;the history of these methods,with archaeological studies,is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a few thousand years,and this issue can determine the reason for the spread of cauterizing methods in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including Iran and China.The present research,as a descriptive/historical research,tries to examine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of Tanksuq-nāmeh;and identif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practical methods of cauterization in Chinese and Khitans medicine,based on one of the key texts of the Ilkhanid period.(Tex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to Persian in the 14th century AD)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cauteriz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mong the Chinese and Khitans peoples and has been perform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for different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terizing khitans traditional medicine Iranian traditional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Ilkhanid Tanksuq-nāmeh
下载PDF
金代懿州的契丹人与女真人
8
作者 武文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21-625,共5页
金代懿州的契丹人因战争、统治需求、起义等原因有迁出也有迁入,同时女真人通过政策性移民、屯兵、入仕、婚姻等方式也迁居于懿州。从懿州长官的选任看在金代女真人对懿州的统治呈现逐渐加强的态势,从懿州走出的契丹人的任职情况看,他... 金代懿州的契丹人因战争、统治需求、起义等原因有迁出也有迁入,同时女真人通过政策性移民、屯兵、入仕、婚姻等方式也迁居于懿州。从懿州长官的选任看在金代女真人对懿州的统治呈现逐渐加强的态势,从懿州走出的契丹人的任职情况看,他们也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懿州 契丹人 女真人
下载PDF
辽金文学研究前沿成果综述(2010—2015年)
9
作者 王永 张晓东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6-41,77,共7页
2010年至2015年,辽金文学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取得丰硕的成果。各种类型和体例的文学史不断增加,作家、作品、研究资料的文献整理工作有序推进,论文、项目、活动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话题。
关键词 辽金文学 前沿成果 著述 课题 学术交流
下载PDF
简论金代契丹族二税户及驱奴
10
作者 夏宇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本文对金代契丹族二税户和驱奴的变化、地位以及生活状况做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认为金代契丹二税户和驱奴尽管有很多被放良,但是依然大量存在,他们的地位还很低下,从事繁重的劳役。
关键词 金代 契丹人 二税户 驱奴
下载PDF
从《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中看辽代社会生活
11
作者 吴琼 《黑河学刊》 2018年第2期98-100,共3页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文学家,宰相。在宋哲宗元祐四年时礼部尚书,作为恭贺辽国生辰国信使。在出使辽国期间,面对不同于宋朝的风土人情,苏辙有感而发作出《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从所作诗作中,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当时辽代社会生活。
关键词 苏澈 契丹 辽代
下载PDF
宋人笔记中契丹史料的价值
12
作者 吕富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契丹辽史的研究亦不例外。由于契丹辽朝实行的文化禁制政策,流传下来的契丹本土文字资料极其有限。但宋人笔记小说中保留了大量契丹史料,大大拓宽了契丹辽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宋人笔记 契丹史料 价值
下载PDF
辽代契丹故地的农牧业与自然环境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0,共8页
契丹故地在辽初人口为70多万,圣宗时达80多万,辽末突破百万。当地比较适宜的人口应该在60-70万人,农牧人口各占一半。辽圣宗时当地已出现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环境恶化。辽朝统治者虽然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农业人口 游牧人口 契丹 自然环境
原文传递
辽代庆东陵壁画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鹏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7-149,共23页
本文以相关的辽代皇室成员的墓葬作为背景资料,通过分析辽代庆东陵壁画的分布位置、象征意义、构图布局和风格样式,研究其题材内容所呈现的社会意识与习俗,象征意义与审美风格,及其绘画艺术的特色,力求勾勒出辽墓壁画的变革与传承,考察... 本文以相关的辽代皇室成员的墓葬作为背景资料,通过分析辽代庆东陵壁画的分布位置、象征意义、构图布局和风格样式,研究其题材内容所呈现的社会意识与习俗,象征意义与审美风格,及其绘画艺术的特色,力求勾勒出辽墓壁画的变革与传承,考察以圣宗和兴宗为代表的辽代最高阶层如何在汉地传统的墓葬形式中反映出民族间文化艺术上的交流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壁画 象征意义 背景资料 风格样式 构图布局 社会意识 题材内容 审美风格 绘画艺术 文化艺术 墓葬 皇室 习俗 辽墓
原文传递
说“舍利”——兼论契丹、靺鞨、突厥的政治文化互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1,180,共10页
作者认为突厥的"舍利"一词源于中亚波斯语或粟特语的国王,后发展为对贵族阶层的泛称。在契丹建国前后,舍利属于贵族身份称号,不属官称。棘鞨"大舍利"号并非源于契丹授职,而是源自突厥。"舍利"在契丹、靺... 作者认为突厥的"舍利"一词源于中亚波斯语或粟特语的国王,后发展为对贵族阶层的泛称。在契丹建国前后,舍利属于贵族身份称号,不属官称。棘鞨"大舍利"号并非源于契丹授职,而是源自突厥。"舍利"在契丹、靺鞨、突厥三族社会的流变,揭示了6—10世纪内亚草原帝国政治形式对这些民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 契丹 靺鞨 突厥 政治文化互动
原文传递
论唐代中央政权对契丹、奚人地区的羁縻统治 被引量:8
16
作者 程尼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2,共7页
唐代曾在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羁縻府州,其中最早设置的是契丹、奚人地区的松漠都督府与饶乐都督府。唐朝中央政权通过营州都督府、东夷都护府和平卢节度使对松漠、饶乐二羁縻都督府相继进行统辖和管理,负责抚慰、安置羁縻府州的部... 唐代曾在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羁縻府州,其中最早设置的是契丹、奚人地区的松漠都督府与饶乐都督府。唐朝中央政权通过营州都督府、东夷都护府和平卢节度使对松漠、饶乐二羁縻都督府相继进行统辖和管理,负责抚慰、安置羁縻府州的部落;以武力维持边疆稳定与安全;管理二都督府对唐廷的朝贡以及与边地州县之间的经济活动。为了加强对契丹、奚人地区的统辖,唐朝曾一度对松漠、饶乐二羁縻都督府实行留宿卫、驻兵与和亲政策。唐朝设置羁縻府州以后,促进了契丹、奚人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其日后由部落联盟阶段直接向封建社会飞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羁縻统治 契丹人 奚人 松漠都督府 饶乐都督府
下载PDF
《夷坚志》契丹诵诗新证 被引量:9
17
作者 聂鸿音 《满语研究》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据《夷坚志》记载,契丹小儿在学汉语时往往会无谓地颠倒两个等立分句的次序。本文指出这种现象在西夏人翻译汉语文献时也曾出现,它应该是当时初学者的共同习惯。
关键词 契丹 西夏 翻译
下载PDF
11~13世纪中国剪刀形态的转变及可能的外来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巍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11 ~13世纪,中国古代剪刀的形式逐渐从交股剪刀转变为双股剪刀.考古资料显示双股剪刀在这一时期内更早、更多出现于北方辽、金统治区域.在中国境内双股剪刀有可能是从北向南传播的.联系双股剪刀在西方世界很早就得到广泛使用,认为中国... 11 ~13世纪,中国古代剪刀的形式逐渐从交股剪刀转变为双股剪刀.考古资料显示双股剪刀在这一时期内更早、更多出现于北方辽、金统治区域.在中国境内双股剪刀有可能是从北向南传播的.联系双股剪刀在西方世界很早就得到广泛使用,认为中国双股剪刀有可能是通过欧亚草原从西向东传播而来.从技术史角度来看,烛剪并没有导致双股剪刀在中国的出现,这与西方早期双股剪主要用于剪切金属构成对比.东西方剪刀制造工艺存在相似之处,这有利于双股剪刀技术在中国能够被迅速掌握,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股剪刀 双股剪刀 宋辽金 草原之路 传播
下载PDF
乌日根塔拉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墓志铭考释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乃雄 杨杰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72-88,285,共18页
本文就乌日根塔拉出土的辽墓契丹小字墓志铭作了详尽的考释,对一些契丹小字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解释,就考古学而言,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及古文字资料价值。
关键词 辽墓 契丹 小字
原文传递
吐尔基山辽墓墓主身份解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冯恩学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1,共5页
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戴的冠帽、缀挂的铜铃、佩带的流苏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的萨满相似,可以确定其身份是契丹萨满。墓主人使用金质神帽,肩上有日月图案的金牌,衣服上有“天”、“朝”等文字,其通神活动与国家命运相关,可能是... 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墓主人戴的冠帽、缀挂的铜铃、佩带的流苏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的萨满相似,可以确定其身份是契丹萨满。墓主人使用金质神帽,肩上有日月图案的金牌,衣服上有“天”、“朝”等文字,其通神活动与国家命运相关,可能是服务于皇室的大萨满。从萨满在氏族内部继承、墓内有珍贵器物随葬分析,墓主可能来自皇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墓 契丹 萨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